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跌破發行價的股票能解禁嗎
當然能。
因為解禁期限是確定的,而且它有專屬的解禁條件,只要這些條件都滿足了,就可以接近。而「跌破發行價」這個條件是沒有的。
這里要解釋一下。之所以市場那麼關注發行價,是因為公司上市時所發行的那部分股票都是按發行價出售的,所以,但個股的股價低於發行的時候,那麼購買股票的人都會出現虧損,那就算了股票解禁了,對於股東來說也是沒有多大好處,所以上市公司都會去做市值管理,把個股的股價控制在一個價格之上。
Ⅱ 股票市場價低於發行價應該怎麼理解
這種現象叫破發
.在股市中,「破發」指的是:某股票在二級市場中的價格,跌破它在一級市場中的發行價。如何理解「破發」與「破凈」。
「破發」是股價跌破發行價,而「破凈」則是股價跌破凈資產值。對投資者而言,其中因果關系則要依具體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場大勢而定。從財務分析角度來看,凈資產是資產負債表中的總資產減去全部債務後的余額。如果市盈率對投資者來講是進取性指標,則市凈率就是防禦性指標,每股凈資產就是股價的最重要防線。因此,「破發」顯示市場低迷,買氣不足,「破凈」則進一步顯示市場信心潰退,做空動機較大。就目前我國股市來看,不論是「破發」還是「破凈」,很大程度與市場的非理性下跌加劇了投資者的恐慌性殺跌而分不開的。因此對於這類個股,我們應該看其基本面是否發生明顯轉折,市場是否依然支撐其股價走出低谷,而不要過於盲目操作。
原因對於新股頻頻破發的原因,市場普遍認為,市場低迷並不是主因,發行價格和市盈率偏高才是禍首。
在新股的發行中,投行可以同時兼任多重角色,既可以是企業上市的保薦人、承銷商,財務顧問,同時也可能是股東,這種直投、保薦、承銷的多重角色意味著利益的直接相關。募集資金額越高,意味著可以獲得的承銷費更高,而如果有直投的話,其所獲得的回報更為豐厚。
現實情況確實如此。據了解,一些券商對IPO項目超募資金部分收取5%至8%的承銷費,這明顯要高於正常的標准。在投行與企業利益趨同的情況下,投行無疑更有動力將發行價定高。
望採納
Ⅲ 股票發行前的限售股解禁時股價低於發行價是否可以流通
限售股解禁類型有這么幾種:
1、股改限售股,股改以前規定,上市前發行的股票不能流通,股改以後就可以在一定時間後流通了。 就是人們說的「大小非解禁」,通俗的說就是原來不允許上市交易的股票現在開始在市場交易了,它增加了市場上股票的供應量,必然會給股票市場帶來一定的沖擊,所以國家允許它循序漸進的進行。
2、IPO限售股,股改以後再上市的公司,上市前發行的股票也需要鎖定一段時間後才能流通,2007年上市的中石油就是這樣。
3、增發限售,公司實施定向增發新股,也需要鎖定至少1年才能上市的。
4、配售股,應該是IPO發行的時候向特定投資人配售的股份,也是需要鎖定至少1年才能上市的。
一般而言,限售股上市會增加該股的流通盤(流通股股數),使得主力操作的成本增加。做個比喻,就是原來一杯水夠澆花了,現在需要加半杯水才能夠。
但這個還要看兩個方面:
1、限售股持有者的心態。如果股票價格已經很高,那麼這批上市限售股被賣出的可能性就很大,使得空頭力量增強;相反,如果這些持有者認為後市還有很好的行情,且不想急於變現,那麼繼續持有就對該股價格沒有直接影響。
2、主力的心態。如果主力前期已經獲利了解,那麼短期內不會考慮建倉,自然此股近期不會有所作為;相反,如果主力還握有相當的籌碼,或者處在建倉的階段,反而會藉助這10%的新增流通股攤低成本。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要想知道真實動向,一個限售股上市是不能下定論的。
那麼限售股解禁是好是壞?
所謂限售股,是指在股權分置改革前的為流通股本(國企股、法人股),雖在股改後獲得流通權,但承諾在一定時間內不上市流通或不完全上市流通的股票。除了股改限售股之外,目前還有IPO限售股、增發限售股以及配售股等幾種常見的限售股。至於限售股解禁後對股市是何影響,這不可一概而論,需視不同個股具體研究。
限售股解禁對股價的影響
首先就是股改限售股解禁,也就是股民口中常說的「大小非解禁」。通俗的講就是原來非流通股,現在可以流通交易了。這無疑會增加市面上該只股票的供應量,從而對股價形成一定的沖擊。所以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只允許它循序漸進的開展,並且要及時進行信息披露。對於IPO限售股和增發限售股,都要求鎖定一段時間(如一年)才能交易的。一般來說限售股解禁都會導致股價下跌,但也不排除某些股票依然維持強勢,沒有減持現象,這樣的話股價基本會保持強勢整理。具體是利好還是利空,需結合大股東的類型、業績狀況以及有無套現、增持計劃等因素共同研判。
限售股解禁真的會讓股價下跌嗎?
