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市公司中信股份和中國中信集團的關系
港股中信股份是上市公司,中信集團是中信股份的控股母公司。
⑵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的股東是哪些
屬於國務院國資委屬下的企業,唯一出資人是國資委
⑶ 中國中信集團的最大股東是誰
中國中信集團的最大股東是國務院。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是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和批准,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的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
經國務院批准,2011年12月,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原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並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
(3)中信集團今日股票行情擴展閱讀
中國中信集團的發展: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241。
2019年7月,發布2019《財富》世界500強:位列137位。
2019年9月,2019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榜單在濟南發布,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17位;
2019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在濟南發布,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17位。2019年12月,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入選2019中國品牌強國盛典榜樣100品牌。
⑷ 中信集團股票代碼
中信股份在港交所上市的代碼為0267.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前稱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簡稱中信集團,英文為CITIC Group),是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和批准,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的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
⑸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的金融業務
中信集團擁有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資產管理、期貨
等門類齊全的金融業務,金融綜合服務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 2008年,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進一步大力推進中信集團所屬金融子公司之間,以及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之間的業務協同,建立了「中信網上金融超市」,發展網上綜合金融業務,各金融子公司之間通過金融交叉產品銷售以及對重大項目進行聯合市場營銷,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綜合金融服務;在 20個地區建立了由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共同參與的地方分支機構聯席會議制度,推進子公司客戶、網點、銷售等資源共享;全面完成客戶信息系統的整合與遷移工作,著手規劃和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為各子公司共享客戶資源及交叉銷售創造條件。 截至 2008年末,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總資產 13,204億元,同比增長 16.6%;營業收入 750億元,同比增長 35.6%; 2008年實現利潤總額 212億元,同比增長 46.2%。 銀行業務是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信集團在中國境內控股上市公司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中信銀行國際化發展戰略繼續穩步推進。2010年5月,中信嘉華銀行正式更名為中信銀行國際,標志著購並完成後相關戰略整合進程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中信銀行國際全年實現合並稅後凈利潤10.57億港元,同比增長10.9%,在創歷史最高盈利的同時,各項經營指標均呈現健康較快的發展態勢,並購協同效應逐步體現。本行與BBVA、中信銀行國際組成的「三位一體」戰略聯盟不斷將各業務合作推向縱深,年度內本行與BBVA在汽車金融、私人銀行方面的合資項目正積極推進審批,資金資本、國際業務、養老金等領域業務合作規模也得到迅速增長。
2010年,中信銀行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首次突破200億,達215.0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50.20%。平均權益回報率(ROAE)19.29%,每股收益0.55元,分別較上年提高6.38個百分點和增長0.18元,經營效益創歷史新高;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繼續保持雙降,撥備覆蓋率提升至213.51%,資產質量保持良好;總資產首次突破兩萬億,達20,813.14億元,各項存款18,724.79億元,各項貸款12,642.45億元,業務規模再上新台階。基於穩健的業績表現和良好的市場聲譽,本行在《金融時報》社聯合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共同舉辦的「金龍獎」評選中,繼2009年獲得唯一「最佳股份制商業銀行」獎項後,2010年再度蟬聯該獎項,體現了市場和業界對本行綜合競爭能力的充分肯定。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是中信集團在香港控股經營的上市金融機構,也是中信金融業在海外的重要平台。 2008年11月5日,在中信集團的安排下,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利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香港資本市場調整的有利時機,成功實現私有化,從香港聯交所退市,消除了交叉持股,為中信集團整合旗下商業銀行業務打下了基礎。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所屬中信嘉華銀行核心業務盈利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全年營業收入18億港幣,凈利潤 1.3億港幣。