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江龍船科技股票行情
擴展閱讀
深圳建藝股票代碼 2025-06-27 13:08:55
王耀元股票交易時間 2025-06-27 13:08:55

江龍船科技股票行情

發布時間: 2021-06-19 19:36:36

『壹』 端午節的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新聞網頁貼吧知道MP3圖片視頻網路文庫

幫助設置 首頁 自然 文化 地理 歷史 生活 社會 藝術 人物 經濟 科技 體育 核心用戶 五周年 NBA
請按義項進行編輯 端午節添加義項 設置 這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中選擇瀏覽
1.中國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節日 2.國家郵政局發行股票國家郵政局發行股票 3.劉曉峰著書籍劉曉峰著書籍 1.中國傳統節日 編輯本義項端午節網路名片
端午節粽子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貳』 一篇說明文作文

1、說明文的類型: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從內容角度,根據說明的對象和目的)。
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
事理說明文找准開頭結尾的總結句。
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 。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
2、說明文的語言: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
3、說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個字,要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②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③列數字:具體而准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④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⑤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畫圖表: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形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點。
⑧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顛倒。
⑨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⑩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叄』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是什麼

不同地區風俗略有差異,主要是吃粽子、賽龍舟,還有插艾草、綁五綵線等!

『肆』 最有趣的對聯

公門桃李爭榮日
法國荷蘭比利時

畫上荷花和尚畫
書臨漢貼翰林書

妙人兒倪家少女
犟小子孫家強牛

等等等等

『伍』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300-400字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提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由於當時社會的腐敗他的策略不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攻擊排擠最後逐出都城,流落漢北。屈原生性耿直,不願委曲求全,看破紅塵,跳進了汨羅河以死捍衛正義。當地的漁夫知道此事後非常痛心,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河喂魚以保全屈原的屍首。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包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我們全家人都非常敬佩屈原的人品和才智。因此,我們家每年都很重視端午節,一定要包粽子以此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粽子分兩種形狀:一種是牛頭粽,一種是尖尾粽。媽媽是我們家包粽子的能手。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葉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備工作:把蘆葦葉子放在溫水裡泡一泡,把准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完後伴在一起。等蘆葦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粒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花生,中間再夾幾片棗肉,包好後再將草繩捆綁好大功告成了。媽媽包的粽子又大又結實,像一個個包袱,又像一個個秤砣。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三十分鍾後,再泡在湯水裡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香味撲鼻,讓我直流口水,有時一口氣竟能吃上好幾個然後腆著大肚子那憨態惹人笑。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握著船槳動作協調、齊心協力地奮力向前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鼓,「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 ,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此起彼落,使水手們更加鼓足了干勁,勇往直前……每年賽龍舟的場面都非常壯觀。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而且傳承著中國的傳統文化。

『陸』 有趣的對聯

塔內點燈,層層孔明諸閣亮
龍王舉火,步步照雲照子龍

『柒』 從西門慶的發跡史看晚明商業經營的主要特徵

網上資料,希望有所幫助

資料一
http://hi..com/chengjiu/blog/item/9fed2af3bef14350342acc00.html
西門慶一家的「幸福生活」

生活內容無非是衣、食、住、行,讓我們先看「食」———「民以食為天」嘛。

舉這樣幾個例子來看。

一次,潘金蓮鬥牌贏了三錢銀子(相當於60元),她又攛掇家中公認的女財主李瓶兒添上七錢銀子,讓僕人興兒安排一桌酒席:買了一隻燒鴨、兩只雞、一些「下飯」(即佐餐的菜餚)、一壇子金華酒、一瓶白酒,還買了一錢銀子的果餡涼糕……由興兒的妻子整頓好,眾妻妾大吃了一頓。這一切一共用去一兩銀子,相當人民幣200塊。又是雞、又是燒鴨、又是酒、又是菜、又是點心,可見明朝萬曆年間,運河兩岸的百姓生活,物質極大豐富,物價也不高。

說罷「食」,再來看「衣」。

古代不講究名牌,只講究質地和式樣。例如西門慶要跟喬大戶訂娃娃親,為妻妾六人做30件衣服,衣料都是用「南邊織造的」好料子,式樣也很講究。光是剪裁的工錢,就給了趙裁縫五兩銀子,相當1000塊錢。合30塊裁一件,材料費和縫制的工價不在其內。

