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量化交易員是策略研發要求高還是交易要求高
在整個量化交易策略的研發流程當中,買和賣是最為基本的量化交易策略組成部分,而這個部分的設定主要與收益情況相關。這里所說的相關,具體分為兩種不同的情形,一種是總體的關聯性,即基於買點、賣點的選擇,買賣策略應該得到一個正的整體收益。另一種則來自於對交易資產未來收益的判斷、或者說預測,即判斷交易資產的未來收益為正時,就買入資產;判斷交易資產的未來收益為負時,則賣出或賣空資產。實際操作中,這兩種關聯關系的情況可能更為復雜一些。有的時候,買和賣的具體操作也可能受到風險方面設置的影響,例如為了限制單次交易的最大損失而採取止損之類的操作時,用於清倉的買賣設置就會相應的變動,這也是作者將風險和買賣用虛線相連的原因。不過在大部分情況下,買賣這一最為基本的組成部分還是與收益的關系最大,研究者也應該在研發這一個組成部分時,著重考慮收益情況的具體影響。
對量化交易策略風險的控制可能會影響到量化交易策略中的買賣設置,但是在更普遍的情況下,風險這一因素主要影響的是交易倉位的設置。當然,前提條件還是需要買賣策略的總體收益為正,在這樣的條件下再結合倉位的設置,才能夠在合適的風險水平下取得達到要求的收益。通過對交易資產具體倉位的調整,交易者可以比較直接的控制單次交易以及整個交易策略的風險水平。例如在滿倉交易的情況下,定量的判斷了當前交易的風險之後,覺得風險過大無法承受,那麼最為直接的處理方法就是在滿倉的基礎上相應的降低倉位的大小。在倉位降低之後,對於整體資金而言風險也就隨之降低了。由於倉位本身具有量化、直觀的特性,因此當交易者希望將風險處理到一個特定的水平時,調整倉位是一個比較方便的手段。
需要說明的是,前面已經提到了買和賣是量化交易策略最為基本的組成部分,實際上倉位的設定是根據買賣決策和風險兩個因素共同形成的,不建立在買賣之上的倉位選擇是空洞沒有意義的。此外還有一個更為極端的情況,倉位的正確設定有助於進一步優化策略的整體收益,之後要介紹的凱利公式的意義正在於此。在圖1中由買賣到倉位的箭頭,實際上可以看作是收益、買賣這一個整體部分指向倉位的箭頭。不過在實際使用中,凱利公式所導出的倉位設定往往過於偏激,超過正常風險控制下的最高倉位值,因此倉位仍然與風險的關系更為緊密。
在圖1這個較為鬆散的量化交易策略研發流程中,交易成本是和買賣以及倉位具有同等地位的組成部分。在實際操作中,就是首先基於對收益和風險的判斷得出合適的買賣和倉位選擇,然後在買賣和倉位共同組成的量化交易策略當中考慮交易成本,也就是在建立倉位和退出倉位等操作中扣除所需要承擔的交易成本。隨後再次判斷該量化交易策略所代表的收益和風險情況,只有這兩個因素仍然在接受范圍之內,才能確認這是一個可行的量化交易策略。雖然最後用來執行的組成部分只有買賣和倉位,但是交易成本作為對量化交易策略的一個實際化修正,也是策略研發流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上面提到的對量化交易策略收益和風險情況的判斷,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性的評價問題。一個最為重要的參考依據應該是策略在整個交易過程中的凈值走勢,通過對策略凈值走勢的分析,就可以建立起該量化交易策略運行情況的全面判斷。但是凈值走勢本身由於細節過多,因此無法簡單的用來進行策略之間的橫向對比。這時就需要精煉凈值走勢中所包含的信息,選取合適的部分形成量化的評價指標,從而進行量化交易策略的進一步判定。就作者看來,評判一個策略的標准中最重要的仍然是策略在整個交易過程下的收益情況,一個負收益的量化交易策略根本無需考慮其風險即可排除。而當收益為正時,再結合風險的度量進行具體的取捨,就可以直觀的給出量化交易策略是否合格的評判標准了。作者心目中最重要的風險指標是策略凈值的回撤水平,在後面的案例分析中也會重點查看回撤的結果。
