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股利收益率與股票價格的關系
擴展閱讀
大家都買股票會漲 2025-09-11 05:04:36

股利收益率與股票價格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1-30 11:31:37

㈠ 某股票當前的市場價格為20元/股,每股股利1元,預期股利增長率為4%,則市場決定的預期收益率是多少

9.2%。

根據股利貼現模型中的P0=D1/(R-g)這一個公式可知,P0指的是股票市場價格,D1是預期股票的每股股利,g是股利預期增長率。R是市場預期收益率。根據這公式和題意可得:

D1=1*(1+4%)=1.04元

20=1.04/(R-4%)

解得R=9.2%。

(1)股利收益率與股票價格的關系擴展閱讀

股利貼現模型的原理

股利貼現模型中包含估值、利率和通脹,是一個分析資產間相互關系的合理框架。股利貼現模型的簡化形式戈登等式反映了盈利收益率(E/P,市盈率的倒數)與無風險利率、股權要求回報率正相關,與預期增長率負相關。

股息貼現模型是基於股價等於未來所支付的一系列分紅折現後價值的總和這一理論而給一家公司進行估值的。換句話講,該模型基於未來股票分紅的現值而用來給股票估值。金融理論認為股價等於用相應的風險調整後的利率對一家企業預計將在未來創造出的現金流貼現後的價值的總和。可以用股票的分紅來衡量一家公司返還給股東的現金流的價值。

㈡ 什麼是對數收益率

對數收益率是兩個時期資產價值取對數後的差額,即資產多個時期的對數收益率等於其各時期對數收益率之和。

衡量股票投資收益的水平指標主要有股利收益率與持有期收益率和拆股後持有期收益率等。

1、股利收益率

股利收益率,又稱獲利率,是指股份公司以現金形式派發的股息或紅利與股票市場價格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該收益率可用計算已得的股利收益率,也能用於預測未來可能的股利收益率。

2、持有期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指投資者持有股票期間的股息收入和買賣差價之和與股票買入價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還沒有到期日的,投資者持有股票時間短則幾天、長則為數年,持有期收益率就是反映投資者在一定持有期中的全部股利收入以及資本利得占投資本金的比重。

持有期收益率是投資者最關心的指標之一,但如果要將其與債券收益率、銀行利率等其他金融資產的收益率作一比較,須注意時間可比性,即要將持有期收益率轉化成年率。

3、持有期回收率

持有期回收率說的是投資者持有股票期間的現金股利收入和股票賣出價之和與股票買入價比率。本指標主要反映其投資回收情況,如果投資者買入股票後股價下跌或操作不當。

均有可能出現股票賣出價低於其買入價,甚至出現了持有期收益率為負值的情況,此時,持有期回收率能作為持有期收益率的補充指標,計算投資本金的回收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4、拆股後的持有期收益率

投資者在買入股票後,在該股份公司發放股票股利或進行股票分割(即拆股)的情況下,股票的市場的市場價格及其投資者持股數量都會發生變化。

因此,有必要在拆股後對股票價格及其股票數量作相應調整,以計算拆股後的持有期收益率。其計算公式為:(收盤價格-開盤價格)/開盤價格股票收益率的計算公式 股票收益率= 收益額 /原始投資額其中:收益額=收回投資額+全部股利-(原始投資額+全部傭金+稅款)

當股票未出賣時,收益額即為股利。

(2)股利收益率與股票價格的關系擴展閱讀:

在投資決策時的股票收益率計算公式:

假設股票價格是公平的市場價格,證劵市場處於均衡狀態,在任一時點證劵的價格都能完全反映有關該公司的任何可獲得的公開信息,而且證劵價格對新信息能迅速做出反應。在這種假設條件下,股票的期望收益率等於其必要的收益率。

而股票的總收益率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D1/P0 這是股利收益率。解釋為預期(下一期)現金股利除以當前股價,那下一期股利如何算呢,D1=D0*(1+g)。第二部分是固定增長率g,解釋為股利增長率,由於g與股價增長速度相同,故此g可以解釋為股價增長率或資本利得收益率。

舉個例子來說明:股價20元,預計下一期股利1元,該股價將以10%速度持續增長

則:股票收益率=1/20+10%=15%

這個例子中的難點是10%,她就是g,g的數值可根據公司的可持續增長率估計,可持續增長率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吧。g算出後,下一期股利1元也是由她算出的,公式上面已經列出。有了股票收益率15%,股東可作出決定期望公司賺取15%,則可購買。