李瓶兒是眾妻妾中最有錢的,衣服鞋襪也最多。單是鞋就有一百多雙。冬天穿一件貂鼠皮襖,值60兩銀子,合12000元。

再來看看「行」。

近幾十年,我們的出行工具發生很大變化。30年前大家都騎自行車,打月票。後來興「打的」,「的」錢也由一塊漲到一塊二、一塊六,直到兩塊。近十幾年更時興買車,一個住宅小區,車都停滿了。從幾萬元的奧拓、夏利,到十幾萬、幾十萬的高檔車奧迪、寶馬、賓士……這種景象,是我們20年前所想像不到的。

明朝人出行,或騎馬,或坐轎。西門慶出行一般是騎馬。他的那匹白馬價值七八十兩銀子,要算是名副其實的「寶馬」了。

女人出門一般要雇轎子,如同今天「打的」。一次,潘金蓮的母親潘姥姥來給女兒賀壽,轎到門前,卻沒錢打發轎夫,來向女兒要,潘金蓮也拿不出,母女吵鬧一場。最後還是三娘孟玉樓看不過去,拿出銀子打發了轎夫。其實轎錢不貴,只有六分銀子,摺合今天才12塊錢,也就是「打的」的起步價。

「住」是人生一件大事,花銷也最大。不同的階層,住房的需求不同。

賣炊餅的武大,「湊了十數兩銀子,典得縣門前樓上下二層房屋居住。第二層是樓,兩個小小院落,甚是干凈」。「典」是使用權的轉移,沒有產權。可以在一定期限內住下去,不用月月交租錢。將來房主有了錢,還可以贖回去。十數兩銀子,合3000塊吧,是很便宜的。在今天大城市的鬧市區,3000塊也就是一套兩居室一個月的租金。
西門慶家產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兩千萬

人們說到西門慶時,往往送他三頂帽子:商人、官僚、市井惡霸。而在這三種身份中,最根本的還是商人。西門慶臨死前交代的財產總值,不算房產,合白銀將近十萬兩,相當於今天的兩千萬。在今天看來,這也是個十分可觀的數字。

■西門慶賺錢的途徑

其一是經商所得。

小說曾借媒婆文嫂之口,誇耀西門慶是個成功商人:「縣門前西門大老爹……家中……開四五處鋪:緞子鋪、生葯鋪、綢絹鋪、絨線鋪,外邊江湖上又走標船,揚州興販鹽引,東平府上納香蠟,伙計主管約有數十……家中田連阡陌,米爛陳倉,赤的是金,白的是銀,圓的是珠,光的是寶……」文嫂沒提到,西門慶還開著「解當鋪」。

一般的商業經營方式有兩種,一是坐商,有鋪面,設店經營;一是行商,搞長途販運。西門慶則是把行商與坐商結合在一起來搞。以緞子鋪為例。這個店是他和親家喬皇親合開的,開始投資一千兩,兩家各五百兩。靠著三萬鹽引,變了現錢。然後兵分兩路,一路是伙計韓道國,從杭州購買貨物運回。一路是僕人來保,到湖州絲綢產地,就地定貨,坐等人家織出貨來,然後經南京運回來。其間沒有中間商經手,大大降低了成本。韓道國運回來的貨物一共十大車,價值一萬兩銀子;來保運回二十大車,價值兩萬兩。也就是說,一千兩的投資,經過一番運作,變成三萬兩,增值30倍,顯然是暴利!

另一不法手段是偷稅漏稅。按照明朝稅制,三十稅一。韓道國一萬兩銀子的綢緞貨物,應當納稅三百多兩銀子。但經過稅卡時,西門慶啟動關系網,用五十兩銀子行賄,得了錢老爹一封人情書信,過稅卡時,貨物「兩箱並一箱,三停只報了兩停」,最後貨也不驗,只交了三十五兩五錢銀子,就矇混過關。當然,事後西門慶還要送一份厚禮給鈔關。大概連交稅帶送禮,只花了一百兩銀子。來保的貨船從南京來,西門慶又用一百兩銀子行賄,備了酒席禮物送給稅官謝主事,至少漏稅五六百兩銀子。———在這里,國家吃了大虧,稅官得了小利,獲利最大的是西門慶。

