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m1和股票價格模型
擴展閱讀
股票今天買今天能賣嗎 2025-09-13 20:34:22
2000塊買股票嗎 2025-09-13 19:07:31

m1和股票價格模型

發布時間: 2022-01-17 19:12:42

㈠ 請根據下圖分析貨幣供應量M1、M2同比增長率與股市(以上證指數(SSCI)為例)的關系。

一、M2與上證指數的關系
廣義貨幣供應量M2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現金(M0)、企業活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等。M2不僅代表了現時的購買力,還代表了潛在的購買力。
從形態上看,2009年之前,M2同比增長與上證指數同比增長的關系並不明顯,尤其是在2006、2007年股市大漲之時,M2增速則是在一個窄小的區間波動。但2009年以來,二者卻顯示出較強的同向變動關系。對二者做格蘭傑因果(Grange Causality)檢驗,結果顯示M2與上證指數的相互影響關系並不明顯,即一者的變化並沒有顯著引起另一者的變化。一般認為,這與M2相對較強的外生性有關,實際信貸數額往往在貨幣當局設定的信貸日標附近。

二、M1與上證指數的關系
狹義貨幣供應量M1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現金(M0)、企業活期存款等,也就是說「M1+居民儲蓄存款」約等於M2。M1代表了現時的購買力,流動性較M2為高。筆者認為,M1與股價的關系較M2與股價的關系更密切。股市向好,會吸引更多的資金通過證券經紀商進入股市,也即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活期存款會增多,Ml增速加快。
圖形顯示,M1與上證指數同比增幅的有較明顯的同向變動關系,尤其是在2004年後,二者的相關系數接近0.5,若以適當方法剔除股市2007年超出常規的大漲和2009年以來Ml的超高速增長中的趨勢性和外部政策性因素,相關系數還會提高。對二者做格蘭傑因果檢驗,結果顯示上證指數同比增速變化顯著引起了M1同比增速的變化(p值為2.2%),而相反的關系並不成立。從以上結果看,筆者認為,在M1與上證指數的相互影響關系中,上證指數的變動作為原因引起M1的變動是佔主導地位的,而M1的變動引起上證指數的變動則是次要的。為何會出現這樣的關系呢?
三、准貨幣與上證指數的關系

M2與M1的差額即為准貨幣,主要由居民儲蓄存款構成。
圖形顯示,准貨幣與上證指數大體上呈現反向變動的趨勢:准貨幣同比增速在相對低位時,上證指數同比增速則處在上升通道中;而准貨幣增速在相對高位時,上證指數增速則在低位徘徊。筆者認為,這說明股價的變動帶動了准貨幣的變動,且需要一定的傳導時間。對二者做格蘭傑因果檢驗,結果顯示上證指數同比增幅變動顯著引起准貨幣同比增幅的變動(p值為0.714%),而反向關系並不成立。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各個層次貨幣供應量同比增幅與上證指數同比增幅的相互影響關系中,上證指數對准貨幣的影響最為顯著。同時,筆者認為,圖示的形態及其對應因果分析的結果顯示了在准貨幣和上證指數的變動關系中,上證指數的變動為原因,准貨幣的變動為結果,上證指數的變動向准貨幣傳導。准貨幣的變動反映了居民儲蓄存款的變動,准貨幣同比增幅擴大,說明居民儲蓄存款增多;而准貨幣同比增幅縮小,則說明居民儲蓄存款向企業活期存款轉化,也即所謂的「存款搬家」。而股市的漲跌會引起准貨幣的變動,進而引起M1與M2的相對變動,如當股價下跌時,資金會從股市轉移出去形成儲蓄存款,金融機構的活期存款增速減慢而准貨幣增速加快,高流動性貨幣(M1)增速相對於若流動性貨幣(M2)會減慢。筆者認為,對此傳導關系可做出如下結構式模型分析:股價上漲(下跌)-->准貨幣或儲蓄存款增速減慢(加快)-->金融機構活期存款增速提高(減慢)-->銀行信用貨幣派生能力增強(減弱)-->企業活期存款增速提高(減慢)-->M1同比增幅擴大(減小)。
股票價格變動是由投資者對未來經濟的預期決定的,而貨幣當局的貨幣政策、政府的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則對投資者的預期有著巨大影響。因此,筆者認為以上所分析的傳導關系可視為經濟政策的傳導環節的一部分,例如,政府需將貨幣政策收緊,則投資者預期股價會受到負面影響,進而引起股價的下跌,再通過以上所分析的傳導過程最終導致貨幣供應的收緊。
投資者預期股價下跌,引起貨幣供應量的收緊,導致企業資金鏈的緊張,進而影響企業未來的利潤。資產的價格是資產未來收益的折現值,投資者的預期通過一系列的傳導最終使預期成為現實,這或可稱為預期的自我實現過程。

