Ⅰ 操盤手頻繁交易的壞處
問題太籠統,沒有具體環境,基本沒辦法回答。
你應該追問中說明市場,股票還是期貨黃金什麼的。
高頻交易本身就是一種交易手法,沒有什麼不良後果,所謂不良後果是在高頻交易中如果養成了細微的不良習慣,時間久了會非常難改。最後在玩坐莊或者其他一些手法的時候,這些毛病釀成大禍。親身經歷
Ⅱ 高頻交易有風險嗎
高頻交易是指從那些人們無法利用的極為短暫的市場變化中尋求獲利的計算機化交易,比如,某種證券買入價和賣出價差價的微小變化,或者某隻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微小價差。這種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有些交易機構將自己的「伺服器群組」(server farms)安置到了離交易所的計算機很近的地方,以縮短交易指令通過光纜以光速旅行的距離。除了高速計算機的普及使高頻交易成為可能以外,幾次監管法規的變化也促進了高頻交易的演進。1998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另類交易系統規定」(Regulation Alternative Trading Systems)的出台,為電子交易平台與大型交易所展開競爭打開了大門。兩年以後,各個交易所開始以最接近1美分的單位而不是以十六分之一美元為單位報價,從而,造成買盤報價和賣盤報價之間的價差進一步縮小,並迫使靠這些價差賺錢的交易商尋求其他交易方式
Ⅲ 投資高頻交易有風險嗎它是不是股票性質的
高頻的交易,看你選擇的是哪個平台,首先頻繁的操作,故然導致失誤率增加,但是可以賺取更高的手續費,沒有嚴格短線的操作水平,並不建議高頻刷單,它所存在的風險是比較大的,如若盲目的操作,就是拿本金變成了手續費,若是自己的帳戶資金,一般人是不會這樣操作的。
Ⅳ 高頻交易與股票相比哪個風險較大
高頻交易是指從那些人們無法利用的極為短暫的市場變化中尋求獲利的計算機化交易,比如,某種證券買入價和賣出價差價的微小變化,或者某隻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微小價差。這種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有些交易機構將自己的「伺服器群組」(server farms)安置到了離交易所的計算機很近的地方,以縮短交易指令通過光纜以光速旅行的距離。1,高頻交易都是由計算機自動完成的程序化交易;2,高頻交易的交易量巨大;3,高頻交易的持倉時間很短,日內交易次數很多;4,高頻交易每筆收益率很低,但是總體收益穩定。
Ⅳ 量化交易、高頻交易將會對金融市場產生哪些影響(金融高手幫幫忙)
首先我建議你看看CCTV拍過的一個紀錄片《華爾街》,裡面對量化交易有過客觀的闡述。
作為證券研究人員,以我的觀點看在宏觀層面上來說將會加劇助長助跌,09年道瓊斯指數一分鍾之內暴跌998點,事後查清是騎士公司計算機量化交易的結果。
2、對於「高頻交易」給市場帶來的影響,在投行機構之間早已有較為激烈的討論。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的報告指出,美國股市總體成交量中約有70%通過「高頻交易」完成,而進行「高頻交易」的機構數量僅有2%。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認為,此種背景下,雖然「高頻交易」對市場也有好處,能夠增加股票市場的流動性,但一旦程序出錯或人為疏忽都有可能對市場走勢造成災難性影響。如目前「高頻交易」出問題多數是因為投資者向機器發出了錯誤指令。盡管到目前為止這種錯誤造成的影響還很有限,但已經多次造成市場劇烈波動。
3、目前國內「高頻交易」的發展仍處於早期,股指期貨出來後該類交易也達不到能夠操縱市場的程度。 在商品期貨領域,目前更多的是一種「人為」的高頻交易,通過操盤者的「盤感」來實現快速進出,其結果是出現了一批「期貨炒手」,他們盤踞在上海、鄭州、大連等距離期貨交易所較近的地方,藉助空間距離縮短、通訊速度快捷來加強交易速度上的優勢。
4、對於量化交易、高頻交易對市場的影響目前尚不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散戶肯定造成很大的沖擊。謝謝採納
Ⅵ 高頻交易的風險
「高頻交易」(High FrequencyTrading)是近來美國財經媒體上高頻出現的詞彙之一:這種由強大的計算機系統和復雜的運算所主導的股票交易能在毫秒之內自動完成大量買、賣以及取消指令;而為了爭取這千分之一秒的優勢,證券公司甚至還將伺服器安置在交易所附近或同一座建築里。
因此,一些業界人士認為,這種越來越神秘的金錢游戲將沒有技術支持的普通投資者置於一種被動狀態,而高頻交易的計算機系統一但出現錯誤,將會在短時間內給股市帶來巨大沖擊。
著名商業新聞網站《商業內幕》2012年09月27日刊載文章,邀請對高頻交易一直持批評態度的交易員加勒特·奈納(Garrett Nenner)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其問題所在。
奈納比喻:比如你要在超市花5美元買一加侖牛奶,但當你走到收銀台結帳的時候,價格已經漲到了5.05美元,而且你只能買到四分之三加侖。在這個情形里,高頻交易的證券公司就是速度極快、且能推測你購買行為的其他顧客。但如果這樣的顧客太多,超市可能就很難維持正常的秩序了。
由於負責高頻交易的計算機發生故障而引起的大小事故也頻頻見諸報端,除去2012年早些時候騎士資本的巨額虧損和BATS交易所的「閃電崩盤」,消息人士甚至對美國國會表示,發生在個股上的微小事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商業內幕》報道稱,從2011年8月至2012年09月27日,交易資料庫的開發商Nanex就記錄下了2000多起非正常的股票波動情況。
《華爾街日報》2012年裡某些報道也指出,多名內幕揭露人士稱交易所往往會給採取高頻交易的證券公司提供「特殊照顧」;而不久前美國證券委員會(SEC)就向紐約泛歐交易所(NYSEEuronext)開出了500萬美元的罰單,原因則是後者給某些機構客戶提供信息的速度更快。
Ⅶ 散戶頻繁的買賣,是不是危險性更大呢
像股票或基金這樣的權益類投資,一般賺錢賺的是兩塊內容:
- 底層資產,標的企業升值帶來的收益。
- 市場波動時出現折溢價,即賺市場情緒的錢。
上述兩種套利,散戶頻繁進行標的物的買賣只有利好,沒有危害,因為只有這樣標的物才有可能出現折溢價,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標的物的流動性,即套利方才能有交易對手方進行交易!