■西門慶放高利貸年息約為60%

西門慶第二條賺錢的途徑是放高利貸。

小說中有兩個商人李三、黃四,承攬了朝廷的香蠟生意,卻因缺乏本錢,來向西門慶借貸。說好借一千五百兩,「每月五分行利」。這相當於年息60%。我們今天向銀行貸款,年息差不多5%,可見當時高利貸盤剝之重。

有人問,古代高利貸最高是多少?最高是年息百分之百,也就是「驢打滾」的利息。元朝色目人專放這種高利貸,叫「羊羔利」,又叫「斡脫債」。《竇娥冤》里的蔡婆婆就是放斡脫債的,竇天章向她借了二十兩銀子,一年後滾為四十兩,不得不拿親生女兒竇娥來抵債。為此,我曾寫文章考證,竇娥一家以及蔡婆婆很可能有色目———回迴文化背景。

說點題外話。我本來以為月息五分是很高的利息,但讀2006年7月23日《北京青年報》B2版,湖南永州市原公安局副局長王石賓放高利貸,是月息八分到一毛四。這讓人很開眼界。月息八分相當於年息96%,接近驢打滾的利率。月息一毛四等於年息168%,這是前無古人的。

■娶妻得財滿足西門慶慾望的同時也讓他最終死於縱欲

西門慶發家的途徑還有「娶妻得財」。

西門慶骨子裡是個商人,他娶妻納妾,有兩條標准:一是妻妾要懂得風情;另一個是要有錢。也就是「財色兼得」。

六娘李瓶兒原是大名府梁中書的妾,梁山好漢大鬧大名府時,李瓶兒帶了一百顆西洋大珠,二兩重一對鴉青寶石逃出來,嫁給花子虛。花子虛是花太監的侄子,花太監死後,大筆遺產也都留給花子虛夫婦。花子虛後來搬到清河跟西門慶做鄰居,西門慶看上了李瓶兒,兩人瞞著花子虛暗中勾搭。後來花子虛因打家產官司被關到監獄里,李瓶兒借口請西門慶走門路、說人情,拿了六十錠大元寶、共三千兩銀子,公開交給西門慶。又有四隻描金箱子,裡面都是蟒衣玉帶、帽頂絛環、值錢珍寶、玩好之物,半夜在牆頭鋪了毯子,都偷運到西門慶家。也就是說,李瓶兒還沒嫁給西門慶,花家的財產已經大部分轉移到西門慶家。李瓶兒出嫁時,西門慶「雇了五六副杠,整抬了四五日」。這里或許有誇張,但也暗示西門慶的財產,很大一部分得益於「財色雙收」的「納妾工程」。所以這一回的回目就叫「西門慶謀財娶婦」。

我們說,西門慶這個商人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說文學人物寫得好,有兩個概念:一是文學人物本身很可愛,例如《水滸傳》中的魯智深,「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是個無私無畏的英雄,非常可愛,讀者都喜歡他。另一概念是作者刻畫得好,例如《三國》里的曹操,奸詐狠毒,從道德評判上,沒人喜歡他。但作者

西門慶發家的途徑還有「娶妻得財」。

西門慶骨子裡是個商人,他娶妻納妾,有兩條標准:一是妻妾要懂得風情;另一個是要有錢。也就是「財色兼得」。

六娘李瓶兒原是大名府梁中書的妾,梁山好漢大鬧大名府時,李瓶兒帶了一百顆西洋大珠,二兩重一對鴉青寶石逃出來,嫁給花子虛。花子虛是花太監的侄子,花太監死後,大筆遺產也都留給花子虛夫婦。花子虛後來搬到清河跟西門慶做鄰居,西門慶看上了李瓶兒,兩人瞞著花子虛暗中勾搭。後來花子虛因打家產官司被關到監獄里,李瓶兒借口請西門慶走門路、說人情,拿了六十錠大元寶、共三千兩銀子,公開交給西門慶。又有四隻描金箱子,裡面都是蟒衣玉帶、帽頂絛環、值錢珍寶、玩好之物,半夜在牆頭鋪了毯子,都偷運到西門慶家。也就是說,李瓶兒還沒嫁給西門慶,花家的財產已經大部分轉移到西門慶家。李瓶兒出嫁時,西門慶「雇了五六副杠,整抬了四五日」。這里或許有誇張,但也暗示西門慶的財產,很大一部分得益於「財色雙收」的「納妾工程」。所以這一回的回目就叫「西門慶謀財娶婦」。

