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如果股票價格不遵循隨機遊走的特徵
擴展閱讀
股票基金牛債券基金 2025-08-21 18:23:45
不會買股票買基金嗎 2025-08-21 18:17:52
太空探險 2025-08-21 17:43:35

如果股票價格不遵循隨機遊走的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7-05 16:07:21

㈠ 當投資者使用所有已公開的信息分析股票價格變動時,股票價格是否遵循「隨機遊走」變動方式

那給看主體人群是否都分析出股票價格要變動,如果都分析出來必然不遵循「隨機遊走」

㈡ 隨機遊走演算法怎麼體現隨機

隨機遊走這一名稱由Karl Pearson在1905年提出[Pearson, K. (1905). The problem of the Random Walk. Nature. 72, 294.]。
本來是基於物理中」布朗運動」相關的微觀粒子的運動形成的一個模型,後來這一模型作為數理金融中的重要的假設,指的是證券價格的時間序列將呈現隨機狀態,不會表現出某種可觀測或統計的確定趨勢,即證券價格的變動是不可預測的。

㈢ 有偏隨機遊走和隨機遊走的區別

隨機遊走模型有兩種,其數學表達式為

Y
t
=Y
t-1
+e
t

Y
t
=α+Y
t-1
+e
t


式中:
Y
t
是時間序列(用股票價格或股票價格的自然對數表示);

e
t
是隨機項,E(e
t
)=0;Var(e
t
)=σ
2

α是常數項。

模型①稱為「零漂移的隨機遊走模型」,即當天的股票價格是在前一天價格的基礎上進行隨機變動。股票價格差全部包含在隨機項
e
t
中。
模型②稱為「α漂移的隨機遊走模型」,即當天的股票價格是在前一天價格的基礎上先進行一個固定的α漂移,再進行隨機變動。股票價格差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固定變動α,另一部分也是隨機項
e
t

從對EMH的產生及其發展討論出發,從分形的角度探討市場特性的分形市場分析方法及其所反映的市場特性,推廣了資本市場理論,認為市場是分形的,服
從分數布朗運動,即有偏的隨機遊走,其研究方法可以採用R/S分析法。公眾對於信息以非線性的方式作出反應,因而呈現出對信息的不一致性消化、吸收,導致
對隨機遊走的偏離,並表現為市場的常態。

㈣ 有效市場認為股票價格是隨機的,隨機遊走是一個非平穩的過程。做計量分析要求數據是平穩的,避免假回歸。

隨機遊走一階差分是平穩的

㈤ 市場有效假說 股票價格 隨機遊走

當然當然。誰想到9.19要降印花稅?買了伊利股價和三元股份的股民,做夢也想不到三聚氰胺會分別帶給他們地獄和天堂的感覺。所以任何預測和分析股票沒什麼意義。股價的短期變動就是隨機運行的。

㈥ 怎樣理解股票價格遵循隨機漫步或者下鞅

隨機漫步是一個缺陷很大的理論,不承認趨勢是主要缺陷之一。
隨機漫步理論總的觀點
買方與賣方兩樣聰明機智,賣方也與買方同樣聰明機智。他們都能夠接觸同樣的情報,因此在買賣雙方都認為價格公平合理時,交易才會完成;股價確切地反應股票實質。結果,股價無法在買賣雙方能夠猜測的單純,有系統情況下變動。

股價變動基本上是有隨機的說法的真正涵義是,沒有什麼單方能夠戰勝股市,股價早就反映一切了,而且股價不會有系統地變動。天真的選股方法,如對著報紙的股票版丟擲飛鏢,也照樣可以選出戰勝市場的投資組合。