㈡ 請指出M1、M2的變動與股票 價格指數之間的變動關系

M0是指流通的貨幣;M1是指M0加上企業以支票開出的資金量;M2是指M1加上居民的儲蓄存款和保證金。M1 M2的變動與股票價格指數沒有聯動關系,只能作為金融市場貨幣量大小的參考。不絕對,即使有再多的貨幣量,資金在場外觀望,對股票市場也沒有促進作用。

㈢ 股市和M1、M2的關系

狹義貨幣供應量(M1)和廣義貨幣供應量(M2)
一般M1的走勢與股市大盤走勢吻合度較高(大盤圖最好採用月線圖),此外當M1高於M2且走勢拉開距離時,小心股市要見頂,相反就是趨勢大底。
你可以作圖對比一下,一看便知,目前的M1與M2距離較近,但從這方面來講,股市風險不大,但還要看PMI走勢和CPI-PPI的值的走勢,綜合判斷大勢。
關注下周的宏觀數據公布吧。

㈣ 股票估價的股票估價的模型

股票估價的基本模型
計算公式為:
股票價值
估價
R——投資者要求的必要收益率
Dt——第t期的預計股利
n——預計股票的持有期數
零增長股票的估價模型
零成長股是指發行公司每年支付的每股股利額相等,也就是假設每年每股股利增長率為零。每股股利額表現為永續年金形式。零成長股估價模型為:
股票價值=D/Rs
例:某公司股票預計每年每股股利為1.8元,市場利率為10%,則該公司股票內在價值為:
股票價值=1.8/10%=18元
若購入價格為16元,因此在不考慮風險的前提下,投資該股票是可行的
二、不變增長模型
(1)一般形式。如果我們假設股利永遠按不變的增長率增長,那 么就會建立不變增長模型。 [例]假如去年某公司支付每股股利為 1.80 元,預計在未來日子 里該公司股票的股利按每年 5%的速率增長。因此,預期下一年股利 為 1.80×(1 十 0.05)=1.89 元。假定必要收益率是 11%,該公司的 股票等於 1. 80×[(1 十 0. 05)/(0.11—0. 05)]=1. 89/(0. 11—0. 05) =31.50 元。而當今每股股票價格是 40 元,因此,股票被高估 8.50 元,建議當前持有該股票的投資者出售該股票。
(2)與零增長模型的關系。零增長模型實際上是不變增長模型的 一個特例。特別是,假定增長率合等於零,股利將永遠按固定數量支 付,這時,不變增長模型就是零增長模型。 從這兩種模型來看, 雖然不變增長的假設比零增長的假設有較小 的應用限制,但在許多情況下仍然被認為是不現實的。但是,不變增 長模型卻是多元增長模型的基礎,因此這種模型極為重要。
三、多元增長模型 多元增長模型是最普遍被用來確定普通股票內在價值的貼現現 金流模型。這一模型假設股利的變動在一段時間內並沒有特定的 模式可以預測,在此段時間以後,股利按不變增長模型進行變動。因 此,股利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 包括在股利無規則變化時期的所有預期股利的現值 第二部分 包括從時點 T 來看的股利不變增長率變動時期的所有預期股利的現 值。因此,該種股票在時間點的價值(VT)可通過不變增長模型的方程 求出
[例]假定 A 公司上年支付的每股股利為 0.75 元,下一年預期支 付的每股票利為 2 元,因而再下一年預期支付的每股股利為 3 元,即 從 T=2 時, 預期在未來無限時期, 股利按每年 10%的速度增長, 即 0:,Dz(1 十 0.10)=3×1.1=3.3 元。假定該公司的必要收益 率為 15%,可按下面式子分別計算 V7—和認 t。該價格與目前每股 股票價格 55 元相比較,似乎股票的定價相當公平,即該股票沒有被 錯誤定價。
