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言論:中國股市與經濟基本面無關
這句話就跟你父母跟你沒有任何關系一樣幼稚可笑。
B. 經濟和股票的關系是什麼
跟你說個簡單的,打個比方,把經濟比作是人,那股票就是人的衣服,有的時候衣服會很臟(價跌),有的時候衣服會很新(價漲),但不管怎麼樣,這個人是什麼檔次,看他穿的衣服是什麼牌的(價位),真貨還是假貨,就很明了了。明白么?
C. 影響股票價格經濟因素
影響股票價格的經濟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迅速,則股市會走牛,股票價格大幅上漲。反之,如果出現社會動盪,經濟衰退下滑,則股票也會進入漫漫熊市,參與的人很少,股票變得無人問津,股票價格大幅下跌。針對單個上市公司也是這樣。
D. 國民經濟與股票價格有和相關性
股票價格或股票的總市值可以反應出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狀態。
根據股神「巴菲特理論」股市的市值與衡量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巴菲特認為,若兩者之間的比率處於70%至80%的區間之內,這時買進股票就會有不錯的收益。但如果在這個比例偏高時買進股票,就等於在「玩火」。
國民經濟發展的好說明全民手中的熱錢開始增多,消費能力加強,同時流入股市的資金就會增多,將導致股市進入牛市。
E. 股票與經濟的關系
一支股票強弱反映了市場對該公司經營認可,而公司的經營面臨市場風險,市場一旦蕭條,公司就賺不到錢,甚至虧損,因而,一旦經濟出現蕭條大家就會想到公司難以賺錢了,就拋售股票.
F. 股票價格的變動與經濟景氣循環的關系是
股票價格的變動一般早於經濟景氣循環的周期。也就是說股票好了,經濟稍後也會好。
G. 股票價格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兩者關系本質上是基礎和衍生的區別。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若沒有實體經濟就不存在虛擬經濟;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衍生,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隨著經濟發展的深入和復雜衍生出來的一種發展模式。
股票市場,則是虛擬經濟中的一個體系。股市的漲跌取決於市場供求,實體經濟發展好,但投資者對股市的股票需求不足或供過於求,股票難漲;相反,實體經濟哪怕不那麼好,如果大家有大量冗餘資本投入股市,這個時候股票供不應求股價也會上漲。股市並不能絕對體現經濟,它只是一個面,但是隨著虛擬經濟在經濟中的分量越來越大,和實體經濟的相關度也就會越來越高。再本質點說,相比實體經濟需要大量的實物生產,虛擬經濟更多的則是貨幣的投機交易現象,所以兩者雖然相關,但卻不是絕對的對等關系
H. 這兩年實體經濟不怎麼樣,但上市公司的股票卻暴漲,難道股價與公司的業績無關
股價的短時間暴漲,基本上與業績無關,主要是看該短時間內莊家的炒作力度。如果股價的長時間(1年以上)上漲,那就基本上是有業績支撐的。總的來說,我國的股市,股價上漲主要還是靠莊家炒作,公司業績方面的因素可能只佔了百分之三四十。
I. 股票和經濟有什麼關系啊
看了別人的回答,原諒我從頭啰嗦啰嗦吧……
股票Stock,原意是存貨的意思。
不嚴謹地介紹一下……當工業革命發展起來之後,出現了第一批「公司」。但是西歐市場有限並且荷蘭、西班牙、英國的海運貿易業剛剛開始,造成了世上第一次的貨物積壓。怎麼辦?在荷蘭就出現了第一個「存貨交易市場「,每個公司把自己的存貨量公布出來,讓大家競價購買,從而就形成了」Stock market「,也就是今天的」股票市場「以及」期貨市場「。
也就說股票市場自身就是一個「騙人」的東西——如果公司自身銷量很好的話,是不需要進入存貨市場銷售的。是東西賣不出去了,才進入到交易市場。為了讓更多的賣家買自己的產品,就需要宣傳自己的貨物和產品,也就是當今的「報表」。演變成今天就變成了一個公司需要融資發展自己的產業,需要上市融資——通過招股書和歷史銷售記錄,讓股民們願意向這家公司投資。因為市值上升的話,股民的資產也在上升。
最後,也就演變成了今天的上市公司所有已經不再是私有,而是股民所持有。公司的經理人要為投資者負責,也就是廣大的股民。
股票和經濟又什麼關系呢?
1,同理,一個經濟體越多的企業試圖在股票市場去融資、發展,也就意味著這個經濟體的經濟活動越活躍。世界上最活躍的四個經濟體也就是最活躍的四個股票市場:英國(已經於加拿大合並)、德國、美國以及日本。
2,在積累了足夠多的上市公司之後,優質的企業留在股票市場,繼續發展。發展不好的就退市。經歷了幾輪的淘汰,也就形成了股票指數=企業發展風向標。而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標准在哪裡?企業!美國、日本、德國強大是因為有數之不盡的強大企業,而中國大陸撐死也就四五家而已(海爾、華為、中興、美的……)。所以,這幾個擁有最多優質企業的股票市場,也就成為了全球經濟活動的風向標——這幾個股票市場概括了世界最廣泛的企業交易:紐約交易市場、納斯達克、倫敦交易市場等等。
3,最終,這也就形成了股票指數直接反應經濟活躍程度的關聯。
看到大家的回答,人為中國大陸的股票市場不像樣也就是因為這三點都沒有做到:1,公司並非真的為了融資才進入股票市場,而是為了更多的內幕交易與股權交易(跟國外比真的如此……);2,報表不真實。也就是公開的市盈率和公司真實表現嚴重不符!想想,像萬科、招商這么優質的企業大陸股價竟然低成這樣,開玩笑(萬科是世界第一大地產商,招商是盈利第一的大陸銀行);3,政策性投資遠大於市場性投資。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大陸的股票市場無法展現真實的經濟活動,但是卻能體現政府的經濟政策。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