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碼YGE
投資機構:Temasek Holdings(淡馬錫)
創業機構: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其他機構: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涉及行業:新能源
事件屬性:公開上市 31900萬 美
2007年6月8日,光伏企業英利新能源登陸紐交所,股票代碼YGE,融資3.19億美元。
英利新能源此次IPO共發行2900萬股ADS,每股發行價11美元,僅為預售價區間下限,IPO總融資3.19億美元。高盛亞洲和瑞銀擔任主承銷商。
❷ 新加坡英利股票價格
❸ 美國股價前50強。。。300分求答案
1792年,24名紐約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訂立協定,約定以後每天都在此進行股票等證券的交易。1817年,這一交易市場日漸活躍,於是參加者組成了紐約證券交易管理處。1863年,它正式更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這便是美國股市的起源。
1882年,道(Dow)與好友瓊斯(Jones)在華爾街15號創辦了道瓊斯公司,並緊靠紐約證券交易所。1884年,道最早開始嘗試計算股票價格變動指數,當時採用樣本均為鐵路公司,這就是後來的道瓊斯運輸業平均數(DJIA)。1889年,道親手創辦了華爾街日報。1896年5月26日,道第一次計算並對外公布了道瓊斯工業平均數(DJIA),當日指數為40.94。1929年,道瓊斯公用事業平均數DJUA指數誕生。1992年,道瓊斯綜合平均數(DJCA)誕生。近年來,道瓊斯公司又跨越全球創設了相對獨立的3000多個股價指數,統稱為道瓊斯全球指數(DJGI)。然而,在上述所有道瓊斯股價指數中,唯有道瓊斯工業平均數是最重要的,它不僅是當今美國最重要股價指數,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股價指數。因此,它既美國經濟的晴雨表,也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人們一般將道瓊斯工業平均數簡稱為道瓊斯指數(以下簡稱「道指」),而且將1896年5月26日這一天確定為道瓊斯指數的「生日」。
道指屬於成份股指數,它的樣本數歷史上曾有過三次變化:1896年首次計算時設定樣本股為12隻;1916年設定樣本股為20隻;1928年最終將樣本股固定為30隻。直到今天,道指樣本股仍為30隻。目前的30個樣本主要取自紐約證券交易所及NASDAQ股票市場。
為了適應科技進步與股市發展的需要,道指30隻成份股已不再局限於傳統定義的工業股,如今的道指取樣已經覆蓋了整個美國股市中最優秀的藍籌股,並包含了金融服務、科技、零售、娛樂以及生活消費品等多種行業。作為樣本,它們是各個行業的龍頭或代表,這些樣本股擁有最廣泛的個體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2005年底,道指30個成份股合計市值佔全美股市總市值的比例高達23.8%。
100多年來,道指以其獨到的計算方法為專利,以一流的藍籌股為樣本,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從不間斷的計算保證了道指百年來的一貫性與可比性。這正是道指「長生不老」的秘訣之所在。近百年來道指走過的「路」,不僅折射出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時代氣息,同時,它更具歷史價值地記錄下了美國股市的百年歷程,可供後人研究與思考。
美國道斯瓊指數千點耗時統計
千點關口 首破千點關口時間 累計耗時 千點間隔
1000 1972年11月14日 76年 76年
2000 1987年1月8日 90年 14年
3000 1991年4月17日 94年 4年
4000 1995年2月23日 98年 4年
5000 1995年11月21日 99年 9個月
6000 1996年10月14日 100年 11個月
7000 1997年2月13日 101年 4個月
8000 1997年7月16日 101年 5個月
9000 1998年4月6日 102年 9個月
10000 1999年3月29日 103年 12個月
11000 1999年5月3日 103年 1個月
一、30年代大蕭條「吃掉」道指33年的「積累」
1896年5月26日,道指(DJIA)從40.94點艱難起步。經過30多年的風風雨雨,道指緩慢「成長」。1929年9月3日,道指收至歷史最高點位381點。其間,美國股市經歷了美國海外軍事擴張、第一次世界大戰、柯立芝繁榮三大「利好」階段,這一時期也是美國走向世界霸主地位的重要轉折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美國股市一路順風,從40點到接近400點,道指走了33年時間。
否極泰來、樂極生悲。正當美國人民沉浸在繁榮與幸福之中不難自拔時,一場歷史上罕見的大危機正在悄悄逼近美國人民。1929年10月28日,美國東部時間星期一,上午開市不久,道指狂跌不止,當日收於260點,日跌幅達12.82%。這便是美國人聞風喪膽的「黑色星期一」。以此為導火索拉開了30年代世界性大蕭條序幕。
次日(10月29日),道指收盤再大跌11.73%,收於230點。隨後,道指伴隨1929——1933年的大蕭條一路下跌不止,一直跌到1932年6月30日43點收盤。
從40點出發,33年漲至400點附近,接著只用兩年半的時間便狂跌至「原點」。後人也稱之為「大股災」。大股災、大蕭條,讓富有的美國人幾乎在一夜之間淪為了「窮光蛋」。如今想來,依稀如夢。
