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風光20年,繳稅90億,塗建華身家120億,卻被15億壓倒
欠債15億還不上是個什麼概念?如果事情發生在普通人身上還算正常,可放在百億富豪身上,似乎有點不至於。而身家120億的重慶摩托車首富塗建華,真就還不上自己的15億欠款,到底經歷了什麼, 一代傳奇富豪竟淪落至如此境地?
重慶有 "摩幫三巨頭" ,這其中之一就是隆鑫塗建華,隆鑫可謂實力強大,而塗建華更是一代業界傳奇。不過他可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不僅曾經是標準的"打工人",甚至大學都沒有念。
1.工傷離職,開始了創業之路
1963年, 塗建華出生在重慶的貧苦家 庭,出身塑造了他不畏艱難、吃苦耐勞的個性。自中學畢業後,他就到中梁山煤礦開始做礦工。工作中他多次因公負傷,甚至可以說是死裡逃生,最終,塗建華在1983年因工傷徹底離職。
離職後塗建華決定下海創業, 在重慶九龍坡區灘子口的幾間破廠房裡 ,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不過最開始他並沒有做摩托行業,他創辦過很多工廠,包括紙巾廠、預制構件廠、塑膠廠、金屬拉絲廠等,還從事過金屬材料貿易。
雖然這些工廠發展的都很好,但塗建華仍然不滿意,經過了10年的艱辛摸索,塗建華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創業道路—— 進軍摩托行業 。
1993年,嗅覺敏銳的塗建華,發現了中國摩托車市場蓬勃發展的商機,投入多年打拚積累的幾十萬元身家,創辦了重慶隆鑫交通機械廠, 開始進入摩托車行業產摩托車發動機 。
2.不畏艱難,終成大業
創業之路沒有一帆風順的,塗建華也是如此,他面臨過各種困境。剛入行時異常艱難,隆鑫面臨不僅缺錢, 甚至還缺人、缺技術等等困境 。為此,為省錢他租過小廠房在木板工作台上試制產品,自己到市場上買發動機搞拆檢研究。
對文化程度不高、尚處在創業初期的塗建華來說,生產摩托車發動機這樣高 科技 含量產品的難度是非常大的,經過無數次的嘗試, 塗建華帶領團隊終於成功的生產出了第一台摩托車發動機 。
一年後,隆鑫共賣出了7萬台摩托車發動機,營收突破1.5億元,凈利潤超過5000萬元。到1998年, 隆鑫更是從發動機領域跨越到了整車製造、通用熱動力機械製造領域 。
就這樣,隆鑫慢慢的躋身為國內行業前三強。而不甘只做摩托的塗建華,更是用20年的時間構造出了一個 "隆鑫系" 的資本帝國,進入了房地產、金融、工業、環保以及再生利用等多個領域,成為真正的多元化發展的大型集團企業,旗下擁有包括豐華和隆鑫通用在內的4家上市公司。
同時也是 重慶農商行、重慶富民銀行的重要股東 。20年來,隆鑫風光無限,企業實力越來越強大。截止到去年,公司員工達30000餘名,其中海外員工近5000名,累計納稅金額高達90多億元,公司更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塗建華也以120億的身家 成為重慶摩托車首富。
這樣的成績都是靠著塗建華的艱辛努力與智慧一點點創造的,實屬不易。
塗建華的成功,除了他對市場的敏銳與眼光的長遠,更與他的個人魅力分不開。
1."見好就收"的塗建華
首先,塗建華並不是一個盲目冒進的人。據說,他的案頭擺放的是 《本田的經營思想》、《松下幸之助管理模式》、《風險投資》 等書,時常以很多巨型企業的浮沉來警醒自己、反省自己。
比如, 汽車 曾經一度成為隆鑫多元化布局的四大板塊之一,早在2000年,隆鑫就兼並重組了成都山鹿 汽車 廠,進入客車製造領域。但2006年,隆鑫卻突然退出 汽車 領域, 把 汽車 資產賣給了成都一家企業 。
一方面, 是塗建華意識到 汽車 製造要復雜得多 ,再加上造車資金門檻高,對 汽車 生產資格的管控也更加嚴格,在沒有一定把握的時候,塗建華不願意冒更大的風險,見苗頭不對,塗建華見好就收了。
還有贊助 體育 賽事方面, 隆鑫曾贊助過法國方丹足球隊與四川全興足球隊的國際足球邀請賽、重慶市舉行的四國女排邀請賽 ,都為隆鑫涉足摩托車整車生產,做了很好的品牌鋪墊。後來還冠名隆鑫足球隊,但只持續了兩年。