按照一般的想法,限售股解禁了,這些股票就可能在市場上賣出,從而導致股票下跌。但通過數據的統計,我發現情況並不完全是這樣,根據限售股解禁的數量、解禁的類別不同,是有很大區別的。
我的統計樣本是2016年2月20日到2017年2月20日之間,1年的解禁股,剔除掉解禁時停牌的,數量是1469隻。來看一下它們解禁之後的一周和一個月的漲跌幅。分析漲跌幅的時候,不能用絕對漲跌幅,因為大盤整體好的時候肯定漲得好,整體不好的時候肯定跌得多,所以要用和大盤相比的超額收益,就是用解禁股的漲跌幅減去大盤指數同期間的漲跌幅。我採用的大盤指數是中證500指數。
結論1:解禁比例高的股票表現更差,佔比高不高,我用的指標是「解禁股占流通股比」,就是本次解禁股的數量/解禁前流通股的數量。
統計的結果是這樣的限制股解禁後股占流通股比解禁股占流通股比達到10%是一個分水嶺,比例低於10%的,影響不大,解禁後一周和一個月跑輸跑贏大盤的大概率基本都在50%附近,超額收益的中位數也在零附近。比例高於10%的,有一定影響,跑輸大盤的概率基本在55%-60%之間,超額收益的中位數也在-1%至-2%左右。
所以,如果解禁股占流通股比超過10%,對股價還是會有負面影響的。我統計的1469隻解禁股里,超過10%的有584隻,佔比40%。
結論2:定向增發解禁股表現更差。
上面介紹了解禁股的類型,有IPO股東解禁的,有定向增發解禁的,還有股權激勵解禁的。其中股權激勵解禁的一般比例都比較小,沒什麼影響,佔比能超過10%的,基本就是IPO股東解禁和定向增發解禁。
IPO股東解禁的話,要看原始股東的意圖,有些股東就是為了上市套現,那麼解禁後就願意賣出。有些股東想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那就不一定賣。
定向增發解禁的話,通常這些機構,比如定增基金,都是貪圖定增時候的折扣,目的就是解禁後賣出,所以有很強的賣出動力。另外不要覺得有的股票跌破了定增價,機構浮虧著就不會賣。事實上,當定增基金封閉期結束的時候,基金經理需要變現,所以通常會一攬子賣掉股票,並不考慮哪個浮虧哪個浮盈。對參與定增的機構來說,看的是整個組合的盈利,而不是單只股票的盈虧,千萬別想多了。
從減持動機來看,顯然定向增發解禁股更強,統計的數據也支持這個結論。從解禁後一周和一個月的超額收益來看,IPO股東解禁的略微跑輸大盤,而定向增發解禁的則是顯著跑輸大盤。
限售股解禁股收益對比
3、怎麼應對解禁事件?
概括一下上面的分析,結論就是:解禁股占流通股比超過10%的定向增發解禁股,在解禁後1個月跑輸大盤的概率較大。當然,不一定每一次、每一隻都跑輸,但是從概率上來說,這是個負收益事件,如果你長期去做,一定會吃虧的,所以應該迴避。
對於其他情況的解禁股,從統計上來看影響到不大,倒不用太擔心。
Ⅳ 次新接近發行價,公告減持計劃是好事嗎
次新接近發行價,公告減持計劃我認為這是利空消息。
1.減持本來就是利空,而且還是接近發行價格減持;
2.高層領導都不看自己的股票,你有什麼理由看好;
3.次新減持本來就有大股東急於套現的意思,這樣的股票要遠離。
股票的上漲和下跌雖然是價值決定,但消息對股票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特別是一些明確的利空消息對股價會造成重大的影響。次新接近發行價,公告減持計劃是壞事,減持就意味著套現,如果他看好自己的公司,為什麼要減持?而且還是接近發行價格減持,公司高層領導都急於套現,你有什麼理由看好公司未來發展?次新股減持就意味著套現,這樣的股票盡量遠離。
三、面對減持利空我們要怎麼處理
法律已經明確規定,大股東要減持都會提前公布減持計劃,看到次新股減持計劃就一定要第一時間賣出股票。
減持計劃公布,上市公司大股東還沒有減持,這個時候股票還不會出現大跌,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先賣出手中股票。
Ⅳ 上市公司的股價跌到低於發行價的時候對公司有什麼影響
1、上市公司的股價跌到低於發行價的時候對公司最大的影響是:公司的形象受損,股票近期看空,股價很可能會繼續下跌。如果公司高管持股,股價的波動也會影響到高管的浮動財富。如果公司的股票在二級市場表現不佳,將會影響公司的形象,進而直接影響公司的二次增發,以及債券發行,因為很多公司不是光光募集一次股票就夠的。股票價格是一個公司業績和成長性的反映,因人們對該公司的預期和信心而變動。所以這種情況會影響股價,股價反映公司情況。但本質上來說,股票價格對上市公司沒有直接影響。
2、嚴格來說,股價的漲跌對公司的本質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因為上市公司不是通過倒買股票來賺取利潤的,券商和保險公司等除外,公司股價漲了或跌了,公司的經營業績也不會因此而變好或變壞,公司的凈資產也不會因此而增多或減少,短期的股價漲跌是市場行為,跟公司無關。反過來,公司本身的經營好壞卻是可以影響股價漲跌的,從長期來看,股價的漲跌最終是由公司的內在價值決定的,如果公司的經營業績持續向好,公司的內在價值就會持續增長,那股價就會漲上去,反之則最終會跌下去,直到破產清算,價值歸零,從而讓投資者血本無歸。
Ⅵ 如果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發行價會怎樣
