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部小說的名字
紅袖添香小說網看到的,看你喜歡不《美人兮:廢棄王妃》——by 納蘭靜語 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身邊躺著一個如神般俊美的男人!第二日,卻發現自己竟然身在一個不知名的朝代,哦,買糕得! 你有你的陰謀計,我有我的陽謀策,你有無情的利用陷害,我有燦爛的笑臉魅惑人心的手段,誰比更誰高明,走著瞧唄! 《尊貴少爺的大牌丫鬟》——by 水淺淺 他,權傾朝野,擁有天下無盡的財富。是眾人口中的尊貴人物,無數的女人為之沉迷。卻獨獨搞不定那唯一的一個。自家的大牌丫鬟——錢思思!這讓自己的臉面何存! 《穿越:沖喜小新娘》——by 紫伶兒 她被爹地設計穿越成了八歲的小女娃,為的是想抱孫子,該死的,八歲的小女娃怎麼讓他抱孫子?他這未來的王爺老公,雖頂著傻王的頭銜,卻是如修羅般能瞬間奪人性命的銀狼!擋她回未來者,一律掃除!!王爺?管你是不是王爺,敢用老公頭銜壓她,休夫!!《總裁:粉粉娃娃妻》——by dxh000 爺爺的臨終遺言讓他和一個嘴巴里含著棒棒糖的小娃娃定下了婚約!那年他十五歲,她才三歲……十三年後,他學成歸國,成為司馬集團最英俊瀟灑的總裁,全香港所有的名媛佳麗都期待著做司馬公館的女主人,而他,卻決定要尋找自己的娃娃妻……《撒旦的烙印》——by 舒舞蕾 精彩書評: 她只是一個平凡的女孩,卻不得不與他做出交易,付出犧牲自我的代價,踏入了萬劫不復的地獄……早知道無法與他抗衡,也絕不可能逃出生天,卻還是自以為是一隻已經飛出牢籠的金絲雀。可事實是,從來不曾逃出,甚至被他一步一步的逼上了絕境……總裁戀上小甜心——命中註定就是你沖喜小新娘——帶著機器人穿越的美少女《妃常穿越:冷王的孽妃(全本)》 《BH穿越:廢棄帝姬15歲(全本)》 《君王側:和親罪妃》 《金鑽娃娃妻》《豪門圈套:愛妻無雙(全本》《東京娃娃小禍水(完本)》《別惹娃娃娘子(完本)》 《吻你上了癮(完本)》 《騙到迷糊嬌妻》 《冷酷少主的嬌妻(全本)》
2. 青州古城在什麼地方為什麼被稱為東方第一州
90後旅行,只為遇見:#90後旅行#「東方第一州」,七千年古城,半部國史的歷史文化名城—青州古城
不少人都喜歡到其它省市看看,但是眾所周知的是,幾乎所有的景點都守衛。而且,令人失望的是,我們到達這些景點之後,發現幾乎所有的地方都需要掏錢。除了門票錢之外,還會有許多額外的花銷,而且很多人都是底層的勞動者,大家都不比誰有多富裕,所以這些人,對此模式是比較抱怨的。
而且,因為這些古建築的原因,在這里經常會看到一些穿著漢服,美麗的小姐姐在這里遊玩,真的是頗為讓人眼前一亮。這里的人美、景色美,在這里旅遊會讓心情「從煩躁變為開朗」彷彿一切的煩惱都消失不見了。
山東超有良心的5A古鎮:不僅免費讓遊客參觀,就連停車也不收費
3. 大家覺得青州哪一家裝修公司最好
可以從幾點來看好不好。
1.裝修的材料得分辨
有實力的裝修公司會和一些知名的裝修品牌合作,這些裝修品牌能認可一家裝修公司,就是看中了裝修公司的實力。
2.了解客戶很重要
裝修是一個工程,裝修公司在開始裝修時,就要在將裝修的設計、裝修的風格、裝修材料以及施工都做一個詳細的計劃。在這期間如何了解裝修公司實力?在和客戶經理溝通時就會看出裝修公司的專業程度,他們會詳細的了解用戶的裝修意圖、房屋的戶型、裝修預算。並且直接判斷這是不是可以服務的客戶。因為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成本。接下來就需要根據客戶的需求安排設設計師溝通,進入初步設計階段。在這之後的家裝設計師給出的方案和設計效果都將是你判斷公司實力重要的參考。
3.施工效果要看好
很多業主在拿到設計圖後會選擇自己去找施工隊裝修,坦言的說,這真是得小失大,普通的裝修施工隊的質量和工藝真的沒辦法和大型家裝公司相比。一般大型家裝公司都會擁有自己的施工團隊,大多都是徽派裝修,並配有監理。這意味著工人的經驗豐富,工程質量可以放心。
4. 朱氏家譜字輩大全
江蘇南京: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北京市:高瞻祁見,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簡靖迪先猷
江西婺源:一代鴻儒宗名哲萬世賢聲定顯揚詩書禮邦永繼長德澤乃可菏天祥百忍敦厚遵古訓千秋懿行秉格言家盛宏烈振坤乾奇英獻景福綿延
江西贛州:明登承國選,才高應世傳,文邦賢學士,聖殿榮封聯
四川達縣:文志仕良德學尚貴元有光明方正思應禮義仁興天開庭惠
四川資中:登台興朋世琪宗曾文正光遠開志萬派原能和聯為付壽康