對此,塗建華說,通過那兩年冠名, 成功樹立了隆鑫的牌 子,已經獲得了豐厚回報,只是想通過支持 體育 產業來提升自己的品牌,並不是想直接經營 體育 產業,所以見好就收。
塗建華的理性又不冒進, 對企業的經營管理來說,功不可沒 。畢竟,每一個領域的涉足,每一次決定的取捨,都關乎企業的命運。
2."員工即親人"的塗建華
塗建華是員工心中的好老闆。 因為在塗建華眼裡,員工就是自己的親人 。
大年除夕夜,他不會忘記值班的員工,親自煮上熱騰騰的面條,開車給員工送去;知道公司老員工的女兒結婚要花高價到外面去租"花車",當即讓自己的司機開著他的賓士車,為這位老員工的女兒做 "花車" 。
這樣的事例很多很多,不僅是在生活關照上,塗建華想著員工,在員工持股方面,他也想的特別到位。從2003年開始, 隆鑫實施員工持股計劃 ,後來,隆鑫通用的持股人不僅包括高管,還涵蓋了部分中層和研發、技術、營銷等骨幹。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隆鑫通用上市後,員工持股證券化變成了現實。
把員工當親人,從工作到生活,時刻不忘自己的"親人" ,這樣的老闆深得員工愛戴,必然靜心工作,熱愛自己的工作,他們每一個人,也都為隆鑫的輝煌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多年苦心經營打造的輝煌戰績,景象一片美好,可誰也沒想到,在這美好下,卻暗藏著巨大的危機。
1. 身為中國企業500強,卻深陷債務危機
去年10月,隆鑫控股及塗建華被要求強制執行償還中信證券股票質押業務產生的欠款,包括本金15.04億元和利息、違約金,隨後,隆鑫控股所持有的隆鑫通用和豐華未質押的股份已被法院凍結, 塗建華陷入了債務糾紛中 。
這15億的欠款到底是怎麼回事?
事情還要從三年前說起,彼時,隆鑫控股將所持隆鑫通用的3億多股份分批質押給中信證券進行融資, 重慶愛普地產為隆鑫控股提供擔保 ,但質押到期時,隆鑫控股違約,愛普地產又拒絕承擔擔保義務,就發生了申請強制執行這一幕,隨後,隆鑫控股相關股票被凍結。
雖然隆鑫控股表示, 這次凍結並不會導致公司失去對隆鑫通用、豐華股份的控制權 ,但如果沒有未及時處理妥當,凍結的那部分股份可能會被拍賣或變賣,這也將導致隆鑫控股被動減持豐華股份和隆鑫通用股票。
家大業大的隆鑫控股,為什麼會淪落到如此境地,不僅深陷債務危機, 就連15億的負債都還不起?
2.債務為何無法償還
隆鑫無力償還債務,一方面是過往的經營中出現了巨額的損失,另一方面是盈利不夠樂觀, 剩餘資產不足 。
出售房地產資產,直接損失100多億。 塗建華曾將名下的的房地產資產出售給某國有企業,對方拖欠60多個億,一直未交付欠款。截止到去年,利息加起來可能將近100億元。對方曾提出以項目抵債,但項目本身還有50億元的負債,如果把項目接過來,對企業融資會有巨大影響。
這次事件塗建華直接損失了100多億,也導致其他產業資金鏈受到影響,同時,企業盈利也不容樂觀, 難以抵債 。
盈利不容樂觀,"資不抵債"。 資金運轉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大型多元化企業,必須有強大的資金基礎做後盾,雖然在以往的經營中,隆鑫集團已經積累了大量財富,但出售房產經營權損失的100多億,再加上抵押的15億,讓他的商業帝國搖搖欲墜。
只有保證其他產業盈利, 塗建華才有可能扭轉資金短缺的局面 ,可惜塗建華並沒有在後續的經營中獲得盈利。雖然去年上半年,隆鑫摩托車的銷量穩居全國第二名,但前三季度的盈利只有不到兩個億,而企業的剩餘資金也就30億出頭。
可能這些資金看上去還算可以,不過截止到去年年底,隆鑫的負債就已經達到300多億了, 的確無法償還這15億欠款 。
如果這筆債務問題,隆鑫控股不能及時解決,公司運營必然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百億規模的傳奇企業, 若真被15億元債務給壓倒,塗建華的傳奇神話也就終結了 。
對企業來說, 每一次抉擇都關乎著生死存亡,每一步都要謹慎的去走 ,希望塗建華這位重慶摩托車富豪,這次能夠扛過危機,隆鑫能夠度過難關再創輝煌!