二、重鑄基石:40年後道指首破1000點
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美國人從「自由放任」的盲目自信中醒來,重新審視必要的法制與宏觀調控。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大蕭條永世難忘的「痛」讓美國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對金融業實行最嚴厲的管制,包括加強金融立法、分業管理、利率管制、存款保險等舉措。這樣做的好處:對高風險的金融業,尤其是對證券市場嚴加管制,有利於抑制金融投機,抑制金融泡沫,有利於整固金融秩序,從而有效控制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羅斯福新政的成功施行,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從中「漁利」,使美國成為真正的、絕對的世界霸主,而且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同步增強。從5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完全走出了「大蕭條」的陰影,進而步入到了6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一段「黃金時期」。
隨著美國經濟的一路走好,作為經濟晴雨表的道指也一並向上。1956年5月12日,道指首破500點大關。從道指生日算起,從40點到500點,道指整整走了60年。這60年應該算是道指苦難的60年,其經歷坎坷曲折,它從生到死,再到重生。這一曲折的過程也教會了美國人如何看待投機、如何對自己的投機行為負責。當然,最主要的就是,它將美國股市引入了嚴厲的「法治」之道。
60年代的「黃金十年」將美國經濟帶上了一個新的高潮。這一高潮終結的標志是1972年11月14日,道指首破1000點。這是道指的第一個「千點」,若從大蕭條的43點算起,它整整花了40年來跨越它的首個「千點」關口;若從道指誕生時算起,它則花了76年的時間來攻克這1000點大關。由此可見,這一千點的基石的確是夠扎實的。
然而,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經過了長達20多年的快速增長,經濟泡沫及通貨膨脹已積聚到相當程度。到了該停下來喘息的時候了,於是,從7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又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滯脹」時期。高通貨膨脹伴隨高失業,經濟滯止不前,70年代中期,美國利率水平高達15%以上。為此,剛上千點不久的道指又面臨著巨大的大跌考驗。1974年末、1975年初,道指一度暴跌至550點上方,幾乎吃掉1956年以來的戰果。好在自大蕭條以來,美國股市一直處在嚴加管制的狀態,泡沫與風險才能較快的順利化解。
1976年末,道指重返千點之上。但由於美國經濟並未真正好轉,因此,道指很快又回到了千點的下方,從1977——1982年的5年間,道指一直800點之上、1000點之下作窄幅整理。從1972——1982年的10年間,除1974年與1975年之交有過短暫的下落外,其他時間均保持在800點以上運行,這應該再次證明了美國股市在嚴厲的「法治」下的有效性。
三、第二個「黑色星期一」考驗道指:有驚無險
1982年,美國經濟逐漸走出「滯脹」的陰影,國民經濟景氣指數開始上升。當年底,道指再次穩穩地站上1000點關口。1985年底,道指首次突破1500點。從1000點跨越至1500點,道指花了13年的時間。隨後一路繼續飆升,1987年1月8日,道指首破2000點大關。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個「黑色星期一」,道指當天狂跌508點,日跌幅達22.61%,道指從前日收市的2246.74點跌至1738.74點收盤。這一日跌幅排道指有史以來的第二高。美國爆發的這一「股災」,也引發了全球股市的同步暴跌。但當年年底,道指又重拾2000點。
這一次股災的有驚無險,應該主要歸功於三大因素:
一是美國經濟的快速恢復與增長,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
二是美國股市前期管制的功效;道指花了76年的時間始終在1000點以下「築底」,牢牢夯實的基石,是美國股市大廈後來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道指首破1000點後,僅有兩次回探的記錄;1500點更是一次性通過,沒有出現過任何反復;2000點也僅在1987年和1988年有過兩次短暫的反復。這是美國股市「成熟」的標志,同時,也是美國股市低風險的表現。
三是美國股市的上市公司(包括來自全球一流的企業)實力已是今非昔比,一流的上市公司,必須具備一流的投資價值。因此,大批世界一流的上市公司,是美國股市的中流砥柱,它們優良的投資價值足以化解股市泡沫與投機風險。
80年代末,道指繼續保持了向上的趨勢。應該說,道指與美國股市的一同成長並不斷長大,這除了歸因於成功的市場監管外,主要原因是一流的上市公司、一流的投資價值,讓投資者與股市共享國民經濟的繁榮與成長。
四、持續增長的「新經濟」將道指送入向上通道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隨著「網路時代+知識經濟」的驅動,美國經濟進入了一個長達100多個月的持續增長,這是歷史上罕見的一個「長周期」經濟增長。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節節攀升,道指承接80年代末的慣性繼續發力、不斷通關。
