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臨港新城未來會怎麼樣
因為女朋友來到海大工作,我就順道去滴水湖走走逛逛,滴水湖的發展規劃已經出台,就在皇冠假日酒店那公式,分為ABCDEFG幾個區,目前修好了ABC大概3個區。
開著車,發現DEFG幾個區都在同步建設,承建方有建工、城投、隧道等,都修著圍欄,可以聽到裡面施工的聲響,滴水湖的規劃可以看未來上海的中心 上海新城... - 熱點 - 慧眼網。
因為安家的剛需,我們去看了滴水湖地鐵站附近的萬科金域瀾灣順便看了看,發現新這附近新房的價格已近到29000--31000左右,然後也看了看滴水湖鑫苑的二手房,發現比新房還貴10%,想了想還是新房好,可惜的是萬科說的是9月底開盤,現在有推到了10月中旬,不知道後面還會有什麼變化,至於為什麼選著在臨港買房,主要還是價格、地段、臨港規劃的原因。
萬科金域瀾灣距離地鐵16號線滴水湖站約1.2公里左右,交通便利,規劃極地海洋公園、天文館、冰雪世界等大型項目都在它的周邊,從滴水湖到上海市區基本就1個小時,我也順便在周邊看了看,發現天文館已經輪廓修起來了,然後海洋館也修了很多建築,基本的規劃都在加緊建設中,所以覺得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應該都還是有前景的。臨港新城新一輪發展,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 熱點 - 慧眼網。個人見解,希望大家共同分享!
2. 臨港新城和南匯新城有啥區別啊
從三港專線(人民東路觀海路站)上車,坐15站至(環湖西一路申港大道站)下車起點步行約2分鍾30秒上車,下車後步行約1分鍾30秒到達終點,車程28.2公里
3. 臨港新城和康橋哪個有發展潛力
臨港新城主要以重裝備產業區和物流園區為主,重點打造重型裝備、船用設備、發電設備、自主品牌汽車、港口機械等大裝備產業基地,卡爾瑪港機、上海電氣、滬東中船等項目,已投產運營或即將投產;上汽自主品牌汽車、電氣風電設備、燃氣發電、科尼起重機等項目正抓緊建設。
可以聯想,這么多的大型企業,想必也會影響主城區以及分城區的入住率,說發展潛力,我覺得臨港新城有很大的潛力。
4. 臨港新城有發展前景嗎
眼下是比較荒涼的(我指人煙稀少),除了幾所大學,別的人氣不足。今後幾十年通過不斷的積累應該是有前途的。因為整個上海的發展空間日益減小,也就臨港這塊是剛開發的。
5. 現在臨港新城的單價大概是多少
目前臨港新城隸屬於上海四大新城之一,目前臨港在售或者待售的參考均價是3W/㎡,比如保利鈴蘭公館和萬科金域瀾灣,均價都是在3W/㎡左右,距離滴水湖7km的蘆潮港均價則是2.3W左右,目前浦東大部分的區域房價都不便宜。
6. 臨港新城的產業經濟
臨港地區第二產業主要分布在「上海臨港產業區」內,臨港產業區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上海臨港產業區已引進產業項目130個,產業項目總投資額達430億元,其中外資14.2億美元,已落戶產業項目的達綱產值預計將達1200億元。
重裝備區規劃面積6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以"高、新、先"為特色的高端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物流園區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著力打造成港口物流、產業物流、特種物流協調發展的綜合物流樞紐。
主產業區規劃面積108平方公里,主要聚焦發展民用航空、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
綜合區規劃面積41平方公里,以研發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和輕型製造業,重點發展電子通訊、信息技術、光電子、機電設備、航空配套等產業。
奉賢園區規劃面積17平方公里,將建設成為集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綜合貿易物流及商業配套服務等一體化發展的現代化綜合性園區。
民用航空產業配套
在200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航工業集團與上海市政府簽署協議,在臨港產業區設立國家級上海民用航空產業配套基地,吸引國家航空產業配套項目,發展發動機、航電、機電、環控、新材料和航空物流產業。首批啟動項目為航空發動機項目,由中航工業集團為主出資組建中國商用飛機發動機公司,注冊資本60億元。
汽車整車製造
