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300億公募明星持倉曝光!這只股票首次進入十大重倉股
中芯國際首次進入李曉星旗下基金前十大重倉股。
一、持倉變動情況
- 新增重倉股:知名基金經理李曉星在三季度買入了半導體龍頭中芯國際,這是中芯國際首次進入其管理的銀華心佳兩年持有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持倉數量達到1404.55萬股,公允價值為2.58億元,位列十大重倉股第二。同時,該基金還新增了紫光國微和海光信息兩只電子板塊股票作為重倉股。
二、調倉策略與方向
- 科技傾斜:李曉星的持倉風格持續向科技、新能源、港股互聯網方面傾斜。在三季度,他大幅減倉了港股互聯網巨頭快手-W、騰訊控股和美團-W,同時將更多資金配置到科技領域,特別是半導體和電子設備行業。
- 高倉位運作:該基金三季度股票倉位高達93.49%,較二季度明顯提升,顯示出李曉星對市場的積極態度。
三、對市場的看法與未來布局
- 市場風格錯配:李曉星坦言,其投資方法與市場風格偏好出現了階段性錯配,導致基金收益率階段性跑輸基準。但他認為,當標的出現順行業基本面逆市場風格時,往往是不錯的加倉時點。
- 看好方向:他持續看好高質量發展方向,特別是低碳經濟、國家安全、數字經濟、醫療健康和美好生活等領域。在泛新能源方面,他認為電動車行業的去庫存和價格戰已進入尾聲,整個板塊股價調整的時間和幅度都已足夠,因此更加積極地看多。
- 港股互聯網底部機會:對於港股互聯網板塊,李曉星認為當前股價位置和估值都處於底部位置,而基本面持續上行。他看好港股核心互聯網公司抓住AI浪潮下的機遇,實現業績和估值的雙升。
㈡ 有哪些是國產晶元龍頭股票呢
國產晶元龍頭股票包括以下幾類:
一、指紋識別及存儲晶元龍頭
- 匯頂科技(603160):全球指紋識別晶元領域的龍頭企業。
- 兆易創新(603986):大陸領先的快閃記憶體晶元設計企業,同時在SPINORFLASH市場佔有率第一。
- 紫光國微(002049):最新研製的金融IC卡晶元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二、其他細分領域龍頭
- 旋極信息(300324):衛星導航、雷達電子領域晶元的人氣龍頭。
- 捷捷微電(300623):功率半導體晶元從研發到生產的龍頭企業,同時也是存儲晶元龍頭股之一。
- 和而泰(002402):微波毫米波射頻晶元研發生產的人氣龍頭。
三、半導體及晶元製造龍頭
- 中芯國際:港股代碼00981,科創板代碼688981,是中國大陸半導體製造企業的領軍企業,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
- 北方華創(002371):國內集成電路高端工藝裝備的先進企業,主營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等。
- 三安光電:中國大陸LED晶元製造商,主要生產LED晶元、外延片和照明產品等。
四、其他知名晶元上市公司
- 卓勝微(300782):專注於射頻集成電路領域的研究、開發與銷售,5G射頻晶元的重要供應商。
- 立訊精密(002475):濾波器龍頭,專注於連接器、連接線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 東山精密(002384):國內領先的異動通信基站射頻器件、射頻結構件提供商。
五、其他值得關注的晶元龍頭
- 韋爾股份、北京君正、華潤微、揚傑科技、長電科技等,這些公司在半導體晶元領域也有顯著的地位和市場影響力。
以上僅為部分國產晶元龍頭股票的簡要介紹,投資者在選擇時應結合公司基本面、市場環境及自身風險偏好進行綜合判斷。
㈢ 300億公募明星持倉曝光!這只股票首次進入十大重倉股
10月24日知名基金經理李曉星旗下基金披露三季報,截至三季度末李曉星管理規模約300億元。管理規模居前的基金有銀華心佳兩年持有(74.26億元)、銀華心怡混合A(64.92億元)等。
從銀華心佳兩年持有三季報來看,李曉星的持倉風格持續呈現出「從消費到科技」屬性。在一年前調出重倉股之後,李曉星不再「復購」貴州茅台這類消費龍頭。相反,他的投資持倉持續往科技、新能源、港股互聯網方面傾斜。券商中國記者發現,三季度銀華心佳兩年持有買入了半導體龍頭中芯國際,為中芯國際首次進入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同時,該基金三季度大幅減倉了快手-W、騰訊控股、美團-W。
針對基金跑輸基準現象,李曉星在三季報中坦言,這是他投資方法和市場風格偏好出現階段性錯配所致。但他也說到,當標的出現順行業基本面逆市場風格的時候,往往代表著不錯的加倉時點。持續看好高質量發展方向,看好經濟信心回升。組合布局主要會集中在低碳經濟、國家安全、數字經濟、醫療健康和美好生活等方向。
李曉星特別說道,電動車行業的去庫存和價格戰已經進入尾聲。國內大模型應用有望迎來百花齊放,但逢「AI」必漲的第一階段已經過去,未來需要更多關注運營數據和業績的兌現。
新增三隻電子股,減倉港股互聯網