㈢ 股票收益率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股票收益率=收益額/原始投資額

當股票未出賣時,收益額即為股利。

衡量股票投資收益水平指標主要有股利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與拆股後持有期收益率等。

股票收益率是反映股票收益水平的指標。投資者購買股票或債券最關心的是能獲得多少收益,衡量一項證券投資收益大小以收益率來表示。

股票持有期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指投資者持有股票期間股息收入和買賣差價之和與股票買入價的比率。

股票還沒有到期日,投資者持有股票時間短則幾天、長則數年,持有期收益率是反映投資者在一定的持有期內的全部股利收入與資本利得占投資本金的比重。

持有期收益率為投資者最關心的指標,但如果要把它與債券收益率及銀行利率等其他金融資產的收益率作比較,必須注意時間的可比性,即要把持有期收益率轉化為年率。

(3)股利收益率與股票價格的關系擴展閱讀:

反映股票收益率的高低,一般有三個指標:

①本期股利收益率。是以現行價格購買股票的預期收益率。

②持有期收益率。股票沒有到期,投資者持有股票的時間有長有短,股票在持有期間的收益率為持有期收益率。

③折股後的持有期收益率。股份公司進行折股後,出現股份增加和股價下降的情況,因此,折股後股票的價格必須調整。

㈣ 求!股票每天收盤價怎麼轉化為每日收益!!

1.股利收益率 股利收益率,又稱獲利率,是指股份公司以現金形式派發的股息或紅利與股票市場價格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該收益率可用於計算已得的股利收益率,也可用於預測未來可能的股利收益率。 2.持有期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指投資者持有股票期間的股息收入與買賣差價之和與股票買入價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沒有到期日,投資者持有股票的時間短則幾天,長則數年,持有期收益率就是反映投資者在一定的持有期內的全部股利收入和資本利得占投資本金的比重。持有期收益率是投資者最關心的指標,但如果要將它與債券收益率、銀行利率等其他金融資產的收益率作比較,須注意時間的可比性,即要將持有期收益率轉化為年率。 3.持有期回收率 持有期回收率是指投資者持有股票期間的現金股利收入與股票賣出價之和與股票買入價的比率。該指標主要反映投資回收情況,如果投資者買入股票後股價下跌或是操作不當,均有可能出現股票賣出價低於買入價,甚至出現持有期收益率為負值的情況,此時,持有期回收率可作為持有期收益率的補充指標,計算投資本金的回收比率。

㈤ 股票指數期貨的價格與股利收益是什麼關系

由於股指對應的股票籃子,股票分紅會除權,股指對應的價值實際上是股價+分紅,而分完紅,股指對應的價值是分紅後的股票。通過股指期貨持有股指多頭的人,實際上就是吃虧了。
個股現金分紅時,指數的處理辦法是任其自由回落,而這種分紅預期會提前反應到股指期貨上,因此每年在A股集中分紅的月份里,股指期貨的基差通常會呈現貼水的狀態。
但其影響較小,小到難以通過工具去套利賺取價差。
期貨交易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應用市場搜索下載同花順期貨通,這是一個免費的期貨手機行情交易軟體,海量咨詢,還有期貨學院,有大量的投教課程,讓你快速學習期貨知識。