上汽集團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整車及發動機基地沖壓、車身、油漆、總裝、發動機五大車間以及車體分配中心、能源中心等單體已經建成投產,主要生產自主知識產權KV4、KV6系列發動機、自主品牌「榮威550」整車,最終形成30萬台各型發動機和22.5萬輛整車的生產規模;到2010年形成五個生產平台、30款車型的規模。屆時上海形成本地三大汽車整車製造基地(嘉定、金橋、臨港)「三足鼎立」的產業格局。
船舶關鍵件製造
中船三井船用柴油機項目、電氣船用曲軸項目、中船重工和瓦錫蘭合資的中速柴油機發電機組項目已經投產;中船重件碼頭已經建成;滬臨金屬加工配套項目、韓國東和恩泰熱交換器項目正在建設中;沃爾沃高速遊艇發動機項目、船舶工藝設備配套項目已經開工。 中船三井船用柴油機項目具備年產170萬馬力柴油機的能力,主要製造汽缸直徑600毫米以上的大功率低速柴油發動機,同時可製造理論上最大的汽缸直徑1080毫米的柴油機(現已批量製造世界最大的缸徑900毫米的柴油機),滿足12000箱集裝箱船的主機需要;基地二期已經開工,最終形成年產400萬馬力的生產規模,是全國最大最先進的船用柴油機生產基地。大型船用半組合式曲軸項目年產160根曲軸(已可生產為缸徑900毫米柴油機配套的曲軸),未來可達360根,打破了日本、韓國、捷克、西班牙等少數國家對該領域的高度壟斷。
發電及輸變電設備製造
生產百萬千瓦等級核電主設備、重型燃氣輪機、具有極端(特大、重型、超限)重型裝備製造能力的電氣重裝聯合廠房,具有1400噸吊裝能力、5000噸泊位條件的電氣重件碼頭已建成投產;一機床公司核電內堆件項目年內將完工,年產核電堆內構件和控制棒驅動機構4.5套(全國唯一具有此生產能力的企業);核電起重運輸項目將年產核電成套起重運輸、重型起重運輸等設備4.9萬噸;這些裝備將為我國實現核電設備的基本國產化奠定基礎。2008年7月,長21米、最大直徑4.4米、重3350噸的60萬千瓦核電機組蒸發器已下線並運往秦山核電站,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日本、韓國之後能製造該設備的少數國家之一。特高壓交流重型輸變電設備和直流輸電設備項目已經開工,產業區將成為中國最大的高端發電及相關設備製造基地。
海洋工程設備製造
中船集團已開工建設具有世界一流的大型海洋工程與船舶製造專業配套基地,其中專用產業碼頭兩座,年產海洋工程平台4座,海洋工程生活模塊或船用生活模塊30個。代表著鑽井平台的世界先進水平。今後進一步重點發展具有高技術密集和高附加值特徵的自升式鑽井平台、半潛式鑽井平台等海洋油氣裝備,將為我國發展新興的深海油氣採掘事業服務,提高我國在全球海洋工程設備製造領域的地位。
工程機械等其他製造
港口和物流機械為主,中集集裝箱製造及維修、卡爾瑪港口機械、科尼(KONE)港口機械、振中樁機等項目已經建成投產並將擴建。隨著田中激光機械、阿特拉斯空壓機、開山空壓機、蒂森克虜伯工程機械、希爾博裝卸機械、希斯庄明機床、大型煤礦液壓支架、履帶挖掘機等項目的建成和落地,該基地涵蓋的領域將更加豐富。中國重點突破的16個裝備製造業發展領域中,臨港產業區的項目已涉及到8個。其中,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船用設備、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航空配套產業等五大裝備產業基地的發展格局已經形成。臨港集團已同中船集團、中船重工集團、中國商用飛機公司、中航集團、上汽集團、上海電氣集團、中集集團、三一重工、華儀電氣、開山集團、卡特彼勒、沃爾沃、三井造船、蒂森克虜伯、西門子、科尼、卡爾瑪、瓦錫蘭、韓國東和恩泰等國內外著名裝備製造企業集團建立戰略聯盟。到目前為止,臨港新城已經實現固定資產投資581.7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225億元,引進外資總額12億美元,實現生產總值年增長60.4%,工業總產值年增長48.1%,稅收收入年增長34.9%。
而蘆潮港、泥城、書院、萬祥四鎮由於基礎薄弱,加之大面積的動拆遷,雖然保留和安置了一部分工業企業,但並未能形成規模和特色,雖然建築業藉助於開發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規模仍然較小,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在外界環境改變的情況下難以持續保持這一良好的發展勢頭。同時,隨著大規模動遷安置基地建設的完畢,加上臨港基金最後期限的到來,分城區內的都市型產業園區發展空間狹小等因素的制約,屆時如何繼續保持工業經濟增量、並實現總量突破,是亟需解決的難題。 進入2013來,以現代服務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第三產業的啟動,臨港即將迎來一個第三產業發展階段。
