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股票價格泡沫破裂案例
擴展閱讀
買完股票多久可以成交 2025-09-13 10:10:41

股票價格泡沫破裂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6-19 19:26:12

A. 股市泡沫破裂為什麼會有危害

可以到網路上查詢一下股票之燒餅理論,做燒餅的(上市公司),高價賣出燒餅後(發行股票),所有的燒餅都處在物無所值得虛價狀態,人們買入的已經不是燒餅本身會有多少增值預期(比如說糧食燃料漲價,會做燒餅的人越來越少等),而是買入的燒餅可能會被更高價值賣掉的預期。但人們總會有一天會認識到燒餅的真實價格(泡沫破裂),所以最終擁有燒餅的人會賠的血本無歸,就像一個賭徒,賺錢的只有發行籌碼的和開賭場的,你說有沒有危害呢?

B. 股票泡沫如何能引發企業的破產

股票出現泡沫現象是與企業有關,比如企業由於經營不善,至使業績實際出現虧損,但企業為了製造虛假繁榮,而作出了虛假年報,每股盈利多少,每股凈資產多少,股票二級市場在年報的鼓舞下,價格連續漲停,這就是嚴重的泡沫現象。泡沫一旦破滅,企業只有面對破產。

C. 股票泡沫破裂的原因

當股票市場指數超出常規地偏高時,也就是股票價格已經被人們預期得偏離其實際價值太多了(可以從市凈率和市盈率看出),這造成了股票價格虛高。正常情況下,股票價格不應該過分地偏離其實際價值,當人們都過分熱觀,或股票供給大於需求時,股價很容易出現泡沫,也就是股價偏離其實際價值已經超出了市場能承受的范圍。泡沫破裂的原因有:1、管理層、有足夠影響力的媒體發布的一些觀點及評論。2、投資者發覺公司賺錢少甚而虧本,持有人就會放棄此股,此時就是泡沫爆破時刻,又再做成互相踐踏,不計蝕多少而沽出。……

