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名的財經類的雜志報紙有哪些
比較有名的財經類雜志報紙有:
1、《福布斯》(Forbes):是美國一本福布斯公司商業雜志。該雜志每兩周發行一次,以金融、工業、投資和營銷等主題的原創文章著稱。福布斯還報道技術、通信、科學和法律等領域的內容。福布斯雜志總部設於紐約市,它在美國商業類雜志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財富》和《彭博商業周刊》。該雜志因其提供的列表和排名而為人熟知,包括最富有美國人列表(福布斯400)和世界頂級公司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福布斯雜志的座右銘是「資本家工具」(The Capitalist Tool)。
拓展資料
1、雜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號或年、月為序,定期或不定期連續出版的印刷讀物。它根據一定的編輯方針,將眾多作者的作品匯集成冊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稱期刊。「雜志」的形成來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注重報紙的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一種新的媒體也就因這樣特殊的原因而產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雜志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出版的《學者雜志》。我國最早的中醫雜志——《吳醫匯講》,創刊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於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前後歷時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訂為一本,是類似年刊性質的中醫雜志。它的稿件是當時江南一帶的名醫所供給的,故名《吳醫匯講》。任何一種雜志以自己的「ISSN"(國際標准連續出版物號)進行出版。
2、雜志形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報紙注重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所以一種新的媒體隨著這樣特殊的原因就產生了。
最早出版的一本雜志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Denys de Sallo)出版的《學者雜志》(Le Journal des Savants )。
1703年,倫敦出版了第一種介於報紙和雜志之間的定期刊物,發行者是《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評論》,篇幅為四小頁,共發行九年。
美國最早發行的雜志是佛蘭克林的《美洲雜志》和《將軍雜志》,都是模仿英國雜志的月刊,同在1741年1月出版。
(資料來源:網路:雜志)
B. 英國主要報刊有哪些
英國主要報刊:
The Times(泰晤士報)
泰晤士報是英國高端的主流報紙,中文通常翻譯為「泰晤士報」。總的來說這家報紙的讀者自我定位為政治家和社會精英,通常比較關心國家大事。報紙在報道內容上非常全面,國內外大事都是關注的重點,並且一直致力於打造嚴肅的形象。在被默多克(Rupert Murdoch)的新聞媒體收購以後,報紙風格有一些小小轉變,不過增強了的可讀性也沒能撼動以往嚴肅的基調。
排版風格很顯著,喜歡用大篇幅的照片,印刷也算是英國報紙里相對好的,不免看出《泰晤士報》的自我要求和野心。盡管《泰晤士報》一直以來宣稱自己是最獨立和客觀的媒體,然而比較保守的政治立場讓他們在很多重大國內外事件上比較趨於主流,而且現在有默多克和美國政府的關系,以後的走向還不一定。
The Guardian(衛報)
比起《泰晤士報》,《衛報》所處的立場清晰可見,自我定位為一張自由民主派的報紙。實質上《衛報》代表左翼,讀者多是年輕人,在歐洲知識界有極大的影響力。除此之外,英國中產階級也非常青睞《衛報》,因為《衛報》愛好和平,熱愛生活,強調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理念,這與當下英國中產階級的許多觀點不謀而合。
