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公知掠奪中國財富網股票行情
擴展閱讀
股票杠桿平台地大牛證券 2025-08-27 13:50:24
肥料股票價格 2025-08-27 13:42:18
培訓公司名單 2025-08-27 13:41:25

公知掠奪中國財富網股票行情

發布時間: 2022-02-08 03:19:42

㈠ 公知美分讓我們「承認差距」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他們就是想通過不斷貶低中國抬高美國來打擊我們的民族自信心
公知的歪屁股是因為我國發展速度過快導致的信息爆炸,理由呢,是這樣的:在文/革後,高考剛恢復時期,我國的大量的知識和信息都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他們會進行信息分享和傳播,這種人被稱為公共知識分子(簡稱公知)。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因為身為傳播源地位較高,所以會有優越感。而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發展速度飛快,高校教育普及,加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量信息被公開,在網上可以輕易搜到大量的以前所得不到的信息和知識,所以公知的地位一落千丈,他們中有部分人會緊跟時代繼續努力學習,就成為了令人仰望的高級人才,而不少人卻因為有了較為穩固的地位和財富所以不思進取,但是又不想被時代拋下,於是在CIA的有意引導下開始貶中抬外(美國總統親自承認CIA每年至少2億美元經費用於海外文化分裂)。而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公知曾經說的話都已經被戳穿,但是因為他們年紀普遍較大,對互聯網的不敏感導致他們的信息滯後,還以為老一套說辭可以忽悠人,所以經常老調重彈並且樂此不疲。
美分就不說了,一部分是受人控制的,還有一部分就是被忽悠的。其中很大程度一部分人是沒去過美國的,只是活在了公知和專業美分給他們構建的虛擬的「民主自由的美國」,並且不遺餘力去宣傳那份幻想中的美利堅。
最後吧,我想說一下對美國的看法。美國是強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的唯一超級大國,其實力是毋庸置疑的,科技、教育等等都是頂尖,但是他們是不可戰勝的嗎?並不是。
首先,國家對抗方面主要看軍事實力對抗,誠然美國有世界最多的核彈數量(官方公布大概5500枚左右),但是核戰爭不是純看數量的,畢竟幾百顆核彈就足以毀滅一個大國了。海軍11艘航母,3艘長期維修,4艘或趴窩或壞了反正都不能用,只有4艘能開出來的航母,因為疫情都已經靠港停靠只能偶爾出來晃一圈。陸軍么?美國陸軍算是戰鬥力最差的,畢竟美國的陸上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是弟弟,打他們不費勁。美國空軍和海軍陸戰隊是最強的,但是在中東和越南的戰爭中也證明他們戰鬥力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強大。
其次,美國是自由的嗎?在美國有這么個情況,政治正確>實際正確,確實在美國可以隨便罵總統,但是罵完FBI就敲你的門了(這點公知絕對不會提的)。尤其是這兩年,Twitter和Facebook對來自中國大陸的ip封鎖特別嚴格,無數中國網民被封號,根據建國所說,2020年6月就封了2萬多個來自中國大陸的賬號,這就是言論自由么?可笑。
然後,有人說美國看病有保險報銷,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在美國待了一個禮拜,也認識了不少美籍華人,有很多都已經是所謂的美國精英了,但是他們都不敢生病,救護車都不敢叫,保險報不假,但是報完下一期高額的保險費就足以讓人望而生畏了。美國官方公布的救護車費用區間為:1500-3000美元,很離譜是不是?而且根據他們所說,美國保險只給報一部分重疾病,小病和不致命的病大多數是不給報的!今年疫情席捲美國,根據CDC的消息,很多人是無法得到收治的,甚至檢測都檢測不起(檢測一次2200美元左右),所以導致大量民眾患病卻得不到救治!
最後呢,就是美國的歷史遺留問題。美國是建立在對印第安人的屠殺和對黑人的奴役上的,印第安人不會搞暴動反抗是因為他們已經被同化了,而美國南北戰爭理論上是解決黑人問題,但是最後南方黑人奴隸主並沒有因為獨立宣言和其他任何建國時候發的法令受到處罰,反而是繼續在庄園里奴役著黑人,哦對了,換了個名分,以前叫奴隸,後來叫庄園工人。並且在戰後曾經三次打擊過黑人聚集區。所以今年黑人暴動反響如此之大的一個誘因就是歷史遺留問題過於嚴重。
我曾於2015年經由加拿大尼亞加拉大瀑布邊境線進入美國,一周內去過了水牛城和紐約兩個城市,上述的一些個人看法有之前在美國所了解的,還有就是近兩年國內的一些社評(政委金燦榮、觀察者網、局座張召忠等)。可能會有片面看法,不過僅代表本人的一些淺顯看法,僅供參考