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紀、股票承銷、債券承銷、投行和基金等業務市場份額繼續提升,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通過完善制度、改進內部協作、建設信息平台、降低自營規模和嚴格承銷項目審核等措施,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增資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通過與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嘗試拓展海外業務;成立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並發起設立綿陽產業基金,進一步加快買方業務發展。2008年中信證券公司實現凈利潤73.05億元,盡管同比下降40%,但佔全行業凈利潤的比例由9%提高到約15%。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中信證券公司的主要子公司。截至2008年底,中信建投證券公司總資產358.18億元,凈資產52.14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17.39億元。中信金通證券公司總資產103.89億元,凈資產17.69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7.07億元。中信萬通證券公司總資產58.51億元,凈資產16.67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3.73億元。 中信集團與英國保誠集團各占股50%的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已在中國10個省市的30個城市開展業務,銀保業務發展較快,期繳業務比例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2008年規模保費 37.1億元,新單年繳化保費 10億元,內含價值達 27.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23%、17%和43%,新單年繳化保費在外資及合資壽險公司中居第二位。
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標准組建的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主要經營財產保險和健康保險等業務。中信集團持有該公司 27.62%的股份,為其主要股東之一。截至 2008年底,天安保險股份公司擁有 32家分公司、 1200家營銷網點, 2008年該公司保費規模近70億,近幾年規模保費位於中小保險公司前列。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均為中信證券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截至 2008年底,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總資產 21.9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12.2億元;中信基金管理公司總資產 2.6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0.48億元。 2008年中信證券公司對旗下基金業務進行整合,由華夏基金吸收合並中信基金,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
中信信託公司、英國保誠集團各持股 49%的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資產總規模為 222.5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3091萬元。
⑹ 中信集團現在股票市值多少
你好,截止11.4日,中信總市值為2160.24億
⑺ 隆平高科股股票行情隆平高科股票原始價隆平高科五連跌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糧食多麼重要,我們都十分清楚。而種子就相當於糧食必不可少的晶元。今天就給大家介紹種業中的龍頭企業——隆平高科。
在開始分析隆平高科前,我整理好的種植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種植行業龍頭股名單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隆平高科主要從事農作物高科技種子及種苗的研發、繁育、推廣及服務。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雜交水稻種子、玉米種子、蔬菜瓜果種子、綜合農業服務等。"隆平"積累了牢固的市場地位和很高的市場認可度,是國內種子行業內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
簡單介紹了隆平高科的公司情況後,再來看一下公司的優勢有哪些?
優勢一、種業龍頭,具有品牌優勢
隆平高科作為一家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為創始人之一、中信集團為第一大股東的高科技現代種業集團,享有"袁隆平"和"中信"兩大品牌,在中國種業中,是龍頭企業,在全球種業企業中,位居前十強,品牌優勢在行業中是非常強的。
優勢二、研發優勢
品種培育、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能力是種業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
隆平高科將多名國際知名研發專家都匯集到了公司,長期穩定額度研發團隊;且憑借巴西隆平項目,該公司成為國內少數擁有全球研發平台的種企;隆平高科的研發投入要比國內其他競爭者高出很多,在轉基因和生物育種等前端技術有很充足的沉澱,水稻、玉米研發創新能力持續排在行業前排。
優勢三、嚴格的全產業鏈質量管控,具有產品質量優勢
隆平高科先後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安全管理體系、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體系,構建了"雙全雙零"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文化。
雙全是指商業化育種體系--種子生產加工體系--農業推廣服務體系的全產業鏈、從文化、品種、研發、生產、加工、檢測、營銷、服務等全業務過程,嚴格達成"產品零缺陷、服務零遺憾"。以標准化體系建設為發力點,促使質量管控能力提高到更高水平。
全產業鏈質量管理體系和嚴格的質量執行標准,對公司種子產品的應用和和推廣價值的提高有很大影響。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隆平高科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隆平高科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近幾年,我國政府呈現增強態勢在生物育種的政策上,商業化進程有希望邁入高速發展階段,2020年我國種業市場以552億元的規模,拿下了全球第二的寶座,從市場規模來看,在2025年我國種業有可能會實現 732億元。