我們說,西門慶這個商人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說文學人物寫得好,有兩個概念:一是文學人物本身很可愛,例如《水滸傳》中的魯智深,「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是個無私無畏的英雄,非常可愛,讀者都喜歡他。另一概念是作者刻畫得好,例如《三國》里的曹操,奸詐狠毒,從道德評判上,沒人喜歡他。但作者能把那股老奸巨猾的勁兒寫出來,這屬於「寫」得好。西門慶就屬於「寫」得好的人物。這樣的文學人物有一個鑒別的方法,就是這個人物在小說中一出場,讀者就不禁精神為之一振,帶著一種欣賞的態度去看他如何說話、如何做事,希望他在場面上多呆一會兒———這就是人物「寫」得好的標志。西門慶就是這樣的人。

資料二
閑談西門慶的商業才能
在中國小說史上,《金瓶梅》是一部以描寫人生與人生之慾望為主調的長篇,通過西門慶發跡變態到縱欲身忘以及其家族的興衰,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世上芸芸眾生對慾望的追求,尤其是對財色之欲的追求,揭示了由於物慾橫流帶來的人性墮落和道德的淪喪,以及生命的毀滅。西門慶是《金瓶梅》這部書的核心人物,關於對他的評價已經是仁者見仁,我不敢再這里班門弄斧,今天我僅就西門慶身上一些符合當今社會狀態的一些特質來和大家聊聊。

小說第六十九回通過文嫂的口對西門慶的產業進行了一個概括「家中方官吏債,開四五處當面:緞子鋪、生葯鋪、絹綢鋪、絨線鋪,外面江湖又走標船,揚州興販鹽引,東平府上納香臘,伙計主管有數十」。從《金瓶梅》中可以看出,西門慶是個下海比較早的人,他從一個小葯鋪起家,短短幾年時間,變成巨富,不管其手段如何,他都是一個精明的實業家。但是他沒有多高深的文化情操,他沒有控制好自己,最終沒有逃脫縱欲而忘的結局。也成為當今社會很多發跡老闆效仿的偶像,君不見,某君一有點資本便包二奶,養小秘,就算沒有發跡,官當大了也不得了,所貪遠甚於「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吧?縱觀全書,西門慶所發生性關系的女人有數十人,但是沒有一人是被強暴的,都是出於自願,除了潘金蓮和春梅因為看上西門慶「潘安般的貌兒」外,其他女人和西門慶通姦的原因都是為了他的銀子,無論是如意兒,還是宋惠蓮,無論是賁四嫂還是那些妓女,都是為了得到西門慶的錢財。西門慶有問題,但是有問題的絕對不只他一個。

飽暖思淫慾,西門慶發達了,找一些女人,對於他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你看他「。。。咱聞那西天佛祖,也止不過要黃金鋪地、陰司十殿、也要些楮鏹營求,咱只要消盡這家私廣為善事,就使強奸了嫦娥和姦了織女,拐了許飛瓊,盜了西王母的女兒,也不減我潑天富貴」。西門慶的觀點是「有錢能使鬼推磨」,「錢能通神」,他淫慾滔天,連神仙姐姐也不放在話下,攫取錢財來飽私慾便成了他的價值取向,但他依然有現在很多人應該效仿的一面:「消盡這家私廣為善事」,雖然現在有錢人都要撈點政治資本,捐點資鬧個什麼委員代表乾乾,也沒有像西門慶所言「消盡」的地步。很多人錢多了就要忘本,官大了就要忘祖,西門慶絕對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比起那位勾搭了近170名婦女的官老爺來講,要說婦女看中的是西門慶的錢財的話,不知道那些婦女看中的是那位官老爺的什麼。天網恢恢,當道德的防線不再起作用的時候,那麼那位官老爺就不要埋怨執法者從他的保險櫃裡面搜走他「收藏」的近170多名婦女體毛的罪證了,就算西門慶生活在當代也自愧弗如的。現在我們社會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社會依然離不開道德的規范,現在很多企業家的身上還是沒有擺脫西門慶的影子,當然,西門慶本身就有很多經驗確實值得商家們學習,因為他是一個成功的總經理。