② 20家中小銀行「候場」補血,重慶銀行首發過會遭遇四連問
文|嚴沁雯 俞燕
編輯|袁滿
繼廈門銀行之後,重慶銀行成為年內第二家在A股成功過會的銀行。至此,國內完成「A+H」股布局的銀行有望升至15家。
8月27日晚間,中國證監會網站發布「第十八屆發審委2020年第126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重慶銀行等6家企業首發申請全部獲通過。
從2018年提交招股書到此番過會,重慶銀行在A股「候場」已逾兩年。在此之前,廈門銀行於7月16日成功過會,其IPO歷程同樣近兩年。
經歷了2019年銀行上市「井噴」年,2020年銀行股IPO的步伐明顯放緩。除了已經過會的廈門銀行和重慶銀行,目前僅渤海銀行成功在港股掛牌,「排隊」等待IPO的銀行仍有20家。宏悔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銀行於2013年11月6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是全國城商行中首家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的銀行。若是順利「回A」,該行將成為第三家實現「A+H」股布局的城商行。
據該行一季報顯示,截至一季度末,重慶銀行資產總額5112.60億元,較年初增長2.0%,是廈門銀行的兩倍。1月-3月,該行實現凈利潤14.06億元,同比增長14.1%。
資產質量方面,重慶銀行不良貸款余額32.6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32億元;不良貸款率1.27%,與上年末持平;撥備覆蓋率292.31%,較上年末上升12.48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上市過審中,發審委針對該行不良率提出詢問。據悉,2017年-2019年,重慶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35%、1.36%和1.27%。發審委要求該行說明2019年不良貸款率下降的原因等。此外,報告期內,重慶銀行進行了多次不良貸款轉讓,發審委要求重慶銀行說明該過程的具體情況。
據一季報顯示,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力帆股份」,持股比例4.14%)和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大方正」,持股比例3.02%)分別為重慶銀行內資股第五、六大股東。
8月7日,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
8月24日,力帆股份收到重慶市第五中級人判悔民法院送達的《民事裁定書》及《決定書》,裁定受理債權人重慶嘉利建橋燈具有限公司對公司的重整申請,並指定力帆系企業清算組擔任力帆股蔽沖正份管理人。
根據力帆股份半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該公司在重慶銀行的存款余額為633.44萬元;借款余額為11.85億元,其中短期借款5.98億元,長期借款5.87億元。
發審委同樣在詢問中提到力帆股份,「發行人未將力帆、隆鑫等兩家出險大型企業集團貸款認定為不良類貸款。目前,力帆集團下屬上市公司力帆股份已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針對上述問題,發審委要求該行說明力帆股份重整申請的具體影響,對力帆集團貸款的風險劃分是否需要調整,貸款減值准備計提是否充分;說明未將上述兩家企業集團內的貸款劃分為不良類貸款的依據是否充分,是否存在規避相關監管要求的情形;並結合力帆股份最新經營情況、債務償還或處置情況等,說明對該公司的貸款是否存在大額減值風險等。
除此之外,發審委還注意到重慶銀行 歷史 國有股權變動存在瑕疵,目前主要股東股權存在受限或變動風險。並要求該行說明具體情況及風險。
2015年12月23日,重慶銀行向上汽集團(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上汽香港持有)、富德生命人壽及其全資子公司富德資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定向發行4.22億股H股,配售價格為7.65港元/股,增加註冊資本4.22億元。
其中,富德生命人壽持有重慶銀行1.50億股H股,富德生命人壽全資子公司富德資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重慶銀行6757.02萬股H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之日(2019年5月21日),富德生命人壽尚未取得股東資格批復。
對於上述問題是否會影響重慶銀行的掛牌上市,周茂華認為,該行能否最終上市主要還是看其是否滿足基本上市條件,例如:公司內部治理是否到位,信息披露是否符合規范,是否存在財務信息造假,是否存在未解決的法律糾紛等。
實際上,重慶銀行的A股上市之路頗為坎坷。
早在2007年,重慶銀行便曾遞交A股上市申請,後續遲遲未有進展。
2013年,在A股上市無果的重慶銀行轉戰H股。上市首日,該行便跌破發行價6港元。此後,港行港股股價長期處於破發狀態。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8日收盤,重慶銀行報4.34港元/股,市凈率僅0.37倍。
2018年,重慶銀行再次將A股上市提上議程,蹉跎逾兩年終將登陸上交所。
在重慶銀行之前過會的廈門銀行,早在2017年底便遞交了上市申請,2018年10月,該行對預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進行了更新。
根據年報,截至2019年,廈門銀行的營業收入為45.09億元,同比增長7.73%;凈利潤17.36億元,同比增長22.69%。不良貸款率為1.18%,較上年末下降0.1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274.58%,同比上升61.75個百分點。
