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格雷厄姆控股的股票價格
擴展閱讀
拿10萬買平安股票怎麼樣 2025-07-26 08:56:04
張明渝 2025-07-26 08:31:41
哪裡看股票行業排名 2025-07-26 08:07:48

格雷厄姆控股的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 2025-07-25 07:48:06

Ⅰ 格雷厄姆及巴非特的有關資料

巴菲特
2003年比爾·蓋茨訪華時,時任國家主席的***曾向他詢問美國資本市場的情況,蓋茨的回答是:只有一個人真正懂得其中奧妙——沃倫·巴菲特。

回到美國後,他將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最新發布的年報寄給江。

不過,巴菲特進入中國,源於1997年國內引進的一本名為《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的傳記,該書副標題「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傳」一度吸引了廣大散戶投資者的眼球。當年,深市一度超越6000點大關,但在不久後慘烈崩盤,此後三年間一路跌至3000點,而曾引發「3·27國債風波」的「中國證券業教父」管金生亦於當年入獄。

此後,雖然巴菲特之名逐漸廣為人知,但其投資方法——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於1934年首創的價值投資理論--直至2002年才為狂飆突進的中國基金業廣泛提及。很難說充斥著投機與黑幕的基金業是否真能按該理念運行,但巴菲特和他的投資業績已在中國深入人心。

在美國,巴氏被稱為「先知」,但在中國,他更多被喻為「股神」:11歲第一次購買股票以來,白手起家締造一個千億規模的投資帝國。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自1965年至2003年保持平均22.2%的年收益增長,就是說,如果你1965年投資1萬美元於該公司,現在它已價值2595萬美元,同一階段,如果投資於標准普爾500指數,你只能獲得47萬美元。

預計,如果這個速度保持到2009年,巴菲特80歲的時候可能成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千億富翁。這使得人們不斷猜測此中奧秘——

事實上,巴菲特最大的秘密,就是他沒有秘密。

任何人均可從格雷厄姆的作品《證券投資》、《聰明的投資者》及巴菲特每年的年報中獲得相應的一切知識。價值投資理論並不復雜,巴菲特曾將其歸結為三點: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

「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事實上,掌握這些理念並不困難,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巴菲特似乎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他購買股票的基礎是: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在價值投資理論看來,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對於尚處於喧嘩與騷動中的中國資本市場,此話始終適用。■

巴菲特的財富軌跡

1930年8月30日,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11歲 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22歲 大學畢業賺得第一桶金:一萬美元

25歲 在自家卧室成立合夥企業,個人資產超過10萬美元

1965年 購得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經營權,正式成為千萬富翁

1981年 進入億萬富翁俱樂部;