江蘇維揚:以之其瑞,立本榮傳,汝學純萬,克紹興邦
(4)青州家家富股票價格擴展閱讀:
人口分布:
宋朝時期,朱姓大約有11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15.8%。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河南、江蘇、浙江,這四省朱姓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於四川、安徽、湖北等。當時的贛蘇浙皖豫、川鄂為朱姓的兩大聚集地區。
明朝時期,朱姓大約有18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列為第十一位。浙江為朱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19.4%。在全國分布集中於浙江、江蘇、江西三省,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51%。
其次分布於甘肅、山東、福建三省。宋元明600餘年,朱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同時也向西北和西南運動。全國重新形成了蘇浙贛魯、福建、甘肅三塊朱姓人口聚集地區。
5. 古城青州的歷史文化
青州為古九州之一。早在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時期,就有東夷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大汶口、龍山、岳石文化時期,東夷人在這里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春秋戰國時期,青州為齊國腹地,物質豐富,文化發達。西漢初期,建廣縣城,為青州刺史部治所所在地。西晉末年,青州刺史曹嶷另築新城,名廣固城,曾作為南燕國慕容德的國都。東晉安帝義熙六年(410年),劉裕滅南燕,夷廣固。新任青州刺史羊穆之在南陽河北岸建東陽城。北魏時期,由於東陽城地狹人廣,在南陽河南岸增築南廓,是為南陽城。隋唐至明清,東陽城、南陽城一直為青州總管府、京東東路、青州府、益都縣等幾級治所所在地,為歷史上山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昭德古街區概述 悠久的歷史給青州遺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在青州市區,至今仍保留著許多明清時期的古街道。古街道建築青磚灰瓦、紅欄白牆、青石鋪地,透出濃濃的古風雅韻。可以說,青州古街就是青州悠久歷史的縮影和最好的見證。而在這些古街中,保存最完好,原汁原味,至今仍然延續其文化傳統的,當屬東關昭德街區。昭德街區主要街道包括東門街、東關街、昭德街、北閣街、糧食街及其兩側街巷,它們南北相通、東西相連,形成了一組「連線成片」的明清古建築群。全長3000餘米。明、清時期,這里曾是南到臨朐、臨沂直通南京,北到京城的交通要道,為山東東部著名的商貿中心和宗教活動中心。 回、漢各民族和諧相處,文化交流互融 昭德街區是以回族為主,回、漢、滿、蒙等各民族雜居的居住區。最早來青州的伊斯蘭信徒穆斯林,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青州地區非常繁榮昌盛,以貿易為主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大食人通過陸地和海上的絲綢之路,來到青州開展貿易活動,當地人稱之為「蕃客」。朝廷曾在此設置「青州押兩蕃使司」,專門管理蕃客事務。但那時的蕃客流動性大,在青州定居的並不多。自元初開始,眾多的穆斯林官員及其眷屬徙居青州,青州形成穩定的回族聚居區,從此後,這里的回族居民世代相襲,現居住人口2萬餘人。至今,這里的回族居民仍保留著自己固有的民族文化傳統和飲食習慣。同時,各民族通婚聯姻,文化互相交流,在漢族文化向少數民族傳播的同時,回族、滿族的武術、花毽、歌舞、餐飲等也逐漸融入到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生活中。回族群眾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踢花毽,現在已成為青州市非常普及的運動,每天清晨,公園里、廣場上滿天飛舞的花毽成為古城一道亮麗的風景。