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火箭會不會在今夏有什麼不錯的交易啊
交易估計會有,
但估計不會是大交易,
火箭現在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阿泰的續約,以及麥迪的到期合同,
但麥迪現在的狀態估計沒幾只球隊願意接手,
所以今夏火箭應該不會有大交易。
② 公牛為了哈登給火箭隊開出了怎樣的交易方案
哈登拒絕到火箭報道缺席球隊訓練也意味著他和火箭徹底決裂,火箭只有盡快交易哈登才能讓球隊平息球隊的內部矛盾。
當然,火箭也不會輕易交易哈登,只有滿意的籌碼火箭才會做交易,哈登指定去籃網但是籃網提供的丁威迪+勒維爾+普林斯+阿倫的方案很難讓火箭滿意,而籃網也不願意在這個交易里放入選秀權,這也是哈登難以去籃網的原因。
即便哈登指定去籃網,但火箭還是在他的交易里有自主權的,如果其他球隊報價合適,火箭可以和其他球隊做交易,至於哈登2022年是否同新東家續約,那就不是火箭的事情了。
公牛的內線是卡特和馬爾卡寧,可能在哈登的帶動下他們會兌現自己的天賦,這樣公牛的實力就會得到增強。
公牛得到哈登以後,還可以想辦法再引進一個巨星,芝加哥也是一個大城市擁有很大的市場,對哈登來說也是很不錯的結果了。
這個交易對火箭和公牛來說都是很不錯的,火箭有了公牛的3個首輪,再加上此前交易得到的3個首輪,球隊也有了重建的資本,如果懷特能夠打出水準,未來可能會成為另一個哈登,那樣火箭就賺大了。
當然火箭也會用公牛的報價來刺激籃網,讓籃網願意在得到哈登的交易里放入更多的選秀權,總之火箭會在哈登的交易里得到最大的回報。
③ 邁可·戴爾
邁克爾·戴爾 「健康的企業文化應該是贏利的文化,只有有利潤才能投資,才能幫助商務的增長。如果不會創造價值,這個企業就不具有生命力,就不能長期生存。」
姓 名:邁克爾·戴爾
性 別:男
出生日期:1965
學 歷:大學
專 業:醫學
單位職務:戴爾公司董事會主席
行 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邁克爾·戴爾——戴爾公司董事會主席
戴爾1965年出生於休斯敦〈一支著名的NBA球隊(休斯敦火箭隊)的所在地〉,他的父親是一位牙醫,母親是一個經紀人。
1973年,當時還只有8歲的邁克·戴爾看到了一則廣告,說經過一種專門考試,就可以免除不必要的環節,直接拿到高中畢業文憑。小戴爾馬上就拿起電話申請,滿懷希望能多快好省地解決自己的文憑問題,直接進入大學。當然,這件想一步登天的好事最後成了戴爾身上的一個大笑話,不過,這次經歷卻深深影響了他的日後商業操作理念。
1983年,戴爾進入了得克薩斯大學,成為了一名醫學預科生。
1984年,19歲的戴爾帶著對電腦的熱愛退了學,創建了自己的公司,Dell電腦公司。
1987年10月,戴爾依靠他過人的膽量和敏銳的感覺,在股市暴跌的情況下大量吃進高盛的股票,第二年他便獲利了1800萬美元。這一年,他只有23歲,他開始向成功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1987年,年僅21歲的邁克·戴爾被美國學院企業家協會評為1986年度青年企業家。
1991年,Dell公司的銷售額達到8億美元。
1992年他給公司的市場份額定位於15億美元,但結果卻大大地超出了戴爾的預想,Dell公司的銷售額竟然突破了20億美元。
1992年,邁克·戴爾入選<<財富>>雜志,成為全球500強企業里最年輕的CEO。
1993年,戴爾公司已壯大為年銷售額達20億美元的電腦直銷商,成長率高達127%。
1997年、1998年和1999年,他都名列《商業周刊》評選的「年度最佳25位經理人」之中。海德里克(Heidrick)和斯卓格斯(Struggles)等知名高級經理人獵頭公司稱戴爾為「富有影響力的首席執行官」。
2001年,戴爾曾榮獲《首席執行官》雜志「2001年度首席執行官」、《Inc》雜志「年度企業家」、《PC Magazine》雜志「年度風雲人物」、《Worth》雜志「美國商界最佳首席執行官」,《金融世界》和《工業周刊》雜志「年度首席執行官」等稱號。