《衛報》為了爭取更多的年輕用戶,一改往日大尺寸版面,將報紙設計成為更易攜帶的「柏林版式」(Berliner),旨在嚴肅類報紙和通俗類報紙之間尋求一種平衡,正如報紙名的字體是非常典雅的「衛報埃及體」一樣,從外在到內容風格都很統一。必須指出的是《衛報》在文化、藝術、人類社會、自然社會上許多深度報道,焦點也不局限於當下,是一份可讀性強的報紙。
The Independent(獨立報)
在英國歷次大選中,《獨立報》是唯一沒有公開表示支持某黨派的報紙。不過這已經是歷史,因為現在的《獨立報》已經開始支持工黨和自由民主黨。不過總的來說比起保守派的泰晤士報及左派的衛報相比,《獨立報》算是比較中立的報紙。
《獨立報》的讀者多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時常會有「被原子化」的擔憂,有點憂國憂民的傾向。不過面對今日如此躁動的社會,多一份反思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The Financial Times(金融時報)
售價偏昂貴,《金融時報》是英國最高端的報紙。時不時的漲價彷彿一點都不礙事,因為它對讀者有信心。的確,《金融時報》的購買者多是金融才俊、企業高管,或是有錢家族的成員,豈會在意這一點的小漲幅?不僅如此,還必須承認的是他們中的許多人才是真正的社會精英和財富所有者,他們對於整個英國政治及英國社會有很大的話語權。如果量化讀者平均實力,《金融時報》一定完勝。
《金融時報》主要報道商業和財經新聞,並且列出每日股票和金融產品的價格及變化走勢。專欄里也不乏有大經濟學家的專業文章或知名專欄作家的評論。無論是寫這些文章的人,還是看文章的人,說不定能力大到能影響一家公司的估價。不用眨眼,就是這么牛。
The Telegraph(每日電訊報)
報紙行業整體在衰退,報紙行業內部也有曾經的老大讓出第一的情況,《每日電訊報》就是這位曾經的老大。讀者多是老一輩的保守主義者,關注體育賽事,時不時懷念一下大英帝國昨日的輝煌,整個報紙的基調頗有這個意思。
但老大的位置怎能輕易地拱手想讓?所以現在的《每日電訊報》風格順應潮流,發生了很大轉變。不僅加入了新鮮的內容外,縮短文章篇幅來應對現代人快速閱讀的習慣。另外,報紙還與大量博客合作,與互聯網結合,是歐洲第一家網上報紙,在網站上可以拓展觀看收聽各種豐富的視頻和音頻。
Daily Mail(每日郵報)
通俗類報紙也有偏嚴肅和偏八卦之分,《每日郵報》明顯偏嚴肅。讀《每日郵報》既可以了解重大政治經濟事件,也可以閱讀到一些輕松、有益的內容,讀者多為中產階級家庭主婦。
因為走得是主打女性路線,所以報紙版面採用了更多顏色和字體,內容也多樣化,完全打破只有男性才愛讀報的壟斷。這樣下來另一半市場的巨大潛力在慢慢被開發,現在《每日郵報》的發行量越來越大,相信不久以後,這份側重女性話題的報紙會更加有分量。
Daily Express(每日快報)
《每日快報》的文章短小精悍,文字通俗易懂,採用不繞彎,簡單乾脆的報道手法來講好每一則新聞和故事。報道內容涵蓋了財經、娛樂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適合普通老百姓和小知識分子閱讀,不浮誇,也不隨波逐流,算得上是一份踏踏實實的報紙。
至於讀者,多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也受過基礎教育,持有自己的觀點,但不激進。總之,他們就是平凡得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
Daily Mirror(每日鏡報)
著名的八卦小報——《每日鏡報》,內容以娛樂、體育、八卦、丑聞為主,基本不涉及政治,但有時愛抨擊政黨政策,調侃一下政治人物,然後再取樂一番。由於《每日鏡報》的編輯多是從時尚雜志社請過來的,所以整個報紙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雜志的風格,什麼大紅、大紫、粉色的顏色也用過於標題,讀者也習慣了。
相比下面即將登場的《太陽報》,《每日鏡報》要相對八卦得溫和點,手法主要以嘲諷為主,不會太過份的直戳痛處,也算是留一點面子。
The Sun《太陽報》
敢直接娛樂自己報紙標題的媒體恐怕只有《太陽報》了。凱特王妃第一胎生下王子後,《太陽報》直接把自己報刊名「The Sun」(太陽報)改成』「The Son」(兒子)!還不忘用那紅底白色,十米開外都能看見的經典標題樣式展示出來。這,就是《太陽報》。
每天的標題都像打了雞血,哪家八卦報哪家。什麼市長褲子沒系好、政治人物打瞌睡、小公主流口水·······越沒有節操的話題他們越愛報,可是怪的是大家也偏愛看。每天報紙賣得最快的就是《太陽報》,自然銷量也是全英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