(2)內部收益率。零增長模型和不變增長模型都有一個簡單的關 於內部收益率的公式,而對於多元增長模型而言,不可能得到如此簡 捷的表達式。雖然我們不能得到一個簡捷的內部收益率的表達式,但 是仍可以運用試錯方法,計算出多元增長模型的內部收益率。即在建 立方程之後,代入一個假定的伊後,如果方程右邊的值大於 P,說明 假定的 P 太大;相反,如果代入一個選定的盡值,方程右邊的值小於 認說明選定的 P 太小。繼續試選盡,最終能程式等式成立的盡。 按照這種試錯方法,我們可以得出 A 公司股票的內部收益率是 14.9%。把給定的必要收益 15%和該近似的內部收益率 14.9%相 比較,可知,該公司股票的定價相當公平。
(3)兩元模型和三元模型。有時投資者會使用二元模型和三元模 型。二元模型假定在時間了以前存在一個公的不變增長速度,在時間 7、以後,假定有另一個不變增長速度城。三元模型假定在工時間前, 不變增長速度為身 I,在 71 和 72 時間之間,不變增長速度為期,在 72 時間以後,不變增長速度為期。設 VTl 表示 在最後一個增長速度開始後的所有股利的現值,認-表示這以前 所有股利的現值,可知這些模型實際上是多元增長模型的特例。
四、市盈率估價方法 市盈率,又稱價格收益比率,它是每股價格與每股收益之間的比 率,其計算公式為反之,每股價格=市盈率×每股收益 如果我們能分別估計出股票的市盈率和每股收益, 那麼我們就能 間接地由此公式估計出股票價格。這種評價股票價格的方法,就是 「市盈率估價方法」
五、貼現現金流模型 貼現現金流模型是運用收入的資本化定價方法來決定普通股票 的內在價值的。按照收入的資本化定價方法,任何資產的內在價值是 由擁有這種資產的投資 者在未來時期中所接受的現金流決定的。 由於現金流是未來時期的預 期值,因此必須按照一定的貼現率返還成現值,也就是說,一種資產 的內在價值等於預期現金流的貼現值。對於股票來說,這種預期的現 金流即在未來時期預期支付的股利,因此,貼現現金流模型的公式為 式中:Dt 為在時間 T 內與某一特定普通股相聯系的預期的現金 流,即在未來時期以現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票的股利;K 為在一定風 險程度下現金流的合適的貼現率; V 為股票的內在價值。 在這個方程里,假定在所有時期內,貼現率都是一樣的。由該方 程我們可以引出凈現值這個概念。凈現值等於內在價值與成本之差, 即 式中:P 為在 t=0 時購買股票的成本。 如果 NPV>0,意味著所有預期的現金流入的凈現值之和大於投 資成本,即這種股票被低估價格,因此購買這種股票可行; 如果 NPV<0,意味著所有預期的現金流入的凈現值之和小於投 資成本,即這種股票被高估價格,因此不可購買這種股票。 在了解了凈現值之後,我們便可引出內部收益率這個概念。內部 收益率就是使投資凈現值等於零的貼現率。如果用 K*代表內部收益 率,通過方程可得 由方程可以解出內部收益率 K*。把 K*與具有同等風險水平的股 票的必要收益率(用 K 表示)相比較:如果 K*>K,則可以購買這種股 票;如果 K*<K,則不要購買這種股票。 一股普通股票的內在價值時存在著一個麻煩問題, 即投資者必須 預測所有未來時期支付的股利。 由於普通股票沒有一個固守的生命周 期,因此建議使用無限時期的股利流,這就需要加上一些假定。 這些假定始終圍繞著勝利增長率,一般來說,在時點 T,每股股 利被看成是在時刻 T—1 時的每股股利乘上勝利增長率 GT,其計 例如,如果預期在 T=3 時每股股利是 4 美元,在 T=4 時每股股利 是 4.2 美元,那麼不同類型的貼現現金流模型反映了不同的股利增 長率的假定

