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權益資本為什麼成本高,風險小,而債務資本成本低,風險大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前提,企業是獨立的法人,它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財產獨立,也就意味著,股東的錢≠公司的錢。股東對公司的投資,要求的是公司經營的剩餘價值,也就是對凈利潤的分紅,從人的角度來說,這是收益,但是從公司法人的角度來說,這是用股東的錢必須要付出的成本。
接下來就是你的問題,為什麼權益資本的成本高於債務資本的成本。
首先就是樓上所說的所得稅的問題,利息費用是稅前可以扣除的,因此它是避稅的一種途徑,它不承擔所得稅的費用,僅僅負擔固定的利息費用,即本金*利率;而權益資本是剩餘價值,也就是目標利潤扣除利息費用,扣除所得稅之後的剩餘凈利潤,它承擔了利息和稅金費用,另外它要求的回報不是固定的,而是股利分配率。
舉例來說,今年公司目標利潤是200萬,利息50萬,所得稅50萬,凈利潤100萬,假如股利分配率是60%,就是我100萬要分60W給股東,而公司自己只能留下40萬用於來年的運營。如果今年公司利潤是300萬,我還是只需要支付50萬的利息,所得稅75萬,凈利潤175萬,分紅105萬,留存收益70萬。這樣就明顯了,我不管利潤多少,我要支付的利息是固定的,但是利潤多了,股東要求的回報也相應增加,對公司來說權益的成本自然就高於固定的利息了。風險也就顯而易見了,利息是要固定支付的,不管公司盈利多少,有沒有盈利,這個必須還,所謂的風險就是還本付息的風險,假如公司運營不善,沒有盈利,股東就不需要分紅,可以不用支付給股東,但是債務卻是必須要還的,如果還不上,資不抵債就有破產的風險,這也是債務風險大於權益風險的所在。
希望這個解釋你能看得明白。
㈡ 買進時股價比平均成本高好還是低好
成本當然是越低越好。
股票買進和賣出都要收傭金(手續費).,買進和賣出的傭金由各證券商自定(最高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最低沒有限制,越低越好。),一般為:成交金額的0.05%,傭金不足5元按5元收。賣出股票時收印花稅: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 (以前為3‰,2008年印花稅下調,單邊收取千分之一)。另外賣出股票時,上海每1000股收取0.6元的過戶費;深圳不收過戶費。
以上費用,小於1分錢的部分,按四捨五入收取。
㈢ 股票市場價值為什麼等於凈利潤除權益資本成本
這是第公司價值分析法下給出的公式。
價值是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股利就是股票給股東帶來的未來現金流量,
如果股利是永續發放的,那麼股票的價值=股利/折現率。
在公司價值分析法,認為凈利潤屬於股東,也就是股東的未來現金流量.權益資本成本是折現率。
所以,股權價值=凈利潤/權益資本成本.
股票的市場價值等於凈利潤除以股票資本成本率是一種從資本收益率的角度來考慮,
通過粗算企業的投資回報率來與其他投資機會進行橫向比對,
從而了解對該種股票進行投資是否合算的方法。
這種方法只能作為一種參考,因為企業的凈利潤受很多條件的影響,並不能真正全面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
(3)權益成本高股票價格低擴展閱讀:
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簡稱 Market Cap)是一種度量公司資產規模的方式,數量上等於該公司當前的股票價格乘以該公司所有的普通股數量。市值通常可以用來作為收購某公司的成本評估,市值的增長通常作為一個衡量該公司經營狀況的關鍵指標。市值也會受到非經營性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變化,例如收購和回購。
市值即為股票的市場價值,亦可以說是股票的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總價值,它包括股票的發行價格和交易買賣價格。
股票的市場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股票的面值和市值往往是不一致的。股票價格可以高於面值,也可以低於面值,但股票第一次發行的價格一般不低於面值。股票價格取決於預期股息的多少,銀行利息率的高低,及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股票市場是一個波動的市場,股票市場價格亦是不斷波動的。
股票的市場交易價格主要有:開市價,收市價,最高價,最低價。收市價是最重要的,是研究分析股市以及抑制股票市場行情圖表採用的基本數據。
參考資料:網路-股票市場價值
㈣ 為什麼股票的成本價低於成交價
舉例 >>>>買入股票000158的價格4.95就是成交價,買進成本價還包含券商傭金和過戶費(深市不收),券商傭金按成交總金額最高不超過0.3%收取,最低5元。因常山股份是深市的股票,沒有收過戶費,你的成交總金額為495元+最低5元的券商傭金總共500元,除以100股,每股的成本價就是5元。懂?