㈥ 市盈率與股息收益率有什麼關系

你好,市盈率(Price to Earning Ratio,簡稱PE或P/E Ratio) ,也稱本益比 「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由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東應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結果)。計算時,股價通常取最新收盤價,而EPS方面,若按已公布的上年度EPS計算,稱為歷史市盈率(Historical P/E),若是按市場對今年及明年EPS的預估值計算,則稱為未來市盈率或預估市盈率(prospective/forward/forecast P/E)。計算預估市盈率所用的EPS預估值,一般採用市場平均預估(consensus estimates),即追蹤公司業績的機構收集多位分析師的預測所得到的預估平均值或中值。
市盈率與股息收益率的關系
值得指出的是,市盈率的倒數就是當前的股票投資報酬率,即為股息收益率,市盈率越高,股息收益率越低。這顯示了投資者購買高市盈率的股票帶有較大的風險。投資者購買高市盈率股票的真正動機也許不是為了獲得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而是期待股票市場價格繼續上漲帶來股票交易利潤,這就可能引發股票市場上的價格泡沫。
比如說股價是10元/股,每股收益是1元,這個股票的市盈率PE相當於10,相當於你願意付出多少呢,你買這個公司的價錢相當於付出這個公司每年盈利的倍數。比如說這個公司一年掙1個億的凈利潤,那麼你10倍的PE去買相當於你願意花10個億買這個公司。
PE這個指標他適用的行業,更適用於消費醫葯這種周期性不明顯,產品是消費快消品,企業產業周期波動不強烈的行業。比如消費類的,喝茅台、牛奶、吃榨菜、火腿腸。這樣的話今年吃多少明年吃多少,消費比較穩定,產品的價格波動也比較穩定,他適用於企業盈利比較穩定的行業和企業。他不適用於周期波動特別大的企業,比如說券商這種牛熊市波動特別大,或者有色商品價格波動特別大的。PE也不太適用於新興產業類的公司,比如說你用PE去估10年前的騰訊或阿里巴巴,那你是估不出來他的估值的,因為那個時候他們沒有盈利,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成長性。所以PE更適用於什麼、不適用於什麼是有一定的應用局限的。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㈦ 收益率與該股票股價變動的百分比有何關系