㈡ 如何看待公知群體

近期由於眾所周知的一些事件,網路上許多「公知」都拋頭露面,發出了不少雷人的聲音,讓公眾很集中地認識了「公知」這個群體。而今天我則想就自己近期對部分「公知」們的表演,說說我心中的「公知」們。

「公知」本是中性詞,為何卻被污名化

下面這段文字來自於「網路」解釋

公知:從字面可認為是公共知識分子(The Public Intellectual)的縮略詞,精確定義是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的知識者;是進言社會並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的理想者。而在中國社會的實踐中,「公知」一詞更是對那些貌似公正博學,實則搖擺不定,自視甚高,以天下評判為己任,視政府和百姓問題多多,自認擔當啟蒙責任,誨人不倦的一群文化人。尤其在微博等網路環境中,第三方提到「公知」多含有譏諷的意思。
從這個解釋可以看出,「公知」污名化不是我的發現,而是成為了很多人的共識,那為什麼一個本來對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的高級知識分子的稱謂,卻成為某一類「名人」群體的代名詞呢?而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一部分人。

他們自認為高人一等,卻不知是誰給了他現在的地位

不能否認,「公知」們都是在各自領域有一定建樹的人,不然雖然「公知」如今可不算好稱謂,但不是人人都能被稱為「公知」的。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所有的「公知」們都在享受著上等人的生活,享受著地位給他們帶來的優越感。而正是這種優越感,讓他們自我感覺高人一等。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是誰給了他現在的地位,是誰讓他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也許他們不是沒想過,而是認為自己有今天的地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但是作為一個自視有文化的人,難道連我們這些生活在基層的小知識分子都能知道的道理他們為什麼不明白?

沒有國家的蓬勃發展,祖國的逐漸強大,他們還能如此趾高氣揚地說話,他們不應該對過去祖國遭受凌辱,國人夾了尾巴做人的歷史更加熟悉?

他們總自視文化很高,卻沒有民族文化自信

我想沒有哪一位「公知」不認為自己文化很高,是自己所在領域的佼佼者。不然他們也不會如此趾高氣揚地說話,他們也不會自以為是地總認為自己才是對的。

這些人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總認為自己的國家有太多的缺點,他們眼裡也只能看自己的國家陰暗的東西。但是他們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時,其他國家卻什麼都是好的。他們嚮往西方國家的所謂「民主、自由」,但他們卻看不清西方國家的「民主、自由」的實質。他們天天也在說中華有5千年燦爛文化,他們卻沒有一點點民族文化自信。

我也試著分析一下原因。這應該是現在屬於退出或即將退出歷史舞台的一批人,在他們小的時間正是祖國一窮二白的時候,而他們成年時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西方文化也隨碰上經濟開放進入了我國,他們就一下子被西方的所謂「自由、民主」所吸引,並成為他們心中刻骨銘心的嚮往。於是不管自己的祖國以後怎麼發展,不管時代在怎麼變化,他們的思想卻永遠停留在那個時候,從沒變過。