隨機漫步理論(Random Walk Theory)認為,證券價格的波動是隨機的,像一個在廣場上行走的人一樣,價格的下一步將走向哪裡,是沒有規律的。證券市場中,價格的走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可能對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從長時間的價格走勢圖上也可以看出,價格的上下起伏的機會差不多是均等的。
隨機漫步理論指出,股票市場內有成千上萬的精明人士,每一個人都懂得分析,而且資料流入市場都是公開的,所有人都可以知道,並無什麼秘密可言。因此,股票現在的價格就已經反映了供求關系,或者離本身價值不會太遠。所謂內在價值的衡量方法就是看每股資產值、市盈率、派息率等基本因素來決定。這些因素亦非什麼大秘密。現時股票的市價根本已經代表了千萬精明人士的看法,構成了一個合理價位。市價會圍繞著內在價值而上下波動。這些波動卻是隨意而沒有任何軌跡可循。造成波動的原因是:
(1)新的經濟、政治新聞消息是隨意,並無固定地流入市場。
(2)這些消息使基本分析人士重新估計股票的價值,而作出買賣方針,致使股票發生新變化。
(3)因為這些消息無跡可尋,是突然而來,事前並無人能夠預告估計,股票走勢推測這回事並不可以成立。
(4)既然所有股價在市場上的價錢已經反映其基本價值。這個價值是公平的由買賣雙方決定,這個價值就不會再出現變動,除非突發消息如戰爭、收購、合並、加息減息、石油戰等利好或利空等消息出現才會再次波動。但下一次的消息是利好或利空大家都不知道,所以股票現時是沒有記憶系統的。昨日升並不代表今日升。今日跌,明日可以升亦可以跌。每日與另一日之間的升跌並無相關。
(5)既然股價是沒有記憶系統的,企圖用股價波動找出一個原理去戰勝市場,贏得大市,全部肯定失敗。因為股票價格完全沒有方向,隨機漫步,亂升亂跌。我們無法預知股市去向,無人肯定一定是贏家,亦無人一定會輸。
隨機漫步理論對圖表派無疑是一個正面大敵,如果隨機漫步理論成立,所有股票專家都無立足之地。所以不少學者曾經進行研究,看這個理論的可信程度。

㈦ 股票價格的隨機遊走的含義

「隨機遊走」(random walk)是指基於過去的表現,無法預測將來的發展步驟和方向。應用到股市上,則意味著股票價格的短期走勢不可預知,意味著投資咨詢服務、收益預測和復雜的圖表模型全無用處。在華爾街上,「隨機遊走」這個名詞是個諱語,是學術界杜撰的一個粗詞,是對專業預言者的一種侮辱攻擊。若將這一術語的邏輯內涵推向極致,便意味著一隻戴上眼罩的猴子,隨意向報紙的金融版面擲一些飛鏢,選出的投資組合就可與投資專家精心挑選出的一樣出色。

㈧ 為什麼市場充分有效時,股價會呈現隨機遊走的變動情況

您好,這取決於你在怎樣的時間粒度去看待有效市場理論。

假設市場完全有效,價格也不是憑空從一個價格跳轉到另一個價格,盡管在一個粗時間粒度上看起來是這樣。當你把時間粒度逐漸縮小,就可以價格是如何形成和變化的,這就是微觀市場理論的研究領域,也是一些投資機構設計高頻交易策略的基礎。
請採納。

㈨ 行為金融理論的產生背景

在EMH理論形成的過程中,奧斯本(Osberne)和法瑪(Fama)的貢獻最大。奧斯本提出了關於股票價格遵循隨機遊走的主張,認為投資者是根據他們的期望價值或收益率來估計股票的,而期望價值是可能的收益率的概率加權平均值,所以投資者在奧斯本定義上的理性是以無偏的方式設定其主觀概率。在此基礎上,法瑪建構並形成了有效市場假說(EMH),EMH是由三個不斷弱化的假說組成的:當投資者是理性時,投資者可以理性評估資產價值,市場是有效的;即使有些投資者不是理性的,但由於交易隨機產生,也不會形成系統的價格偏差;即使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不是隨機的,他們也將遇到理性的套期保值者,從而保證資產價格回歸基本價值;
最後,即使非理性交易者在非基本價值的價格交易時,他的財富也將逐漸減少,以致不能在市場上生存。
法瑪(1970)還進一步細分了三種有效市場,從而說明價格反映所有的公開信息,基本分析者的共識形成公平價格。所以EMH已經隱含了已知信息不能用來在市場上獲利的命題。我們也可以說,到了法瑪那裡,EMH依賴於理性投資者。在EMH 產生與發展的同時,馬科維茨(Markowitz)結合奧斯本的期望收益率分布,以其方差為度量,用以度量資產組合,得出投資者選擇有效邊界的風險和標准差給定水平上期望收益率最高的資產組合這個合意的結論。所以投資者在馬科維茨定義上的理性是指他們是風險迴避型的;在此基礎上,夏普(Sharpe, 1964)、林特納(Lintner,1965)和莫辛(Mossin,1966)將EMH和馬科維茨的資產組合結合起來,以資本資產模型命名,建立了一個以一般均衡框架中的理性預期為基礎的投資者行為模型CAPM。CAPM中的投資者有著同質的收益率預期,以相同的方式解讀信息。在此假定下,CAPM得出:高風險的資產應為高收益率的補償,投資者的最優投資決策應沿資本市場線進行的結論。
如果說EMH回答了已知的信息對獲利沒有價值的結論,那麼CAPM則說明市場上的超額回報率是由於承擔更大的風險才形成的結論,因而在一定程度上CAPM補充了EMH的理論空白和可能的漏洞。
自CAPM誕生後,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研究一般集中在應用該模型進行經驗研究和求證EMH的有效性上。但是隨著後來研究的深入,逐漸發現了現代金融理論模型與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的實際投資決策行為是不相符合的。主要表現如下:
第一、現代金融理論認為人們的決策是建立在理性預期、風險迴避、效用函數最大化等假設上。
實際投資決策並非如此。特韋爾斯基(1990)針對投資者准確無偏的奧斯本定義上的理性,指出投資者具有傾向於過分自信的心理特徵;針對投資者如果接受更大的風險,他們就必須得到更高的收益率的補償,即對馬科維茨的投資者是風險迴避型的修正,特氏研究表明,當牽涉到虧損時,投資者會傾向於追求風險,尤其是在追求風險有可能把他們的虧損減少到最低限度的時候;針對法瑪和夏普意義上的投資者理性,研究發現投資者在決策中的預測是非貝葉斯預測,而且投資者會有迴避損失和心理會計的偏差,還有減少後悔、推卸責任的心理。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研究表明,這種對理性決策的偏差是系統性的,並不能因為統計平均而消除 (Kahneman and Riepe,1998)。
第二,現代金融理論和EMH是建立在有效市場競爭的基礎上。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倖存下來的只有理性投資者。證券市場投資行為是由理性的投資者主宰的。而Delong、Shleifer、Summers和Maldmann(1990、 1991)的研究表明,某些情況下,非理性投資者實際上可以獲得比理性交易者更高的收益,非理性投資者仍然可以影響資產價格。