㈤ 股價的平均成本高於現在股價利好還是低於現在股價利好
肯定是股價的平均成本比現在股價低好嘛 成本低 股價高說明你獲利了
㈥ 為什麼股價越低,股權融資成本越高
股價越低股權融資成本越高
股價低的股票
流通盤都大成本就會高
㈦ 為什麼股票市價高於成本價了還虧
原因是這個虧損的錢是你賣出的手續費和印花稅來的。有些軟體當你買入之後,它會提前幫你算好你賣出時候,所需要的手續費和印花稅,然後顯示在賬面上,所以你看到你還是虧錢的,但這筆錢跟你的股票是沒關系的,是手續費和印花稅來的,不管你盈虧只要你賣出都是要交的。
成本價低於現價仍在虧損的原因如下:
1、有些股票分析系統不考慮交易時產生的稅費和傭金。
2、一些股票分析系統考慮了雙向交易成本。
3、一些顯示的成本價只是單向交易成本。
因此,我們首先要計算自己買賣的交易成本,一般證券交易網的『交割單』的回報和資金明細賬但回報。
股票中的成本價是指用戶購買股票時發生的總成本,大陸股市規定購買時只有手續費沒有印花稅,然後總金額除以用戶購買的股票總數就是用戶目前看到的成本價。現行規定是買的時候交手續費,賣的時候交手續費和印花稅,交易傭金每筆交易最低傭金為5元,一般為交易金額的0.1%-0.3%。
拓展資料
股票成本價如何計算?
股票的成本一般包括股票的購買成本和交易成本,即股票的成本價=(股票的購買成本+交易成本)/股票數量。
如果投資者在購買該股後頻繁買賣,他們的成本價計算公式是不同的。
賣出成本價計算公式:股票成本價=(所有買入股票的成交金額+所有交易費用-成交已平倉股票的金額)/剩餘股票數量。
連續買入成本價的計算公式為=(每次買入股票的成本+交易成本)/股票數量。
如果是滿倉或者重倉,可以採取T+0的方法高拋低吸。雖然目前a股市場是T+1,第二天可以結算,但是當天賣出的資金可以是加倉,盤中的交易規則和股價波動可以用來做差價,降低成本。
第一種方法是向下差價法。股價上漲後賣出股票,股價下跌後回購,最後持有該股。此類操作應根據股價波動靈活控制,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快速降低成本,不需要更換持倉股票,不僅適合平倉,也適合各種操作,尤其是盤中波動較大的股票,但是這需要短線的良好基礎,一旦把握不好,容易出錯,最後的結果就是補倉。
第二種是採用向上價差法。股票被套後,預計短線探底時會在低點買入持倉股票,反彈到一定高度時,估計會在短線高點賣出,如此反復多次,降低了股票成本,彌補了損失,平倉完成。前提是准確判斷個股的短線支撐水平。
㈧ 為什麼我買的股票成本價怎麼高的 買入價和成本價差太遠,求解
股票交易手續費包括:印花稅千分之一(賣出收);券商傭金千分之二到三不等交易費(雜費、通訊費)每筆5元;過戶費0.001元/股(深市不收);這些都要計入你的交易成本的。
核算你的交易帳目:
1、600179買入成本顯示是4.083元,計算委託價4.083/1.0097=4.044元/股,那麼你是按4.05下的委託單;同理000036委託價是2.263/1.053=2.149元/股,你是按2.15元/股下的委託單;
2、賣出收入:2.8元賣出800股的收入是:2.8*0.996*800-5=2226.04元,相當於每股收入是2.783元/股;
3、說明,由於不知道你的基本費用,我是按正常粗略計算的,600179你一次買入的數量大,所以傭金、交易費、過戶費分攤到每股成本就低些,000036隻有100股,分攤到每股的傭金、交易費就高些。
結論:由於交易的基本費用是固定的,買100股的話,基本費用滬市每股要分擔股價的0.003+0.06元,深市則是0.003+0.05元(無過戶費),數量越大每股分攤的基本費用就會越少的。
㈨ 為什麼股票買進後的成本比當時買的價格低很多
摘要 親,下午好!還有這種好事呀,股票現價買入的成本肯定會比現價高因為印花稅和交易傭金要計算在內,比如你10元買進,那成本可能就在10.1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