1988年 個人資產突破10億

1997年,在自己的身價上添上了第10個「0」,時年67歲

聰明的投資人—格雷厄姆28點建議

格雷厄姆(格蘭姆)在國內並不為很多人所知,其實在國內大名鼎鼎的芭菲特卻是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芭菲特是以傑出的投資業績與顯赫的財富而立名於世,但在投資理念上幾乎全部師承了格雷厄姆的學術精華並沒有絲毫的超越。六十多年前,本傑明·格雷厄姆與大衛*陶德(David Dodd)合著的《有價證券分析》一書在1934年問世了,從而奠定了格蘭姆的「財務分析之父」的地位。在微觀基本分析方面,格雷厄姆成為巴菲特、彼得·林奇等股王股聖的啟蒙大宗師。巴菲特曾虔誠地說過:在許多人的羅盤上,格蘭姆就是到達北極的唯一指標。大衛·劉易斯甚至說: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學說是每一位華爾街人士的《聖經》,而他則是當之無愧的華爾街教父。格雷厄姆之所以被公認為「財務分析之父」是因為在他之前還沒有財務分析這項專業,只是在他之後人們才開始意識並接受這個概念。
讓我們先來簡單的追尋這位非同尋常的「財務分析之父」的人生軌跡:格雷厄姆是尤太人的後裔,他的家庭是18世紀末到美國的移民,大概算是美國的第二代移民,1894年5月8日格雷厄姆誕生在英國多霧的倫敦,就在格雷厄姆剛滿一周歲的時候就舉家漂洋過海來到美國並在美國的土地上成長,他的身上既凝聚了尤太民族千百年來對金錢高超的智慧與冷靜的頭腦,又具備了美利堅民族那種激進的、浪漫的冒險精神。格雷厄姆的童年非常苦澀,初到美國一家的生活非常艱辛,在格雷厄姆9歲那年他的父親因病而在35歲的壯年辭別了人世,一家人依靠堅強的母親相依為命。而生活對這一家人的打擊還遠遠沒有結束,1907年初格雷厄姆的母親多娜在找不到投資方向的情況下把大部分的積蓄拿到股市上去碰碰運氣,到1907年底的時候股市狂跌了49%,格雷厄姆那一家可憐的家產就這樣在股災中被無情的吞噬了,正是從母親那沉痛而憔悴的臉上少年時代的格雷厄姆讀到了股市這本復雜之書的第一頁。青年時期的格雷厄姆以出類拔萃的成績考上了美國的名校之一的哥侖比亞大學(很多年以後當格雷厄姆以教授的身份重返哥侖比亞大學,芭菲特及當代的很多投資大師都曾是他的學生),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以榮譽畢業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績順利的從哥侖比亞大學畢業,在畢業後的職業選擇上迫於生活的壓力毅然的選擇了華爾街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而放棄了留校任教的機會。
在華爾街格雷厄姆從最底層的工作起步,那個年代沒什麼證券分析家只有統計員,經過多年的打拚到1929年為止格雷厄姆聯合帳戶的資金已達250萬,但大危機接踵而來,盡管格雷厄姆非常小心謹慎,但在1930年損失了20%以後以為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他又貸款來投資股票,後來所謂的底部一再被跌破,那次大危機的唯一特點是「一個噩耗接著一個噩耗,糟的越來越糟」,1932年聯合帳戶跌掉了70%之多,格雷厄姆也瀕臨破產。《有價證券分析》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它其實是對1929年資本主義大蕭條深刻反思的產物,憑藉此書格雷厄姆在有價證券這一行創立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理論,成為了華爾街的《聖經》。
隨著時光流逝,《有價證券分析》已經過了多次改版,但總體上《有價證券分析》一書的內容龐雜、艱澀,特別是其中的大量實例不再具有示範意義,1942格雷厄姆的又一部力作《聰明的投資人》問世,這本書可以說是《有價證券分析》的簡化版不僅繼承了《有價證券分析》的所有精華、還有大量更新的生動實例而且通俗易懂、簡單扼要,顯然這是為一般投資人而寫的,該書的出版在更廣的范圍內和更牢固的基礎上奠定了格雷厄姆做為美國及至世界的證券分析家與投資理論家的地位。雖然該書是為普通大眾而寫但同樣受到證券、金融專業人士的青睞與贊賞,年輕的芭菲特正是在看了此書後才依然決定選擇哥侖比亞大學就讀並終生追隨格雷厄姆,在芭菲特成名後曾在奧馬哈大學教授「投資學原理」時也曾用此書做為教材。
《聰明的投資人》清楚的區別了投資與投機的差別,按格雷厄姆的解釋投資是建立在事實與數字的分析基礎上的而投機則是建立在突發的念頭或臆測之上的,每一個合格的投資者都首先要區別它們;格雷厄姆在書中講述的兩則關於股市的寓言故事:
一則是「市場先生」
另一則是「旅鼠投資」
早已成了投資者們的口頭禪了;格雷厄姆一貫認為股票是企業的一部分,它的價值始終應和整個企業的價值相呼應;格雷厄姆還生動的闡述了價值投資的核心觀念之一「安全空間」的概念,總之書中的精彩觀點可謂比比皆是。
