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私募遇上行情不好可以多持有幾年等待反彈嗎
想我這樣的人,還是比較關注這個內在的69
B. 請問莊家,機構是怎樣分析股票,以及怎樣估值請位高手回答
這個問題有意思的,這就不說機構投資者也會利用早期知道的消息,來做某些股票短線的炒作的問題了,借你的問題之平台,專門就機構選擇投資性股票的一些個人看法說一說,也算是拋磚引玉吧。
一般機構作為投資者本身就配備了龐大的專業的分析師,這些人按照不同的專業、行業進行具體分工,目的就是專業研究上市公司的,並在研究結果下,會建議機構的投資部門在適當的時候買進上市公司的股票做中長線的持有,但我認為分析師的著手點不外乎是幾下的方面的:
尋找優良普通股的15個要點
1、公司的成本與收益狀況,公司的成本控制水平如何,利潤處在什麼水平上,有沒有採取什麼得力的措施來維持或者改善利潤水平,有沒有長期的盈利展望,這家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望?
2、為了進一步提高總體銷售水平,發現新的產品增長點,管理層是不是決心繼續開發新產品或新工藝?
3、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究發展努力,有多大的成果?
4、這家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5、這家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6、這家公司做了什麼事,以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7、這家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系是不是很好?
8、這家公司的高級主管關系很好嗎?
9、公司管理階層的深度夠嗎?
10、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記錄做的如何?
11、是不是在所處領域有獨到之處?它可以為投資者提供重要線索,以了解公司相對於競爭者,是不是很突出?
12、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否大幅成長?
13、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是否會大量發行股票,獲取足夠的資金,以利公司發展,現有持有人的利益是否因預期中的成長而大幅受損?
14、管理層是不是只向投資人報喜不報憂?諸事順暢時口沫橫飛,有問題或叫人失望的事情發生時,則「三緘其口」?
15、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正直態度是否無庸置疑?
分析判斷出這些問題後,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投資經驗,給出了一個最低限度分散投資的優先順序:
A審慎選出根基穩固的大型成長股,並且至少應該擁有5隻以上,但其產品線最多隻能略微重疊;
B較少投資於那些介於上述股票和高風險的年輕成長型公司之間的股票;
C最後才可以考慮風險較高的年輕的成長股。
我想以上這些問題的解決,就是機構投資者在確認某隻股票有無投資價值的時候,所需要做的必備功課吧。
C. 炒股從70萬虧到20萬,但沒有割肉,我還有機會翻本嗎我應該怎麼做
炒股70萬虧到20萬,只要沒割肉,還是會有機會翻本的,畢竟股市一天一個變化,誰也說不清楚,運氣好別說翻本了,翻倍都沒問題,當然,也不排除繼續虧損的可能。
股市的情況非常復雜,尤其是今年又多了一個疫情的原因,更加加重了股市的不穩定,股市從疫情爆發前的3000多點,掉到了現在的2000多點,差別還是挺大的,我本人並不炒股,但是我是用基金去理財,在年前的時候,我入了一批基金,這么說吧,疫情爆發,虧了很多,但是在四月份的時候,差不多虧的都會回來了,只是現在不知道為什麼,我的那幾支基金又是天天綠,現在又虧了小幾百塊錢了,基金尚且如此,更別說更復雜的股市了,我覺得從疫情爆發到現在,肯定有人虧的錢超過了百萬。
我們國家相對於美國還是好的,畢竟A股市場受外國影響並沒有那麼大,當時美股和其他那麼多國家的股市都熔斷了,但是A股還是那麼的穩定,持續下跌(捂臉哭)。
綜上,從70萬虧到20萬沒有割肉仍然存在翻本的可能,畢竟股市的情況沒人能夠說清,但是也要做好全虧和割肉的准備,不要過於樂觀了,已經虧這么多了,就證明這個公司這段時間以來經營的並不好了。
D. 今年大盤走勢會跌嗎
詳解影響2015年市場走勢六大因素
1、政府對股市的要求和期待
股市的上漲,就如女大十八變的姑娘,自然受到更多的關注和期待,如果越漂亮(走勢越好)就難免緋聞纏身,讓家長又是興奮又是擔心,面對絡繹不絕的登門求婚者,難免陷入拉郎配的困境。
