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算加權平均價
加權平均法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但對於我們在財會人員來說,這可是每月都要進行一次的操作。因為在會計工作中,加權平均法一般會被用來計算月末的成本結算。
加權平均法就是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對於貿易型公司來說,最普遍的應用就是將當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用公式來表示就是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或
=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我們舉個例子來學習一下:
A企業的商品成本是30元,購買了10個,B企業商品的成本是20元,購買了20個,那我們買A企業商品和B企業商品的平均價格是多少呢?
普通人可能會直接用(30+20)/30,但這種方法其實是不對的,因為數量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而加權平均法裡面涉及到的「權」,其實就是指數據出現的次數,在這個例子中,就是指購買的數量了。只有當各項數據一致的時候,他們的權重一樣,則加權平均數就等於算術平均數,但在這個例子里顯然不是,所以我們要用加權平均法來算,用所買的數量作為權數,進行加權平均,具體的計算方法是:
(30*10+20*20)/(10+20)≈23元/個
⑵ 股票當日均價怎麼算
一、均價即開盤到現在買賣雙方成交的平均價格。股票當日均價=當天總成交金額/當天總成交股數。均價=(E分時成交的量×成交價)/總成交股數。
二、今開即當日的開盤價。
三、最高即開盤到現在買賣雙方成交的最高價格。收盤時顯示的「最高」價格為當日已經成交的最高的價格。
四、最低即開盤後到現在買賣雙方成交的最低價格。收盤時「最低」後面5b示的價格為當日成交的最低價格。均價
五、量比是衡量相對成交量的指標。它是開市後睡分鍾平均成交量與過去5個交易日的每分鍾成交量之比。其公式如下: 量比=現在總手 / 5日平均總手/240 * 當前已開市分鍾數 式中."5日平均總手數/ 240」為5日來的每分鍾成交手數。
(2)股票每日加權平均價格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大多數股票的交易時間是:交易時間4小時,分兩個時段,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上午9:15開始,投資人就可以下單,委託價格限於前一個營業日收盤價的加減百分之十,即在當日的漲跌停板之間。
9:25前委託的單子,在上午9:25時撮合,得出的價格便是所謂「開盤價」。9:25到9:30之間委託的單子,在9:30才開始處理。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
(一般為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春節、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
⑶ 如何計算前30個交易日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
計算前30個交易日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的方法:看30日均線即可。
30日均線是滬、深股市大盤的中期生命線,每當一輪中期下跌結束指數向上突破30日均線,往往會有一輪中期上升。對於個股來說,30日均線是判斷有庄無庄、莊家出沒出貨以及其走勢強弱的標准。30日均線有著非常的趨勢性,無論其上升趨勢還是下跌趨勢一旦形成均很難改變。
30日均線是中長線投資者的保護神和迴避風險的有利武器。對於短線投資者來說,30日均線是選擇強勢股的標准。當然,投資者也可根據自已的習慣和需要,將30日線變通為20日、25日、35日或40日等等,但不管您用哪一條中期均線,都應堅持不懈地長期運用,切忌來回換。
30日均線與5日、10日均線等配合使用權用效果更好,如股價突破30日均線時,5日、10日均線也上穿30日均線形成黃金交叉甚至形成多頭排列,可以互相印證。
上升趨勢中股價回檔不破30日均線是較佳買入時機。股價回落並相繼跌破5日和10日均線,但卻在30日均線附近獲得支撐且成交量明顯萎縮,30日均線仍上行,說明是中期的強勢調整,莊家並未出局,上升遠未結束,常常是新的上升浪的開始。
上升趨勢中股價跌破30日均線後很快又重回30日均線上方是新的買入時機,這對於始終跟蹤一隻股票做波段操作的投資者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⑷ 算術平均股價和加權平均股價的區別 都怎麼算的
算術平均股價公式為:
一段時間內股票每日收盤價總價格 / 一段時間內的天數 = 算術平均股價
比如:
A日收盤價為10.00,B日收盤價為10.40元,C日收盤價為10.2元,則公式:
(10.00 + 10.40 + 10.20) / 3 = 10.20元,此為算術平均股價。
加權平均股價公式為:
一段時間內股票每日收盤價總價格 / 一段時間內的天數 * 加權比例 = 加權平均股價
比如:
A日收盤價為10.00,B日收盤價為10.40元,C日收盤價為10.2元,送股比例為10送10,加權比例就是200%,則公式:
(10.00 + 10.40 + 10.20) / 3 * 200% = 20.40元
這個都不用自己算,軟體都有復權功能,復權後就清晰明了了。
⑸ 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算術平均值如何計算
股票常用的30日均線吧,把30天的收盤價相加除以30,得到的就是你要的
車林通購車之家為您解答
⑹ 求股票加權均價的公式
股票加權均價的公式如圖:
加權股價平均數又稱加權指數,是根據各種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的股價平均數,其權數(Q) 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總市值、股票發行量等。
⑺ 股票每日的成交均價怎麼計算我知道公式。具體怎麼用請舉例說明
