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股票減倉後成本價會變得這么高
股票減倉是什麼意思?減倉意為減少倉位,多是對未來走勢判斷不明的情況下減少持股數量。割肉虧損到一定的比例,眼看回漲無力,又怕虧損加劇,只得現價賣出,好比割自己的肉。腰斬股價急劇下跌或長時間下跌,現價只剩下不到你成本價的一半,稱為腰斬,意為在中間攔腰砍斷。
實際上股票減倉是賣掉一部分股票,是在對後市行情不確定,而採取的部分贏利落袋為安的一種操作,或是倉位太重回籠一些資金應變的一種策略。減倉是賣掉一部分股票,並不是賣掉全部股票。
減倉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這只股票獲利,上漲有一定的風險,賣掉一部分保護賺到的利潤,還可以降低成本價,把風險降低;一種是股票被套,現在股價低於成本價,現在股票趨勢有判定是還會下跌,賣掉這一部分後,等低位接回來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早日解套出來的目的,這也就是股市中說的高拋低吸做差價。
⑵ 持有的股票減倉操作後,為什麼參考的成本價變低了呢
在虧損(綠色)的狀態下減倉操作,所虧損部分系統給你自動記錄到剩餘的股票里去,成本增加。
只有在盈利(紅色)的狀態下減倉操作,所盈利的部分系統給你打到剩餘的股票里去,成本降低。
只有做搶帽子操作或逢低吸納,才能使其成本降低。股票減倉操作技巧:
主要有下列幾類:
一是「一刀切」。主要是適用於見頂的時候、或者出現「中線真破位」的時候,需要投資人對於是否見頂、以及是否真的中線有效破位,有明確的判斷。一般說:波段性高位出現放量陰線、或者波段性高位出現射擊之星、黃昏星、陰包陽、四星高照、五星高照,等等,可以在這一K線組合內、「不講價格、格勿論」、一古腦兒出貨出干凈。缺點是:一旦判斷失誤,則可能減少利潤、「錯好人」。
二是「諸葛退兵徐徐減灶」。這有時也是「拿不準」的時候不得已的辦法。也即:感覺到可能見頂、或者中線破位的時候,但是見頂不確定、中線破位是假破位還是真破位不確定,這時可以先減倉一半,減輕心理壓力,然後視情況而定。如果真見頂、真破位、則反抽失敗之際可以再出。
三是「回馬槍減倉法」。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高位沒有出貨、投資人被套乃至深套的情況下。屬於被動情況下的「敗中求生」、甚至是「求突圍」而已。因為一般說來,沒有隻跌不漲的市道,一般在下跌途中會有下列「回馬槍」的情況出現:
1.是股指、或者股價回抽5天線。
2.是股指或者股價中線破位20、30天線之後,還有回抽20、30天線的機會。
3.是形態破位之後,或者重要中長期均線的破位之後,股指或者股價短線可能對形態的頸線、或者被破位的中長期均線,有一個反抽。這種情況下,跌就不如反抽失敗時出貨。
「回馬槍減倉法」的缺點是:
(一)已經處於被動境地,出貨價格不會太理想。
(二)動作不快不行。大熊市的時候,急速下跌的時,甚至也有不反彈、不反抽的情況發生。
(三)這一方法,只能下跌波的中前段運用。到了下跌波的中後段再運用,則不但晚了,而且錯過反彈機會。
四是「落差減倉法」。一般說,如果在中級下跌行情中,板塊是輪跌的。如果股指已經跌破某一重要支撐區、或者領頭羊已經領先跌破某一重要支撐區,則同一板塊中、離開阻力位較近、離開下跌目標位較遠、或者離開股指(或領頭羊)已經跌破的技術位較遠、則謹防補跌。可以適時逢高減倉。
⑶ 股票減倉後成本變高了!