西門慶有常人難及的才智,他深諧世事,明白「官倒」 結合的道理。靠著大樹好乘涼,扯著虎皮好乾事,這和遠華紅樓的賴某某的行為是一個道理的。西門慶的時代稅費猛於虎,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西門慶不得不結交權貴,賄賂官吏,使自己在政府官員的庇護下合理合法的避稅和免稅,使得他在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局面。但是他仍不滿足,老子不能老給你們送禮啊,他也想撈點官場上的實惠。於是,他不惜重金開路,認了蔡京太師當乾爹,這個乾爹認得可有價值,很快西門慶就當上了山東的千戶刑提,手中有了實權,朝廷有了靠山,這樣就使得他的經營一帆風順了,他憑藉手中權力,獨攬內庭進奉,牟取大量金銀,在經營上他搞壟斷,他強行佔有東平府古器生意,壟斷食鹽銷售,因為他有官方的通行證。在明清時代,鹽都是官府統購統銷,有公子權貴們經營,獲利巨大,平常人根本難以觸及這種生意的。西門慶就因為他是蔡京太師的干兒子,所以就作上了這個無本萬利的買賣。可謂官商兩興旺。

之所以說西門慶是個企業家,還是因為他具有當代企業家的先進管理理念和經營哲學。首先,在商場上,西門慶做到了知己知彼,認識到抓住市場行情的重要意義。他熟悉市場運作規律,懂得了解競爭對手的情況和心理的作用和奇貨可居的道理,他也以此自詡「你不知蠻奴才行市,連貨沒處發脫,才來上門脫於人,遲半年三個月找銀子,若快時,他就張致了滿清河縣。除了我家鋪子大,發貨多,隨問多少時,不怕他不來找我」。一個米商在冷天封河的時候賣給西門慶五百包無錫大米,留下等價陰貴賣,西門慶不同意,「我憑白要它做甚,封河了都沒有人要,到船開了,越發價跌了」,「銀子是好動不好靜的,曾肯埋沒到一處」。這些話都可以看到西門慶的商業才幹,他反對積壓物資佔有資本,他主張以資金適時周轉來獲利,他明白商品流通的價值理論。其次,西門慶熟悉人力資源管理和配置,尤其明白股份結構在商業中的重大作用。他知人善任,用合理的分紅手段來調動職員們的經濟性,我仔細查閱了一些資料,那個時代還不流行期貨,那個時代人們都很注重信譽,所發的都是實在的銀兩,比現在網路圈子的預期股票要實在的多了。西門慶手下有三個好幫手,一個是韓道國,一個是崔本,還有一個是甘出身。韓道國唯利是圖,人品低下,但是他熟悉綢緞等市場營銷和管理;崔本是既熟悉業務渠道,有懂得經營;甘出身善於開拓市場和招攬顧客。這三個人被西門慶委任到他和喬大戶合資經營綢緞的公司去分任部門經理,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西門慶還制定了與喬大戶這個公司的股份分配比例,「西門慶三分,喬大戶三分,其餘韓道國、崔本、甘出身三分均分」。這樣就把公司職員的利益和他們的利益結合起來了,增強了員工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從這也可以看出西門慶還不是一個很黑的商人,比現在一些企業家強得多了。

作為一個企業家,西門慶還是一個很懂得包裝策劃的人才,遺憾的是那個時代沒有現在這么先進的媒體可以幫助他,要不他絕對不會是現在大家的這個印象的。西門慶深知客戶是上地的道理,他在綢緞庄開張的那天,門前布置十分熱鬧,有鼓樂手的演出來吸引顧客,最起碼應該有現在一些企業開張的氣派了吧?但是他沒有找高官來給剪綵,而更注重百姓的感受「甘(出身)伙計於韓(道國)伙計在櫃台上發賣;一個看銀子一個講說價錢;崔本專管收生活,不拘經紀買主進來,讓進去,每人飲酒兩杯」。這種視顧客如家人的態度生意能不火嗎?!他的這一宣傳舉動吸引了大量的顧客和觀光的人,第一天就賣出去500多兩銀子。

西門慶商業眼光敏銳,在商場上他「高瞻遠矚」,他看準行情,多種經營,既搞店鋪經營,又搞販運和物流生意。廣開進貨渠道,分別在南京、杭州、蘇州、湖州等地購進貨物,不僅價格低廉,而且還省去給別人的運輸費和被二道販子賺取的差價,這樣就保證了他的貨真價實的特點,大大增加了人們對西門慶品牌的信任,使他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西門慶的一些營銷思想和管理理念仍然是現代的很多企業家難以企及的。在這里就不多列舉了。總之,西門慶是個成功的下海經商的人才,但是最後是他自己把自己害掉了,關於他的成敗,很值得一些經商的人研究研究。
http://bbs.ynet.com/viewthread.php?tid=79500