2003年被評為<<財富雜志>>2003年商界10大影響力人物和<<金融時報>>的最受尊敬的世界領導人中都可以看見「戴爾」兩個字。在擁有了財富以後,他和妻子成立了一個基金,為兒童慈善事業而努力著。
直銷之王---Dell公司總裁: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
目錄
邁克爾·戴爾簡介
大多數新公司都是從高科技領域開始的,電腦行業尤其如此。盡管一些資產高達幾十億美元的大公司如IBM、AT&T、蘋果電腦公司在控制大局,機遇之窗依然洞開,即使讓一位資金不足的大學生把握住了,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邁克爾·戴爾,1965年出生於美國休斯頓的一個中產家庭。12歲時小戴爾就在集郵雜志上登廣告做郵票生意,由此賺得了2000美元並用這筆錢購買了他自己的第一台個人電腦。這次經歷讓戴爾認識到越過中間商做買賣的好處。時隔不久,他便按捺不住心中好奇的沖動,拆開了自己的電腦,試圖弄清楚它是如何工作的。16歲上中學時,邁克爾找到一份差事--替休斯敦《郵報》拉訂戶,他設想新婚夫婦是這種報紙的最佳訂戶,於是雇同學抄錄下新領結婚證者的姓名和地址。他將這些資料輸入電腦,並向新婚夫婦們寄去一封頗具特色的信,並免費給每對夫婦贈閱兩周的《郵報》,結果他大獲成功賺了1.8萬美元並買了一輛寶馬汽車。中學畢業後戴爾遵父母之命進入得克薩斯大學選修醫學,大學第二年因過度迷戀電腦和立志在PC機領域有所建樹而退學。
戴爾從玩計算機時發現,一方面本地的一些計算機批發商接手的PC機無法及時出售,而另一方面用戶又無法得到他們所希望配置的計算機。於是, 戴爾就到批發商那裡將積壓的PC機以批發價買回,再在機器上增加一些特性,如更多的內存和磁碟驅動器,然後在當地報紙上登出很小的、只有一頁紙的廣告,以低於零售價10~15%的價格出售這些計算機。後來, 戴爾回憶說:"由於批發商的高價與用戶得到服務有差距,這給我作直銷創造了機會。"
1984年1月2日,戴爾注冊了"PC有限公司"。一開始,戴爾就在當地報紙上打出廣告把印有自己名字(Dell)的成品組裝機賣給用戶,每月收入達5~8萬美元。5月份,一年級課程考試完畢,"Dell計算機公司"成立,注冊資金為1000美元。此後公司一路發展, 1986年,Dell年收入已達6000萬美元。到了1987年3月,才22歲的Dell就被美國學院企業家協會評為1986年度的"青年企業家",就此在美國商界脫穎而出。幾經努力,1988年戴爾的名字受到華爾街關注,DELL公司在納斯達克公開上市,融資3000萬美元,市場價值達到8500萬美元。年代末,Dell在加拿大和當時的西德創辦了全資子公司。隨後, 大膽改革公司結構,提供了一個更有效的全球范圍統一的產品資源,使銷售和市場配套集中起來。1989年,Dell收入高達2.5億美元。隨著全球的銷售形勢越來越好,又分別在法國、瑞士、愛爾蘭及其他一些 歐洲國家開設了分公司及辦事處,並於1991年3月在愛爾蘭成立了歐洲製造中心。進入90年代,Dell的發展如同脫韁野馬,收入平均年增97%,凈利更是達到166%。
為什麼Dell公司的股票會在短短幾年內一飛沖天?幾年來,Dell公司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不斷壯大,現已成為PC界舉足輕重的新盟主,它的實力已與康柏、IBM這些業界元老們難分伯仲。這多半要歸功於低價直銷的經營策略,現在這種策略正為業界千萬廠商競相炮製。邁克爾·戴爾的成功,其中最突出的也是不同於一般公司的是:Dell公司迅速崛起並不是依靠領先的技術,它依靠的是一種觀念、一種商業模式,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是一個並不被普遍看好的模式。實際上,Dell公司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被各種非議和潮流所包圍,但是戴爾卻不為潮流所動,而是抓住市場新苗頭,預測市場變化,引導新的需求,正所謂取人之棄,獨得其利。