7. 臨港新城——改名為「南匯新城」好還是不好
上海南匯地區成陸於唐代前後,《舊唐書》記載,由「揚子江水出海後受海潮頂托,折旋而南,與錢塘江水在此交匯」而成陸,因該地曲突入海,形狀如嘴,故稱「南匯嘴」,曾稱「海曲」、「南沙」。根據《上海市政區類地名保護名錄》,南匯新城的名稱屬於「第一保護等級」的地名。按照《保護名錄》的規定,還在使用的地名不得隨意撤銷或更名,對屬於第一保護等級的地名,尤其要加強保護。
8. 臨港新城的概述
規劃建設臨港新城,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准確把握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審時度勢,為實現經濟跨越和城市持續發展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建設好臨港新城,對於加快上海「四個中心」和現代國際大都市建設,對於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綜合競爭力,對於上海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優化城鎮布局和功能布局,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臨港新城以其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和戰略地位,必將成為上海未來發展最有力的助推器。
臨港新城的規劃設計充分體現了21世紀新型城市的特徵,注重個性化和科學化的人文環境,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從功能上劃分為主城區、重裝備產業區、物流園區、主產業區、綜合區五大城市片區。各片區分合有致,定位明確,結構科學。同時,還規劃了泥城、書院、萬祥、蘆潮港四個城市社區。
臨港新城產業發展目標為:以現代裝備產業為主體的國家級現代製造業基地、以物流產業為核心的國際生產服務業樞紐和以海洋文化為特色的城市生活服務業集聚區。形成集先進製造、現代物流、研發服務、出口加工、教育培訓、城市生活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體系。
臨港新城依託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機場,毗鄰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以及第一個國家級保稅港,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突出的區位優勢以及開放的政策支持,輻射上海及整個長三角地區,蘊藏著不可估量的發展潛力,必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9. 臨港新城有發展前景么
上海臨港新城從誕生之日起已經有了發展前景-----
按照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與上海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臨港新城應當建成以現代裝備製造業為核心,以高附加值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為基礎,集先進製造、現代物流、研發服務、出口加工、教育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型海濱城區。
資料你可以自己去查,但是臨港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這一定性是不可改變了.
不知道你去過沒有,作為個人來說,我覺得臨港的未來是可以期待的,首先環境地理位置是不可復制的,相信很多第一次去的人們,都會喜歡上這里的路況,綠化,清新的空氣...和西湖一樣大的人工滴水湖....在湖上西島,在建一個五星級酒店,主題建築這個月已經封頂了....
所以,發展前景是一定得,現在上海的大浦東概念,更會使這個新區的未來充滿希望.
現在只能說那裡是個靜養的好地方,大白天路上幾乎都看不到人和車,有些路靜的讓人感覺是不是待在一座現代化的空城裡面...是很現代化,但是很空.
人口導入是個大問題.....2010要到40萬人,現在只有15萬不到...從哪裡來那麼多人呢?...生活配套設施都在起步中,醫院,學校,商業中心都沒有...沒有人,這些市政就毫無意義.
但我個人相信臨港的未來是美好的,也絕對會成為上海真正的輔城.但是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