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計算A股平均股價
分三種計算方法,以下詳細敘述:
1、單純平均股價
單純平均股價是由樣本股票價格的單純算術平均所算出。
例如,股價分別為20元、35元、37元、45元、60元等5種股票的單純平均股價為:
(20元+ 35元+ 37元+ 45元+ 60元)/5=39.4元
依照這種股價統計,我們可以獲悉股票投資獲利率的情形,從而,可從利率體系中知道股價究竟是屬偏高還是偏低。
2、加權平均股價
加權平均股價是將各樣本股票的發行量或成交量當作權數計算出的平均股價。
計算加權平均股價時,當作權數的有兩種:一為成交量,另一則為發行量。以成交量為權數的加權平均股價由樣本股票成交額的總和被同時期的總成交量相除計算出來的。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平均股價則由樣本股票的市價總額,也就是各樣本股票的股價乘上發行量的總和後被樣本股票發行量的總和除所得商。前者就是每股平均成交額,可用以測定股市的投資者心理,而後者則僅適用於觀察平均股價水準的變動。
3、修正平均股價
修正平均股價是指在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法的基礎上,當發生送股、拆股、增發、配股時,通過變動除數,使股價平均數不受影響。其中修正除數和修正後的股價平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新除數=股份變動後的總價格/股份變動前的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股份變動後的總價格/新除數。
Ⅱ 大盤指數指的究竟是股票平均價格還是總市值
總市值加權平均
Ⅲ 每日平均市值是什麼
投資者持有多個證券賬戶的市值合並計算。系統計算20個交易日平均值.新手學習炒股的話,可以用模擬炒股自己練習一下,我用的牛股寶,覺得不錯,希望能幫助到你
Ⅳ 股票價格加權平均數和市值加權平均數
一 資產組合的回報率
1: A股的買入價:A1,買入數量A3, 賣出價A2,A4為A股的總股份; B股買入價:B1,買入數量B3,賣入價B2,B4為B股的總股份.
回報率:
由於只買入一股,所以過戶費為:1*2(一般為:手數*2*0.1%),印花稅為:資金*1元(一般為:資金*0.1%),傭金也是最低點:5*2元(正常為:資金*2*0.3%)
所以,回報率為:[(A2-A1)*A3 +(B2-B1)*B3-1*2-1-5*2]/(A1*A3+B1*B3)*100%
既:[(30-25)*1 + (90-100) - 2 - 1 - 10]/(25 + 100) *100% = -14.4%
股票加權平均變化(對投資者)為:[(A2-A1)*A3 +(B2-B1)*B3]/(A1*A3+B1*B3)*100%=[(30-25)*1+(90-100)*1]/(25+100)=-4%
股票加平均變化(對大盤):[(A2-A1)*A4 +(B2-B1)*B4]/(A1*A3+B1*B3)*100%=[(30-25)*2000W +(90-100)*100W]/(25*2000W+100*100W)*100% = 15%
也就是說:大盤漲了:15%.而個人帳面上的錢卻虧了:4%.如果賣出的話,算上所有的費用,虧了14.4%.
Ⅳ 股票均價怎麼算
先算買的平均成本價Y=(第一次買入價格*買入數量+第二次買入價格*買入數量+第三次買入價格*買入數量+總買入手續費)/買入總數=(5.35*300+5.16*200+4.99*200+總買入手續費X)/700=5.193+X/700
賣出後成本價=【買入股票平均成本價*賣出後剩下股票數量—(賣出股票價格-買入股票平均成本價)*賣出股數+賣出手續費】/剩下股票數量=【500Y—(5.17—Y)200+賣出手出費Z】/500
Ⅵ 股票價格平均數與股票價格指數的聯系與區別
"股價平均數:是衡量樣本股調整後的價格水平的平均值。簡單說,他代表一個平均數。
股價指數:是指計算期的股價或市值與某一基期的股價或市值的相對變化值,用以反映股票價格的相對水平。簡單的說,就是現在計算出的指數,和最開始大盤指數相比較。其中計算期可以理解為現在,而基期可以理解為最開始的時候。比如:大盤最開始100點(基期),現在200點(計算期)。兩者的區別是:以上證指數為例,它是由上海證券交易所依據在該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價格編制而成。大盤指數反映了整個股市的強弱走勢,理論上說,每一個股票的升跌都影響大盤指數,只是權重股對大盤指數影響比較大,特別是一些大盤藍籌的走勢強弱.一般大盤指數上漲,個股短線操作的機會很大,可以進場短線操作,大盤下跌,就要小心。"
Ⅶ 股票的平均價格指數怎麼算.
