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民企發展股票行情
擴展閱讀
買股票時有哪些技巧 2025-08-23 13:19:40

民企發展股票行情

發布時間: 2022-02-17 08:39:37

① 民營企業股票有哪些

1、在中國股市中,很多股票都是民營企業股,比如華遠地產、錢江摩托、三花股份、波導股份、嘉欣絲綢、金健米業、普邦園林等等。
2、民營企業,簡稱民企、公司或企業類別的名稱,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是沒有「民營企業」的概念,「民營企業」只是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產生的。民營企業,除「國有獨資」、「國有控股」外,其他類型的企業只要沒有國有資本,均屬民營企業。這個詞語在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甚為普遍。

② 民營企業的股票敢不敢買

這個其實無所謂,只要他的業績好,或者有炒作概念,莊家願意去炒他,那就可以做...但是要注意不要輕易的去買一些業績是負增長的股票,風險很大...

③ 市民企被國企收購後民企的股價會漲嗎

一般來說,收購前就長了,收購後,股價也許會回落,,,還是要看近期1年或者長遠的成長性!

④ 全國近幾年民營企業發展現狀的數據

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民營企業的現狀究竟如何?產生的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中國的民營企業適合怎樣的管理模式和發展模式?民營企業想要做大做強,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民營經濟怎樣做才能真正走出去,並在國際經濟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更大的背景從上個世紀開始講起,上世紀我們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革命,第二件事就是改革,建國以前都是革命,1949年建國以後主題還是革命。1980年以前,一直在革命。以後就是改革。

開始是民族資本工業化運動,在農村搞公社,其主題,就是把私變成公,把民族資本改革到國有企業,農村裡面搞人民公社,所謂變成公就是兩種所有制,一種叫全民所有制,一種叫集體所有制。1980年兩種公有制佔中國經濟幾乎是百分之百。經濟很不景氣,問題很多,我們與一些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就企業本身來講,大量企業都是虧損的,維持不下去。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從80年代開始慢慢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 就是把公的變成私的。

首先是提倡個體戶的發展,後來慢慢允許私人辦工廠。中國的民營經濟是這樣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當然還有很多下放青年到農村沒事干,很多待業青年,還有下崗職工沒事干,這樣不得不允許他們干一些個體私營,這樣是發展增量,按照公有制的存量不變,發展個體、私有增量。80年代後半期,主要是90年代,公有制的存量慢慢開始改革,把集體所有制賣給職工、廠長,分給大家,到後來把國有企業或者賣一個車間賣給職工、廠長,這樣使得存量改革。民營經濟發展分兩塊,一塊是存量,後來增加了一塊私營的,個體戶、私營企業。除此之外,80年代後期特別是90年代以後,是存量改革,即把國有制企業逐步改為私有制,因此中國的民營經濟是通過這兩個辦法發展起來的

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應該這么講,現在已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某些領域當中起到支柱作用,有一些產業逐漸起到骨幹作用。這是從靜態來看。從動態來看,在各個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包括我們創造財富,包括我們提供就業。這20年來,民營企業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民營企業無論在增加就業、創造稅收、提供財富、社會穩定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而且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民營企業的問題一個是資本的問題,幾十個億、幾十個億的錢怎麼掙那麼快?民營經濟資本原始積累的來歷,我有兩個判斷。第一個判斷,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的財富是合法的。第二個,絕大多數民營企業是通過自己的正常經營賺的。有兩個少數,真正靠非法所得是少數。真正靠投機炒股票、炒地發家的是少數。

對少數人的暴富怎麼看?要分兩個方面來看,政府要檢討自己,為什麼能夠暴富?政府的政策漏洞太多,政府的政策就像企業的產品一樣,產品質量太差,政策漏洞太多。一個不好的政策,漏洞很大的政策長期得不到修正,影響是很大的。很多人靠房地產暴富,比如北京或者上海一塊地是這個單位的這個工廠的這個企業的,這個地明確規定是國有資產的,企業有什麼權利把這個地拿出來賣?