㈤ 股票的定價模型有哪些

-、零增長模型
二、不變增長模型
三、多元增長模型
四、市盈率估價方法
五、貼現現金流模型
六、開放式基金的價格決定
七、封閉式基金的價格決定
八、可轉換證券
九、優先認股權的價格

㈥ 現在都有哪些股票價格預測的模型和演算法

股票價格無法用模型和演算法預測 可以預測的只有趨勢和方向
形態滿足的價格預測只有V型反轉一個

㈦ 股票市場中M1指的是什麼

M0=流通中現金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廣義貨幣, M1是貨幣政策中常用的,簡單的來說,M1就是流動中的資金+存款.

㈧ 什麼是m1,m2以及與股市的關系

M1 是狹義貨幣供應量,M2 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1 與 M2 之差是准貨幣。貨幣總量以M1出現,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以M2出現,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溫馨提示:
①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②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2-2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㈨ M1,與股票的關系是什麼

什麼是M1、M2以及與股市的關系
一、什麼是M1、M2?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劃分口徑可以把貨幣供給劃分為:M0 (現鈔):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鈔,即居民手中的現鈔和企業單位的備用金,不包括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M1 (狹義貨幣):M?0加上商業銀行活期存款構成。M2 (廣義貨幣):由M1加上准貨幣構成。 准貨幣由銀行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外幣存款以及各種短期信用工具如銀行承兌匯票、短期國庫券等構成。我國參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劃分口徑,把貨幣供給層次劃分如下:M0 =現金M1 =M0 +活期存款M2 = 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M3=M2+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在這三個層次中,M0的流動性最強,M1次之,M2的流動性最差。M0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0;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1. 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2. M1增加表示貨幣市場流通性增強,M2中包括了M1,因此,再排除M1變化因素後,M2的增減代表了儲蓄的增加,貨幣流通性降低。根據央行的數據,2009年9月份貨幣供應,M2餘額58.5萬億,同比增長29.3%,比上年末加快11.5個百分點。M1餘額20.2萬億元,增長29.5%,加快20.5個百分點。9月末M1與M2的同比與環比增速雙雙創出了新高。與此同時,M1的同比增速已經超越了M2的同比增速,這意味著整個經濟領域的活躍度已被有效激活,儲蓄開始活期化。二、M1、M2與股市的關系歷史經驗證明,在我國以M1和M2為關鍵指標的貨幣供應增速的變化牽動著股指的神經,甚至可以作為一個判斷未來股市運行軌跡變化的重要領先指標。M1增速持續向上,且與M2增速的剪刀差擴大,意味著企業資金活期化明顯,資金面有力支撐股市。M1和M2增速的剪刀差能持續多久?流動性會否在2010年繼續發揮其助推股市的力量?本版將詳細介紹。