減倉之後成本價的變化是根據減倉前後的計算的出來的,如果這個票總體是盈利的,減倉之後,成本價會變低,如果是虧損的,那麼減倉之後成本價會升高。
打個比方:在股價是10塊的時候買入200股,那麼成本價是10塊,資金是2000塊。價格跌到9塊的時候,總體是虧了200塊,拋售了100股,虧損是不會改變的,那麼這200的虧損就會全部算到剩下的100股上面。那麼成本就會變成11塊錢。
⑷ 請問股票減倉後的成本價升還是減低,怎樣計算的
股票減倉之後,要看你賣出的時候股票價格是比你的成本高還是低
要是低的話,賣出之後成本會變高
反之,要是高的話,成本就會變低
比如說,在不計算買賣的費用情況下
10元買1000股股票,總的成本就是10000元
你在12元賣出500股,那麼得到6000元,剩下的500股成本為4000元,每股成本就是8元
要是你在8元賣出500股,剩下500股的成本就是6000元,每股成本就是12元
⑸ 為什麼持倉成本價會變
在一個時期內連續分批(買入、賣出)交易某金融產品或衍生品(例如股票或期貨)後的交易總成本減去浮動盈虧的數額除以現持有數量得到的數值,即(單位)持倉成本。
在交易中券商使用的委託系統中股票持倉成本價均使用以下兩種方法計算:
1、成本價只計算買入的成本
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持股期間不考慮賣出股票有盈利。
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舉例:
用戶某日以10元買入某股票1000股,交易費用50元,則成本價為(1000*10 50)/1000=10.05
如用戶第二日賣出此股票的一部分,剩餘部分股票的成本價不變,賣出部分股票直接計算盈利,不攤薄到剩餘股票的成本價。
舉例:
用戶第二日以11元賣出此股票500股,交易費用25元,兌現金額為500*11-25=5475,此時盈利部分直接計入資產總額,持有股票的成本價不變仍為10.05元。
如用戶第二日繼續買入此股票,則持有股票的成本價會根據其買入的成本情況,進行攤薄。
計算公式:成本價=(第一次買入金額 第二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2、成本價計算持股期間賣出股票盈虧
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如持股期間賣出股票有盈利,則買入金額需要扣除這些金額。
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盈虧金額)/持股股數
說明:
1、公式中的盈虧金額包括賣出股票的盈利或虧損金額。
2、如盈虧金額為負值,即為虧損,公式中減負值則為加正值,因此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大,成本價增加;反之當賣出股票盈虧,盈虧金額為正值,則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小,成本價減小。
3、如買入金額小於盈虧金額,則成本價為負值,此種情況需要T 0操作,進行高拋低吸。
⑹ 股票補倉一天能補幾次 價格會變
這是一個散戶新手常問的問題,標准答案是金字塔形補倉,也就是套了20手,股價下跌20%後補40手,下跌到40%後補60手。。。
也就是跌的越深補得越多,這樣能夠有效的降低持股成本,一旦股票產生一個像樣的反彈就能扭虧為盈。
呵呵,估計樓主對這樣的答復不能滿意。因為樓主沒有足夠的資金,是的,因為本身補倉就是一個機構的概念,機構資金龐大,進出股票困難,因而一旦被套住了,只好等待時機補倉解套,因為他們是機構,所以總能融到足夠的錢來攤低成本,散戶就不同了,錢少的可憐,所以套深了之後往往能用來補倉的錢少的可憐。
幸好,散戶有一個優勢,就是所有的持倉可以再幾秒內出清,而且不會對股價造成沖擊,所以對散戶而言,股票虧損了,應該及時清倉換股,或者空倉等待股價反彈時再介入扳回損失,如果錯誤的運用了機構才能做的補倉手法,呵呵,由於沒有足夠的錢,眼光也不咋的,結果往往是越不越套,最終看著股價在低位漲跌,自己只能坐電梯,『在虧與更虧之間徘徊』。
當然,散戶還有一個優勢,就是錢都是自己的,沒有融資成本,因而被套了可以採取『烏龜的策略』,忍住,直到解套,雖然失去了炒其他的股票盈利的機會,但是如果你買到的是好股票,那麼長期下來盈利還是不成問題的,而對於機構,這樣雖然能做到賬面盈利,但由於高昂的融資費用,其實質恐怕還是虧得可能大,所以他們是寧願補倉甚至不惜拉高自救而不能像散戶那樣悠閑的做股東的。
所有的高位低位說法都是聽起來有道理實際上是廢話的,股價的高位低位只有過去很久之後才能判斷,而此時可能一切都來不及了,所以所謂的高位低位基本上是神仙和算命先生的語言,沒有實際意義。
具體到補倉,要麼不補,要麼按下跌幅度補,知道高位誰還會被套?知道低位,搶了銀行也要抄底,還補什麼倉?建倉不就得了?呵呵。
⑺ 股票減倉成本降低
這是把你賺到的錢充抵成本,所以成本降低。
⑻ 股票減倉後為什麼成本變高
減倉之後成本價的變化是根據減倉前後的計算的出來的,如果這個票總體是盈利的,減倉之後,成本價會變低,如果是虧損的,那麼減倉之後成本價會升高。打個比方:
在股價是10塊的時候買入200股,那麼成本價是10塊,資金是2000塊。價格跌到9塊的時候,你總體是虧了200塊,你拋售了100股,虧損是不會改變的,那麼這200的虧損就會全部算到剩下的100股上面。那麼成本就會變成11塊錢。
⑼ 股票在上漲當中減倉成本價有變化嗎
當然有了..成本會 變..
賺錢賣出,成本變低
割肉減倉,成本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