對民營企業來講,最棘手的問題一個是融資問題,民營企業發展到現在靠自有資金是不夠的,我們現有的金融體系對民營經濟無論從觀念上、體制上還是技術上,對民營經濟融資支持力度不如國有企業。怎麼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我有一個看法,發展中國的民營經濟需要三「小」。一個是需要小銀行,股份制的民間銀行,由小銀行為小的民營企業服務。第二個是小的擔保公司。第三,發展小型的交易所到現在為止,我們所經歷過的企業制度有這么幾種,有國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股份制包括上市公司、家族企業。我個人看法,這幾種企業模式裡面最有優勢的要算家族模式,當然每個行業不一樣。中國這幾年比如浙江、廣東、福建經濟發展很不錯,浙江、廣東、福建成了老闆省,家家戶戶當老闆。湖北、湖南、四川、東北、江西成了打工省,家家戶戶去打工。為什麼有這么大的差別?差別來自體制。家族模式要不要改?要不要搞職業經理人?要考慮幾個因素。第一個,要考慮企業的產業特徵。第二個,要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個,看產業的外部環境。中國民營企業怎麼做強有一個絕招,向格蘭仕學習。中國企業最應該學習的是格蘭仕。

中國民營企業現狀

1、我國民營企業中,有限責任公司約佔70%,股份公司約14.6% 。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由最大股東擔任,且董事長和總經理合一的占絕對地位。少有外來的職業經理人專門負責企業的經營管理。企業治理是形式上的分權,實質上仍然處於所有權與經營權兩權合一的古典集權狀態,沒有達到所有權與經營權有效分離、合理制衡的現代企業制度要求。
2、民營企業中擁有管理股和技術股的不足10%,擁有職工股的企業不足20%,這表明:民營企業仍然停留在貨幣資本入股的方式,不重視管理、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股,股權結構的發展明顯滯後於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
3、企業規模偏小,總體經濟實力不強。
4、資本結構單一,融資渠道狹窄。主要是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
5、家族企業占絕對比重,經營管理集權化。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約占總數的70%。
6、管理模式落後,從業者整體素質不高,忽視對人才的投資和管理。
7、企業文化定位模糊,缺乏對企業文化的本質認識和足夠重視。

更多介紹您參考這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http://company286.blog.163.com/blog/static/3202726820093884733239/

⑤ 好的民營股票有哪些好的民營股票有哪些好的民營股票有哪些好的民營股票有哪些

三一重工 黃河旋風 雙匯集團

⑥ 一起民營企業上市和不上市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希望可以講的具體點!謝謝!

上市以後股票價格相對於原始成本至少會有幾十上百倍的溢價,大股東基本上一夜暴富,賺的錢一般比幾十年賺的都要多。大部分謀求上市的公司都沒有什麼持續發展能力,大股東心裡清清楚楚,這就導致一過鎖定期就開始大規模減持套現,是中國股市混亂的根本原因。
上市後可以用對公眾進行二次增發(需要最近幾年有良好的業績)、向某些機構個人定向增發股票、配股等行為來募集資金。其中後兩項監管非常寬松。上市公司尤其喜歡定向增發,定向增發的價格遠遠低於市場價格。上市公司和一些機構共謀,機構獲得了低價的股票,後期可以拉抬股價賺取暴利,上市公司一方面得到資金,一方面,股票價格的提高使大股東獲利頗豐。大股東也可以自己參加定向增發,彌補之前減持套現造成的持股比例下降。
上面闡述的好處,歸結為一點就是可以快速圈錢。壞處同樣很明顯,比如說,上市以後是需要披露公司經營情況和一些大事的,等於時刻暴露給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看。對外發行股票和減持套現,就是拿自己的控股權交換現金。避稅等一些財務操作更加困難,因為刻意降低利潤,公眾可能認為這個公司盈利水平太差,對股價直接造成影響。
對於一些真正的高成長,潛力巨大且不太缺少資金的公司來說,上市是愚蠢的行為。

⑦ 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餘款可否炒股票

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餘款是否可超過?那這肯定是不暇,萬一吵著吵那個什麼炒牌了,那炒賠了賠了算你的還是算公司的呀?

⑧ 請問一下如何知道一隻股票是國企還是民企呢

在公司年報里,會有一個實際控制人結構圖,如果實際控制人是XX國資委,則是國企,如果實際控制人是某個自然人,則是私企。

股票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或投資者公開或私下發行的、用以證明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並根據持有人所持有的股份數享有權益和承擔義務。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每一股同類型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即「同股同權」。

在股票市場上,股票是投資和投機的對象。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8)民企發展股票行情擴展閱讀:

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許可權劃分,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和地方企業(由地方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 對於個別中央企業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較為特殊,歸屬於國務院直屬管理。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⑨ 請問股票價格高的和低的有啥區別國家大企業和小的民營企業的股票有啥不一樣買股票時要區分嘛

象茅台這種有專營權的企業肯定是價格高的好。一般來說,股價很高,不搞拆股什麼十送十呀把股價分幾年分拆下來的,對自己公司是有很大信心的,這種一般來說具有較寬護城河不會閃崩。如果資金量大計劃長期持有的可以考慮這類股票,中間可以部分資金做差價。現在環境,主要以投資藍籌股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