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000億元的大蛋糕!科興股權爭奪大戰,兄弟情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
1. 北京科興的股權爭議近期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科興控股香港公司持有北京科興73.08%的股權,而未名醫葯則持有26.91%的股權。
2. 科興中維是科興控股香港的全資子公司。通過股權穿透分析,發現科興控股香港的上市主體為美股的科興生物,其實際控制人為尹衛東。
3. 北京科興的疫苗銷售成為行業焦點。2021年,該公司實現近1000億元的利潤,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公司實際上是一家純外資企業。
4. 科興的股權結構復雜,背後隱藏著控制權的激烈爭奪。尹衛東與未名醫葯的老闆潘愛華的創業故事,從最初的蜜月期到後來的股權大戰,揭示了資本背後的復雜關系。
5. 2001年,潘愛華和尹衛東合作創立了北京科興,潘愛華持股51%,尹衛東持股24%。在SARS病毒爆發後,北京科興成為全球唯一完成一期實驗的公司。
6. 隨著醫葯研發需求的增加,科興需要對外融資。潘愛華和尹衛東商議變更股權以支持公司海外上市。潘愛華放棄部分股份,導致未名醫葯的股權被稀釋,科興控股成為大股東。
7. 科興生物在美股上市後,北京科興成為外資控股的子公司。尹衛東成立的子公司北京科興中維成為新冠疫苗的銷售主體,與北京科興無直接關系。
8. 這導致了潘愛華與尹衛東之間的股權爭奪戰。潘愛華試圖讓科興生物回歸A股上市,但尹衛東背後有外資支持,不願意放棄年利潤近1000億元的大蛋糕。
9. 雙方的爭斗涉及公司內斗、股權爭奪、相互罷免和舉報等一系列事件。最終,尹衛東占據了上風,潘愛華控訴尹衛東轉移公司設備、人才和技術至科興中維,造成北京科興的經濟損失。
10. 近期,法院判決未名醫葯和潘愛華需承擔1540.4萬元的賠償。這一案例提醒我們,股權協議應從創業之初就制定好,以避免未來因利益爭奪而產生的沖突。
11. 在創業和投資中,明確賬目、有條理地規劃未來是至關重要的。正如投資股票一樣,不應省下學習知識和構建投資體系的錢,而應明白事無巨細都應明確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