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於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大盤點數即股票指數即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是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的時期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認識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而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的股價平均數作為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股票市場中,股票點數的實質就是利用一個投資組合的收益率來標識股市的漲跌趨勢,當這個投資組合的收益率相對為正時,大盤點數就上漲;當這個組合的收益率為負時,大盤點數就下跌。股票指數雖不是各種股票價格的一個簡單平均數,但股票指數的漲跌與股票價格密切相關,特別是當權數確定以後,股票價格是股票指數的唯一變數。毫無疑問,當股市上所有的股票價格都上漲的時候,股票指數必然上漲,當所有的股票價格都下跌時,股票指數也必然下跌,但當絕大部分股票的價格上場的時候,因為權數的關系,股票指數不一定上漲;反之,當絕大部分股票的價格下跌時,股票指數也不一定就下降。股票指數的漲跌一方面與股票價格有關,更重要的是,它決定於指數投資組合中的權數,也就是決定於權數較高的股票。如在上海股市中,其綜合指數計點的投資組合是所有的股票,並以各個股票的總股本為權數。這樣,總股本大的股票,其價格的變化對股票指數的影響就要大些。在1993年,上海股市上市公司的平均總股本也就1億多,而當時申能的總股本達到24億,是上海股市名副其實的「大哥大」。所以申能股票的漲跌就基本能左右股票指數的上漲或下跌,一些機構大戶就常常利用申能股票的這種特點來操縱股市。對於股票認購者來講,是否投資股票,取決於認購者對股票預期股利收益與當前市場利率的比較。因此股票交易價格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預期股利收益,一個是市場利率。股票價格與預期股利收益成正比,而與市場利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1)宏觀經濟因素。宏觀經濟因素對各種股票價格具有普遍的、不可忽視的影響,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股票的供求關系,進而影響股票的價格變化。這些宏觀經濟因素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周期、利率、投資、貨幣供應量、財政收支、物價、國際收支及匯率等,①經濟增長。主要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一般來講,股票價格是與經濟增長同方向運動的,經濟增長加速,社會需求將日益旺盛,從而會推動股票價格的上漲。②經濟周期或經濟景氣循環。是指經濟從蕭條、回升到高漲的過程。當預期經濟不久將走出低谷開始回升時,商人會補充存貨,生產者利潤將增加,從而投資也會相應增加,工資、就業及貨幣所得水平也將隨之增加,此時,由於利率仍然處於較低水平,將增加股票的價值(股息、紅利、及資產凈值增加),股票價格也就會上漲.並會持續到經濟回升或擴張的中期。③利率。利率對股價變動影響最大,也最直接。利率上升時,一方面會增加借款成本,減少利潤.降低投資需求,會導致資金從股票市場流入銀行存款市場,減少對股票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率上升也使投資者評價股票價值所用的折現率上升,都會促使股票價格下降。而當利率下降時,會推動股票價格上漲。④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是一國貨幣政策的主要調控指標,當中央銀行放鬆銀根,增加貨幣供應量時,一方面使用於購買股票的資金增多,需求增加,因而股價會上漲;另一方面,貨幣供應量增加,也會使利率下降,投資和消費需求增加,生產和銷售增加,企業利潤增加,這些因素都會促使股票價格上漲。反之,當中央銀行緊縮銀根,減少貨幣供應量時,就會產生相反的結果。⑤財政收支因素。主要是指財政增加或減少支出,增加或降低稅收,對股價上漲或下降所產生的影響。一般來講,財政支出增加,社會總需求也會相應增加,會促進經濟擴張,從而會推動股價上漲。反之,如果財政支出緊縮,社會需求也將相應萎縮,經濟景氣會下降,由此會推動股價有所下跌。財政稅收增加或下降,會起到相反的影響。⑥投資與消費因素。二者構成了社會總需求的最主要因素。投資和消費的增長,直接推動社會總需求和經濟的擴張,從而會推動股價的上漲。⑦物價因素。物價因素也是一個影響股價的很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講,物價上漲,使股票發行公司的利潤、資產凈值及發展能力等相應增加,從而會增加股票的內在價值,促使股票價格上漲。同時,在通貨膨脹情形下,投資者投資股票具有保值效應,因而會踴躍購買股票,擴大對股票的需求,促進股價的上漲。當然,當發生嚴重通貨膨脹時,股價也會下跌。⑧國際收支因素。一般來講。國際收支出現持續順差,外匯儲備增加,本幣投放增加,會刺激投資和經濟增長,有利於形成促使匯價和股價上升的心理預期,推動股價的上浮。反之,則促使股價下跌。⑨匯率因素。匯率變化也是影響股價變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一個開放的經濟中,以及在貨幣可自由或相對自由兌換的環境內,匯率變化直接對股價形成沖擊。(2)政治因素與自然因素。政治因素及自然因素將最終影響經濟,影響股票上市公司經營從而會影響股票價格波動。①政治因素。包括:戰爭因素、政局因素、國際政治形勢的變化以及勞資糾紛等。②自然因素。主要指自然災害。(3)行業因素。行業因素將影響某一行業股票價格的變化。主要包括行業壽命周期、行業景氣循環等因素。股票發行公司的經營狀況與所在行業的發展周期緊密相關。在行業開創期,公司利潤一般很高,股票價格逐步提高;擴張期,股票價格會漲到最高點;停滯期則會導致股票價格下跌。(4)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投資者心理狀況對股票價格的影響。(5)公司自身的因素。公司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利潤、股息及紅利的分配、股票是否為首次上市、股票分割、公司投資方向、產品銷路及董事會和主要負責人調整等。①公司利潤因素。公司利潤大小直接影響到股息、紅利的多少,從而會影響該公司的股票價格。一般來講,公司利潤上升時,股價會上升,盈利下降時,股價也會隨之下降,二者的變動方向是一致的。②股息、紅利因素。一般情況下股價跟股利呈同方向變動,公司分發股利的消息對股票價格會發生顯著的影響。公司宣布分發紅利,將會引起股價上升,公司宣布取消紅利,股價將會下跌。③股票分割因素。一般在公司進行決算的月份,宣布股票分割。在股票分割時,股票持有者所保持的股份,能得到和以前相同的股利,因此會刺激一些人在公司決算期間,因指望得到分紅和無償支付而增加購買股票,股價就會相應上升。分割結束時,價格又趨於穩定。④股票是否為初次上市因素。國外存在這樣的情況,當新股上市時,股價通常會逐步上升。