1991年4月17日,道指首破3000點;
1995年2月23日,道指首破4000點;
1995年11月21日,道指首破5000點;
1996年10月14日,道指首破6000點;
1997年2月13日,道指首破7000點;
1997年7月16日,道指首破8000點;
1998年4月6日,道指首破9000點;
1999年3月29日,道指首破10000點大關。
2000年1月14日,道指創下歷史最高記錄,11723點。
截止2001年「911」發生前,道指從3000點一路上漲至10000點之上,其間的各個「千點」整數關口,均為一次性通過,幾乎沒有出現反復。這正如我們搭蓋房子,如果基石不穩、不牢,房子就蓋不高、蓋不穩,弄不好會「推倒重來」,弄不好會搞出一個「豆腐渣」工程。相反,只要基石夯實扎穩,則大廈搭蓋起來就越快,而且樓房也會越有質量。
盡管美國股市隨經濟持續了100多個的月的上漲,泡沫也似乎感覺出來,但它的上漲已有些過份。於是,正常的技術回調隨之開始。道指連續下穿11000點和10000點關口,並且於2001年3月20日直抵9721點。正當美國股市技術性回調至關鍵點位時,讓美國人最不信的大事件發生了,這就是2001年9月11日在美國發生的「911」恐怖襲擊事件。「911」不僅讓美國人意外,更讓世界為之震驚。全球股市也為之恐慌。
在這一特殊背景下,美國股市從「技術回調」轉換為「恐慌下跌」。「911」後道指很快首次下穿9000點,並直逼8000點關口。2001年9月21日,道指跌至8236點。
2001年底,隨著美國對阿富汗塔利班武裝發動的戰爭取得徹底的勝利,股市人氣開始重新聚集,道指於2002年3月19日再上萬點,達10635點。但由於美國經濟開始出現明顯衰退,尤其是2002年第二季度經濟下滑趨勢更為明顯。因此,導致道指從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初之間曾三次下穿8000點。但隨著美國經濟逐漸回暖,2003年底,道指很快重上10000點,2005年底再次逼向11000點。2006年5月9日,收於11640點,離歷史最高點位11723點僅一步之遙。
這就是美國股市,一個世界性的、全球性的股市!它的成長是200多年的經歷,它的成長絕不是「急來的」,更不是「一夜成名」的,也正因如此,道指也才能隨它一步步長大,顯而易見,道指能從40點「長大」成今天的10000點之上,它絕非一日之功、一步到位。因此,股市的成長,不能急功見利,應一步一個腳印,做實它,就是對後人負責。 英利新能11.1419.14%中芯國際2.7017.39%空中網8.9416.10%搜狐暢游33.6515.99%華奧物種3.0515.53%無錫尚德13.9311.62%UT斯達1.8910.53%鑫苑置業6.809.15%中華網1.569.10%中電光伏3.879.01%航美傳媒5.778.87%賽維LDK8.418.24%金融界13.547.97%晶澳太陽3.997.84%先聲葯業6.757.66%葯明康德8.047.20%紐約銀行28.847.17%搜狐58.057.02%
❹ 天威英利股票現在多少錢
Yingli Green Energy Hldg Co (NYSE) 21/10/2008
收盤: 5.88 刀
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cgi-bin/us/stock/quote/quoteus_o.cgi?symbol=yge
❺ 如何計算美股:英利新能源(NYSE:YGE)個年度和月度市值
市值=當前公司所發行的所有股票*其當前股票對應的價格,累加起來後的總和,就為該公司的市值!美股、股票的總市值是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總股本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股票總價值。
流通市值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當時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流通股票總價值。
自由流通股本是指總股本中剔除以下基本不流通的股份後的股本: ①公司創建者、家族和高級管理者長期持有的股份; ②國有股;③戰略投資者持股;④凍結股份;⑤受限的員工持股;⑥交叉持股等。
股票總市值是指所有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場上的價值總和,一家上市公司每股股票的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即為這家公司的市值,整個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即為股票總市值。股票的市值就是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一、股票的市值就是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二、一家上市公司每股股票的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即為這家公司的市值,整個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即為股票總市值。</p>股票的市值=股價*總股本,股票的市值就是用股票的價格*流通股=流通市值,總市值就是用股票的價格*總股本。即時交易中的個股股票現價乘上您手中的股數,你所買股票的收盤價乘以持股數量之積,如果不是一隻,那麼是你所持多隻股票的積之和。股票市值就是股票市價乘總股數,分二種:流通市值是股票每股市價乘可流通股數,總市值是股票每股市價乘公司總股數。股票總市值是指所有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場上的價值總和,一家上市公司每股股票的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即為這家公司的市值,整個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即為股票總市值。股票的市值就是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p>