D. 為什麼說股票價格脫離公司經營水平而過度上漲,可能導致股市泡沫,甚至引發金融危機 是不是公司經

投機活動需要實體經濟的支撐,支撐不要就會泡沫破裂

E. 股市資產價格泡沫破解是如何引起金融危機的

股市動盪向實體經濟的傳導路徑
股市動盪向實體經濟傳導主要有三條路徑:一條直接,兩條間接。
直接影響很容易估算。由於金融行業本身是宏觀經濟的一塊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股市大跌令金融行業萎靡,增長放緩,自然就會拉低整體經濟增速。
今年1季度,金融行業GDP增速高達15.9%,遠高於全社會7.0%的GDP增速。而金融行業增加值又佔到了全國GDP的9.7%。因此,如果此次股市震盪讓金融行業增速跌回去年全年10.2%的平均增速,那麼全社會GDP增長會因此減速約0.6個百分點(=(15.9-10.2)*9.7%)。
如果把今年1季度7.0%的全社會GDP增速減去0.6個百分點,就只有6.4%了。這聽起來好像挺嚴重,但其實只是數字游戲。因為金融行業增速的放緩,只是讓其他行業的疲弱更多體現在了全社會GDP數字上,實質影響不大。而且,就算0.6個百分點是個不小的數,它也只是一個有限的數。
真正需要擔憂的是股市動盪向實體經濟的傳染,令實體經濟增長也同時減慢的可能。這種情況下,全社會GDP增速的損失就不是區區0.6個百分點了。這種金融向實體的感染可能通過「資產負債表渠道」(balance sheet channel)和「信貸渠道」(lending channel)兩條路徑發生。
所謂資產負債表渠道,就是股市的暴跌導致持有股票的居民或企業財富縮水,資產負債表受損。這可能產生三重後果。
其一,是股市財富縮水帶來的負財富效應——股票虧錢——導致居民或企業支出下降,從而壓低實體經濟總需求。
其二,由於資產負債表中負債方一般比較剛性,很難快速下降,股票財富的縮水還可能導致居民或企業陷入負資產的狀況。如果經濟中不少主體都落入這種狀況,經濟就會因為大量居民或企業持續存錢還債而需求萎靡,增長減速。日本在1990年資產價格泡沫破滅、房價和股價大幅下挫之後,就陷入了這種「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的狀態,經濟連續二十多年龜速增長。
其三,如果經濟中不少主體以股票為抵押物借錢,那麼股價下跌會降低抵押物價值,因而影響相關主體的融資能力,從而對其經濟活動帶來不利影響。
以上三條,是從實體經濟中居民和企業的角度來看的感染路徑。另一方面,股價下跌對金融機構也會造成影響,降低其向實體經濟提供融資的能力,從而在實體經濟中形成信貸緊縮,拉低經濟增長——這就是所謂的信貸渠道。
特別的,當壓力在金融體系內快速蔓延,導致大量金融機構都受到影響的時候,金融體系通過信貸渠道帶給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就會很大。次貸危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2008年雷曼倒閉之後,美國金融市場陷入恐慌。金融機構為了自保,紛紛停止向外融出資金,並想方設法收回借款。而美國的非金融企業又高度依賴金融市場提供日常的流動資金。這樣一來,金融市場一出問題,美國實體經濟的融資來源就枯竭,經濟活動因而停滯,經濟增長急劇滑坡。
要估計我國此次股市震盪可能對整個宏觀經濟帶來的影響,就需要順著資產負債表和信貸兩條渠道,預判會發生的感染程度。但在這之前,必須要對股市風險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的蔓延情況做分析。因為它決定了多少金融機構會受影響,有多少壓力會通過信貸渠道傳導到實體經濟。
股市風險如何傳染?
毫無疑問,股市中的融資盤(也就是杠桿資金)是此次股市動盪的核心風險因素。在2007到2008年,上證綜指曾經從6124的高點跌到了1664,累計下跌幅度超過70%。當時各界對股市的風險並沒有那麼擔心。而今年上證綜指不過是從5178的高點向下回落了接近30%,各方就感覺到壓力很大。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差,是因為這次股市中有大量融資盤,而七、八年前沒有。
所謂融資盤,是借錢買股票的頭寸。目前,融資盤的資金成本一般都在年息10%以上。付著這么高的融資成本,不要說股價跌了,只要這些投資者預期股市一段時間不漲,就會迅速把手中的股票賣掉來償還融資。
另外,融資盤有強制平倉機制。也就是說,提供融資的機構(比如券商)一旦發現投資者手裡的股票跌了不少,威脅到了自己借出資金的安全,就會強制把投資者的股票給賣了,從而收回自己借出的資金。這兩點讓融資盤成為市場波動的放大器。正是融資盤的推波助瀾,讓此次股市下跌如此迅猛。
更加嚴重的是,融資盤平倉和股指下跌已經形成了相互加強的惡性循環,令市場下跌的壓力愈發加大。而在大家都在賣出股票的時候,融資盤有時就算想賣股票平倉也做不到。這樣,融資投資者就只能拿著一把的股票眼睜睜地看著股價下跌,直到自己的本金全部虧掉。在那之後,提供融資的金融機構也不可避免地會遭受損失。
在股市中,提供融資的主力是券商和銀行。當市場下跌到讓券商和銀行都開始損失的時候,這就不僅僅是股票市場的問題,而變成有可能威脅金融體系整體穩定的大麻煩了。

F. 為什麼股票泡沫會破裂

股價和商品價格一樣理解,價格高的股票一定有它的基礎,但是價格遠高於實際價值的話,就一定會有價格回歸。特別是在我國股市,追漲殺跌,炒得過頭了,那就風險隨時會來臨。也就是說股價有泡沫,隨時會破裂。

G. 泡沫經濟通俗解釋例子有哪些

假設:某人100塊買了一個鍋,用後做什麼都好吃,消息就傳開了。先是周圍的人去買,然後家家戶戶都去買,原本100塊的東西漲到1000塊,繼而各個媒體,網路,電視台都來采訪,炒來炒去最後價格炒到上萬。

大家看到有升值空間,把家裡的存款以及多餘的錢拿來買鍋,更有甚者借錢來投資,然後價格瘋長到上百萬,最後市場上的閑錢不多了,買鍋的人越來越少,鍋也不好賣了,鍋的價格已經到頂。然後有人開始想把鍋賣出去,可是已經不好賣了。