我想這也正是當前為什麼是90、00後成為聲討他們主力軍的原因吧。

他們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卻接受不了別人對他的批評

「公知」們最顯著的標簽就是「批判」,因為在他們的心裡,批判才能體現他們的水平,才能突顯他們的與眾不同。而且在他們的心時,批判才是氣節,頌揚就是媚俗。於是一個怪現象產生了,「公知」們都在為批判而批判,都在強詞奪理地批判,當一抹燦爛的陽光射入他們眼睛裡時,他們就閉上眼裡睛批判。

但是他們這類人卻用著「雙標」對待自己,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批判自己的國家和其他人,但他們永遠聽不得別人的批評聲。自己批判是因為自己是「鬥士」,別人批評他就成為「小人」。

他們記住了魯迅先生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他們永遠卻不知道還有下一句「俯首甘為孺子牛」。

㈢ 目前中國的階級矛盾有哪些表現

大致有幾個階層:

①頂尖管理層。托毛的福,建立現體制,理論上與平民階層同一陣營。短板是懦弱。
②互為同事的體制內精英:站在大眾利益立場且願意服務大眾的(如焦裕祿),站在窮人陣營立場但不願服務大眾只在乎搭窮人體制之車實現個人利益的(人數最多),站在個人利益立場但利用而非反對現體制的(也很多)。
③願意服務大眾的體制外精英階層。不少醫生、工程師、軍工專家、工業救國黨。
④不願意服務大眾的體制外精英階層。「公知」、「法律精英」、「意見領袖」、「民族良心」、人文知識分子。
⑤立足當下,不太計較政治的體制外精英階層。從李彥宏到程序員,多數精英可能都這樣。
⑥平民階層,包括普通公務員,人數最多。

中國「公知」當然是一個階級,不甘精英利益受平民政治之損的體制外精英利益集團。帶路黨、要完黨的本質是盼帶路,盼快完,盼重新洗牌,改變不利於自身利益的當下格局。

劃分標准不是房產、資產,而是游戲規則是否有利於自己的最大利益。藍旗營附近很多屁民的資產比「公知」少的多,但他們作為弱者,總體上是窮人政權的受益者,所以肯定現實。他們那資產更多的「公知」鄰居則是窮人政治而非精英政治的利益受損者,當然不滿,當然怨恨。

矛盾比較復雜:
①體制外精英要謀求自己的利益,既反政府(管理階層),也反屁民(在中國,政府和屁民本來就是一夥的);
②政府既要防精英洗牌,也面對能力有限的屁民們的各種利益訴求;
③政府內的中層官僚當然沒有為大眾服務的心。他們既依賴體制提供的資源路徑,又要對付體制向他們提出的服務於民的要求。既要糊弄大眾,也要和體制外精英勾兌,尋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㈣ 橡膠股災是怎樣成為壓垮清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四川爆發的保路運動,使得清廷無暇顧及武昌地區的變化,並且還從武昌分兵使得武昌空虛,為辛亥革命的成功創造了時機,徹底把這個老大帝國拉下了馬。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保路運動的爆發也並非憑空而起,其實和一場“金融股災”密切相關。那麼到底是一場什麼樣的金融災難,成了壓垮清廷的最後一根稻草呢?