明朝人的工資收入和生活水平

明朝米價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後基本上一兩銀子可以購大米二石。《明史·食貨二》:「於是戶部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明代一石約等於現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價均價1.75元/斤計算。一兩白銀是2*94.4*2*1.75=660.8元。小街邊買個饅頭要660多元,太貴了吧。

明朝人的工資。

柴薪皂隸:百姓有給國家服役的義務,不過服役是有工資的。輪到當役了,派給當官的跟班,柴薪皂隸就是買柴燒水、干雜活。年收入20兩,計13216元。(明朝國家規定七品正堂可以有四名柴薪皂隸,縣丞二員各二名,主簿二名,典史一名;以上官員,每人用馬夫一名,國家付工資。)

馬夫:給政府公務員趕馬,出差辦事使用。年收入40兩。計每年26432元。

明朝縣官:正七品每月俸祿7.5石或一年45兩白銀。實際月收入7.5*188.8*1.75=2478元。每年約3萬元。其它收入:柴薪皂隸4個、馬夫一個,這5個人工資由國家支付。冬夏官服和筆墨費由國家補貼。新官上任,還可以先拿到40兩修理費。看起來七品縣官45兩白銀跟馬夫40兩白銀年俸差不多,(明朝的公務員工資真的是很低的,歷朝歷代中明代公務員工資收入算少了。)但是縣官、典史等的住房、出行、皂隸人員、衣食花費基本由國家支付和補貼,所以年俸基本是凈收入,而且筆墨費都是固定按兩算由國家撥給,還有多餘。馬夫就沒有那些好處了。

學生:「廩膳米人日一升,魚肉鹽醯之屬官給之。」——《明史·食貨志六》。考上了秀才每人每天給一升米約2斤,(剛夠兩人吃)給魚肉油鹽。(註:明代10升=1斗;10斗=1石。)明代優待秀才時甚至可以拿到每月1兩白銀的廩膳費。不過明代的學生概念不是現在的學生概念,現代的學生只能算做童生,童生考成了秀才入了縣學才算是廩膳生,才可以「食廩」,所以明代秀才不幹活也可以生活,只是不幹活只吃「廩膳」會很窮,所以有窮秀才之稱。

以上跟據明代萬曆年《宛署雜談》、清代康熙年《明史》。

街頭挑擔賣油的小販:一年收入約20兩。計人民幣13216元。馮夢龍在萬曆年至天啟年寫有《三言》,其中《賣油郎獨專花魁》中秦重只有3兩白銀的本銀,街頭賣一年油除去一年日用開支,還能剩餘16兩白銀。「每日所賺的利息,又且儉吃儉用,積下東西來,置辦些日用家業,及身上衣服之類,並無妄廢。」除去一年用度剩餘16兩。所以記為年收入20兩。

殺豬的:范進的老丈人胡屠戶對窮秀才范進說,「每年尋幾兩銀子,養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經。你問我借盤纏,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都把與你去丟在水裡,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風!」——《儒林外史》。一天一錢,一月3兩,一年有36兩,看來殺豬的收入直逼馬夫了。約23789元。

農民:農民的收入是多少?農民「人給地十五畝,蔬地二畝。」「新耕地免租三年。」假設古代耕種水平低只及現代的1/2或2/3,那麼農民每畝約能收入250或350斤大米,按300斤算,南方一年收二季,北方一年收一季,如果豐年加勤懇,南方農民均毛收入15750,北方農民人均毛收入7875,除掉農具、肥料、水利開支、畝稅(明朝每畝收稅一斗,約20斤大米),如果一家七八口人干起來,幾年裡蓋個優質磚瓦四合院不成問題。

明朝的物價(萬曆年)。

明朝物價:

