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族企業的外文翻譯的資料 急求
我復制的 這個行么?
中國家族企業股權結構分析
--------------------------------------------------------------------------------
提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民營經濟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如今民營經濟幾乎涉及到所有的行業,而在中國的民營企業中有90%是家族企業,股權結構是否合理是制約和推動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本文對家族企業主要的股權結構類型加以分析和闡述,並提出了有關的合理建議。
何為家族企業,美國著名企業史學家錢德勒的家族定義是「企業創始人及其最親密的合夥人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權。他們與經理人員維持緊密的私人關系,且保留高階層管理的主要決策權,特別是在有關財務政策、資源分配和高層人員的選拔方面」。實際上,簡而言之,家族企業包括兩部分,一是家族擁有的企業,二是家族控制的企業。家族企業是一種遍布世界各地的企業組織形式,世界范圍80%以上的企業歸屬與家族企業,其中不乏著名的大公司如沃爾瑪、福特、三星、LG公司等。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一大批家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長起來,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發表,家族企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家族力量得以空前膨脹,家族企業開始追求規模效應和行業的領導權,做大做強。然而,隨著資產的急劇膨脹,企業中的利益分割矛盾也越來越大,產權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同時產權重組、企業改制之風盛行。股權已成為家族企業的命脈所系,要認識家族企業必須認識家族企業的股權結構。
一、家族企業的股權結構類型和實例
1、家族成員共同投資興辦事業,在興辦之初或過程中明晰股權。劉氏四兄弟的希望集團就是這種類型。1982年劉氏四兄弟從飼料行業起步,逐步涉足食品、電子、金融、房地產、商貿等多個領域,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家族企業。1983年7月劉氏兄弟決定以投入情況來決定將來的分配,老三投入最多而占最多股份,老二其次,老大和老四並列第三,1992年以後希望進行了兩次調整,由單一企業分為四個企業集團為主的企業群,老大投資創立大陸希望;老二以東北片區為基礎成立東方希望;老三建立華西希望;老四以南方片區為基礎建立南方希望。他們還共同擁有「兩廠一所」,既新津飼料廠、希望食品有限公司和希望科學技術研究所,大家各佔1/4的股份。至此,希望集團基本上完成了明晰產權的過程。這一舉措解決了兄弟之間的在經營理念、投資方向等方面的分歧和差異,同時也消除了雙重決策、交叉運作造成的困惑,促進了企業的進步與發展。
2、家族企業中某一人先獨創企業,逐漸吸納家族成員加入。如南存輝的正泰集團。在正泰的發展道路上,家族控制權和股權一直是南存輝關注的問題,1991年南存輝從妻兄黃素益手中融資15萬美元,成立了中美合資溫州正泰電器有限公司,在南氏家族中,有不少人在從事低壓電器業,他們有一定的生產、管理能力與資本,但更重要的是,南存輝看中了家族在溝通、信用上的「人和」優勢。南存輝從中招進9個家族成員入股,形成以家族成員為核心的企業管理層。這9人中有其弟南存飛、外甥朱信敏、妹夫吳炳池等。家族成員入股使企業資本擴大,也解決了資金人才匱乏的問題。
3、由於公司所在地政府的政策變化而導致股權結構的變化。如萬向集團因改制而獲得的股權。1969年魯冠球接手了鄉鎮企業「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也就是萬向集團的雛形,到了1988年,萬向集團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了5億多元,魯冠球以1500萬元向寧圍鎮政府買斷了萬向節廠股權,使鎮政府淡出主管角色,按當時的文件精神,鄉鎮企業50%的產權歸給鄉鎮政府集體所有,50%歸企業職工集體。在此次股權改革之後萬向集團有了更大的自主經營權,可以更加靈活地制定發展目標,從而獲得了更多的活力,為此後飛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萬向集團已經成了綜合性的多元化投資集團,2002年萬向集團營業收入達118億元。
4、家族企業為充分利用各種關系,主動納入政府及其他勢力的股份。如天通,浙江天通在1991年為了加快企業發展,主動讓政府參股,同年8月,海寧市郭店鎮政府成為天通的第一大股東,持有36.29%的股份,這種「紅色身份」很快使企業順利獲得了「國家重點扶持高科技企業」的稱號,企業所得稅由33%改為15%,並且國產設備經批准可抵扣所得稅。天通的潘氏父子雖然出讓了一定的股權,但是卻獲得了更加寶貴的企業發展機會,2001年,浙江天通股份成功在上交所上市發行A股,成為國家第一家自然人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與此類似的還有格蘭仕、美的集團等,他們都曾經主動納入當地政府的股份,以求更大的發展。