因為:1)發行時承銷價偏低,2)上市初期,購買者持續地高估股票價值;3)新上市股票的報酬率通常大於市場上一般股票的報酬率。⑤重大人事變動因素。實力大戶一般對發行公司的管理權很重視,在董事會、監事會改選前,常會逐步買進股份,以便控制董事會和監事會。此期間股價就可能被抬高。⑥投資者因素。這種因素主要看投資者持有的金融資產中股票所佔的比例,如果股票所佔的比例小,說明這些投資者潛在的股票投資能力強,股票市場的需求看增.股價也將看漲;如果股票所佔的比例大,結果就相反。(6)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一些股票買賣的投機因素、技術性因素及其他影響股票供求的因素。股票指數是指數投資組合市值的正比例函數,其漲跌幅度是這一投資組合的收益率。但在股票指數的計算中,並未將股票的交易成本扣除,故股民的實際收益將小於股票指數的漲跌幅度(股票指數的漲跌幅度是指數投資組合的最大投資收益率)。股市上經常流傳的一句格言,叫做牛賺熊賠,就是說牛市中股民盈利、在熊市中虧損,但廣發證券崑山營業部認為如果把股民作為一個投資整體來分析,牛市中股民未必能贏利。股票收益是指收益占投資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比表示。其計算公式為:比如一位獲得收入收益的投資者,花8000元買進1000股某公司股票,一年中分得股息800元(每股0.8元),則:又如一位獲得資本得利的投資者,一年中經過多過進,賣出,買進共30000元,賣出共45000元,則:如某位投資者系收入收益與資本得利兼得者,他花6000元買進某公司股票1000股,一年內分得股息400元(每股0.4元),一年後以每股8.5元賣出,共賣得8500元,則:收益率=(400+8500-6000)/6000×100%=48%任何一項投資,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就是收益率,收益率越高獲利越多,收益率越低獲利越少。投資者正是通過收益率的對比,來選擇最有利的投資方式的。市盈率與股息收益率是反比例關系。股息收益率即股息率(Dividend Yield Ratio)是股息與股票價格之間的比率。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即P/E ratio)也稱「本益比」、「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由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東應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結果)。計算時,股價通常取最新收盤價,而EPS方面,若按已公布的上年度EPS計算,稱為歷史市盈率(historical P/E);計算預估市盈率所用的EPS預估值,一般採用市場平均預估(consensus estimates),即追蹤公司業績的機構收集多位分析師的預測所得到的預估平均值或中值。何謂合理的市盈率沒有一定的准則。上市公司通常會把部份盈利派發給股東作為股息。上一年度的每股股息除以股票現價,是為現行股息收益率。如果股價為50元,此數字一般來說屬於偏高,而市盈率則為10倍,反映市盈率偏低,股票價值被低估。一般來說,市盈率極高(如大於100倍)的股票,其股息收益率為零。因為當市盈率大於100倍,表示投資者要超過100年的時間才能回本,股票價值被高估,沒有股息派發市盈率(earningsmultiple,即P/Eratio)也稱「本益比」、「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由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東應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結果)。計算時,股價通常取最新收盤價,而EPS方面,若按已公布的上年度EPS計算,稱為歷史市盈率(historicalP/E);計算預估市盈率所用的EPS預估值,一般採用市場平均預估(consensusestimates),即追蹤公司業績的機構收集多位分析師的預測所得到的預估平均值或中值。何謂合理的市盈率沒有一定的准則。市盈率是某種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市場廣泛談及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靜態市盈率,通常用來作為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標。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質地時,並非總是准確的。一般認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過高,那麼該股票的價格具有泡沫,價值被高估。當一家公司增長迅速以及未來的業績增長非常看好時,利用市盈率比較不同股票的投資價值時,這些股票必須屬於同一個行業,因為此時公司的每股收益比較接近,相互比較才有效。市盈率是很具參考價值的股市指針,一方面,投資者亦往往不認為嚴格按照會計准則計算得出的盈利數字真實反映公司在持續經營基礎上的獲利能力,因此,分析師往往自行對公司正式公布的凈利加以調整。收益率是指投資的回報率,一般以年度百分比表達,根據當時市場價格、面值、息票利率以及距離到期日時間計算。對公司而言,收益率指凈利潤占使用的平均資本的百分比。收益率研究的是收益率作為一項個人(以及家庭)和社會(政府公共支出)投資的收益率的大小,可以分為個人收益率與社會收益率,主要關注的是前者。由於人力資本理論確立了把收益率看作一項投資的基本理論模型,因而成為估算收益率的理論基礎。這兩者有根本性的區別,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由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東應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結果)。可以看做多少年收回成本,一般是大於1的,其單位可認為是年。而市場收益率指的資金增長率,是個百分比,一般是小於1的。市場收益率至少還包括債權市場收益率。每股凈資產與股價之間的關系,稱為"市凈率"。通常情況下,市凈率越低越好。在每股收益率相同的情況下,凈資產收益率會越高。1、由於股票的收益決定於股票的數量而並非股票的價格,且每股凈資產決定著上市公司的經營實力,決定著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每股凈資產就對股價起決定性的影響。2、事實上,股票價格與每股凈資產之間的關系並沒有固定的公式。因為除了凈資產外,企業的管理水平、技術裝備、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及外部形象等等都會對企業的最終經營效益產生影響,而每股凈資產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主要來自平均利潤率規律的作用。3、由於平均利潤率規律的作用,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都會圍繞在一個平均水平上波動。對於上市公司來說,由於經過了較為嚴格的審查,且經營機制較為靈活,管理水平比一般企業要高,所以其盈利能力普遍要高於普通企業。