政府發現走強的股市原來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這本是件投資者特別希望看到的事,但如果政府把股市純粹當做解決問題的工具,那投資者是心有餘悸的,中國股市過去用於國企脫困造成股市暴漲暴跌一直被市場所詬病。
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催生了2006~2007年上證指數達到6124點的大牛市,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只是賦予了國有股權一個可流動的權利,但因為政策等原因,這個權利並沒有出現過制度性使用,也就是說沒出現過大面積減持。
面對萬億計的養老金缺口,面對可能失衡的財政收支,面對必須開啟的國企大變革——國有股權的流動及減持變現就擺在了政府的面前,所以,我們必須關注政府在這方面的期待和作為。
微觀一點講,政府對國企改革的態度,還將直接影響中字頭等國家隊股票走勢的持續性。
政府及各界人士希望樂見一個怎樣的中國股市,這將很大程度上左右中國股市未來的走勢,人們對於股市踩踏事件的恐懼,極可能影響監管部門的監管思維。
所以,在2015年我們的股市還會是一個十足的政策市。
2、增量資金入市的情況(制度性變化進度)
我曾糾結是不是把這條放在第一條,是的,牛市確立後,市場一般只聽資金的,但考慮炒股要聽黨的話,還是放在了第二位。
融資是杠桿,也就是說基數越大威力越大,就如滾雪球。這部分增量資金是肯定的;
滬港通、深港通、滬紐通——通的速度和效果,以及海外資金配置中國股票的制度性改變進程等;
新證券法給做強做大資本市場預留的空間大小,養老金等長線資金進入股市的形式、方式及額度;
財富效應帶來的新增資金的數量;
同時需要關注政府及監管層對於資金流向股市的態度。尤其是政府態度對產業資本的巨大影響力,而產業資本已經是影響中國股市走勢的重要力量。
3、注冊制沖擊
注冊制對我國股市是件大事,其影響的深遠及程度可能超出我們所有人的想像。它的影響邏輯和滬港通會有些像,大概會分這樣幾個階段:推出時間預測、方案內容理解、推出時的狀況、推出後的麻木期、推出後的量變期、推出後的質變期。
可以預見的是這個方案會比較中庸,會給市場一個逐漸接受的時間和空間,但市場會怎樣理解及演變現在還無法預測。
國人講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目前我國國內資金的緊張程度及成本之高看,我很擔心民間的「對策」會讓注冊制特別的尷尬,比如,一定有公司願意以3倍5倍市盈率發股票。
還有,注冊制對創業板等小股票的影響已經開始,也必將繼續產生重大影響。
4、資金價格(市場實際利率水平)
股市解決的是資源合理配置的問題,同時也影響市場的資源配置,金融市場的變革必將帶來資金成本的改變,而市場資金的價格將直接影響股市平均市盈率的高低。這是2014年國泰君安看多A股的重要邏輯,但從國泰君安看2015年上證指數最高3200點看,也許他們的這個邏輯已經發生了變化。
這里其實還隱含著銀行業在2015年的生存狀態,而銀行板塊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A股的最終走勢。
5、經濟走勢
雖然同樣是政策市,但因為涉及到政策落地及效果,所以經濟走勢對個股板塊的影響將更密切,加上新增的高富帥資金對經濟走勢存在天生的敏感,經濟如果出現長期疲態,救市政策又屢屢不能奏效,那對A股的走勢將產生一定影響。
6、海外市場(問題可能爆發的程度)
我認為2014年影響中國股市的主要是內因,所以在預測去年影響因素時我果斷排除了很多專家認為的重要因素——「美國量化寬松退出」。
但,2015年,我把海外市場列為了第6項,雖然相對不重要,但我認為海外市場這個外因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會比2014年強,主要原因是經歷過恢復性、制度性上漲的A股市場,開始要遵循股市的一些基本規律,比如海外股市、海外經濟走勢可能對我國出口增長產生的影響。美國TMT股票的熱度可能直接影響創業板相關板塊的熱度等。
當然,後三項是經濟學家和分析師談得最多的,相對不重要。
以上講的是影響2015年中國股市大盤走勢的因素,還有一些因素需要引起重視,因為這些因素對板塊走勢影響將非常大,比如某項政策、制度的落地速度及效果,可能會影響到某個板塊走勢的強與弱。
E. 你覺得股票價格會因為經濟蕭條而繼續下跌嗎
本次疫情加速了全球經濟的衰退,現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經濟明顯進入了經濟蕭條的狀態,在疫情全球大爆發的之前,歐美國家包括一些其他的國家的公司出現了大幅度的回調,並且我們A股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調,這時候很多投資者開始擔心接下來的股市是否會因為經濟蕭條繼續下跌,下面我們將通過多個方面來解答下這個問題,比如歷史上全球經濟大蕭條的時候股市的變化情況,目前經濟和股市的關聯度的情況,A股和歐美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異。