據了解,廈門銀行在銀行業以風格激進著稱,被業界稱作網貸資金存管大戶,最高時曾接入30多家網貸平台。
一位銀行業人士指出,廈門銀行順利「闖關」,除了其自身的業務指標和公司治理結構達標,亦與其各自所在的當地政府的扶持力度以及政策環境有一定關系。
在此之中,最近一次進行預先披露更新的是上海農商行,該行於7月8日更新了其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離上市又進了一步。一位投行業人士預測,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上海農商行有可能成為今年內第三家上市的銀行。
除了上海農商行,還有14家銀行處在IPO預披露更新狀態。其預披露時間顯示,部分銀行已等候多時。 其中,瑞豐農商行、蘭州銀行、大豐農商行、廈門農商行及葯都農商行早在2018年就已處於預披露更新狀態,此後再無進展。 其中尤以瑞豐農商行等待的時間最久,早在2016年11月其上市申請便已獲證監會受理,但至今已過去近4年,依然沒有新的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候場大軍中,幾乎全為城商行和農商行這些中小銀行。
一位金融市場人士指出,銀行IPO進程緩慢與中小銀行的經營狀況有關。 「中小銀行普遍經營模式粗放,經營能力相對不足。由於主要服務於區域中小微企業,在今年疫情的沖擊下要面臨極大的壓力,這或許會打消投資者的積極性。」
按照以往的IPO節奏,從過會到上市,時間短則二至三個月、長則六個月。以此推算,繼廈門銀行之後,重慶銀行有望在年底前正式加入A股隊列。
今年以來,在讓利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銀行加大了向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疊加疫情的影響,銀行資產質量承壓。「補血」成為各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迫切任務。
一方面,不良資產核銷讓銀行資本補充需求迫切。作為首家公布中報的上市銀行,江蘇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因撥備計提的加大而出現下滑。該行在報告中表示,為清降不良資產,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撥備覆蓋率繼續提升,截至報告期末,江蘇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為156.2億元,其中對公業務不良改善,但個人業務不良貸款則有所上升。
本次順利過會的重慶銀行在招股書中表示,計劃發行不超過7.81億股,所募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充實核心一級資本。
根據重慶銀行所披露數據,該行確有提高資本充足率的需要。2016年-2019年,重慶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82%、8.62%、8.47%、8.51%。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重慶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7%,較上一年末略有上升;對比銀保監會此前發布的數據(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88%),這一覆蓋率仍有提升的空間。
此外,多家中小銀行推出了「搭售」不良資產的定增方案:在定向發行股份的同時,要求認購股份的投資人購買不良資產。 今年以來,已有包括廣東四會農商行、山西澤州農商行、山東諸城農商銀行等中小銀行在內的中小銀行推出這一方案。
一位銀行分析人士指出,在疫情影響下,銀行資產質量承壓,定增搭售不良資產可以在緩解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壓力的同時,幫助銀行提升資本充足率。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6.14%和13.44%,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5%和12.81%,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不良率則均較去年底有一定增加。
7月16日,銀保監會城商行監管部副主任劉榮表示,在不考慮外源性資本補充的情況下,城商行的資本充足水平在未來三年可能會明顯下降。
今年以來,銀保監會已屢次公開發聲提及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問題,提出要多渠道補充中小資本。 5月27日,金融委亦發布消息稱,將出台《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進一步推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多渠道籌措資金。
除了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等新渠道,通過上市在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成為中小銀行的最大渴望。
「中小銀行是支持小微、三農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重要力量,通過加快中小銀行上市,補充資本金,可盡快提升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預計內部股權結構清晰、治理規范、資產負債表與定價合理的中小銀行上市步伐將有所加快。」周茂華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