㈧ 股息率的計算公式

股利收益率(股息率)=D/P*100%(D—股息;P—股票買入價)。

文字描述:股息率=派息總額/市值*100% =每股現金分紅/每股價格*100%。

股息率=分紅率*(盈利總額/市值)=分紅率*盈利收益率=分紅率/市盈率

注意這個股價是你買入股票時的股價。如2017年1月3日你以332.81元/股的年最低價買入,而當年的每股股息為11元/股,則你的股息率=11/332.81=3.3%。

而年度股息率為股息除以年末收盤價,如2017年貴州茅台:每股股利=11元/股,2017年末收盤價=697.49元/股。則股息率=11/697.49=1.58%。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股息率綜合考慮了分紅率和盈利收益率,採用股息率選股的指數,相當於盈利收益率不低(說明股票收益好),同時分紅率也高(每年可以給投資者帶來現金流)。

因此,股息率策略深受廣大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高凈值人群喜愛。對他們來說,每年可以從持有的高股息基金中獲得用於生活的分紅資金之外,還持有大量看漲的股權。

(8)股利收益率與股票價格的關系擴展閱讀

個股的高股息率的潛在陷阱,是高股息率及時性比較差,有時未能反映股票的當前是否真正低估,反而可能個股已經到了行業或公司的周期頂峰。

因為一般來講,每家公司一年只分紅一次,所以當前的股息率是採用上一年的分紅來計算,而上一年也許在周期頂峰,分紅高。

而計算今年的股息率時,採用的是上一年很高的分紅數值,導致今年的股息率特別高。這種針對個股的避坑方法相當簡單,就是分散投資,投資高股息策略指數。

㈨ 市盈率與股息收益率的關系

你好,市盈率(Price to
Earning Ratio,簡稱PE或P/E Ratio) ,也稱本益比
「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由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東應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結果)。計算時,股價通常取最新收盤價,而EPS方面,若按已公布的上年度EPS計算,稱為歷史市盈率(Historical
P/E),若是按市場對今年及明年EPS的預估值計算,則稱為未來市盈率或預估市盈率(prospective/forward/forecast
P/E)。計算預估市盈率所用的EPS預估值,一般採用市場平均預估(consensus
estimates),即追蹤公司業績的機構收集多位分析師的預測所得到的預估平均值或中值。
市盈率與股息收益率的關系
值得指出的是,市盈率的倒數就是當前的股票投資報酬率,即為股息收益率,市盈率越高,股息收益率越低。這顯示了投資者購買高市盈率的股票帶有較大的風險。投資者購買高市盈率股票的真正動機也許不是為了獲得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而是期待股票市場價格繼續上漲帶來股票交易利潤,這就可能引發股票市場上的價格泡沫。
比如說股價是10元/股,每股收益是1元,這個股票的市盈率PE相當於10,相當於你願意付出多少呢,你買這個公司的價錢相當於付出這個公司每年盈利的倍數。比如說這個公司一年掙1個億的凈利潤,那麼你10倍的PE去買相當於你願意花10個億買這個公司。
PE這個指標他適用的行業,更適用於消費醫葯這種周期性不明顯,產品是消費快消品,企業產業周期波動不強烈的行業。比如消費類的,喝茅台、牛奶、吃榨菜、火腿腸。這樣的話今年吃多少明年吃多少,消費比較穩定,產品的價格波動也比較穩定,他適用於企業盈利比較穩定的行業和企業。他不適用於周期波動特別大的企業,比如說券商這種牛熊市波動特別大,或者有色商品價格波動特別大的。PE也不太適用於新興產業類的公司,比如說你用PE去估10年前的騰訊或阿里巴巴,那你是估不出來他的估值的,因為那個時候他們沒有盈利,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成長性。所以PE更適用於什麼、不適用於什麼是有一定的應用局限的。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㈩ 股票價格與收益有關系嗎

這樣算收益,其實跟價格關系不大,有關系的是投資額。100元,漲停是110元。10元,漲停是11元。10000元,漲停都是1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