1、股市與M1的關聯M1增速往往與股指同趨勢在貨幣供應的各個層次中,M1是流通中的現金加上各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M2是指M1加上各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居民在銀行的儲蓄存款、證券客戶保證金。M1最能表徵市場的流動性,而流動性就是股市強有力的推動力。M1增速見底預示股市大漲央行公布的2008年12月一組金融數據,讓股票市場投資者眼前一亮。在連續下降7個月以後,M1增速小幅反彈至9.06%。這也就意味著當年11月成為了M1的階段性底部,之後便開始了上升之路。從2009年2月份開始,M1增速由10.87%爬升至了8月份的27.72%,並且於9月份反超了M20.2個百分點。M1增速的見底也促成了股市的拐點,股市由熊市進入牛市。上證綜合指數(2729.647,29.27,1.08%)在2008年10月28日達到了最低點1664.93點,之後伴隨著M1增速的不斷提高,股指也在震盪中不斷攀升。雖然途中經歷了由3478點到2639點的回調,但是總體來看大盤指數在不斷築底的過程中,並且底部逐步抬高。人保資產保險與投資研究所黃祖斌對M1和股市的關系進行過研究,他認為M1同比增幅見底,往往會出現大漲行情,甚至是一輪新的牛市的開始。根據他的研究,M1同比增幅與股市漲跌有比較明顯的規律。自1995年末以來,貨幣供應量始終保持較高的增速。而M1從1995年末至今,有5次單月同比增幅降到了10%左右,分別是1996年1月的11.4%、1998年6月的8.7%、2002年1月的9.5%、2005年3月的9.9%和2009年1月的6.68%(如多個月低於10%,選最低的一次)。巧合的是,在M1處於歷史低位時,股市無一例外出現了大漲行情。其中有兩次是牛市的開始,一次是自去年1664點以來的上漲行情,另一次是2002年1月大熊市中的一次反彈,幅度為26%。M1增速階段高點可能是「拐點」M1同比增幅見底,往往是一輪行情的開始;而其增速出現高點,也可能是行情向下的一個拐點信號。黃祖斌研究,從1995年末至2008年末,M1有4次同比增幅超過20%,出現階段性高點。這4次分別是1997年1月的22.2%、2000年6月的23.7%、2003年6月的20.24%、2007年8月的22.8%。其中,第一、四次,大盤向下的拐點分別在M1創出高點的4個月、2個月之後出現。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也認為M1增速與股市趨勢相同。「當M1增速超過25%時,行情也就見頂了」。值得注意的是,M1的增速自從2009年6月份超過20%,達到24.79%後,截至目前已經連續5個月增幅在維持在25%之上。7月份,M1的同比增速達到26.37%,8月為27.72%,9月為29.51%,10月超過30%,達到32.03%。11月甚至達到34.63%的歷史峰值。這是否預示著股市拐點來臨?對此,尹中立指出今年貨幣供應是超常規發展,恐怕明年流動性不會像今年這么充裕。2、股市與M1-M2的關聯歷史數據:M1、M2增速差與股指正相關歷史經驗顯示,M1、M2增速差與上證指數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一般情況下,當M1增速上穿M2增速之時,即兩者出現「金叉」,股市將延續趨勢性的上漲行情,在兩者增速之差達到最高點時,上證指數也達到階段性的高點。反之,當M1增速下穿M2增速之時,出現「死叉」,行情往往會繼續下跌趨勢,直到在兩者增速之差達到最低點前後,上證指數也開始觸底反彈。M1增速大於M2意味著什麼按照長城證券策略研究員的觀點,有三種情況會帶來M1增速大於M2增速的結果。一是信貸投放的擴張:新增企業貸款的增加,企業活期存款回升的速度要快於定期存款;二是宏觀經濟的改善:居民消費意願增強導致居民儲蓄存款向企業存款轉化,也就是儲蓄大搬家;三是企業利潤的回升:企業經營活動改善,活期存款回升的速度大於定期存款,也就是存款活期化。由此可以看出,M1、M2增速差的變化主要是由於貨幣供應、宏觀經濟、企業利潤的變化導致貨幣在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定期存款和企業活期存款之間相互轉化的結果。M1、M2增速差藏股市玄機M1與M2之間的此消彼長到底對於股市漲跌來講隱藏著怎麼樣的玄機呢?