隨著國家"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指導性意見的出台和重點任務的部署,種業已經全面步入了政策扶持和前景廣闊的共振期。
總而言之,我認為隆平高科公司作為種業龍頭,依託行業上升的背景,有機會迎來快速發展。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隆平高科未來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隆平高科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隆平高科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2-0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⑻ 今日中信證券走勢分析中信證券股的分析報告中信證券股票最新狀況
隨著中國居民財富的增長、各類機構投資者的發展以及市場各項制度的逐漸完善,中國股票二級市場擁有越來越高的活躍度,這也帶給證券行業較大的發展機遇。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詳細分析一波國內最大的券商企業之一--中信證券,到底有沒有投資價值?下面來探討一下。
開始分析之前,我先分享給大家一份整理好的證券行業龍頭股名單,各位不妨直接點擊領取:寶藏資料:證券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10月,是中國第一家A+H股上市的證券公司。中信證券業務范圍涵蓋證券、基金、期貨、直接投資、產業基金和大宗商品等多個領域,通過全牌照綜合經營,全方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境內外超7.5萬家企業客戶與1000餘萬個人客戶提供各類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各項業務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在國內市場積累了廣泛的聲譽和品牌優勢。
了解了公司的基礎概況後,我們來看看這家老牌券商還具備哪些優勢。
亮點一: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和完整的業務體系
多年來,公司不斷探索與實踐新的業務模式,在行業內首先提出並踐行新型買方業務,布局能夠直接來投資、債券做市、大宗交易等業務。公司選擇收購與持續培育,來鞏固企業期貨、基金、商品等業務的領先地位。公司的業務資格通過了很多境內監管部門的批准,實現了全品種、全市場、全業務覆蓋,投資、融資、交易、支付和託管等金融基礎功能日益完善。

亮點二:強大的股東背景和完善的公司治理體系
本公司在整合中信集團旗下的證券業務過程中建立,在中信集團的全力支持下,中信證券已從一家中小證券公司蛻變為一家大型綜合化的證券集團。公司成立了以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為核心的、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公司長期的市場化運行機製得到了保障,以此來保持健康發展。
當然,公司還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優點,由於篇幅關系,假使你想深入認識更多關於中信證券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研報中我有具體進行解讀,直接點擊鏈接:【深度研報】中信證券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
證券行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一是國企改革將試點變成了全面推開,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望邁出實質性步伐,特別是在股權並購、資產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幾方面需要做出成績。二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進入加速落地期,沿線國家不論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能源資源開發以及產業投資的產業都需要綜合的金融支持。中國股票市場基本上都給所有國際投資者敞開大門,也給證券公司跨境投融資服務項目帶來了業務商機。
總體而言,中信證券作為券商行業的領先企業,在國內對金融的重視力度進一步提高的情況下,未來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然則文章會有延時性,要是想深入了解中信證券未來行情,可以戳這個鏈接,將會有專門的投顧來為你診斷股市,看下中信證券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中信證券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1-2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⑼ 請問,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股票代碼
這些公司上市不一定是整體上市的,只是一些子公司上市,比如中信集團的中信證券600030,中石化600028算整體的,而且還在不停的收購其他上市公司,比如吉化退市000618(已被中石化要約收購),和石油大明。至於華潤集團,在我的印象里好像都是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有子公司,但無內地上市公司。
⑽ 中信集團的股票代碼是多少中信的股票怎麼買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中信集團計劃赴香港上市。
購買內地以外的市場的股票需要開立股票所在地的證券賬戶。如果近期沒有計劃前往國外,可以通過國泰君安證券香港分公司開通相關證券賬戶。
國泰君安香港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已獲在港金融業務的全牌照資格,為投資者提供包括港股、內地B股、美國、加拿大、日本及台灣等其它市場的證券和期貨交易、企業融資、資產管理與基金管理等服務。
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可以通過香港分公司為我們的客戶代開香港賬戶,需要身份證和水電煤等相關證明材料。具體您可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咨詢。
詳情歡迎您登錄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網站人工咨詢。
回答人: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理財顧問曾經理
工號:011891
國泰君安證券——網路知道企業平台樂意為您服務!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官網或企業知道平台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