大米白銀1兩=2石即377.6斤。合人民幣1.75元/斤。

上等豬肉白銀1錢六分=8斤合人民幣13.2元/斤。

上等羊肉白銀1錢二分=8斤合人民幣9.5元/斤

牛肉五斤白銀七分五厘合人民幣9.9元/斤

五斤重大鯉魚價白銀1錢合人民幣13.2元/斤

栗子五斤價白銀6分五厘合人民幣8.6元/斤

活肥雞一隻價白銀4分合人民幣26.4元/只

白布四匹價白銀8錢合人民幣元132.2元/匹

綿花一斤價白銀6分合人民幣39.6元/斤

高級紅棗100斤價白銀2兩5錢合人民幣16.5元/斤

會試用黃絹傘二把價白銀六分合人民幣3元/把

刑部用鐵鍬五把價二錢五分合人民幣33元/把

官用桂圓重二斤八兩價一錢二分五厘合人民幣29.5元/斤

以上物價跟據明代萬曆年《宛署雜記》。

明代小說《水滸傳》中楊志東京賣刀的時候,牛二曾說「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一兩值1000文,一把菜刀30文約20元,考慮到當時沒有工業化煉鐵,這個菜刀價格也跟我們現在差不多。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的時候楊林扔出一兩銀子讓店家隨便上酒菜。這600多元錢在我們現在大酒店裡還不夠,可是在小酒家裡也確實可以隨便上菜了。

房產價格:「可成道:『在墳邊左近,有一所空房要賣,只要五十兩銀子。若買得他的,到也方便。』春兒就湊五十兩銀子,把與可成買房。」——《三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低檔房產50兩一宅,約人民幣33040元。高等大宅院:1000萬以上。「施小舍人急於求售,落其圈套,房產值數千金,郭刁兒於中議估,只值四百金。」——《三言·桂員外途窮懺悔》。看來明朝有錢人的房子還是真夠貴的。

物價的穩定。明朝初幾年和末期時物價曾有過一兩白銀買一石大米,正統年間也有一兩可以買四石的年景,崇禎帝國亂時還有過二兩一石的物價。但比起民國末年物價天漲,總算銀子還是硬通貨。明朝的物價基本是平穩的,尤其是官俸硬比例,一兩比二石大米。對穩定貨幣價格有相當作用。

稅收。

《明史·食貨五》「凡商稅,三十而取一,過者以違令論。」

《宛署雜談》「至萬曆十年內,又蒙題,將鋪行下三則免徵稅契,買價不及四十兩及典價,一概免稅,其買價至四十兩以上者,每兩止稅銀壹分伍厘。」

《明史·食貨二》建文二年詔曰:「江、浙賦獨重,而蘇、松准私租起科,特以懲一時頑民,豈可為定則以重困一方。宜悉與減免,畝不得過一斗。」

《明史·食貨二》宣德五年二月詔:「舊額官田租,畝一斗至四斗者各減十之二,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減十之三。著為令。」

明朝的商稅原先是30取一,也就是3.3%。後來明朝皇帝與內閣考慮減輕國用以減少百姓負擔,萬曆時降到了1.5%。小生意、小商小販、年營業額在40兩白銀也就是在營業額少於26432元以下的免稅。——這算是照顧弱勢群體嗎?農民稅在洪武初原先有三至四斗,後來民田稅收減為每畝一斗米,約18.9斤。官田為一至三斗多一點。人民稅收少,也跟明朝的政府機構精減有關,但發生戰爭時費用大量不夠,崇禎國亂時期,為求一點兵費,皇帝幾乎四處求告。萬曆年間最好收成時全國財政一年有200萬兩白銀,還是張居正改革搞下來的。明朝萬曆時總人口約6000萬,人均每年負擔國家稅支0.033兩白銀,約人民幣22元。

福利。

《明史·食貨一》初,太祖設養濟院收無告者,月給糧。設漏澤園葬貧民。天下府州縣立義冢。又行養老之政,民年八十以上賜爵。復下詔優恤遭難兵民。然懲元末豪強侮貧弱,立法多右貧抑富。

明朝沒有叫化子和流浪漢,每個縣都有養濟院免費收留。《宛署雜記》載「每名口月給太倉米三斗,歲給甲字型檔布一匹。」入養濟院的條件是:「查都城內外之老疾孤貧者,籍其年以請。」由於有待遇以至於某些人發達了也不走,「間有家饒衣食、富於士民者。」也在裡面混個名字撈個實惠。遇水災旱災流亡的人,凡有力可耕者,國家給田每人15畝耕種,給牛和農具。貧民沒錢買地葬的,國家給地。老人八十歲以上的,國家賜爵。爵是有收入的。也就是國家養老。不過要等到八十歲。

