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目前為什麼需要大力推廣PPP模式
政府對於PPP模式的推廣勢在必行,PPP模式或將是未來城鎮化建設的主流融資渠道之一,其對緩解地方政府財政壓力、減輕地方債務風險的作用不可低估。
PPP模式的英文全稱為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PPP為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為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而建立的各種合作關系,又可以分為外包、特許經營和私有化三大類:外包類由政府投資,私人部門承包整個項目中的一項或幾項職能,並通過政府付費實現收益;特許經營類需要私人參與部分或全部投資,並通過一定的合作機制與公共部門分擔項目風險、共享項目收益;私有化類需要私人部門負責項目的全部投資,在政府的監管下,通過向用戶收費收回投資實現利潤。
狹義的PPP是指政府與私人部門組成特殊目的機構(SPV),其原理與BOT有相似之處,但更加強調公私部門的全程合作,當前政府所推廣的就是狹義的PPP模式。與廣義PPP相比,狹義PPP模式下的政府和企業合作更加緊密和深入,信息更加對稱。政府和社會資本組成的項目公司,針對特定項目,與政府簽訂特許經營合同,並由項目公司負責項目設計、融資、建設、運營。等到特許經營期滿後,項目公司終結並將項目移交給政府。狹義的PPP模式最早在英國誕生,應用領域十分廣泛,既包括公路、鐵路等經濟基礎設施項目,也包括醫院、學校等社會基礎設施項目。
(一)【PPP模式】第一個項目是北京地鐵4號線項目
我國廣義PPP模式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代,狹義PPP模式誕生於2004年,但直到近幾年其應用范圍才越來越廣。我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在基建領域引入PPP模式,項目主要是由BOT的形式出現,其發展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進入低谷;2003年以後PPP模式開始復甦,但「四萬億」的推出使得大多數地方政府優先選擇債務融資來完成項目的建設;2010年以後隨著地方債務問題的暴露,PPP模式才又重新被政府重視。就狹義PPP來說,嚴格意義上國內第一個項目是2004年北京地鐵4號線項目,此項目B部分的47億元由港鐵、京投、首創合資成立的特許經營公司——京港地鐵公司承擔,其中港鐵股份為49%,首創股份佔比為49%,京投佔比為2%。
(二)【PPP模式失敗原因】公私合作項目的失敗
狹義PPP模式沒有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除了一些公私合作項目的失敗導致PPP項目降溫之外,合作機制、配套制度和地方政府投融資模式等方面的因素也至關重要。首先,政府部門較私人部門處於強勢地位,在項目運營和監管方面私人部門的決策權和經營管理權無法得到有力保障;其次,當前PPP模式沒有妥善的退出機制,這也阻礙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再次,相關配套政策不完善,沒有專門針對PPP模式的法規制度出台,也沒有專門的PPP管理機構;最後,過去幾年地方政府的主流投融資模式為債務融資+土地財政,PPP模式的需求相對較小。
(三)【PPP模式】有利於降低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
財政軟約束消除,地方債務規范化發展。當前地方財政的軟約束體現在地方政府在舉借債務時不考慮自身的財政收入狀況,總寄希望於通過借新還舊或上級政府援助來解決當前的債務兌付問題,最後導致了地方政府的過度負債,以及全國范圍內地方債務規模的快速攀升。未來PPP模式推廣以後,地方政府與私人部門對於項目投資的風險收益完全自擔,政府對項目的投資規模在期初就得以明確,政府的財政支出逐漸透明化。此外,私人部門的進入可以加快項目的建設進程和提高投資效率,改善項目的經營和管理水平,進而激勵地方政府的支出與收益匹配,財政軟約束的消除將會使地方債務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吸引民資參與,減輕地方政府投資支出壓力。地方債務增長過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政府部門的投資支出壓力過大,而大部分項目的初始期現金流創造能力不足,地方政府不得不依靠過度舉債來進行項目融資和償債舊債。PPP模式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由於基建項目通常有投資數額大、建設時間長等特徵,初期的投資和收益遠不能成正比,這種期限錯配完全由政府承擔則演變成過度舉債融資,而完全由私人部門承擔則更加不可能,因此地方政府通過對私人部門給予一定期限內的補貼,來確保PPP模式的參與者能得到合理的投資回報率。根據世界銀行的調查,在現有PPP項目中,私人部門收入的39%來自政府協議支付,34%來自用戶付費,23%來自稅收優惠等各類政府補貼。可見PPP項目大部分收入還是來自政府,但將資產負債表的債務轉化成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的支出,拉長義務期限,一定程度上解決期限錯配問題。
(四)【PPP模式】未來現金流具有可預測性
PPP項目未來現金流具有可預測性,利於相關融資工具的定價。從通過「14穗熱電債」融資的廣州市電廠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汕頭市濱海新城項目的實施來看,PPP項目前期需要公私部門的協調溝通,構建完整的合同體系明確各自的分工,例如汕頭市濱海新城項目中政府主要提供資源、政策和操作合法性的支持,還有行政事業上的配合,而項目的籌資、規劃、建設、運營則由企業完成;同時還要形成詳細的項目規劃並預測未來經營收入,例如廣州市電廠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預計2016年2季度達到投產狀態,經營期內達產年收入2.60億元。在此基礎上,企業通過發行項目債或者其他形式籌措資金,繼而完成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由於PPP模式前期需要進行細致的公私部門的協調和項目規劃,未來現金流可控,從而使得PPP項目的相關融資定價較為透明。
(五)【PPP模式】的推廣對債券市場的影響
一方面有利於減輕地方政府債務壓力,使存量城投債風險維持在可控范圍之內;另一方面會給債券市場提供新的主流品種,而且具有明顯投資價值。PPP模式推廣能夠減輕地方政府債務壓力,使得地方政府債務的增量需求減少;此外,PPP模式的推廣給予了債務不被劃入政府債務范疇的城投平台較好的轉型機會,從而能夠讓失去政府隱性擔保的城投平台的債務風險平滑過渡,不至於短期失控。由於發行需求巨大,PPP模式下的項目收益債無疑會成為債券市場新的投資品種,這些項目具有明確特許經營權轉讓、穩定的現金流及必要的政府補貼,債券發行的主要特徵是「項目導向」,發行主體的信用資質不會是影響債券定價的決定性因素。此外,由於項目收益債的發債主體也並非地方政府,其發行利率將會明顯高於地方政府債,而項目的屬性決定了債券還款來源非常穩定,風險相對可控,具有明顯投資價值。
資料參考:http://www.wealth-tsinghua.cn/static-pages/ppp/ppp.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