Ⅷ 什麼是股票高頻交易高頻交易好嗎
什麼是股票高頻交易?高頻交易好嗎?高頻交易是指從那些人們無法利用的極為短暫的市場變化中尋求獲利的計算機化交易,比如,某種證券買入價和賣出價差價的微小變化,或者某隻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微小價差。這種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有些交易機構將自己的「伺服器群組」(serverfarms)安置到了離交易所的計算機很近的地方,以縮短交易指令通過光纜以光速旅行的距離。股票高頻交易特徵:1,高頻交易都是由計算機自動完成的程序化交易;2,高頻交易的交易量巨大;3,高頻交易的持倉時間很短,日內交易次數很多;4,高頻交易每筆收益率很低,但是總體收益穩定。
Ⅸ 為什麼高頻交易在期貨中深受異議
高頻交易,說白了就是說這種每一次交易的間隔時間都極其簡短,通常為十多分鍾乃至幾秒。最開始出現於上新世紀90時代末,現階段早已發展趨勢成外匯交易市場的關鍵能量。但近些年高頻交易備受異議,金融機構、外匯交易商及其某些權威專家剛開始斥責高頻交易的缺點,而另某些適用人員則全力支持高頻交易的發展趨勢,那麼高頻交易為什麼在期貨中這般的填滿異議呢?
高頻交易的益處
先而言說高頻交易在商品期貨中各種各樣益處,最先,高頻交易應用繁雜的優化演算法交易,另外藉助快速的程序流程行情軟體和有關硬體配置設備來超過在短暫性的市場起伏中盈利的實際效果。這類交易方式針對投資者而言優點極大,由於在短短幾秒鍾到幾彼此之間中能夠靈巧地捕獲期貨的起伏進而超過相對穩定的盈利,基礎理論上每天以內能夠開展千萬次的高頻交易,那麼得到的盈利將是永無止盡的。
次之,高頻交易解決信息的速率貼近光速,現階段紐約到倫敦光速65毫秒,納斯達克更快交易速率接近0.001ms到1ms當中,而人們的更快反應時間也就1000ms,即1秒。因而,這般高效快捷的響應速度巨大地為期貨市場引入充裕的流通性,減少交易價差,進而深化減少點差成本費,全面提高市場效率。
高頻交易的弊端
通常情況下,高頻交易必須根據程序交易,而且以便超過競爭能力必須更加技術專業的硬體配置設備,能夠說,高頻交易到最終拼的全是「誰的網路速度快誰利害」,而這卻給外匯市場中的個人投資者產生了不合理的市場競爭自然環境。由於個人投資者並不是具有技術專業的硬體配置設備和復雜的優化演算法交易,高頻交易就是說運用個人投資者交易很慢的缺點,每天以內達到千萬次的交易是個人投資者如何都沒法理解的,攪亂了全部期貨市場,個人投資者非常容易蒙受損失,特別是短線投資人。
除開速率上的危害外,高頻交易技術性的不平穩巨大地加重了期貨的性的震盪,因為高頻交易必須精準的程序化交易優化演算法交易,假如交易編號中出現1個小小的出錯,那麼其產生的結果將會是損害所有資產,另外很多的高頻交易將會會導致交易軟體承擔,導致市場部分快速垮台。
高頻交易的產生的不良影響還不僅在此,其真實受異議的地區取決於其管控空白頁。高頻交易非常容易被居心叵測的人來控制價錢,通常會拋出去不容易實行的訂單信息,導致要求的錯覺,誘惑投資人或有關組織提交訂單,欠缺公平公正和相容性。不但對個人投資者還是外匯交易商又或者大中型金融機構,高頻交易既抵觸了個人投資者的參加,又持續危害者各大組織的權益,好像是一頭老鼠過街的過街老鼠。
高頻交易將出路在哪裡
現如今,高頻交易早已變成市場上沒法忽略的能量,在為市場造就高額成交量的同時卻一直游離於管控以外。2014年,英國股票交易聯合會、聯邦調查局、商品期貨和交易聯合會和美國司法部競相剛開始下手調研高頻交易行業的內線交易個人行為。2019年7月,對沖基金文藝復興時期高新科技運用繁雜的計算機演算法,相互配合很多網路伺服器及其原子鍾,可以保持在幾十億分之一秒內同歩實行交易命令,致力於清除高頻交易。
而2019年瑞信投資分析師應用了瑞信特有的ExPRT交易統計數據。在10-12%的美國股票成交量統計數據適用下,獲得了純非高頻交易者(包含買家、買家、零售業和組織投資者)實行每單交易中心需時間的互聯網大數據。根據統計數據,市場的全部參加者不太可能所有獲得公平看待。針對這些投資風險較低,而且對交易交易量時間非常重視的投資人而言,假如他不想要擔負持倉的風險性,那他務必在別的層面作出某些妥協。
不難看出,適用與不兼容高頻交易的多方常有分別有效的大道理和統計數據,異議也許還將再次爭執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