於此同時,一些量化交易策略在進行收益和風險情況的判斷時,僅僅針對策略自身的凈值走勢進行研究是不夠的,給出一個合理的基準來進行對比往往是更為有效的判別方法。例如後面的案例中會涉及到的量化選股策略,當交易選擇僅限為對具體的股票進行持倉,而不考慮空倉或者賣空時,選取一個特定的基準進行對比就會是一個更為有效的判別方法。這主要是由於量化選股策略的倉位始終為多頭,因此不論如何配置,策略所持倉位都含有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所提到的市場成分。而選股策略本身的意義在於選擇更好的股票、不在於獲取市場收益,因此將市場走勢作為對比、或者在策略收益中剔除掉市場成分就是一個更合理的做法。
上述所有的操作,都需要建立在對歷史數據的分析之上,在量化交易領域當中一般稱之為回溯測試,或者簡稱回測。所謂回溯,也就是將交易的過程在歷史數據上復現一遍,這裡麵包含了一個假設,即歷史數據在量化交易策略中展現出的樣本特徵在未來的交易中依然存在,否則回溯測試就失去了意義。關於這一假設的分析其實在諸多技術分析著作中均有涉及,一般被稱為「歷史會重演」,這里不再繼續展開。不同於傳統技術分析的是,量化交易策略的研發過程更加深入具體,在涉及到策略的參數設定、模型設置等具體問題時,需要採用數量化的方法、也就是最優化等技術手段進行解決。例如如何設置買點和賣點可以使得相應的總體收益最大等等,都是很典型的最優化數學問題,那麼找到合適的最優化技術和演算法並加以應用,就能夠確定量化交易策略的最終形式,用以進行實際交易。
圖1中所展示的是一個較為鬆散的一般性框架,用來總領性的說明量化交易策略的基本研發流程。在具體的策略研發過程中,這個框架經常會因為具體研發設置和策略設置的不同而產生變化。例如當量化交易策略的主要作用不是在時間軸上選擇具體的買賣時點,而是在同一個時間點上對多個資產進行選擇和配置時,圖1中的一些說明就顯得有些含混不清。量化選股策略就是這一類策略中最為常見的形式,因此這里在整體框架不變動的情況下,針對圖1進行了文字上的調整,用以說明量化選股策略的運行框架與研發流程。當然,使用選股策略的框架體系來處理多個資產甚至多個策略的挑選、配置也是可以的,在不復雜的情況下只需要稍作聯想即可。
買賣和倉位雖然是更為通用的說法,但是更適合於描述擇時策略,放在選股策略的研發框架中會顯得比較突兀,因此圖2將買賣換成了選股,倉位則換成了配比,這樣更容易讓讀者領會該研發流程的含義。實際上,對於每一期的選股而言,如果選擇了原先沒有倉位的股票,那麼對應的操作就是買入該股票,如果已經建倉的股票沒有被選入這一期的股票池,那麼對應的操作就是賣出該股票。而配比則是在買賣的基礎上,通過倉位大小的變化來實現具體配置。因此,選股和配比實際上可以算作是買賣和倉位選擇的特殊情況,只是這種說法更為貼合量化選股策略本身。
略有不同的,是風險在量化選股策略研發流程中的具體含義。由於選股策略的倉位操作涉及到多個股票之間的配比問題,因此這里的風險不僅包括單支股票的風險,也涉及到多支股票之間的風險程度,後一種風險一般採用股票收益之間的相關性來進行描述。例如在一般性的最優投資組合理論當中,經常使用協方差矩陣來刻畫整個資產組合的風險水平。雖然從實際情況來看,相關性這一度量方式與風險的直觀感受之間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多資產環境下,一般都將資產間的相關性視為風險的來源之一,這是一個偏學術的、約定俗成的做法。
上面的例子是針對選股策略進行的文字上的變動,實際上量化交易策略研發流程的變化更多來自於各個研發組成部分不同的結合方式。而不同的結合方式,對應的是策略研發過程中不同的目標和需求。例如圖1所介紹的鬆散的研發流程,是在確定好買賣行為和倉位設定之後,再針對實際交易中所產生的交易成本進行二次測試。這樣的做法雖然簡便易行,但是忽視了交易成本本身對於收益的影響,以及更進一步對於買點和賣點的影響。因此,在確定買賣設置的步驟中就考慮交易成本的影響,應該是一個更貼近於實際的研究框架。圖3給出了相應的流程刻畫,如圖所示,在判斷收益因素時,同時考慮交易成本對於收益的影響,從而優化出更為實際的買賣設置。再根據相應的風險控制,結合買賣點的選擇,得出最後的倉位設置。在確定了買賣和倉位這兩個部分之後,就獲得了一個完整的量化交易策略。