實行電腦直銷並不是什麼創舉,如同山姆·沃爾頓把沃爾瑪超市開到鄉村一樣並不是什麼超凡創意,沃爾頓之所以成其為天才(當然也成了億萬富翁)在於他知道如何有條不紊地建立市場基礎,處處從小事做起,而戴爾的過人之處正在於他知道沃爾頓的原則同樣也能在電腦業所向披靡。Dell公司的副總裁康爾特·托福爾說:"在我看來,邁克爾的天賦並沒有得到應得的肯定,對市場的每一絲動向都有敏銳的洞悉,是他創造了Dell公司經營模式的要素。"Dell公司奉行的是一種最樸素最實際的哲學:組裝和銷售計算機。戴爾深信最佳的電腦經營模式便是為客戶提供"量體裁衣"的服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用戶使用到切合其需求的產品。通過"直銷"這項獨特的策略,Dell公司的業務獲得了迅速的增長。
1997年,32歲的邁克爾·戴爾在就成為德克薩斯州的首富,擁有43億美元的凈資產。今年,《財富》雜志將邁克爾·戴爾評為美國四十歲以下最富有的人。據《財富》雜志稱,邁克爾·戴爾的個人凈資產高達214.9億美元,"足夠為每一位美國中學生購買一台電腦"。
今年5月,Dell公司榮登全球電腦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寶座,成為世界領先的電腦系統廠商。公司創辦人、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本人也榮獲《首席執行官》雜志評選的「2001年度首席執行官」。
戴爾今日如此成功,聽聽他的職員對他是如何評價。Dell女員工:「誰能比我們老闆年輕?誰能比我們老闆有錢?誰能比我們老闆帥?面對著他,我們都嫁不出去了(認識了他,還能看得上誰啊?)。」戴爾依然保持著他一貫樸素務實的作風,他把心中最重要的部分都留給了對手和顧客。這一點就連英特爾的安迪·格魯夫和微軟的比爾·蓋茨都對戴爾大加贊賞。格魯夫評價戴爾說:「他雖然沒有拉里·埃利森那樣的影響力,也不具有史蒂夫·喬布斯那種傲慢的氣質,但邁克爾具有超凡的膽識,在處理那些別人認為十分棘手的問題時,他總顯得那樣的從容不迫。」
戴爾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傑出成就,與那些神奇的軟體和晶元並無太大聯系,而是在於戴爾敢於逆流而上、取人之異。Dell公司的副總裁康爾特·托福爾說:「在我看來,邁克爾的天賦還沒有得到應得的肯定;他對市場的每一絲動向都有敏銳的感覺,是他創造了Dell公司的經典傳奇。」
[編輯]直銷造就帝國,蓋茨成為夥伴
戴爾為世人所矚目的一個創舉就是將大型計算機市場的營銷策略成功地應用在了個人電腦市場之中,也就是通過直銷進行產品銷售。
由於Dell公司富有創意的營銷方式,使得它的庫存周轉次數是它的競爭對手的一倍多,這使得Dell公司在占據市場方面具有了一種其他競爭對手所不具有的優勢。
根據分析家的預測,PC機直接銷售的份額將進一步增加,增長率也許將以原份額的50%遞增。這也正符合了戴爾的預測,「將來的客戶將越來越偏愛直接購買,而且直接購買能為客戶提供更滿意的服務。」
戴爾在鞏固和擴展自己傳統直銷市場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尋找著建立其他銷售渠道的可能性,隨著網路的飛速發展,戴爾決定進軍互聯網。2000年一年,Dell公司通過互聯網的成交額更是達到了160億美元。
Dell公司在網路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IT業的巨無霸——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茨都無比欽佩,他決定與戴爾在互聯網方面展開合作。1997年春天,蓋茨專程飛往奧斯汀去拜訪了戴爾。
現在,Dell公司已成為了微軟最大的合作夥伴之一。天下之大,令蓋茨為之折腰的能有幾人!