上圖_嚴義彬

這個引起的連鎖反應導致清廷徹底無法補全虧空,川路公司的350萬兩銀子的賬目成了無底洞。

這筆錢可是強行攤派而來的,“一點一滴之膏血,類由傾家破產,敲骨吸髓而來”。

結果清廷只得宣布農民手中的股權作廢,要將鐵路的所有權直接國有化,這瞬間引發了保路運動。

僅僅不到一年,大清國的山河就徹底崩潰,可以說橡膠股災成了清廷滅亡的最後一擊。

㈤ 公知精英是什麼為什麼好多人都嘲諷他們

公知、是指公共知識分子。
精英、是指在社會中享有成就的精英分子。
這兩個曾經都是褒義詞、但現在逐漸轉變成為了貶義詞、受到不少網民嘲諷。
主要原因大概總結了幾點。
1:公知精英認為民主制度是唯一科學有效、能夠促使中國走向成功的一種政治制度、全世界的國家都應該行使這種制度。過分的忽視了民主制度的高成本、高消耗等缺點。以及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由於不同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這一制度是否合適。
2: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是糟粕。要向西方文化學習。
3:錯誤的將現代化和西方化劃上了等號、認為中國要實現成功、必須全盤西化。
4:混淆視聽。對於中國政府援助非洲或者其他國家地區的行為嗤之以鼻、會說自己國家的窮人都不管、卻打腫臉充胖子管別人。然而在中日問題上、比如南京大屠殺、又倡導並希望中國人忘記過去、發揮國際主義人道主義精神。
5:否定中國人、認為中國人做什麼都不行。忽視了客觀的條件和環境。
6:相信國外媒體、認為外媒就是真理。認為自己翻牆看到的東西、絕對就是真實的。殊不知古有蔣干盜書這一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赤壁大戰前夕,曹操親率百萬大軍,駐扎在長江北岸,意欲橫渡長江,直下東吳。東吳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劍拔弩張。曹操手下的謀士蔣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讀書,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作說客,勸降周瑜。結果周瑜設下計策,令蔣干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蔣干獻書曹操,令斬了蔡瑁、張允)。
7:鼓吹中國崩潰論。從七十年代開始至今說了將近四十年。基本框架為、先引述一段社會事件、或者分析一個經濟現象、然後引申出崩潰。如1:XXXXXX的發生、預示著中國內部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中國必將崩潰。如2:XXXXXXX的過剩、預示著在這條路上中國已經窮途末路、如果不推到重建、明年必將崩潰。
8:帶路言論。「如果XX軍打中國、我就給他們帶路」。
9:人種論。黑人最差、亞洲人次之、白人完美。
10:美國完美論。美國是一個完美的、像天堂一樣的國家。
11:中國地獄論。中國簡直就是一個人間煉獄。
12:體制論。將一切與其期望不符的事物全都歸結到體制上。如:我沒錢、怪體制。我沒有女朋友、怪體制。我媽不理解我、怪體制。沒有人能理解我、我是獨一無二的、為什麼這么多人不理解我、怪體制。這類言論非常有意思、因為它們的結尾都是那句著名的「這都是體制問題」。
13:不經調查、不切實際的言論。例1:美國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國家、只要你去美國、即使什麼也不幹、也不會餓肚子、並且政府還會給你錢讓你過上非常好的生活(美國窮困潦倒的流浪漢多得是)。例2:美國勞動人民的薪酬非常高、即便是最普通的一月都有好幾萬美元(美國一般的薪資標準是12美元、8小時工作制、一般普通的勞動階層月收入是2880)。
14:鍵盤革命。公知精英曾幾何時是一個積極的社會現象。在他們的努力倡導下、這類人越來越多。彷彿一次新的新文化運動、一浪高過一浪。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卻又越來越少。其實、想要做成什麼事、行動永遠比心動更重要。然而當更多的人們發現這些所謂的公知精英、除了在網上發表一些言論以外、並沒有什麼身先士卒的勇敢表現。有句話叫「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你自己都只能躲在電腦前、又憑什麼指責別人的不勇敢呢?
15:民主而不民主。在他們討論民主的時候、如果你提出反對意見就會被集中攻擊、然後剝奪你的話語權。其實大部分人所期望的民主、只是希望自己能夠脫離管束、不再受規則的制約……也就是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事實上、之所以有規則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弱者。