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當M1增速比M2增速低,且兩者差距超過5個百分點時,股市就會見底,一輪牛市將會拉開序幕。1994年和1995年,M1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使M1和M2的差距開始拉大。這兩年間M2比M1分別快7.7個百分點和12.8個百分點。尹中立認為這為1996年之後的大牛市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同樣在1999年的5?19行情之前,M1和M2也出現了這樣的背離走勢,最大差距達到6個百分點。人保資產保險與投資研究所黃祖斌認為,M1與M2同比增幅之差與股市基本同向變動。在熊市不斷探底的過程中,如果M1-M2增速(為負數)不斷擴大的話,就給了投資者一個大膽介入的提示。同理,如果股指處於高位,而M1-M2增速(為正數)不斷縮小,恰好發出了雞肋行情和向下拐點信號。「黃金交叉」預示股市向上業內把M1顯著超越M2形成剪刀差的現象稱作為「黃金交叉」。根據央行的數據,截至2006年12月末,M2餘額34.6萬億元,同比增長16.94%,M1餘額12.6萬億元,同比增長17.48%,M1增幅比M2超過0.54個百分點。這是自2005年2月以來,M1增速首次反超M2增速,即出現「黃金交叉」,這一趨勢一直延續到了2008年4月。2007年3月末,M2餘額為36.4萬億元,同比增長17.3%。M1餘額是12.8萬億元,同比增長19.8%。M1增速比M2增速高2.5個百分點。6月末時,M2餘額37.8萬億元,同比增長17.1%,M1餘額13.6萬億元,同比增長20.9%,M1增速超過M2的幅度擴大到了3.8個百分點。到8月末,M1-M2增速達到高點4.68個百分點,之後便開始回落。到了12月末,M1-M2增速為4.3個百分點。在2007年M1、M2增速出現「黃金交叉」後,股指一直向上。而當8月兩者增速見頂後兩個月,股指在10月16日一舉站上了歷史的最高點6124點,之後便逐步開始了回落。M1-M2增速見頂與股市見頂回落相差2個月的時間。尹中立表示,M1增速比M2增速高,股市將向上,但差距超過5個百分點時,牛市行情就會結束。同理,2008年5月,M1的增速低於M2形成 「死叉」,進一步確認了A股下跌行情。2008年10月,股指從1664點開始反彈,3個月後,M1、M2的增速差在2009年1月達到最大值 (-12.11個百分點),之後差距逐漸縮小。股市與M1、M2增速差的正相關關系再一次得到印證。3、股市與信貸的關聯明年首季或再迎信貸高峰 流動性推股市向上除了M1、M2之外,信貸投放量也是流動性的一個指標。2009年股市的紅火與天量信貸不無關系。大通證券分析師認為,我國貨幣投放的規律是年初寬松、四季度收緊。2009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7.37萬億。下半年信貸明顯回落,第三季度新增貸款1.3萬億,不及第一季度的三分之一。今年10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530億元,新增信貸只有9月的一半,但這之中更多的是季節性因素:每年10月通常是全年信貸的低點,而近三年來其額度也大致為9月的一半。其中,票據融資到期2039億元,繼續為其他貸款騰挪空間;中長期貸款則增加4111億元,為上個月的三分之二左右,而這也與過去年份的比例相近,其中的居民中長期貸款為1386億元。11月份各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新增2940億元,較10月人民幣新增貸款略有增長,基本符合市場的預期。針對11月的信貸,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中國證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指出,雖然2010年總體貸款增長應會有所緩和,但放貸活動應仍舊比較積極,為進行中的基礎設施項目和受益於政府支持的增長行業提供融資。她預計流動性狀況仍將比較活躍,因為在新年國內存款將流動起來,信貸增長會再次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