截至三季度末,銀華心佳兩年持有規模為74.26億元,延續持續下行趨勢。根據天天基金網數據,該基金規模於2021年6月一度逼近150億元,隨後持續下行,到2023年一季度末規模下降到100億元以下,為95.91億元。2023年二季度末,該基金規模為86億元。從Wind數據來看,銀華心佳兩年持有階段性份額基本維持平穩,截至三季度末依然維持在110億份以上。該基金三季度股票倉位高達93.49%,較二季度的90.98%明顯提升。
李曉星在三季報里直言,三季度該基金保持高倉位,配置以科技為主,兼顧消費,重點配置了新能源、港股互聯網、電子、國防軍工、食品飲料、醫葯等行業,精選高景氣行業中高增長的個股。同時對半導體板塊做了一些調整,兌現了一些累計漲幅較大的國產替代方向,主要包括半導體設備、材料、零部件環節。
具體看,銀華心佳兩年持有三季報的最大增量信息,是李曉星在三季度買入了半導體龍頭中芯國際。券商中國記者查閱該基金歷年報告發現,這是中芯國際首次進入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持倉1404.55萬股,公允價值2.58億元,在十大重倉股中位列第二。
另外,三季度新增重倉股還有紫光國微和海光信息,兩只股均屬於電子板塊。這兩只股此前曾進入過該基金重倉股之列,紫光國微曾在2022年二季度時為重倉股,海光信息曾在2022年三季度時是重倉股。另外,今年三季度末的新晉重倉股匯川技術,曾於2021年一季度時是該基金重倉股。
此外,李曉星在三季度減倉了港股互聯網巨頭快手-W,但快手-W依然為第一重倉股。而經過三季度減倉後,該基金持有騰訊控股的數量從191.45萬股下降到了76.52萬股,下降幅度超60%。持有美團-W的數量從490.04萬股下降至193.97萬股,下降幅度同樣超過60%。
業績增速因子沒發揮出優勢
雖然經過一番調倉換股,但截至三季度末銀華心佳兩年持有過去三個月依然錄得3.74%的虧損,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漲跌幅-3.25%;過去六個月、過去一年、成立以來(2021年1月至2023年三季度末)均為負收益。
「今年上半年,我們整體基金收益率並沒有達到預期,也出現了很少有的跑輸了基準的現象。從市場因子的表現來說,小市值和低pb等因子表現較為出眾,大市值和質量因子表現不佳,業績增速因子沒有發揮出過去的優勢。」李曉星在三季報里表示。
李曉星進一步解釋道,他的投資方法是投資於基本面景氣周期向上行業中的業績維持較快增長的優質公司。映射到因子上,大部分的投資標的落在中大市值中的優質白馬成長股,小市值和低pb的標的並不多。正是因為投資方法和市場風格的偏好出現了階段性的錯配,導致了基金收益率階段性跑輸了基準。
但李曉星也說到,當標的出現順行業基本面逆市場風格的時候,往往代表著不錯的加倉時點。從操作上來說,他選擇了堅守自己的投資方法,減持了持倉中估值已經泡沫化的標的,增持了估值處於相對低位的標的。「我們相信,從中長期的維度來看,具有業績持續成長能力優質公司會持續貢獻超額。同時由於可選擇的標的變得更多,我們的持倉也變得更為分散一些。」
就未來而言,李曉星表示持續看好高質量發展方向,看好經濟信心回升。結合我們的整體宏觀判斷,目前組合集中在低碳經濟、國家安全、數字經濟、醫療健康和美好生活幾個方向,泛新能源是總體配置最多的板塊。
「其中,高質量發展的映射在於低碳經濟和國家安全,這兩個板塊上半年調整幅度不小,交易擁擠程度基本得到了解決,後面更多會反應相關的業績增速。經濟信心回升的映射主要在於數字經濟、醫療健康和美好生活,畢竟現在消費降級成為不少人談論的重點,但相信隨著經濟信心的回升,美好生活的追求依然會是消費的長期趨勢,這些提到的領域是邊際變化最大的方向,無論是業績趨勢還是信心趨勢。」李曉星表示。
港股互聯網處於雙底部位置
在調倉換股和趨勢預判上,李曉星還在三季報中對具體板塊未來投資價值做了細致分析。
以他總體配置最多的泛新能源為例,他認為電動車行業的去庫存和價格戰已經進入尾聲,中游盈利的下行在上半年逐步體現。下半年來看,國內的需求還在逐步修復,歐洲的需求已經有加速的跡象,美國的高增長也在預期內,整個板塊股價調整的時間足夠長、幅度足夠大,悲觀預期基本上都得到了體現。「當前位置,我們更加積極地看多。整車、電池和中游材料的盈利雖然都有所下降,但競爭格局也在發生積極的變化,龍頭公司的盈利能力還在持續超預期,我們主要聚焦在後續盈利能力見底後保持穩定以及海外佔比較高的環節。」
科技方面,李曉星認為,AI產業在突破「技術奇點」後,將進入新一輪成長周期,但AI發展不會一蹴而就,中間也必然會有曲折,包括數據隱私、道德倫理等潛在風險,可能造成板塊後續波動。投資機會上,「賣水人」硬體先行的算力產業鏈,在業績兌現上先於AI應用。算力是支撐AI新基礎設施中的重要生產力,海外晶元龍頭給出超預期的業績指引,海外算力投資在上修。「我們判斷國內算力建設在政策扶持下將會跟進。隨著未來國內通用大模型正式發布,國內大模型應用有望迎來百花齊放,但逢『AI』必漲的第一階段已經過去,未來需要更多關注運營數據和業績的兌現。」
另外,針對重點持倉的港股互聯網板塊,李曉星認為,當前股價位置和估值都是底部位置,而基本面從去年下半年就出現持續上行的狀態。在反壟斷、流量紅利消失的大背景下,降本增效仍是未來一個階段互聯網板塊業績持續上行的重要因素。同時,在AI產業崛起的當下,港股的核心互聯網公司最有可能抓住AI浪潮下的機遇,使得自身的體量上個台階,結合當下的估值水平,有望迎來業績估值雙升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