通過上圖中國GDP增長速度,在紅色圈內在07年明細開始出現下滑,再次在13和14年也是出現明顯的下滑,但該時期後市場都出現大幅度上漲。
小結:通過以上兩大點分析後,我們知道接下來的A股大概率不會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下,反而在經濟不景氣出現衰退的的情況下,國家會出台政策刺激經濟,會引導市場資金入場,推動股市的上漲。總結:按照經濟周期的規律,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經濟進入蕭條期,進而歐美股市大概率會繼續出現下跌的情況,而相比A股的行情和結構特點在一到兩年內會出現一波較大的上漲行情,大家可以參考使用。感覺寫的好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F. A股、港股都狂跌,全球市場情緒可能還有哪些意外的突變
股票我想大家都應該不陌生,也可能有很多的人都已經接觸了股票,利用股票對自己的儲蓄存款進行理財,有很多人靠股票發家致富,因股票現在幾乎與我們可以說是觸手可及,全民入股已成為了現實,現在入股很多都是沒有條件的。所以現在我們中國的股民已經達到了1.77億,硬佔了我國總人口的1/10可謂說是股民人數比較龐大,而股票其中的學問也有很多,所以入股需謹慎,要我們從中進行學習前進。
G. 最近二個月股市大跌!人均虧了多少
股災三個月A股失30萬億 人均虧83萬
大公網9月16日訊(記者 毛麗娟)自6月15日進入「股災時間」以來,A股在過去三個月中累挫41.83%,市值蒸發近3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並歷經16次千股跌停「慘劇」。市場血雨腥風之際,散戶財富亦隨之東流。以上周最新持倉人數(5050.33萬)計算,股民人均虧損高達83萬元。分析指出,A股尚未脫離危機模式,但市場短期內的大幅回調,也正為新熱點崛起積累動能。
在經濟增速趨緩的背景下,A股從去年六月份展開牛市行情,短短九個月內實現指數翻倍,並在今年6月12日攀至峰值5178.19點。當日滬深總市值達71.24萬億元,首次躋身「十萬億美元俱樂部」,躍居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就在A股風頭正勁之際,孰料「流年暗中偷換」,竟成為行情轉折點。
三個月出現16次千股跌停
A股自6月15日開始進入下行通道,中央去槓桿動向成為直接導火線,大盤則以「暴跌式調整」作為回應。其後,監管層祭出首輪救市舉措,主要涉及四個方面:暫緩IPO發行;券商出資1200億元購買藍籌ETF;央行表態為國家隊提供流動性;上市公司承諾申購本公司基金並持有一年以上。
多重利好支撐下,A股出現階段性反彈,最高上漲至4184點。但由於美聯儲加息聲音再起、傳言IMF敦促中國退出救市措施、外圍市場普跌行情,直接導致7月28日A股大幅跳空開盤,重挫8.48%跌近350點,創下八年來單日最大跌幅。
雪上加霜的是,8月18日再傳出消息,證金公司轉讓股票給匯金公司,市場理解為國家隊撤離,恐慌情緒再度升溫。其後的七個交易日內,滬市下挫1000點,創下2850點的低位。此輪跌勢終於引發各大部門聯手救市,包括央行再次雙降、提高期指保證金比例、調查違規資金的動向等一系列組合拳橫空出世。
然而,救市行動雖然緩解全線跌停的尷尬局面,但由於場外配資清理持續加碼,眾多融資盤不計成本的拋售,為市場帶來巨大的壓力。數據顯示,兩市融資餘額於8月28日首次跌破萬億大關,其後一路萎縮。截至9月14日,融資餘額合計9533.98億元,錄得三連降走勢。
市場信心潰散 成交急劇萎縮
民族證券分析師黃博指出,A股結束上周溫和調整後再現大跌,源於市場還未脫離危機模式。在中證監繼續加大打擊配資力度,列出整頓清理配資具體時間表下,配資盤加快出逃影響市場情緒。「近期開始的又一輪配資清理,將使配資盤、止損盤加快出逃,場外資金也仍會觀望,市場還未脫離危機模式。」
華泰證券羅毅則分析稱,各家券商對傘形信託的第三方接入系統的處理,目的是實現帳戶信息的透明化(穿透)管理,並不是強制傘形產品強制平倉,因此市場在這一事件上反應顯然是過度了。
雖然中證監隔夜發聲,強調清理配資不會明顯沖擊市場,但持續去槓桿給市場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A股昨日盤中一度擊穿3000點關口,兩市逾700股跌停。截至收盤,滬綜指報3005.17點,跌3.52%;深成指報9290.81點,跌4.98%;創業板指報1797.56點,跌5.70%。兩市全天成交額不足5000億元,創今年2月13日以來新低。而在六月八日,兩市成交曾創出2.26萬億元的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