圖4給出了一個更緊湊、更貼合實際操作的量化交易策略研發流程。在該流程中,買賣和倉位的設置是同時作為參數進行優化的,優化的目標函數也進行了唯一化,即量化交易策略的風險調整後收益。而在確定需要優化的目標函數時,交易成本也如同上一個研發流程一樣同時被考慮進去,從而保證買賣和倉位優化結果的准確性。毫無疑問,相較於上面所涉及到的研發流程、特別是圖1中較為鬆散的研發流程,該量化交易策略研發流程的各個組成部分更為緊密,因此在優化過程中所產生的與實際操作的偏離也就越小,買賣和倉位設置的准確度也就更高。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想參照這一流程進行研發,那麼就需要比較強的計算能力,數據量的大小也要達到一定要求,同時優化方法和目標函數的設定要能夠同時覆蓋買賣和倉位的所有參數,因此往往也只有極為簡單的策略思路可以採用這樣的流程框架進行研發。
在實際的量化交易策略相關工作中,研發只是整個工作流程的一部分,還有兩個組成部分需要著重強調。基於此,圖5在圖1所示的研發流程的基礎上給出了一個更為完整的工作流程。如圖所示,需要增加的部分包括處於研發過程之前的數據准備工作以及處於研發過程之後的策略執行工作。這兩項工作與前面所論述的研發流程具有很強的邏輯關聯性與內在依賴性,三者結合起來形成的一個整體,基本上可以涵蓋量化交易策略具體工作的絕大部分內容。
首先論述數據准備的工作,循著圖5中的箭頭可以看到,在量化交易策略的整體工作中,既要為研發過程准備相應的研究數據,也要為策略執行准備相應的實時數據。在研究數據方面,由於尋找合適的量化交易策略需要不斷重復研發流程,因此對於數據的要求更偏重於准確性和覆蓋能力。同時,對數據的清洗和轉換也是一項重點工作,在大部分的數據科學研究、包括量化交易策略的研發當中,數據特徵的合理抽取對於整體效果提升的重要性有時甚至要高於精巧的模型,當然很多時候數據的轉換和模型的構造是相互融合的,針對具體情況應當採取具體的分析和處理。而在策略執行數據方面,則更應該關注於數據獲取的及時性。至於數據的清洗和變換,只需要完全復制研發得到的量化交易策略下的數據准備工作即可。另外,為了保證數據的及時性,最終進行的數據清洗工作對時間消耗存在一定的要求。
然後討論策略執行的工作。策略執行,是在量化交易策略研發完成之後,最終產出實際效能的組成部分。執行時應該遵循盡量貼近研發完成的量化交易策略的原則,與量化交易策略所確定的買賣、倉位等設置盡可能的保持一致,這樣才能最真實的反映出前面量化交易策略的研發結果。同時,策略執行的結果也可以用來反向支持具體的研發流程,通過對策略執行所得到的收益、風險情況的判斷,實時的重新進行研發,對量化交易策略進行修改,從而使得策略能夠及時的得到現實的反饋,增強自身的穩健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後面將要介紹的推進分析是一種模擬策略執行的回溯測試技術,讀者可以在運行推進分析時有限度的了解到量化交易策略實際執行時的種種狀態。
2. 常用的股票投資策略有哪些
1、 股票多頭策略:純股票多頭策略是指基金經理基於對某些股票看好從而在低價買進股票,再待股票上漲至某一價位時賣出以獲取差額收益。
2、股票多空策略:在投資組合中加入融券、股指期貨、期權等對沖工具,具體有阿爾法策略、套期保值策略、趨勢策略等。阿爾法策略就是通過持有股票組合多頭,同時做空股指期貨完全對沖掉股票組合的Beta暴露,而達到完全的市場中性。此類基金的凈值漲跌幅基本不受市場波動影響,收益主要源於股票組合跑贏大盤的超額收益。套期保值策略操作手法類似於阿爾法策略,但該策略並不像阿爾法策略是從消除Beta的維度出發,而是在大盤出現明顯下跌時做空股指期貨以達到套期保值、減少基金凈值回撤的目的。趨勢策略涉及到個股的多空投資以及股指期貨的雙向操作,目的是在個股或整個市場出現明顯趨勢的時候增大收益區間。個股的多空策略即持有被低估的股票,賣出被高估的股票,這樣無論在牛熊市中都可獲取收益。另外,還有通過雙向投資股指期貨來擴大收益的機構。