❻ 英利股票代碼
公司名稱:英利新能源證券代碼:YGE上市地: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還沒有上市,在中國也沒有上市。
❼ 求中國英利的太陽能電池板具體價格是多少
前年到去年每年都在大幅降價,新聞報道說:「英利公司這兩年同樣的銷售收入,去年比前年多銷了近一倍的產品。現在家用成本太高,而且國內各地陸續公布的上網電價,只適應大型光伏電站和示範工程。個人安裝我們還得耐心點,以現在的發展速度和政策,可能會很快的。關注著
❽ 苗連生的上市風波
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作為中國光伏產業的領頭羊,相比於光伏龍頭無錫尚德來說,其海外重組上市只能用「坎坷曲折」來形容。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英利綠色能源海外上市的過程,滲透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主要思路。 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於1998年8月18日在保定高新區工商局批准登記注冊,注冊資本金為500萬元。2002年2月23日,上市公司保定天威保變(行情 資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保定英利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新立業科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簽署了關於對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資擴股的協議。根據合作框架協議中股本達到7500萬元,股權比例為49%、45%、6%的約定,天威保變出資4475萬元,英利集團增資2900萬元,北京中新以貨幣出資450萬元,重新注冊的股本金額為7500萬元。根據修改後的公司章程,英利新能源董事會共設董事席位7名,其中天威保變委派董事4名。2004年1月,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1日,經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會通過,天威保變收購英利集團所持有天威英利2%股權,收購價格以凈資產確定,總價款為156萬元。
2005年8月,英利集團收購北京中新立業科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持有天威英利6%的股權,股權轉讓完成後,天威保變持有其51%的股權,英利集團持有其49%的股權。
嫁接上市公司天威保變,為英利能源帶來了寶貴的發展資金,使得英利能源能夠抓住光伏產業發展的最好時機,迅速成長為中國光伏產業的龍頭企業。但是與天威保變的合作為其後期的發展設置了巨大的障礙,特別是出讓2%的公司股權給天威保變,使得天威保變成為天威英利的控股股東。為了重新獲取控股權,苗連生付出了不可想像的資金成本才得以贖回控股權。 2006年6月7日,苗連生在英屬維京群島成立獨資的英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英利能源」)。2006年8月7日,在開曼群島成立未來海外上市的主體——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綠色能源」)。英利能源以每股一美分的價格認購了5000萬普通股,並成為綠色能源的單獨股東。
苗連生於2006年中期開始海外重組運作,然而不幸的是:「11號文」、「29號文」和「75號文」,文文相扣,使得英利海外重組不那麼順利。
2006年8月9日,英利集團單方面增資,天威英利注冊資本達到1億元,工商變更完成後,英利集團持有天威英利51%的股權,天威保變持有49%的股權。
對於海外重組,獲取控股權是重中之重。2004年11月英利集團出讓2%股權給天威保變,僅僅獲得156萬元人民幣的股權轉讓款。現如今,為了贖回控股權,所付出的代價是2500萬元。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天威保變的投資便增值接近20倍。這一切均因為天威保變是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任何股權轉讓或增資,均不能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和侵佔小股東的利益。
2006年8月25日,英利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達成了中外合資的協議。基於此協議,綠色能源授予天威保變可以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將天威保變所持的全部保定英利新能源的股份轉換為綠色能源的相應普通股的權利。當然,天威保變必須在綠色能源完成海外上市,並且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天威保變才可以行權。協議中所設置的行權條件包括:一是綠色能源完成海外上市;二是ADSs(美國存托憑證)所代表的普通股在協議中規定的合格的證券交易所上市,其中包括紐約交易所;三是天威保變在行使普通股購買權之前,必須完成中國政府相關監管部門所有審批。