計算股票指數時,往往把股票指數和股價平均數分開計算。按定義,股票指數即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是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的時期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認識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而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的股價平均數作為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於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
股價平均數的計算
股票價格平均數反映一定時點上市股票價格的絕對水平,它可分為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加權股價平均數三類。人們通過對不同時點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看出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及趨勢。
(1)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是將樣本股票每日收盤價之和除以樣本數得出的,即: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價格平均──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簡單算術平均法計算的。
現假設從某一股市采樣的股票為A、B、C、D四種,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分別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計算該市場股價平均數。將上述數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價平均數=(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雖然計算較簡便,但它有兩個缺點:一是它未考慮各種樣本股票的權數,從而不能區分重要性不同的樣本股票對股價平均數的不同影響。二是當樣本股票發生股票分割派發紅股、增資等情況時,股價平均數會產生斷層而失去連續性,使時間序列前後的比較發生困難。例如,上述D股票發生以1股分割為3股時,股價勢必從30元下調為10元, 這時平均數就不是按上面計算得出的20元,而是(10+16+24+10)/4=15(元)。這就是說,由於D股分割技術上的變化,導致股價平均數從20元下跌為15元(這還未考慮其他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顯然不符合平均數作為反映股價變動指標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有兩種:
一是除數修正法,又稱道式修正法。這是美國道·瓊斯在1928年創造的一種計算股價平均數的方法。該法的核心是求出一個常數除數,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資、發放紅股等因素造成股價平均數的變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數的連續性和可比性。具體作法是以新股價總額除以舊股價平均數,求出新的除數,再以計算期的股價總額除以新除數,這就得出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即:
新除數=變動後的新股價總額/舊的股價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報告期股價總額/新除數
在前面的例子除數是4,經調整後的新的除數應是:
新的除數=(10+16+24+10)/20=3,將新的除數代入下列式中,則: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數與未分割時計算的一樣,股價水平也不會因股票分割而變動。
二是股價修正法。股價修正法就是將股票分割等,變動後的股價還原為變動前的股價,使股價平均數不會因此變動。美國《紐約時報》編制的500種股價平均數就採用股價修正法來計算股價平均數。
Ⅷ 平均股價怎麼算
1、單純平均股價
單純平均股價是由樣本股票價格的單純算術平均所算出。
例如,股價分別為20元、35元、37元、45元、60元等5種股票的單純平均股價為:
(20元+ 35元+ 37元+ 45元+ 60元)/5=39.4元
依照這種股價統計,我們可以獲悉股票投資獲利率的情形,從而,可從利率體系中知道股價究竟是屬偏高還是偏低。
2、加權平均股價
加權平均股價是將各樣本股票的發行量或成交量當作權數計算出的平均股價。
計算加權平均股價時,當作權數的有兩種:一為成交量,另一則為發行量。以成交量為權數的加權平均股價由樣本股票成交額的總和被同時期的總成交量相除計算出來的。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平均股價則由樣本股票的市價總額,也就是各樣本股票的股價乘上發行量的總和後被樣本股票發行量的總和除所得商。前者就是每股平均成交額,可用以測定股市的投資者心理,而後者則僅適用於觀察平均股價水準的變動。
兩者的計算式如下:設P為股價,W為成交量或發行量,n為樣本股票數。
則:
3、修正平均股價
修正平均股價是指在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法的基礎上,當發生送股、拆股、增發、配股時,通過變動除數,使股價平均數不受影響。其中修正除數和修正後的股價平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新除數=股份變動後的總價格/股份變動前的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股份變動後的總價格/新除數 .
Ⅸ 股票參考市值與平均市值有什麼區別
參考市值往往指短期內的,由業績和股價形成的市盈率的浮動市值。而平均市值就是在股票右側中部看的的股本市值。
參考市值=基金份額 * 贖回日單位凈值
總市值:總市值是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總股本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股票總價值.
滬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滬市總市值。深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深市總市值。總市值用來表示個股權重大小或大盤的規模大小,對股票買賣沒有什麼直接作用。但是最近走強的卻大多是市值大的個股,由於市值越大在指數中占的比例越高,莊家往往通過控制這些高市值的股票達到控制大盤的目的。這時候對股票買賣好像又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