《聰明的投資人》不僅提供了實際中的操作原則,在我看來更是一部思考市場的投資哲學。
《聰明的投資人》是一扇窗戶,透過它讓我們能夠了解價值投資的精髓,讓我們打開它吧!
附:
《聰明的投資人》(格雷厄姆投資指南)的讀書筆記:(其中的每一個觀點都來源於此書並在書中做了更詳細的演繹)
(1)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對於理性投資,精神態度比技巧更重要;
(2)每個人都知道,在市場交易中大多數人最後是賠錢的。那些不肯放棄的人要麼不理智、要麼想用金錢來換取其中的樂趣、要麼具有超常的天賦,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並非投資者;
(3)投資者與投機者最實際的區別在於他們對股市運動的態度上:投機者的興趣主要在參與市場波動並從中謀取利潤,投資者的興趣主要在以適當的價格取得和持有適當的股票;
(4)對待價格波動的正確的精神態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資的試金石;
(5)對於投機者,時機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性,因為他想在短時間內獲取大筆利潤,在他的證券上升之前等待一年的想法是不適合他的,而等待的時間對投資者而言則無關緊要;
(6)價格波動對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個重要的意義:但價格大幅下跌後提供給投資者買入的機會,當價格大幅上漲後提供給投資者出售的機會;
(7)對廉價證券的定義:它是一種建立在事實分析基礎上,表現出持有比出售更有價值的證券;
(8)經驗表明在大多事例中,安全依賴於收益能力,如果收益能力不充分的話,資產就會喪失大部分的名譽(或帳面)價值;
(9)在能夠信賴的那些個別預測和受大錯支配的那些個別預測之間事先做出區別幾乎是不可能的,實際上這正是投資基金廣泛多樣化經營的一個原因。廣泛多樣化的流行本身就是「選擇性」迷信被拒絕的過程。
(10)任何關於一種股票比其餘股票更值得購買的分析者的意見,都必須從他個人的偏好和期待的局限擴展到更大的范圍。如果所有的投資者都同意一種特別的股票比其餘的股票更好,那麼這種股票會迅速提價到這樣一種程度以抵消掉它先前的利益;
(11)股票市場上的絕大多數理論收益並不是那些處於連續繁榮的公司所創造的,而是那些經歷大起大落的公司創造的,是通過在股票低價時買進、高價時賣出創造出來的;
(12)股市行為必然是一個令人困惑的行為,否則稍懂一點知識的人就能獲利。投資者必需著眼於價格水平與潛在或核心價值的相互關系,而不是市場上正在做什麼或將要做什麼的變化;
(13)過去的數據並不能對未來發展提供保證,只是建議罷了;
(14)投資方式中的一個基本原則:一個正確的概括必需始終將價格考慮進去;
(15)在投資上處於根本地位的是分紅和市場價,它們是外部股東收回投資的唯一具體的方式,誠然---收益、經濟強大及資產增加這些因素對他們也很重要,但這些只有在立即或最終影響他們的分紅和市場價時才顯得那麼重要;
(16)在正常條件下,為投資而購買的一般普通股,其安全邊際在於大大高於現行債券利率的期望獲利能力;
(17)獲取收益所進行的操作不應基於信心而應基於算術;
(18)很多投資人會把注意力由可見的固定資產轉移到無形資產上,例如經營能力和企業的本質,而這會暗中為投資者帶來具有風險的思考模式;
(19)如果一隻普通股被確定為良好的投資對象,那麼這只股票同時也是良好的投機目標;
(20)由股市造成的錯誤遲早都會由股市自身來糾正,市場不可能對明顯的錯誤長久視而不見,一旦這種錯誤得到糾正之時,就是有眼光的投資者獲利之時;
(21)投資者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行情機上,而要放在股權證明背後的企業身上.通過注意贏利情況,資產情況,未來遠景等諸如此類的因素上,投資者可以對公司獨立於其市場價格的<內在價值>形成一個概念;
(22)股票市場並非一個能精確衡量價值的<稱重計>,相反它是一個<投票機>,不計其數的人所做出的決定是一種理性和感性的摻雜物,有很多時候這些抉擇和理性的價值評判相去甚遠.投資的秘訣就是在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時投資,並且相信市場趨勢會回升;
(23)投資者要以購買整家公司的態度來研究一種股票;
(24)無法抑制的樂觀主義能導致狂熱的投機,而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特徵是它無法汲取歷史的教訓;
(25)做個有耐心的投資者,願意等到企業的的價格變得有吸引力時才購買股票;
(26)無論華爾街還是別的什麼地方,都不存在確定的、輕松的致富之路;
(27)對一家企業的狀態,只有一半是事實,而另一半卻是人們的觀點;
(28)只有在得到對企業的定性調查結果的支持的前提下,量化的指標才是有用的。