5、家族公司轉變為上市公司。2001年6月8日,太太葯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此次太太葯業共發行7000萬股A股,太太葯業總股本27108萬股,5家發起人股東合計佔74.18%的股權。而這5家發起人上市前本屬同一個家族企業,第一大股東、持股48.96%的深圳百業源的終極股東就是太太葯業的董事長朱保國,佔90%的股份,其妻、副董事長劉廣霞佔10%;第二大股東、持股18.54%的香港鴻信的終極股東為朱保國之母劉苗,佔99.9%;另外3家各佔2.25%的並列大股東,或是朱保國、劉廣霞開的「夫妻店」,或是朱保國之弟朱保安和劉廣霞的叔嫂合資公司。股市令太太葯業登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財富高峰,太太葯業一次性籌措到17億元人民幣,而董事長朱保國的個人身價約53億元,加上家族成員控制的財產市值上市當日共計達84億元人民幣。除了在A股市場上市的太太葯業,同樣是行業領跑者的家族企業帝賢集團也將目光聚焦在了股票上市上,所不同的是其目標是B股市場,2000年8月,經國家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正式批准,帝賢上市發行1.5億股B股股票,9月,帝賢B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家族公司走上市道路,一方面拓寬了籌資渠道,使公司在短期募集到大量用於發展的資金,另一方面也使股權的轉讓更加方便靈活,這應該是未來家族企業發展的方向。
二、中國家族企業的發展趨勢
目前中國家族企業的股權在家族成員內部的分配,是由主要創業者持有最大股份,並擔任董事長,其他家族成員、一般是直系親屬持有其餘股份。比如浙江廣通、格蘭仕、美的、帝賢、方太都是父子持有大股份。但是隨著家族企業的發展,家族成員的股權將趨向分散化和外部化,這實際上是由客觀要求所主宰的。比如將股權轉移給經營者、員工將有助於改善家族企業的治理結構,提高雇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對企業的忠誠度,另一方面當公司上市或再次發行股票集資時,家族成員擁有的股份也會被稀釋。
中國的家族企業還處在快速成長的階段,如何形成合理的股權結構,是每一個企業都應當考慮的關鍵大事,只有明晰了產權關系,構建起有效的治理結構,企業才能輕裝上陣,更快發展,所以有必要借鑒成功企業的有關股權結構構造方面的成功經驗並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文/李新罡)
B. 跪求黃金分析師李躍峰(南飛燕)的南氏黃金操作策略
首席分析師 南老師 我每天都在聽他的分析 呵呵 你也不留個QQ 那你的跪到什麼時候啊?
C. 員工股權翻譯
我復制的 這個行么?
中國家族企業股權結構分析
--------------------------------------------------------------------------------
提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民營經濟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如今民營經濟幾乎涉及到所有的行業,而在中國的民營企業中有90%是家族企業,股權結構是否合理是制約和推動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本文對家族企業主要的股權結構類型加以分析和闡述,並提出了有關的合理建議。
何為家族企業,美國著名企業史學家錢德勒的家族定義是「企業創始人及其最親密的合夥人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權。他們與經理人員維持緊密的私人關系,且保留高階層管理的主要決策權,特別是在有關財務政策、資源分配和高層人員的選拔方面」。實際上,簡而言之,家族企業包括兩部分,一是家族擁有的企業,二是家族控制的企業。家族企業是一種遍布世界各地的企業組織形式,世界范圍80%以上的企業歸屬與家族企業,其中不乏著名的大公司如沃爾瑪、福特、三星、LG公司等。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一大批家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長起來,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發表,家族企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家族力量得以空前膨脹,家族企業開始追求規模效應和行業的領導權,做大做強。然而,隨著資產的急劇膨脹,企業中的利益分割矛盾也越來越大,產權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同時產權重組、企業改制之風盛行。股權已成為家族企業的命脈所系,要認識家族企業必須認識家族企業的股權結構。
一、家族企業的股權結構類型和實例
