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司支付較高的股利,股票價格會上升為什麼
答:因為股息率是決定股票估值的一個重要因素。
比如萬科A股息率5%,格力電器股息率10%,重視股利收入的投資者就可能會賣出萬科A買入格力電器,最後導致格力電器上漲,股息率下降,兩者的股息率有逐漸接近的趨勢。
Ⅱ 股利怎麼影響股票價值
股票的市場價格是以股票的內在價值為軸心上下波動的。股票的內在價值,又以公司的經營業績和成長性為依據,而公司的股利政策是衡量公司經營業績及其成長性的一個重要尺度,也是提升企業價值和股東財富的重要手段。
股利政策的差異是反映公司質地差異的極有價值的信號。但在實際投資中,我們發現證券市場也存在一些股利支付率較高的公司股價表現平平,股票長時間遭到市場的冷落的情況;而一些大比例送股的公司,在送股消息出台前或出台後股價卻大幅度攀升。
(2)為什麼股票價格取決於股利擴展閱讀:
採用送紅股的形式發放股息紅利實際上是將應分給股東的現金留在企業作為發展再生產之用,它與股份公司暫不分紅派息沒有太大的區別。
股票紅利使股東手中的股票在名義上增加了,但與此同時公司的注冊資本增大了,股票的凈資產含量減少了。但實際上股東手中股票的總資產含量沒什麼變化。由於要在獲得利潤後才能向股東分派股息和紅利。
上市公司一般是在公司營業年度結算以後才從事這項工作。在實際中,有的上市公司在一年內進行兩次決算,一次在營業年度中期,另一次是營業年度終結。相應地向股東分派兩次股利,以便及時回報股東,吸引投資者。
但年度中期分派股利不同於年終分派股利,它只能在中期以前的利潤余額范圍內分派,且必須是預期本年度終結時不可能虧損的前提下才能進行。
Ⅲ 股票理論價格=股息紅利收益/市場利率怎麼解釋 為什麼股票理論價格是為了獲得股利付出的代價(機會成本)
這是由一個公式推導出來的,理論基礎是窪地理論,即資金會流入收入較高的領域,也就是估值較低的領域(所謂估值較低舉個例子10的資產估值8元比估值9元低),最終會把估值窪地填平。
依據這一理論前提,資金會吧股票收益和存儲收益扯平,依舊是如果市場利率是年率5%,那麼只有股價在股息收益率也是5%是才會平衡,不然,假設股息收益率大於5%,那麼錢就會從銀行流出流入股市,導致股價升高,從而導致股息收益率降低,同時銀行也會適當升息以保住資金,總之,理論上股息收益率和市場率只有相等時,才會平衡。
根據上述理論基礎就有了如下的等式:市場利率=股息收益/理論股價,一推倒就得出了 股價=股息紅利/市場利率。
我想你應該看明白了吧。
至於股票理論價格是為了獲得股利付出的代價(機會成本)就是上邊公式的一個描述性解釋了,為了獲得公司的紅利,你得買入公司的股票,你買入了公司的股票,就不再享受銀行支付的存款利息了,因為錢從你的銀行賬戶轉到公司的銀行賬戶去了,也就是你獲得了股息的機會,失去了存款利息的機會,因而理論股價是你為了獲得股息付出的代價。
你的問題可是夠專業的,下次問這么專業的問題,記得掛點分兒,厚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