3. 股票:多頭趨勢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種走勢判斷,用技術指標來衡量的話就是MACD和KDJ等站在中間那根線以上,配合大盤繼續向上就是多頭趨勢。
多頭就是認為以後一段時間里股票上漲的投資者,空頭就是認為以後一段時間里股票下跌的投資者。多頭空頭數據沒人去統計,一般我們可以從大盤的走勢中去判斷多空雙方的力量對比,從K線形態上看,陰線代表空頭占優勢,陽線代表多頭占優勢,十字星代表多空雙方勢均力敵,這只代表當天的力量對比,要判斷以後的趨勢,還要結合以後的信息。
4. 股票里說的多頭跨式期權交易是指什麼
多頭跨式期權交易也就是買入跨式策略,是指當投資者預期市場會出現大幅變動,但又不能准確判斷標的證券變動方向時,可以買入相同數量、相同行權價的同月認購和認沽期權來構成買入跨式策略,捕捉市場大幅變動的收益,該策略構建成本有限,理論上收益無限。
5. 股票處於多頭行情中是什麼意思多頭散發又是什麼意思
多頭行情是指人們通常把股價長期保持上漲勢頭的股票行情。多頭是指投資者對股市看好,預計股價將會看漲,於是趁低價時買進股票,待股票上漲至某一價位時再賣出,以獲取差額收益。
多頭行情股價變化的主要特徵是一連串的大漲小跌。從均線來看,日線位於一條或者多條均線的上方。
也可以這么說多頭行情就是每次買入都是正確的,驗證這一過程可能踏空個行情,所以順勢而為見風駛舵才好。
多頭散發指的是平均移動線MA,MA指數是通過網路連接一段時間內股票的平均價格可以得到的指數。
這個平均價格將不同於股票市場價格。股票均線從長期發展來看是比較穩定的,隨著研究時間段的延長可以更加安全穩定。並購指數是衡量企業股票走勢的指標體系之一。
多頭行情特徵:
1.小型股先發動漲勢,不斷出現新的高價。
2.不利股市的消息頻傳,但是股價卻跌不下去時,為多頭買進時機。
3.利多消息在報章雜志上宣布時,股價即上漲。
4.股價不斷地以大幅上揚,小幅回擋再大幅上揚的方式波段推高。
5.個股不斷以板塊輪漲的方式將指數節節推高。
6.人氣不斷地匯集,投資人追高的意願強烈。
7.新開戶的人數不斷增加,新資金源源不斷湧入。
8.法人機構、大戶買進。
9.除息、除權的股票很快地就能填息或填權。
10.移動平均線均呈多頭排列,日、周、月、季線呈平行向上排列。
11.6日RSI介入50-90之間。
12.整個經濟形勢明顯好轉,政府公布的利好消息頻傳。
13.本地股市和周邊股市同步不斷上揚,區域間經濟呈活躍趨勢。
股票ma優勢如下:
1.合理使用股市指數可以觀察股價的走勢。如果股價沒有隨機變化,投資者會在合理的時間買入或賣出股票。
2.股票MA指數可以顯示出該股票可以買賣的信號,並最小化股票交易的風險;
3.股票MA指數的分析是中國股票指數中比較容易理解的指數,對於企業股票市場的新手投資者和不能熟練掌握股票或其他指數使用的投資者來說,是非常容易的指數體系之一。
4、與其他指標相比,股市相對穩定,但這種穩定有利有弊。
6. 股市中的多頭,空頭,莊家目標各是什麼
多頭是指投資者對股市看好,預計股價將會看漲,於是趁低價時買進股票,待股票上漲至某一價位時再賣出,以獲取差額收益。一般來說,人們通常把股價長期保持上漲勢頭的股票市場稱為多頭市場。多頭市場股價變化的主要特徵是一連串的大漲小跌。空頭是投資者和股票商認為現時股價雖然較高,但對股市前景看壞,預計股價將會下跌,於是把借
多投獲利來的股票及時賣出,待股價跌至某一價位時再買進,以獲取差額收益。採用這種先賣出後買進、從中賺取差價的交易方式稱為空頭。人們通常把股價長期呈下跌趨勢的股票市場稱為空頭市場,空頭市場股價變化的特徵是一連串的大跌小漲。
莊家目標就是莊家獲利的最終目標,不同的莊家會對不同的股票確定不同的目標,一般盈利在30%-300%左右莊家才可以順利出局(一般大盤股目標小些,小盤股目標會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