1、家族成員共同投資興辦事業,在興辦之初或過程中明晰股權。劉氏四兄弟的希望集團就是這種類型。1982年劉氏四兄弟從飼料行業起步,逐步涉足食品、電子、金融、房地產、商貿等多個領域,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家族企業。1983年7月劉氏兄弟決定以投入情況來決定將來的分配,老三投入最多而占最多股份,老二其次,老大和老四並列第三,1992年以後希望進行了兩次調整,由單一企業分為四個企業集團為主的企業群,老大投資創立大陸希望;老二以東北片區為基礎成立東方希望;老三建立華西希望;老四以南方片區為基礎建立南方希望。他們還共同擁有「兩廠一所」,既新津飼料廠、希望食品有限公司和希望科學技術研究所,大家各佔1/4的股份。至此,希望集團基本上完成了明晰產權的過程。這一舉措解決了兄弟之間的在經營理念、投資方向等方面的分歧和差異,同時也消除了雙重決策、交叉運作造成的困惑,促進了企業的進步與發展。
2、家族企業中某一人先獨創企業,逐漸吸納家族成員加入。如南存輝的正泰集團。在正泰的發展道路上,家族控制權和股權一直是南存輝關注的問題,1991年南存輝從妻兄黃素益手中融資15萬美元,成立了中美合資溫州正泰電器有限公司,在南氏家族中,有不少人在從事低壓電器業,他們有一定的生產、管理能力與資本,但更重要的是,南存輝看中了家族在溝通、信用上的「人和」優勢。南存輝從中招進9個家族成員入股,形成以家族成員為核心的企業管理層。這9人中有其弟南存飛、外甥朱信敏、妹夫吳炳池等。家族成員入股使企業資本擴大,也解決了資金人才匱乏的問題。
3、由於公司所在地政府的政策變化而導致股權結構的變化。如萬向集團因改制而獲得的股權。1969年魯冠球接手了鄉鎮企業「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也就是萬向集團的雛形,到了1988年,萬向集團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了5億多元,魯冠球以1500萬元向寧圍鎮政府買斷了萬向節廠股權,使鎮政府淡出主管角色,按當時的文件精神,鄉鎮企業50%的產權歸給鄉鎮政府集體所有,50%歸企業職工集體。在此次股權改革之後萬向集團有了更大的自主經營權,可以更加靈活地制定發展目標,從而獲得了更多的活力,為此後飛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萬向集團已經成了綜合性的多元化投資集團,2002年萬向集團營業收入達118億元。
4、家族企業為充分利用各種關系,主動納入政府及其他勢力的股份。如天通,浙江天通在1991年為了加快企業發展,主動讓政府參股,同年8月,海寧市郭店鎮政府成為天通的第一大股東,持有36.29%的股份,這種「紅色身份」很快使企業順利獲得了「國家重點扶持高科技企業」的稱號,企業所得稅由33%改為15%,並且國產設備經批准可抵扣所得稅。天通的潘氏父子雖然出讓了一定的股權,但是卻獲得了更加寶貴的企業發展機會,2001年,浙江天通股份成功在上交所上市發行A股,成為國家第一家自然人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與此類似的還有格蘭仕、美的集團等,他們都曾經主動納入當地政府的股份,以求更大的發展。
5、家族公司轉變為上市公司。2001年6月8日,太太葯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此次太太葯業共發行7000萬股A股,太太葯業總股本27108萬股,5家發起人股東合計佔74.18%的股權。而這5家發起人上市前本屬同一個家族企業,第一大股東、持股48.96%的深圳百業源的終極股東就是太太葯業的董事長朱保國,佔90%的股份,其妻、副董事長劉廣霞佔10%;第二大股東、持股18.54%的香港鴻信的終極股東為朱保國之母劉苗,佔99.9%;另外3家各佔2.25%的並列大股東,或是朱保國、劉廣霞開的「夫妻店」,或是朱保國之弟朱保安和劉廣霞的叔嫂合資公司。股市令太太葯業登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財富高峰,太太葯業一次性籌措到17億元人民幣,而董事長朱保國的個人身價約53億元,加上家族成員控制的財產市值上市當日共計達84億元人民幣。除了在A股市場上市的太太葯業,同樣是行業領跑者的家族企業帝賢集團也將目光聚焦在了股票上市上,所不同的是其目標是B股市場,2000年8月,經國家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正式批准,帝賢上市發行1.5億股B股股票,9月,帝賢B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家族公司走上市道路,一方面拓寬了籌資渠道,使公司在短期募集到大量用於發展的資金,另一方面也使股權的轉讓更加方便靈活,這應該是未來家族企業發展的方向。
二、中國家族企業的發展趨勢
目前中國家族企業的股權在家族成員內部的分配,是由主要創業者持有最大股份,並擔任董事長,其他家族成員、一般是直系親屬持有其餘股份。比如浙江廣通、格蘭仕、美的、帝賢、方太都是父子持有大股份。但是隨著家族企業的發展,家族成員的股權將趨向分散化和外部化,這實際上是由客觀要求所主宰的。比如將股權轉移給經營者、員工將有助於改善家族企業的治理結構,提高雇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對企業的忠誠度,另一方面當公司上市或再次發行股票集資時,家族成員擁有的股份也會被稀釋。
中國的家族企業還處在快速成長的階段,如何形成合理的股權結構,是每一個企業都應當考慮的關鍵大事,只有明晰了產權關系,構建起有效的治理結構,企業才能輕裝上陣,更快發展,所以有必要借鑒成功企業的有關股權結構構造方面的成功經驗並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文/李新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