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穿山甲有什麼經濟價值
穿山甲又名鱗鯉,屬哺乳綱鱗甲目,主要分布於我國廣東、廣西、海南、台灣、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等省、自治區,是我國二類保護動物。
穿山甲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具有滋補強身作用,是人們喜食的山珍野味之一。
在我國傳統醫學中穿山甲又是特種葯物。其鱗片性微寒,味咸,有通經絡、下乳汁、潰癇瘡、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閉經腹痛、症結痞塊、癇腫、瘰癘、乳汁不通等症,其肉清熱、解毒,能滋補全身。
因此,穿山甲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近年來,由於人們大量捕捉和生態平衡被破壞,這一動物日益減少,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廣東、海南、廣西、四川、湖南等地區先後開發了人工養殖,所以庭院養殖穿山甲,對保護野生資源,進一步開發其經濟價值,滿足人們需求都有重要的意義
Ⅱ 穿山甲′長什麼樣
嘴尖尾巴長,全身披鱗片。
Ⅲ 穿山甲特點
穿山甲鱗片,是穿山甲身上的類似於魚鱗的保護甲殼,屬於中葯材,具有通經下乳、祛風除濕、活血散結等功效,被用來治療血滯經閉、產後乳汁不下、風濕痹痛、瘡瘍腫毒等症。但穿山甲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禁止私人捕殺和食用。
1.通經下乳
穿山甲鱗片能夠達暢氣血,擅長通經下乳,治療產後乳汁不下效果非常好。
2.活血調經
穿山甲鱗片還具有活血調經的作用,用於治療婦女月經減少,閉經,痛經,經血黑等。
3.祛風除濕
穿山甲鱗片還能祛風除濕,對風寒濕邪痹阻經脈,氣血凝滯不通所致的腰腿骨節疼痛,風濕痹痛,屈伸困難,中風癱瘓,疥癬,風癩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4.散結消腫
穿山甲鱗片能夠活血散結,消腫排膿,可使膿未成者消散,膿已成者速潰,為治療瘡瘍腫痛的常用葯物。而且對於跌打損傷,關節腫脹,脅肋疼痛,半身不遂以及各種淋巴結腫大均有效。
5.止血
外用穿山甲鱗片有利於止血。把炮製成的穿山甲研磨,用時將出血處沾干,迅速把穿山甲粉均勻地撒在出血部位上,可以起到迅速止血作用,還可以用於鼻出血等。
Ⅳ 穿山甲是什麼呀
穿山甲屬(學名:Manis), 是鱗甲目穿山甲科的一個屬,共有4個物種。地棲性哺乳動物。體形狹長,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長,背面略隆起,體表被角質鱗甲。頭骨呈筒狀,吻尖長,無牙齒而舌甚發達。爪長,尤其是前足中趾爪特長,用以挖掘蟻類洞穴。夜行性。分布於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如中華穿山甲(鯪鯉)Manis pentadactyla,棲於山坡洞穴內,傍晚出外覓食,以白蟻和螞蟻為食,包括蟻類幼蟲及卵。食量很大,一隻成年穿山甲飽食的胃內容納有500克白蟻。還能上樹去尋食白蟻,上樹時用銳爪鉤住樹干,再用強大的尾抵住或捲住樹干。夏末秋初發情交配,隨之入洞內妊娠、分娩與哺育,翌年初春,幼仔即由母獸攜帶出洞,有時可見母獸背著幼仔活動,甚至有3隻幼仔爭先騎到母背上的有趣情景。穿山甲多生活亞熱帶的落葉森林。白晝常匿居洞中,並用泥土堵塞。晚間多出外覓食,晝伏夜出,遇敵時則蜷縮成球狀。穿山甲野外數量稀少,在中國,禁止私人捕殺和食用。
Ⅳ 中葯山甲真是穿山甲嗎
就目前市售的山甲而言,這是個很尖厲的問題:似是而非。山甲本來就是穿山甲,這沒錯。但用明礬(或其他附著物)炮製的山甲也叫山甲嗎?答案只能是似是而非。應該說,用傳統炮製法(沙炒)是穿山甲,而用明礬(或其他附著物)炮製的山甲只能說「似穿山甲」(因為它真正的山甲含量只有40%—60%)。所以,只有「用傳統炮製法(沙炒)」的山甲才稱得上是真的穿山甲。
Ⅵ 什麼是穿山甲
葫蘆娃裡面那個滿身鱗甲,尾巴長長的,會打洞的那個
Ⅶ 穿山甲什麼樣
穿山甲是地棲性哺乳動物,體形狹長,全身有鱗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長,背面略隆起。多生活亞熱帶的落葉森林。白晝常匿居洞中,並用泥土堵塞。晚間多出外覓食,晝伏夜出,遇敵時則蜷縮成球狀。
Ⅷ 穿山甲的平均壽命是多少年呢
穿山甲的繁育率很低,一般1~2年產1仔,這就使它們的種群數量由於過度捕獵而下降很快,恢復起來又很慢,特別是在失去其棲息地的時候,數量下降就更為嚴重。據估計,各個種類穿山甲每一代的壽命大約為7~9年。同時,飼養穿山甲也比較困難。在過去的150多年來,100多個動物園和機構曾試圖圈養穿山甲,鮮有成功。大多數穿山甲會在6個月到3年內死去,相關記錄顯示,大約70% 的穿山甲在圈養的第1年內就會死亡。它們專吃活蟻的習性,對遭到捕獲而導致的壓力的極度敏感,以及虛弱的免疫系統,使穿山甲圈養的成活率極低。
更讓人感到擔憂的是,由於民間流傳著「穿山甲鱗片能疏經通絡幫助婦女下奶」「穿山甲的肉和血能滋補」這樣毫無科學根據的謠言,現存的8種穿山甲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捕殺。
由於穿山甲行動能力弱且體表有濃烈的氣味,遇到危險無法逃脫時會像刺蝟一樣本能地就地縮成一團,帶著獵犬的盜獵者捕捉起它們來簡直不費吹灰之力,穿山甲那賴以防身的堅硬鎧甲,卻給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
現在產於亞洲的4種穿山甲中,中華穿山甲已經是極度瀕危物種,數量比大熊貓、滇金絲猴等「明星物種」還要稀少得多。由於每年可能超過1萬只的捕殺量,中華穿山甲在其分布區內的絕大多數區域內都被捕殺殆盡,僅在如台灣島等少數地區還殘留著部分種群,隨時可能滅絕。
馬來穿山甲也沒有逃過同樣的命運,也被捕殺至極度瀕危,而印度穿山甲和菲律賓穿山甲也由於相同的原因成為了瀕危物種。相比亞洲的近親們,非洲的4種穿山甲遭受大量捕殺的歷史較短,但是近年來數量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其中南非穿山甲的種群數量在27年內下降了30% ,和巨穿山甲、長尾穿山甲、樹穿山甲一起被列為易危物種。這場由於人類的貪婪和迷信所導致的浩劫,將現存的8種碩果僅存的鱗甲目推到了滅絕的邊緣。我們的子孫後代是否還能繼續看到穿山甲這類身披鱗甲的獨特小獸,就取決於我們每一個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