㈩ 隨機遊走的其他類型的無規則行走

高分子的形狀類似於無規則行走,把高分子想像成由N 個單元排成的長串。每個單元都由一個完全柔軟的鉸鏈與下一個單元相連,就像一串回形針。熱平衡時,這些鉸鏈全部處於隨機選取的角度,高分子每一時刻的形狀都會不同,每一時刻都是一個無規則行走。如果合成的高分子由不同數量的單元組成,線團尺寸的增加正比於其摩爾質量的平方根。
如果單元間存在著強烈的相互吸引力,高分子將不再採取無規則行走構象而是密堆成一個球體,例如血清球蛋白。可以通過比較高分子的體積和假設所有密堆占的最小體積,將高分子分為「緊密型」和「舒展型」。即使高分子不坍縮為團,單體也並非真正處於任何位置,兩個單體不可能占據空間同一點,這是自迴避現象。這樣標度指數(線團尺寸的增加正比於其摩爾質量的指數)就由0.5 變為其他值,所以這個值往往略大一點。不管精確值是什麼,高分子運動的復雜性可涌現出簡單的標度關系。
梅爾(B.Maier)和雷德勒爾(J.Radler)首先構建了一個帶正電的表面並讓他吸附帶負電荷的單鏈DNA 然後對被吸附的DNA 分子不斷變化的構象進行連續快照(DNA 帶有熒光染色)。DNA 分子可以是自交叉的但每次出現這種情況都是一個消耗結合能的過程,在交叉點處那條帶負電的鏈並不與帶正電的表面接觸,而是被強迫與另一條帶負電的鏈接觸。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線團尺寸遵從二維無規自迴避行走標度律,標度指數為0.75。一旦結合在平面上,DNA 鏈就開始各種蜿蜒構象間的變化,梅爾和雷德勒爾計算出了高分子鏈的回轉半徑與首末端距離的均方有關,標度指數0.79 接近於理論的0.75。(更多內容參見菲利普·納爾遜的《生物物理學:能量、信息、生命》) 股票市場由無數的亞單元即投資者構成。每個投資者為個人經驗、感情和不完全信息所左右,其決策立足於其他投資的的決策以及匯總的信息中的隨機事件,在經濟學上研究這樣的決策叫做博弈論(game theory)。當然單個投資者的行為不可預測,但長期來看,股票價格作某種帶漂移的無規則行走。驅動這個行走的包括投資者的突發奇想、自然災難、公司倒閉、以及其他不可預知的新聞事件。為什麼行走會是隨機?假如一個分析員發現12 月末股價會上揚,到1 月初在下跌,一旦這種規律被市場參與者得知自然人們會選擇這段時間內拋出股票,這一行為導致了股票下跌,消除了這種效應的可能。股票的公平原則即要求公開信息資源,使得一個投資者沒有更多戰勝其他投資者的有用信息。在信息完全公開的情況下長時間的股票曲線應該近似於一維無規則行走。
任何無規則行走者所帶的守恆量都各自對應著一個擴散運輸定律。比如粒子數守恆對應物質擴散,能量守恆對應熱傳導定律,熱傳導定律可以看成另一條菲克型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