㈥ 有什麼事情可以感動公知

所以引起全民共同關注的話題,甚至是有正能量的話題,或者是有帶動意義的話題

㈦ 給美國捐款 70 億後,前中國首富現在想回來了,他是誰

昔日的盛大網路,一度輾壓剛發展的騰訊官方,就算是搜狐網也難與盛大游戲一較高下。集團旗下經典的游戲《傳奇》、《新英雄門》也是令馬雲的兒子都跟隨「有沒有中招」,由此可見其知名度有多大。但是游戲玩家對手機游戲的沉迷,在將盛大網路掌門陳天橋引向富豪的王位另外,也將他與盛大網路推到社會輿論的輿論漩渦,乃至還遭受了中央電視台的「訓話指責」。

最後,陳天橋在2010年時決策退居二線,而且避開社會輿論,全家老小遷到馬來西亞居住。此外,也逐漸賣掉盛大游戲財產,而在2015年時也是挑選與盛大網路完全「道別」,TX88億美金後前去英國發展趨勢。殊不知,真實引起異議的是他在TX後,第二年就向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捐助10億美元,放到那時候大概為70多億元rmb。當陳天橋接納訪談,被問起為什麼不對國內大學捐助時,陳天橋坦言中國高校不差錢,這一點完全惹惱了中國人。

其實縱觀歷史經驗,但凡大國崛起,無論是英國、德國還是後來的美國,無不是遵循著 " 科技強國 - 經濟強國 - 政治強國 " 的路線。尤其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如火如荼的當下,科技競爭早已成為大國博弈的主戰場,我們必須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

科學無國界,能夠造富全人類的前提,一定是首先造福美國人,然後,美國人再拿著你的技術,去收割中國人的智商稅。直到,中國國內有一批卓越的科學家,通過自主研發,開發出了同級別的技術成果,14 億中國人才會停止向美國繳納智商稅。

㈧ 在柯林頓時期,還有財政盈餘,那麼美國的債務危機根源在哪裡

美國債務很多,要看美國債務變成了什麼東西?一是基礎建設;二是科學技術的積累。美國還有大量資源沒有開發,大量發展中國家對美國的技術翹首以待,拿錢買,他也不給你。所以美國債務他是有辦法能解決的。

其實柯林頓那個時期可以用康波周期來解釋,資本主義有點好的是能留的住人才,資本能推動技術進步從而又推動康波周期。以前蘇聯那個制度要不是沒有冷戰可能都不會有什麼像樣的發明研究出來,古代中國也是。

我們做歐美貿易的,經常去那邊,美國是富人超級天堂,至少窮人嘛,呵呵! 沒房子睡大街的流浪漢不要太多。 中國窮人,至少有一間摭風擋雨屋子。柯林頓的時代背景是蘇聯解體,冷戰結束,龐大的軍費開支忽然沒有了對手,軍費大量裁剪,美國這才有財力和精力投入到經濟建設。否則柯林頓想發展經濟也沒錢。你以為歷屆美國政府不想發展經濟?沒錢怎麼發展?為什麼我們國家80年代軍費開支緊縮,所有的財力物力人力全面投入經濟發展,說到底還是資源問題。

失去了二戰後那種呼風喚雨的能力,加上曾經給中國幾次較量,沒有討到太多好處,要麼灰頭土臉,要麼吃啞巴虧,曾經最有機會把中國培養成自己非對手,但後來中國一直悶聲發大財,爭取了最有利的發展時機,這個已經就到了現在這個時代了。

里根用那些財政赤字,一是誘導蘇聯參加軍備競賽,干翻了蘇聯;二是星球大戰計劃的一些科研項目,給美國後來的高科技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些不是用錢就能解決的。尤其和蘇聯開戰,准備死多少人呢?!多少財富灰飛煙滅?!

計算機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發展才讓赤字減少,里根時代讓計算機網路民用化,減稅後民眾有多餘錢買東西,出現了大量的創業公司,最傑出的就是計算機公司,老布希延續了這一政策,到了柯林頓時期計算機網路以經收割了大部分市場產生大量的經濟效益和就業機會,所以被收割不很正常的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