根據證監會的規定,如果新股上市半年內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低於發行價,或者六個月期滿時收盤價低於發行價,那麼實控人、控股股東等所持有的股票限售期自動延長六個月。同時證監會還規定,上述股東在解禁兩年內減持股份時,減持價格不能低於發行價。這就意味著,如果N中自股價長期低於發行價,那麼其實控人、控股股東等賣股票的時間可能要在股票上市五年半之後,這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
拓展資料:
元利科技事例:
1.據了解,元利科技於2019年6月20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作為元利科技控股股東、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股東承諾,若發行人上市後6個月內發生發行人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低於發行價(若發行人股票在此期間發生派息、送股、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等除權除息事項的,發行價應相應調整),或者上市後6個月期末收盤價低於發行價(若發行人股票在此期間發生派息、送股、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等除權除息事項的,發行價應相應調整)的情形,本人直接或間接持有的發行人股份的鎖定期限自動延長6個月,且不因職務變更或離職等原因而終止履行。
2.2019年9月2日收市,元利科技股價已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價54.96元/股,觸發上述承諾的履行條件。據此,元利科技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股份鎖定期延長。其中,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並擔任發行人董事的劉修華,將其直接或間接持有的公司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延長鎖定期6個月至2022年12月19日。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秦國棟、王俊玉、劉玉江、馮國梁、張建梅、黃維君、王坤、李義田,將其直接持有的公司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延長鎖定期6個月至2020年12月19日。間接持有公司股份的發行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秦國棟、馮國梁、辛正果,通過濰坊同利間接持有公司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延長鎖定期6個月至2022年12月19日。
Ⅶ 如果股票現在價格低於股票發行價了,這只股票的股東有虧本嗎
股東手裡的股票數量不會發生變化,變化的只是市值。對於真正的股東來說,只要在自己覺得合適的時候減持套現就行,平常就拿著等分紅,除非公司有問題了,基本不會虧本。
Ⅷ 股票減持價格不得低於發行價,是指上市時的那個發行價還是應該按上市後除權除息的發行價
股票減持價格不得低於發行價,通常是指上市時的那個發行價,不是指復權後的發行價,因為有很多股票多次送轉之後的復權發行價已經成為負成本,比如蘇寧電器,復權價已經成為發行價的上千倍了。
Ⅸ 跌破發行價,大股東能不能減持股票
如果是開板不久的新股,有這樣一條規則:解禁期有規定的期限,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如果超過一年的,那就不管有沒有跌破發行價都可以減持
Ⅹ 股票上市時的價格低於發行價的情況有不
你好,有的。股票發行價就是指股票公開發行時的價格,向投資者出售公開發行的股票、債券的價格。此價格多由承銷銀團和發行人根據市場情況協商定出。由於發行價是固定的,所以有時也稱為固定價。
對於跌破發行價的股票可以不可以買,如果股票發行時發行價定的過高,這樣的破發股估值仍然高企,不值得買入。跌破發行價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上市後公司業績不好或有影響業績的壞消息等因素導致股價不斷走低,以至跌破發行價格。
從行業來看,這類個股基本是石化類和鋼鐵類。由於這類行業的成長性一般,不具備較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這種國企色彩的公司類型不被人看好,加上流通盤較大,相對來說股價的波動性較小,因此對於市場的吸引力也較弱。
因此,回答跌破發行價的股票能買嗎這個問題,明顯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在選股時,不只是盯著其估值,更要看看該股涉及的行業是否景氣。如果破發股企業處於夕陽行業,未來幾年盈利能力存疑,你還會購買這種跌破發行價的股票嗎?「破發」顯示市場低迷,買氣不足,很大程序上與市場的非理性下跌加劇了投資者的恐慌性殺跌而分不開。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