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美元今日股票行情查詢上證指數今天
擴展閱讀
愛普檢測股票行情 2025-05-18 04:22:50
中核資本股票行情 2025-05-18 03:56:18

美元今日股票行情查詢上證指數今天

發布時間: 2025-05-18 00:46:05

1. 今天上證指數是多少

截止到2019年12月8日,今天上證指數是2912.01點。

上證綜合指數是最早發布的指數,是以上證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這一指數自1991年7月15日起開始實時發布,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

新上證綜指發布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以當日所有樣本股票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點為1000點。新上證綜指簡稱「新綜指」,指數代碼為000017。

「新綜指」當前由滬市所有G股組成。此後,實施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在方案實施後的第二個交易日納入指數。指數以總股本加權計算。

(1)美元今日股票行情查詢上證指數今天擴展閱讀

指數需要修正的幾種情況:

1、 新上市。對綜合指數(上證綜指和新上證綜指)和分類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和行業分類指數),凡有成份證券新上市,上市後第十一個交易日計入指數。

2、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紅派息),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除權。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權基準日前修正指數。修正後市值 =除權報價×除權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權股票);

4、匯率變動。每一交易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該日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修正指數。

5、停牌。當某一成份股處於停牌期間,取其正常的最後成交價計算指數。

6、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終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進行指數修正。

7、股本變動。凡有成份股發生其他股本變動(如增發新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變動日前修正指數。修正後市值 =收盤價×調整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變動股票);

8、停市。A股或B股部分停市時,指數照常計算;A股與B股全部停市時,指數停止計算。

2. 美元指數的漲跌跟中國股市有什麼聯系

1、 由於人民幣匯率對股市收益有正向的價格溢出效應,即人民幣匯率對中國股市影響較強,而中國股市對人民幣匯率影響較弱。所以股市往往要滯後於匯市,也就是說美元指數經常會超前於上證指數。這對投資者非常有用。

2、 比如美元指數下跌時,股市就可能會上漲,投資者就可以積極入市。但由於美元下跌往往伴隨著人民幣升值,所以出口業務大的上市公司就要迴避,但可以關注持有大量人民幣資產的金融類上市公司,還有比較依賴進口技術的製造業類和進口大量礦產資源的上市公司。 美元指數上漲會導致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這也是為什麼每當美元指數上漲時,有色金屬等資源類上市公司股票經常會下跌的原因。

3、 美元指數作為一個指標雖然有以上諸多好處,但它跟中國股市特別是個股不可能完全一致,因為影響股市的因素非常多,美元指數不可能完全涵蓋。它也不總是提前,鑒於股市對匯率也有反作用,有些時段股市也能反過來影響匯率走勢

4、 美元指數的走勢與上證指數,不但聯動,還有因果關系。美元指數,可以作為一種簡單明了的趨勢指標來使用。它的趨勢,對判斷金融地產和製造業以及有大量資源進口和投資業務的上市公司價格趨勢,有著明顯的指導意義。它同時在短期對有色金屬等行業上市公司,也有直接的影響。

5、 A股市場權重股多集中在石油石化、金融、地產等權重股,同時之間的聯系相當緊密,其上漲下跌具有同向性,而人民幣匯改之後,美元持續貶值造成石油價格大幅上漲,同時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大量熱錢湧入,推高了以人民幣計價的資源類及金融、地產股,從而為之後A股泡沫跟隨國際市場崩潰埋下了伏筆。因此可得出作為美國資金流向風向標的美元指數與A股上證指數呈明顯負相關的結論。

6、 由於人民幣升值的前景,使得大量熱錢通過QFII和其他合法以及不合法的各種渠道湧入中國,很多已經外逃的各種資金也大量迴流,推高了國內資產的價格。

7、 美元指數的漲跌,可以影響游資進出中國的規模、速度和方向。游資進入國內後,比較關注金融和地產等,跟人民幣價格密切相關的資產。

3. 世界股災歷史記錄

一、美國股災
1)1929年大股災
從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從每股364.9美元暴跌至62.7美元。20種公用事業股票平均價格從141.9美元跌至28美元,20種鐵路股票平均價格從180美元跌至28.1美元。美國鋼鐵公司股價從每股262美元猛跌至21美元,通用汽車公司股票從92美元跌至7美元。數千家銀行倒閉,數萬家企業關門。在短短的4年間,股市經歷了四次銀行恐慌。
這次股災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直到1954年,美國股市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
2)1987年股災
1987年10月19日,被稱為「黑色星期一」,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在開盤僅3小時內下跌了508.32點,跌幅達到22.62%。這股恐慌迅速蔓延至美國以外的地區,當天的倫敦、東京、香港、巴黎、法蘭克福、多倫多、悉尼和惠靈頓等地的股市也紛紛下跌。接下來的一周內,恐慌加劇,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跌幅達到14.9%,創下最高紀錄。香港恆生指數在10月26日狂瀉1126點,跌幅為33.5%,創下了香港股市跌幅最高紀錄,抹去了自1986年11月以來的所有漲幅。亞洲股市崩潰的消息傳回歐美,導致歐美股市再次下挫。
二、日本股災
1989年12月,日經平均股指達到38915點。進入90年代,日本股市價格急劇下跌,到1990年10月股指已跌破20000點。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勢更加猛烈。1992年4月1日,東京證券市場的日經平均指數跌破了17000點,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點,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三、1973年香港股災
1969年,李福兆等人籌備的遠東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開業,標志著普羅市民開始參與證券及股票交易。1973年,香港股市經歷了普及化後的第一次股災,恆生指數在一年內大跌超過九成,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破產。
四、1990年台灣股災
從1987年到1990年,台灣股指從1000點飆升到12682點,增長了12倍。當時,台灣經濟實現了連續40年平均9%的高增長,台幣兌換美元匯率從1比40升至1比25元。加上券商炒作和執照開放等因素,吸引了大量熱錢湧入。房市和股市同時火爆。由於新台幣的升值預期,海外「熱錢」大量流入島內。在居民財富增長的推動下,台灣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當時,台灣可以說完全是資金泛濫,巨大的資金流瘋狂尋找各種投資機會。1989年最後一個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達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場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五、中國歷史上的三次股災
中國股市發展歷程相對較短,但仍然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股災。
1)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證監會連續發布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給股市定性:「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漲勢終於被遏止。上證指數開盤即跌停,除個別小盤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體持倉股民三天前的紙上富貴全部蒸發。
2)另一次發生在2001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
3)最近一次股災發生在2015年6月,兩個月時間內滬指跌幅高達45%。國家採取了一些措施才穩住跌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