在滿足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天威保變需提前一個月以書面形式通知綠色能源,並且要附上相應的政府批文以及律師意見書。屆時,綠色能源有義務必須向天威保變發行相應數量的綠色能源的普通股。
並且協議中規定,如果在綠色能源完成上市後的300天內,天威保變的換股行為不能夠獲得中國各部委審批,可以要求綠色能源依照當時公平的市場價值購買天威保變所持有的所有天威英利的股權。
2006年8月8日國家六部委頒布「10號文」即將於9月8日生效。對於天威英利來說,時間上已經不允許等待天威保變去國家各個部門審批後才進行海外重組,當務之急是將天威英利重組到海外。
天威保變作為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針對子公司的分拆上市,必須經過中國證監會、國資委、商務部和外管局等部門的審批。盡管說政策上對於天威英利的分拆上市沒有障礙,但是如果不趕在2006年9月8日之前將公司重組出去,天威保變的海外上市相信十有八九要「流產」。
基於此,天威保變與苗連生的海外公司綠色能源簽訂合資協議,並且在協議中規定天威保變在取得國家相關部委批准之後,也同樣可以轉換為綠色能源的股份。
2006年9月5日,英利集團將其所持天威英利新能源51%的權益以1700萬美元價格轉讓給綠色能源。由此,天威英利成為英利綠色能源的控股子公司。
2006年9月25日,英利能源又以10萬美元的代價認購了980萬股綠色能源的普通股。
根據中國法律的規定,任何跨境的股權交易均需通過現金來完成交易支付,除非獲得包括商務部、外管局、證監會等監管部門的同意和豁免。但是要想獲得幾個部門的豁免和同意,不僅耗時、費力,同時是否能夠獲得批准不可預測。英利集團作為內資企業,不能通過非現金增資方式直接獲取海外公司綠色能源的股權。因此,英利綠色能源不得不募集1700萬美元用於支付從英利集團獲得天威英利股權的對價。因英利集團所持有天威英利的股權轉讓發生「10號文」生效之前,即2006年9月8日之前。所以不需要向中國證監會獲取任何批文,如果中國證監會需要審批,綠色能源也可以申請豁免。 英利分拆其一部分股份去海外上市,這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是一個獨創。
依照海外重組的時間進度:2006年8月25日,保定英利集團和英利綠色能源簽訂股權轉讓協議;2006年8月25日,英利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簽訂合資協議;2006年10月10日,英利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簽訂合資的補充協議;2006年11月13日,英利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簽訂第二次增資補充協議;2006年12月18日,英利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簽訂第三次增資補充協議。
根據國內律師所出具的意見函,主要囊括以下三點:中國證監會的許可權超出了此次發行;因英利集團所持有天威英利的股權轉讓發生在「10號文」生效之前,即2006年9月8日之前。所以不需要向中國證監會獲取任何批文;如果中國證監會需要審批,英利綠色能源可以申請豁免。基於此,英利綠色能源的海外上市並無法律障礙。
根據英利綠色能源與天威保變簽訂的合資協議,在英利綠色能源完成上市的300天內,天威保變有權按照市場公平的價格通過換股成為英利綠色能源的直接股東;300天之後,天威保變則有權要求綠色能源按照市場公平的價格收購其持有的全部天威英利的股權。至此,天威英利的海外重組上市才算真正圓滿完成。
在天威保變分拆天威英利海外上市的過程中,不斷有媒體和中小投資者質疑天威英利的分拆:一方面說是國有資產流失;另一方面說是侵佔了上市公司中小企業的利益。而事實上是上市公司天威保變的獲利最大。根據天威英利不斷增資和注冊資本的變化,可以簡單計算出國內上市公司天威保變在投資天威英利上所得到的投資回報。
按照天威保變的最初投資額4475萬元計算,在短短的不到幾年的時間里,投資回報巨大。如果按照合資協議中所論述的操作方式使得天威保變實現退出的話,天威保變的投資收益將至少超過24億元,由此將大大增厚其每股收益,在今後兩到三年之內,天威保變即使不作其他業務,也夠旱澇保收了。
幾經周折的英利,終於走出了泥潭,將於6月初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❾ 英利集團有限公司股票名稱,代碼是
股票代碼YGE
投資機構:Temasek
Holdings(淡馬錫)
創業機構: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其他機構: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涉及行業:新能源
事件屬性:公開上市
31900萬
美
2007年6月8日,光伏企業英利新能源登陸紐交所,股票代碼YGE,融資3.19億美元。
英利新能源此次IPO共發行2900萬股ADS,每股發行價11美元,僅為預售價區間下限,IPO總融資3.19億美元。高盛亞洲和瑞銀擔任主承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