在個股分時圖中,有一條均線你看到沒有,那條線就是你通過公式計算出來的均線,代表當日平均價格。當日具有較強的支撐和壓力作用,但並不保險,價格從線下猛拉升,配合成交量放大,說明此股異動,大有漲停希望;從上面下穿此線,恐有大跌。
單純用此線會造成很多迷茫,需配合其他指標,以及盤感。趨勢在盤外。
⑻ 如何計算有價證券加權平均價
三種方法:1.股利增長模型(適用於股利發放情況較好的公司)2.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從系統性風險和公司特有風險以及無風險收益率角度考量)3.資本成本定價模型(通過考察資產負債表中權益與負債的回報率和風險水平考察) 按這三個名詞搜應該就有相關公式了
⑼ 股票的平均價格指數怎麼算.
計算股票指數時,往往把股票指數和股價平均數分開計算。按定義,股票指數即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是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的時期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認識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而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的股價平均數作為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於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
股價平均數的計算
股票價格平均數反映一定時點上市股票價格的絕對水平,它可分為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加權股價平均數三類。人們通過對不同時點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看出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及趨勢。
(1)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是將樣本股票每日收盤價之和除以樣本數得出的,即: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價格平均──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簡單算術平均法計算的。
現假設從某一股市采樣的股票為A、B、C、D四種,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分別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計算該市場股價平均數。將上述數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價平均數=(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雖然計算較簡便,但它有兩個缺點:一是它未考慮各種樣本股票的權數,從而不能區分重要性不同的樣本股票對股價平均數的不同影響。二是當樣本股票發生股票分割派發紅股、增資等情況時,股價平均數會產生斷層而失去連續性,使時間序列前後的比較發生困難。例如,上述D股票發生以1股分割為3股時,股價勢必從30元下調為10元, 這時平均數就不是按上面計算得出的20元,而是(10+16+24+10)/4=15(元)。這就是說,由於D股分割技術上的變化,導致股價平均數從20元下跌為15元(這還未考慮其他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顯然不符合平均數作為反映股價變動指標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有兩種:
一是除數修正法,又稱道式修正法。這是美國道·瓊斯在1928年創造的一種計算股價平均數的方法。該法的核心是求出一個常數除數,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資、發放紅股等因素造成股價平均數的變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數的連續性和可比性。具體作法是以新股價總額除以舊股價平均數,求出新的除數,再以計算期的股價總額除以新除數,這就得出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即:
新除數=變動後的新股價總額/舊的股價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報告期股價總額/新除數
在前面的例子除數是4,經調整後的新的除數應是:
新的除數=(10+16+24+10)/20=3,將新的除數代入下列式中,則: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數與未分割時計算的一樣,股價水平也不會因股票分割而變動。
二是股價修正法。股價修正法就是將股票分割等,變動後的股價還原為變動前的股價,使股價平均數不會因此變動。美國《紐約時報》編制的500種股價平均數就採用股價修正法來計算股價平均數。
⑽ 在股票當中的加權平均數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2001年1月19日證監會公布的《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9號——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計算及披露》規定,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S0+S1+Si×Mi÷M0-Sj×Mj÷M0。其中:P為報告期利潤;S0為期初股份總數;S1為報告期因公積金轉增股本或股票股利分配等增加股份數;Si為報告期因發行新股或債轉股等增加股份數;Sj為報告期因回購或縮股等減少股份數;M0為報告期月份數;Mi為增加股份下一月份起至報告期期末的月份數;Mj為減少股份下一月份起至報告期期末的月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