[編輯]興趣壓倒一切,創業不惜輟學
戴爾1965年出生於休斯敦——一支著名的NBA球隊(休斯敦火箭隊)的所在地,他的父親是一位牙醫,母親是一個經紀人,因此,他們結識了許多中上階層人士。這也使得小戴爾能有機會經常與那些人士相接觸,通過與那些人的交往,小戴爾懂得了許多新鮮的東西,其中也包括電腦。
為了不辜負父母對他的一片期望,戴爾在1983年進入了得克薩斯大學,成為了一名醫學預科生。但事實上他只對電腦行業感興趣,他很想大幹一場。
他從當地的電腦零售商那裡以低價買來了一些積壓過時的IBM的PC電腦,由他自己進行改裝升級後轉手又賣出去,很快便銷售一空,他也靠電腦賺得了他的第一筆收入。
初涉商海,戴爾獲得了信心,擁有了一筆數目可觀的積蓄。大學第一學年結束以後,他打算退學,遭到了父母的堅決反對,為了打破僵局,戴爾提出了一個折衷的方案,如果那個夏天的銷售額不令人滿意的話,他就繼續讀他的醫學。他的父母接受了他的這個建議,因為他們認為他根本就無法取得這場爭斗的勝利。但他們錯了,戴爾的表現使得他沒有留任何機會給他的父母,因為僅在第一個月他就賣出了價值18萬美元的改裝PC電腦。從此,他再也沒有回到過學校。
[編輯]敗中修正坐標,業績一飛沖天
戴爾決定正式成立Dell電腦公司。1987年10月,戴爾依靠他過人的膽量和敏銳的感覺,在股市暴跌的情況下大量吃進高盛的股票,第二年他便獲利了1800萬美元。這一年,他只有23歲,他開始向成功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年輕人的身體里總是充滿了熱情與果敢,但與此相對應的是,年輕人也容易熱情得過了火。1991年,Dell公司的銷售額達到8億美元。1992年他給公司的市場份額定位於15億美元,但結果卻大大地超出了戴爾的預想,Dell公司的銷售額竟然突破了20億美元。
過分的順利使得戴爾有些飄飄然。一味地追求生產量使得戴爾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管理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難,公司陷入了一種無序的狀態,Dell公司自創立以來首次出現了虧損,股票價格也大幅下跌。
這次打擊是巨大的,但這也使得戴爾變得清醒起來,「我又從空中落回到了地面上」。戴爾回顧了公司9年來所走過的路程:把公司的發展方向從誤區「追求最大的生產量」中解脫了出來。取而代之的新的經營策略「流動、利潤和增長」成為了公司以後發展的坐標。從那以後,Dell公司有了今天32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Dell公司變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公司,戴爾也成為了一個成熟的商人。
戴爾曾榮獲《首席執行官》雜志「2001年度首席執行官」、《Inc》雜志「年度企業家」、《PC Magazine》雜志「年度風雲人物」、《Worth》雜志「美國商界最佳首席執行官」,《金融世界》和《工業周刊》雜志「年度首席執行官」等稱號。在1997年、1998年和1999年,他都名列《商業周刊》評選的「年度最佳25位經理人」之中。海德里克(Heidrick)和斯卓格斯(Struggles)等知名高級經理人獵頭公司稱戴爾為「富有影響力的首席執行官」。
戴爾公司於1992年進入《財富》雜志500家之列,戴爾因此成為其中最年輕的首席執行官。戴爾公司目前名列《財富》雜志500家的第48位,《財富》全球500家的第154位。自1995年起,戴爾公司一直名列《財富》雜志評選的「最受仰慕的公司」,2001年排名第10位。
④ 火箭這個夏天的交易分析
最近RotoTime網專欄作家戴夫-福勒發表文章對火箭將士進行點評,認為作為一個連續8年將場均得分保持在21分以上的超級球員,麥蒂顯示了比較全能的技術,但這並不能幫助他的球隊太多。
麥蒂在同爵士的季後賽里有27分8.2個藍板6.8次助攻的出色表現,證明他也可以成為一個領袖球員,雖然莫雷表示麥蒂是火箭的非賣品,火箭將圍繞他和姚明對冠軍發起沖擊,但是當有誘人的籌碼擺在火箭面前,莫雷是否會自食其言呢?