過節。

春節、元宵、清明、瑞午、中秋、重陽。對於現代瑞午節來說來說明代比較這個節日。

「朝廷每端午節,賜朝官吃糕粽於午門外,酒數行而出。文職大臣仍從駕幸後苑觀武臣射柳,事畢皆出。上迎母後幸內沼,看劃龍船,炮聲不絕。」——明代《菽園雜記》。

明代人生活如此。清兵入關後,強權政治,焚典改史、剃發易服,稅收重重,民皆奴才,生活檔次降低,難怪反清復明一直進行了半個清朝。

漢族人作於2006年12月30日

浙江寧波

『捌』 50幅有出處的對聯

1、上聯:著作最謹嚴,豈徒中國小說史; 下聯:遺言猶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魯迅

2、上聯:質而綺,真且醇,自可傳之千古; 下聯:樽中酒,籬下詩,豈甘了此一生。——陶淵明

3、上聯:志見出師表; 下聯:好為梁父吟。——諸葛亮

4、上聯:雲過雁斷胡天月; 下聯:隴上羊歸塞草茵。——蘇武

5、上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下聯: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勾踐項羽

6、上聯:猶留正氣參天地; 下聯: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7、上聯:英雄作事無他,只堅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下聯:自古成功有幾,正瘡痍滿目,半哭蒼生半哭公。——孫中山

8、上聯:一門父子三詞客; 下聯:千古文章四大家。——蘇軾,蘇洵,蘇轍

9、上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 下聯:剌貪剌虐入木三分。——蒲松齡

10、上聯: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 下聯:罪名莫須有,忠冢棲霞山,長留人願,國魂幾時北來。關於名人的對聯。——岳飛

11、上聯: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流去; 下聯: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辛棄疾

12、上聯:四面湖山歸眼底; 下聯:萬家憂樂到心頭。——范仲淹

13、上聯:數點梅花亡國恨; 下聯:三分明月故臣心。——史可法

14、上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下聯: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杜甫

15、上聯: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 下聯: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杜甫

16、 上聯:盛唐詩酒無雙士; 下聯:青蓮文苑第一家。——李白

17、上聯: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 下聯: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李白

18、上聯: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下聯:狂到世人皆欲殺醉來天子不能呼。——李白

19、上聯:鹿野舟沉王業兆; 下聯:鴻門斗碎霸圖空。——項羽

20、上聯:滿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下聯:一腔君國,草堂猶是杜陵春。——杜甫

21、上聯: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下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杜甫

22、上聯:奈何鐵馬金戈僅爭得偏安局面; 下聯:至今山光水色猶照見一片丹心。——岳飛

23、上聯: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下聯: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孔子

24、上聯:青山有幸埋忠骨; 下聯:白鐵無辜鑄佞臣。——岳飛

25、上聯:青冢有情猶識路; 下聯:平沙無處可招魂。——王嬙

26、上聯:三顧頻煩天下計; 下聯:一番晤對古今情。——諸葛亮與劉備

27、上聯:沈酣於東海西湖南州北國之游夢里溪山尤壯麗; 下聯:括囊乎天象地質人文物理之學筆端談論自縱橫。——沈括

28、上聯: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下聯: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屈原

29、上聯:鬼狐有性格; 下聯:笑罵成文章。——蒲松齡

30、上聯: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後主; 下聯:名高天下,何須辨襄陽南陽。——諸葛亮

31、上聯:剛直不阿,留將正氣沖霄漢; 下聯: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

32、上聯:楓葉四弦秋。根觸天涯遷謫恨; 下聯:潯陽千尺水,勻留江山別離情。——白居易

33、上聯:定六藝於杏壇紹虞夏商周之統; 下聯:藏諸經於魯壁開關閩濂洛之傳。——孔子

34、上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下聯: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後主遺風。——李清照

35、上聯: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 下聯:仰宗臣之遺像,萬古清高。——諸葛亮

36、上聯:草堂留後世; 下聯:詩聖著千秋。——杜甫

37、上聯:筆諍時政,心在蒼生,萬戶爭傳新樂府; 下聯:堤建西湖,神歸東洛,千秋永祀老詩翁。——白居易

38、上聯:哀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 下聯:孤忠報楚國,余風波及漢湘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