發現這種情況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開始降價賣,可是沒人買了,因為大家都在等最低的價格。結局就是後進入市場的大部分人最終都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把鍋賣了出去,存款沒了,房子沒了,借的錢也還不上了。對於社會來說,實體經濟因為缺乏資金也艱難求生,所以,工作更難找了,工資更低了,欠的錢更還不上。

歷史起源

1720年發生在英國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當時南海公司在英國政府的授權下壟斷了對西班牙的貿易權,對外鼓吹其利潤的高速增長,從而引發了對南海股票的空前熱潮,由於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持,經過一段時間其股價迅速下跌,猶如泡沫那樣迅速膨脹又迅速破滅。

其他早期的泡沫現象還有荷蘭的「鬱金香事件」,法國的「約翰.勞事件」。

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各種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以及金融市場自由化、國際化,使得泡沫經濟的發生更為頻繁,波及范圍更加廣泛,危害程度更加嚴重,處理對策更加復雜。泡沫經濟的根源在於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偏離,即虛擬資本超過現實資本所產生的虛擬價值部分。

H. 泡沫經濟是怎樣破滅的舉點例子.

泡沫經濟是指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引致的股票和房地產等長期資產價格迅速的膨脹,是虛擬經濟增長速度超過實體經濟增長速度所形成的整個經濟虛假繁榮的現象。其形成過程為一種或一系列資產在一個連續過程中陡然漲價,價格上漲的預期吸引了大量新的買主,這些新買主一般只是想通過投機獲取價差、牟取利潤,而對所買賣的資產的實際使用價值或盈利能力不感興趣;由於新買主的不斷介入,價格節節攀升,形成泡沫經濟現象;一旦價格上漲的預期發生逆轉,價格暴跌,泡沫破裂,便引發金融危機並導致整個經濟衰退。

例子:
歷史上著名的泡沫經濟案例有1636年發生的荷蘭鬱金香泡沫、1791――1720年發生的巴黎密西西比泡沫、在倫敦發生的南海泡沫等,近年來發生的典型的泡沫經濟案例拉美地區的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日本金融危機等。

I. 什麼是泡沫經濟泡沫破裂是什麼意思可以舉例子

1、泡沫經濟: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極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泡沫經濟經常由大量投機活動支撐,本質就是貪婪。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因此其資產猶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經濟學上稱之為「泡沫經濟」。

2、泡沫破裂:泡沫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經常會由於支撐投機活動的市場預期或者神話的破滅,而導致資產價值迅速下跌,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泡沫破裂。

3、例子:

日本泡沫經濟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出現的一種日本經濟現象。根據不同的經濟指標,這段時期的長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間的4年零3個月的時期。這是日本戰後僅次於60年代後期的經濟高速發展之後的第二次大發展時期。

這次經濟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機活動的支撐,因此隨著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出現大倒退,此後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

從後果上看,20世紀90年代破滅的日本房地產泡沫是歷史上影響時間最長的一次。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擊了房地產業,還直接引發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受此影響,日本迎來歷史上最為漫長的經濟衰退,陷入了長達15年的蕭條和低迷。

即使到2012年,日本經濟也也未能徹底走出陰影。無怪乎人們常稱這次房地產泡沫是「二戰後日本的又一次戰敗」,把20世紀90年代視為日本「失去的十年」。

(9)股票價格泡沫破裂案例擴展閱讀:

泡沫經濟帶來的影響:

1、有利於資本集中促進競爭活躍市場,繁榮經濟。例如企業可以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來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

2、泡沫經濟也總有破滅的一天,一旦泡沫破滅,在泡沫形成過程中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就難以理順,形成信用危機,會給國民經濟帶來巨大的沖擊。

3、泡沫經濟是由虛假的高盈利預期的投機帶動起來的,它的產生和形成使國民經濟的總量虛假增長、結構扭曲,會影響國民經濟的平衡運行,破壞國民經濟的結構和比例。

4、泡沫經濟威脅著金融系統的安全,同時上市公司也會受到打擊。股價下跌後,其籌資能力和償債能力會大大削弱,對股票或房地產的狂熱投機行為,打擊了實業投資者的積極性,同時加大了社會的兩極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