能夠打動火箭的是公牛隊,以1.7%的概率得到狀元簽的公牛是今年轉會市場的大買家,在是選羅斯還是比斯利的問題上,夠公牛老總帕特森躊躇一翻了。
按照位置公牛選比斯利的概率最大,畢竟大前鋒是它們薄弱的位置,而組織後衛上有辛里奇,但是公牛選擇羅斯也不是很意外,這個隊喜歡圍繞後衛組建球隊。
如果公牛真的選擇了羅斯,辛里奇將會被交易,同時這個隊太年輕它們需要一個領袖球員來帶領球隊前進。麥蒂就是它們的目標之一,2000年麥蒂成為自由球員後公牛就對麥蒂展開追求,可惜被魔術捷足先登,現在公牛還希望麥蒂能夠到公牛去組建王朝。
麥蒂離開競爭激烈的西部去公牛打球,有助於他沖擊總冠軍的夢想,更是能沖破不過季後賽的宿命。在火箭是以姚麥為核心,到了公牛他就是球隊的老大,地位比現在要高。
如果公牛真的選了羅斯,它們肯定有後續的交易,公牛要將辛里奇送出去給羅斯騰位置,這勢必會造成球隊人員的動盪。公牛今年的常規賽征程證明光靠一幫小年輕是無法取得好成績的,它們會以辛里奇為籌碼去換明星球員,有了領袖就等於有了主心骨。
公牛用辛里奇和鄧換麥蒂對於火箭來說充滿誘惑,去年的時候加內特可以去公牛,但是因為鄧是公牛的非賣品而這個交易告吹,但是現在鄧在公牛的地位已經不如過去那麼重要了。公牛可以和鄧簽個大合同,然後將他和辛里奇打包和火箭交換,用兩個准明星球員換一個全明星球員,這樣的交易對雙方都受益。
鄧本賽季可以得到17分6.3個藍板2.5次助攻,辛里奇本賽季可以得到11.5分3.5個藍板6.0次助攻,用麥蒂兩千萬的大合同換兩個千萬級的合同可以讓火箭的工資結構更具備靈活性,更為重要的是,鄧有上升潛力,這是莫雷願意看到的。
公牛和火箭做交易,對雙方都是有利可圖的,公牛得到了領袖,而火箭有了可用之材,莫雷要做的,就是繼續交易,畢竟辛里奇和阿爾斯通打一號位有點太奢侈。
麥蒂和火箭還有兩年4000萬的大合同,如果在未來兩年內火箭還是不能夠取得好成績,莫雷勢必會對球隊進行重新洗牌,那時候火箭可能就要陷入被動,如果趁現在麥蒂行情好將他交易出去獲得更多的角色球員也不失一種明智的選擇,因此,當公牛真要和火箭談交易的時候,莫雷確實要仔細衡量下了。
⑤ 火箭隊還行嗎
專家預言火箭新賽季墊底?
今天上午看到的一條來自美國的新聞也很唬人:美國權威體育雜志《SI體育畫報》五大專欄NBA作家對目前的交易市場行情進行了分析,在談到「哪支球隊退步最大」這一問題時,伊恩-桑姆森和傑克-麥卡盧姆等三名專家選擇了火箭作為答案。甚至其中一位專家認為:火箭新賽季將墊底。「如果以現在的情況看,火箭要從一個同湖人在西部半決賽大戰了7場的勇士淪為一個聯盟的墊底者。」
客觀的看,火箭本賽季肯定很困難。麥蒂、姚明兩個最牛的人都打不了,這支隊伍幾乎報廢了一半。在球隊內線實力欠缺的情況下,想取得好成績確實不容易。但是:墊底說的也太誇張了,簡直有點聳人聽聞。
也許美國的專家很象股評家,市場好的時候他看空,市場不好的時候唱高調吧。斯科拉(中鋒)、蘭德里、巴蒂爾、阿里扎、布魯克斯,這樣的陣容,混個普通成績還是沒問題的。只要我們別期待過高,他們時不時也會有一點驚喜。
⑥ 休斯頓火箭隊股票怎麼買
勸你不要
⑦ 火箭隊老闆控股多少
購買15%騎士股份算多的了 要看NBA 的商業價值的。。
⑧ 火箭隊有姚明股份嗎
沒有的,只是收購了上海大鯊魚之後!實際上姚明只是競選過勇士隊的小老闆,但是當時還是不及一個搞軟體的!實際上那並不是一個檔次的!中國的球隊確實不及nba火啊!