Ⅱ 盤點世界上十大最貴的股票

世界上十大最貴的股票

  1. 伯克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股價:340185美元

    簡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由沃倫·巴菲特領導,是美國的投資家和企業家,總部位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其子公司涉及多個領域,包括保險、鐵路運輸、電力和天然氣供應等。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價因其卓越的投資業績和穩定的盈利能力而位居世界之首。

  2. 瑞士蓮花(瑞士斯普林克利公司)

    股價:88000美元

    簡介:瑞士斯普林克利是一家專門生產糖果和巧克力的公司,擁有410多家連鎖店和咖啡館。該公司成立於1836年,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並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多次收購,包括奧地利的Hofbauer糖果店、義大利的Caffard以及美國的Girardelli和Russell Stover糖果公司。

  3. 海岸公司(Seaboard Corporation)

    股價:4160美元

    簡介:Seaboard Corporation是一家多元化企業集團,總部位於美國堪薩斯州梅里亞姆,主要從事農業和航運業務。在美國,該公司主要涉足豬肉生產和運輸領域,其股價反映了其在這些領域的強大實力和穩定業績。

  4. NVR公司

    股價:3781.31美元

    簡介:NVR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美國住房建設和抵押貸款公司,總部位於弗吉尼亞州雷斯頓。自成立以來,該公司已在美國20個州為超過365,000名客戶建造了房屋。其子公司包括瑞安家園、婦女家園等多個知名住房品牌,顯示了其在住房建設領域的領先地位。

  5. 預訂資產(Booking Holdings)

    股價:2086.90美元

    簡介:Booking Holdings是全球最大的旅遊服務提供商之一,其前身是Priceline Group Inc。該公司的業務涵蓋汽車租賃、機票銷售、辦公室和酒店房間預訂等多個領域。Booking Holdings擁有多個知名子公司,如Booking.com、Priceline.com、Agoda.com等,這些平台為全球旅行者提供了便捷的預訂服務。

  6. 亞馬遜(Amazon.com)

    股價:1883.16美元

    簡介:亞馬遜是全球最大的在線零售網站之一,從最初的車庫創業到如今的國際化企業,亞馬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股價的上漲反映了公司在電子商務、雲計算等多個領域的強勁增長和創新能力。

  7. 一號電纜(Cable One)

    股價:1626.21美元

    簡介:Cable One是美國有線電視服務提供商之一,也是格雷厄姆控股公司的前子公司。該公司總部位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為20個州的80萬客戶提供高速互聯網、有線電視和電話服務。其股價的穩定增長反映了公司在有線電視和寬頻服務領域的領先地位。

  8. 字母表公司(Alphabet Inc)

    股價:1428.43美元

    簡介:Alphabet Inc是谷歌公司的母公司,由勞倫斯·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於2015年創立。該公司總部位於加州山景城,涉及搜索引擎、廣告、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Alphabet的股價反映了其在全球科技行業的領先地位和創新能力。

  9. 馬克爾公司(Markel)

    股價:1167.35美元

    簡介:Markel是一家控股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里士滿。該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提供保險、再保險和投資解決方案。Markel以其獨特的投資策略和穩健的盈利能力而聞名,其股價的穩定增長反映了公司在保險行業的領先地位。

  10. AutoZone公司

    股價:1127.95美元

    簡介:AutoZone Incorporated是一家專門零售汽車產品和零部件的美國公司,是美國第二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該公司成立於1979年,總部位於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AutoZone在美國和20個州擁有6000多家商店,為汽車愛好者和維修人員提供了廣泛的汽車零部件和配件選擇。其股價的上漲反映了公司在汽車零部件零售領域的領先地位和持續增長。

以上是對世界上十大最貴股票的盤點,這些公司的股價不僅反映了它們在各自領域的領先地位和盈利能力,也體現了全球資本市場的變化和趨勢。

Ⅲ 在全球里哪間公司的股價最高有多高是巴菲特的公司嗎

伯克希爾-哈撒韋 NYSE,2015年10月2日的股價是:195500.00美元。
簡介:
1.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由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創建於1956年,是一家主營保險業務,在其他許多領域也有商業活動的公司。
2.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是一家控股公司,擁有附屬公司,從事了一些多樣化的業務活動。本公司從事保險業務。伯克希爾還擁有並經營一些其他業務,從事各種活動。 2011年12月30日,醫用防護公司(MedPro)完成對普林斯頓保險公司的100%收購。普林斯頓保險公司總部設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提供醫療保健的專業責任保險機構。在2011年期間,益美大廈品牌(Acme)收購詹金斯磚公司(位於阿拉巴馬州的磚製造商)的資產。2011年9月,伯克希爾收購路博潤公司(Lubrizol)。 2011年6月,本公司收購韋斯科金融公司。公司在2012年6月,媒體綜合集團公司向伯克希爾(公司的子公司)出售63日報和周報。在2012年7月,伯克希爾公司的路博潤公司收購利普泰SA公司。

Ⅳ 大股東減持事件再分析騰訊的價值

小慢投資之路 陪你慢慢變富

這兩天中概互聯網比較火的一個事情就是,一直漲的好好的,騰訊突然直線跳水,原來企鵝被大股東Naspers減持,受此影響這幾天騰訊開始下跌,小慢的騰訊和中概互聯網持倉將近34%,那麼減持影響有多大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為啥突然在這個時候減持

我們先梳理一下事件過程,騰訊大股東是MIH,目前佔有騰訊的股份28.82%,持有約27.69億股。

MIH是荷蘭上市公司Prosus的全資子公司,而Prosus的控股股東是另一家南非上市公司南非報業集團Naspers。這次是南非報業集團對騰訊的股份減持,如何操作實現呢?上市公司Naspers控股上市公司Prosus,Prosus全資持有非上市子公司MIH,MIH持有27.69億股騰訊。

這次減持主要是Naspers發起,騰訊公告顯示,Naspers集團的減持原因是,他們將開啟一項長期的、開放式回購計劃,用以提高該集團每股資產凈值,並為其股東釋放即時價值。根據計劃,回購資金將通過Naspers集團有序、小幅出售騰訊公司股票獲得,即「賣騰訊,買自己」。

Prosus為例,6月28日,收盤價60.42歐元,而Prosus的 每股凈資產是116.5歐元,其中騰訊股票市值為90.6歐元。根據6月28日收盤價來算,股價 0.52倍PB,對折了這是。這個就屬於格雷厄姆說的價格明顯低於價值,這種事情又不是第一次發生過,比如2019年搜狐的市值還不如自己手裡的一棟樓,雅虎落魄的時候也是不如自己持有的阿里股票值錢,終究會有人讓它價值回歸的。

Prosus公司股價相對凈資產對折,嚴重低估了,如果持有騰訊的屬於低估狀態,那麼持有騰訊的自己公司再被市場打半折,那絕對屬於嚴重低估了。如果賣掉低估的買入嚴重低估的屬於正確的價值投資行為,這樣也好給自己的股東一個交代。

Prosus今年還減持了1.31億京東的股票,獲利36.7億美元,屬於騰訊上次分派所得。同時還在出售自己旗下俄羅斯的Avito,出售後獲得的資金滿足不了回購自家股票的需求,才不得已賣出騰訊的股票。

大家可以這樣理解這次賣出的理由:窮爺爺Naspers日子過不下去了,找窮兒子Prosus要錢周轉一下,窮兒子兜里錢不夠了只好賣點有錢的孫子騰訊的股票。

二、那麼他要減持多少錢以及減持多久呢

根據公告,本次減持是為執行一項長期、開放式的回購計劃,Naspers預計每天出售的騰訊股份數目平均不會超過騰訊日平均成交量的3-5%。

根據Prosus的公告,所得到的授權是到2023年2月底之前,回購Prosus公司上限為2.65億股。如果按照6月28日的股價60.42歐元來算,需要60.42X2.65億 160億歐元,摺合1328億港幣,按照騰訊的股價365港幣來計算,需要出售約3.6億股。如果按照Prosus的凈資產116.5歐元作為回購上限來算,最大資金需求是116.5X2.65億 308億歐元,摺合約2550億港幣,按照騰訊的股價365港幣來算,出售上限為6.7億股。

回購的這個事情屬於提高市場的預期,從而推升股價,這幾天回購計劃已經讓股價反彈了20%左右了,估計不需要減持那麼多。大股東為了減少對騰訊的影響或者趁著反彈想賣得更高一點,設置了每天賣出量不超過當日交易量的3-5%,我們來算下每日成交量多少。

最近幾個月成交的高點5月31日的成交量6475萬股,按照5%來計算,每天賣出下限大概是6475X3% 195萬股,上限5%的話是324萬股。

如果按照最少賣出3.6億股來算,每天賣出195-324萬股,需要111-184天,大概5-9個月如果按照最多賣出6.7億股,需要207—344天左右吧,大概需要9-16個月減持時間,如果要擔心大股東出售股份的影響,那以後每天都是煎熬啊。