⑨ 愛情公寓里林宛瑜分析股市行情的那句話怎麼說來著
在公寓的另一套房裡,展博和宛瑜正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零食,一邊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畫面里正在轉播NBA休斯頓火箭隊與猶他爵士隊的比賽。胡一菲推門進來,又重重地一把關上門,表情沮喪。
展博:「hi,姐!」
宛瑜:「hi,菲菲!」兩人已經很有默契。
胡一菲板著個臉胡亂應了一聲。
展博湊過頭來,悄悄對宛瑜說:「每次她這樣說話,我都想撞牆……」胡一菲沒搭理他們,獨自打開剛買回來的肯德基外賣袋,把垃圾團成一團,扔向垃圾桶,沒進……
「你老姐好像不太哈皮(Happy)哦。」宛瑜也湊過頭,悄悄對展博說。
「我去安慰她。」展博過去撿起垃圾,扔了進去。
「姐,有什麼事不高興啊,誰惹你了?」展博走進廚房,一菲正操起一把菜刀在琢磨,樣子有點嚇人。
一菲就著菜刀表面的反光,照了照臉蛋,捋了捋頭發,沒好氣地回答:「豬肉!」
「啊?」展博下巴都快掉下來了。
「樓下豬肉漲了。」一菲把刀插進刀槽。
展博不以為然:「就為這事?樓下豬肉漲了,你可以去別人樓下買豬肉啊。」
「你還真是天才,」一菲聲音顫抖著,「樓下告示,全球的豬肉都漲價了。你是不是要我去火星買豬肉啊?」
「沒關系啦,菲菲,」宛瑜不知什麼時候湊過來,「只要雞肉不漲就行。我們以後還可以天天吃肯德基嘛!」說著,拿起一包雞米花,拆開就往嘴裡送。
「或者天天吃牛排套餐也行,我其實無所謂的。」展博幫腔。
一菲瞪大了眼睛,很無奈地說:「沒心沒肺的!你們倆的肉要是值錢,我一定把你們賣了!」說著,拿著一包薯條就往客廳走。
展博順了一包雞米花,緊跟其後:「老姐,國民生活提高了,適當的通貨膨脹是避免不了的嘛!別那麼在意。」
「對啊,別生氣啦,至少最近股票還不錯嘛!」宛瑜幫著安慰。
「別跟我提這個,一提我就更來氣!」一菲粉臉微怒。
「怎麼了?」展博挨著一菲坐下。
一菲坐在沙發上接著抱怨:「人家的股票都漲,就我買的亂跌。」
「你買了什麼股票?」展博吃一口雞米花。
一菲想了想:「叫什麼……林氏銀行,」接著沖展博噴唾沫星子,「你說我是不是晦氣,人家的股票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就我買的這支跟抽了鴉片似的。」
「不會吧?金融板塊最近勢頭很好啊。」展博納悶了。
「天曉得。」一菲無助地看著天花板。
宛瑜一邊看電視,一邊心不在焉地說:「菲菲,你應該趕緊買進,那是莊家吸籌,放貨積累資金,它旗下的麥格金融、協順咨詢、天奎保險也都一樣,」一菲和展博像盯著怪物般盯著宛瑜,「莊家有了籌碼,自然就會一路推高的,現在正好補倉,就等爆發了。」宛瑜很有信心。一菲和展博詫異得雙雙把薯條和雞米花都弄掉了。
一菲和展博面面相覷地問:「真的嗎?」
宛瑜依舊漫不經心:「是啊。他們也就這點套路。」
一菲趕緊湊到宛瑜身邊:「你怎麼知道那麼多內幕。」
「啊?這算內幕?」自己看來根本不起眼的事被人說成內幕,宛瑜也很奇怪。
一菲仔細分析:「莊家動向變化莫測,這不是內幕是什麼?」
宛瑜警覺起來,支支吾吾地說:「這個……我……我猜的啦。我看財經頻道,裡面那個禿頭不也是經常這么亂猜的嘛!」
展博也插進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好啦。老姐,小道消息別那麼在意。股票誰說得准。以為打《大富翁》啊?」
一菲較了勁:「誰說的啊。小道消息很有用的。我還聽說林氏集團董事長的接班人最近出走了,說不定也跟這股價低迷有關系。」
⑩ 莫雷事件影響極其惡劣,休斯頓火箭隊會解職莫雷嗎
莫雷事件影響極其惡劣,休斯頓火箭隊有可能會解職莫雷,畢竟這件事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