三、減持是不是代表大股東不看好騰訊的未來呢

按照最多減持6.7億股,還持有20.99億股,佔比22%,依然是最大股東,如果不看好了應該減持更多,畢竟2021年MIH這筆投入2760萬美元,按照現在低估的騰訊4489億美元的市值來算也賺了1293億美元,21年左右賺了大概4600多倍。

現在我們不知道大股東是否不看好騰訊,為啥不在萬億美元市值的時候減持,現在低估了減持,我覺得大股東也無法預判未來走勢。所以我們不能用別人的看法來指導我們的投資。

四、對騰訊股價有什麼影響

大股東減持這事,屬於利空因素,短期肯定會有影響,每天減持3-5%的量,南下資金都接得起來。港股市場流動性受兩股資金的影響,一股是南下資金,目前持續流入狀態,一股是海外資金,目前美國加息該走的海外資金都走的差不多了,一旦停止加息,流動性回來,港股這些 科技 公司是第一個買入對象,因為代表了中國目前最好的公司。

如果這點減持就能讓騰訊的股價長期下壓,那隻能說明本該就下跌了,減持只是個下跌的借口而已。

針對大股東的減持,騰訊用回購表明了態度。根據公告,於6月28日回購83萬股,回購價格為358港元~368港元,共耗資約3億港元。這次回購屬於雙贏,都便宜回購了自己公司,提升了股價給了投資者信心。

自2021年2月份股價下跌以來,騰訊目前已經回購了93億港元,回購股份約2251萬股,回購均價約413港元/股,按照現在356港元/股就算公司高管對自己最了解,回購也不是最低點,更何況各位小散了呢,所以有時候別為難自己。

股東之間的交易本不會影響公司的經營,也就不會影響公司的價值,公司價值不變,股價越低,保持時間越長,價值投資者賺得越多。如果是做短期價差的,估計比較難熬。

五、騰訊多少錢值得投資

目前騰訊市值不足3萬億人民幣,持有現金等價物3040億,有息負債3150億(2-4%的利率),投資資產近萬億,去掉後剩餘市值不足2萬億(大概1.8萬億),目前國家政策已經改善不再打壓,保守估計2022年凈利潤為1200億,摺合市盈率15倍左右,投資回報率6.7%,2.3倍於無風險收益率。

騰訊的凈利潤現在屬於向下空間有限,向上空間充滿了想像空間,屬於勝率和贏率雙高的時間節點,但是股價不一定跟著凈利潤走,可能會受到情緒的影響,但是遲早回歸。

六、我們未來在騰訊上賺哪方面的錢呢?

1、主營業務繼續增長,賺業績增長的錢

2、價值回歸,賺估值提升的錢

3、業績增速超預期後再疊加戴維斯雙擊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本人目前持有騰訊以及中概占總倉位將近34%,文中觀點可能因為自己持倉充滿了偏見和錯誤。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所有內容以理財科普與投資理念分享為目的,僅供交流分享使用,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讀者獨立做出適合自己的投資判斷,不對因本文影響而做出的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Ⅳ 美國的那個股神是誰都有那些成就

股神巴菲特。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1931年,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學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決竅。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1951年,21歲的巴菲特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當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並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情況有點像現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資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家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長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1992年中巴費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價上升到113元。巴費特在半年前擁有的32,200萬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萬美元了。

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網站上公開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數字顯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資基金集團伯克希爾公司,去年純收益下降了45%,從28.3億美元下降到15.57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的A股價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時伯克希爾的賬面利潤只增長0.5%,遠遠低於同期標准普爾21的增長,是1980年以來的首次落後。

Ⅵ 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和本格雷厄姆理論的區別

首先說一句,無論是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還是格雷厄姆投資理念,其實都不適合中國,只能作為參考。他們兩個人的投資理念主要的區別有幾個:

第一、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側重於長期的投資,他最推崇價值的投資,其實本身就是一種優質投資,比如世界性的企業,跨國集團企業。這些企業具有資源的壟斷性,或者具有資產的壟斷性。
第二、格雷厄姆自身的投資85%類似於中期投資,投資的時間跨度比巴菲特要短很多,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是以合理價格買入能夠理解的優秀企業,根據不同階段進行投資交易。
第三、格雷厄姆還有百分之十作用的投資,類似於短期投資,而且這個短期投資有一定的側重面,也就是說當偏差達到臨界點的時候格雷厄姆會做出自己的投資選擇,或者賣出或者買入。

第四、巴菲特推崇長期的價值投資,對於企業喜歡進行控股,但是不幹涉企業內部的管理,因此巴菲特的投資時間更長,而且投資的數額往往是天文數字,對於普通人來說幾乎無法復制。
巴菲特和格雷厄姆都是喜歡數學,喜歡投資知識和經濟學。巴菲特十二歲的開始嘗試著自己畫股票走勢圖,格雷厄姆十四五歲開始自己獨立投資,他們的做法讓人何其驚訝,因此兩人的區別也在投資理念中得到一定的顯現。

Ⅶ 華盛頓郵報的歷史沿革

1877年(丁丑年)斯蒂爾森·哈欽斯創辦了《華盛頓郵報》,1880年該報成為華盛頓特區首家每日出版的報紙。
1905年《辛辛那提探詢者報》的擁有者購買了《華盛頓郵報》的多數權。1933年由於經營不善《華盛頓郵報》幾乎倒閉被拍賣。金融家、美聯儲前任主席尤金·邁耶在破產拍賣會上買下了《華盛頓郵報》。
1946年菲利普·L·格雷厄姆在與凱瑟琳結婚後於這一年開始主管該報,次年成立華盛頓郵報公司。
1954年《華盛頓郵報》購買了它在華盛頓特區的主要競爭者而成為華盛頓特區的唯一日報。1981年它的另一個主要競爭者《華盛頓星報》關閉。
1961年收購《新聞周刊》。
1963年菲利普·L·格雷厄姆開槍自殺;他的妻子凱瑟琳·格雷厄姆成為華盛頓郵報公司董事長。
1971年凱瑟琳·格雷厄姆帶領華盛頓郵報公司上市,每股股價為26美元。
1972年《華盛頓郵報》首發文章,稱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在水門大廈的辦公室遭到非法闖入。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之後的詳細報道對時任總統理查德·尼克松1974年的辭職起到關鍵作用。
1973年沃倫·巴菲特首次購買華盛頓郵報公司股票。
1980年《華盛頓郵報》發表了珍妮特·庫克所寫的有關一名8歲兒童吸食海洛因的文章,隨後獲得當年的普利策獎。但在被曝光該報道的主人公為虛構後,評委會收回了該獎項。
1984年華盛頓郵報公司以4500萬美元收購了斯坦利·H·卡普蘭教育中心。
1986年華盛頓郵報公司以3.5億美元從大都會-美國廣播公司買下了服務35萬用戶的有線電視系統,成為美國第20大有線電視公司。
2001年《華盛頓郵報》的零售價格從1981年最初的25美分已經增加到35美分。
2004年《華盛頓郵報》獲得18項普利策獎。
2008年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孫女凱瑟琳·韋茅斯出任《華盛頓郵報》的出版人。
2010年該公司以1美元的價格將《新聞周刊》賣給西德尼·哈曼。
2013年8月5日,華盛頓郵報公司宣布將旗下《華盛頓郵報》在內的報紙業務以2.5億美元出售給貝佐斯,結束格雷漢姆家族四代人對該報業的掌管。《華盛頓郵報》將改名,新名字還未公布。
2013年11月18日,老牌企業「華盛頓郵報公司」宣布更名為格拉漢姆控股公司(Graham-Holdings-Company),原因是旗下主力報紙《華盛頓郵報》已經轉讓給了亞馬遜掌門人貝索斯。
2013年11月27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前東家格雷厄姆控股公司(Graham Holdings),把該報位於華盛頓下城的總部大樓以1.59億美元出售給卡爾地產(Carr Properties)公司,預計2014年3月底可以完成交易。
華郵將繼續尋找新的辦公地點,而在2015年9月之前,估計則將繼續租用總部大樓。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2013年10月以2.5億美元完成對華盛頓郵報公司的收購,之後將華盛頓郵報公司易名為格雷厄姆控股公司。早在收購前,華郵就在尋找新的辦公地點。
2013年11月29日老牌企業「華盛頓郵報公司」宣布更名為格拉漢姆控股公司(Graham-Holdings-Company)宣布,改名從11月29日生效,該公司在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代碼,也將從WPO修改為G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