文化成為推進民族和諧與團結的重要紐帶,全市的36個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和諧相處,融合成了一家人,青州市已連續四年捧回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這一象徵民族團結和諧的最高獎。 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 昭德街區不但完整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古民居,而且是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在這個街區歷史上曾誕生或居住過許多光照千秋、彪炳史冊的歷史人物,最為著名的莫過於4位狀元。一為北宋著名的三元狀元王曾。傳說,王曾的父親雖然不懂文墨,但雅重儒道。晚年夢見孔子托夢,言曾參將往生其家。果然,不久喜得一子,因此取名王曾。咸平年間,王曾連中三元,大魁天下。後官至宰相,封沂國公。昭德街白果庄巷便是王丞相故居的後門,巷名因原有王曾兄弟二人栽植的白果樹而得名,有清代著名金石學家段松齡的里謠為證:「井深街闊是吾鄉,屈指高風數二王。請看故園銀杏樹,行人千古式甘棠。」詩中的二王即指王曾、王子融兄弟倆。二是明代狀元趙秉忠。趙秉忠,字季卿,號陽。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考中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其故居位於北閣街西側,名曰軟綠園。明代進士李中行在《懷趙陽學士》詩中曰:「祥煙迢遞接青徐,十畝林塘學士居。蘿月橫窗凝卧閣,松風繞砌定觀魚。」詩中的趙陽即趙秉忠,十畝林塘學士居即軟綠園。至今街區仍保留著趙狀元命名的青龍、白虎二巷。其考中狀元的殿試卷現保存在青州市博物館,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狀元卷,為國家一級文物。段松齡本人也是北閣街人,所以,他對軟綠園的追憶真實而富有情感,其《里謠十首》中說:「青龍巷口狀元坊,笑卷珠簾熨篆香,軟綠園中歌舞罷,空餘翠蓋擁紅妝。」三為清代狀元、著名的外交家洪鈞。洪鈞本為江蘇吳縣人,同治年間,母子二人來青州投奔在此做官的親友,住在東門街附近的紹興會館,少年時代的洪鈞就在此處的「森盛號」雜貨店學徒,由於他刻苦學習,在青州考院考中秀才,同治七年(1868年)進京殿試,高中狀元,青州民眾稱之為「學徒狀元」。青州市博物館珍藏其手書對聯一副:「書求往跡得其化,文有真宗鑒乃神」。此外,此地清代還出過一位武狀元丁殿祥,其狀元府在東門街附近。丁殿祥,回族人,字靖遠,號崧生,嘉慶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武進士第一名,皇帝欽點為「武狀元」。曾任宮廷一等侍衛、廣西參將等職。或許是籠罩了4位狀元的光環,這一街區歷代都有許多達官貴人、政客顯要選擇在此居住。昭德街東趙宅巷,原系元代榮祿大夫、左丞相伯顏居住的地方。元滅宋後,元憲宗賜伯顏趙姓,遷居青州。至今,街區仍有許多趙姓後人在此居住。現保存有魯東民團總指揮趙明遠故居。真教寺北側楊家巷為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回民進士楊應奎故居所在,楊應奎官至南陽知府,擅書法工詩文,著有《澠谷集》。曾出資重修過真教寺。糧食街路南雙井街有清代乾隆進士李文藻的故居,李文藻官至桂林同知,著有《益都金石考》、《青社拾聞》、《諸城縣志》、《歷城縣志》、《雲門碑目》、《南澗文集》、《嶺南詩集》等著作,家有藏書數萬卷,遂名其書樓曰「萬卷樓」。董家巷有明代萬曆進士、工部尚書董可威的住宅。民國時期,青龍街人趙太侔赴美哥倫比亞大學戲劇專業學習,回國後曾任山東大學校長。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昭德街區深厚的文化底蘊養育了眾多的歷史文化名人,而這些彪炳史冊、光照千秋的著名歷史人物也給這一街區帶來了無比的榮耀。關於他們的歷史故事、傳說,至今仍在老街流傳,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著名的宗教文化街區 青州自古為海岱間一大都會,歷史上人文薈萃,思想文化開放自由,兼容並蓄。世界上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在青州都有悠久的歷史,深刻影響過當地的傳統文化思想。從南北朝至宋元,青州是中國東部的佛教文化中心,建立了眾多的寺院,著名的龍興寺就是其中之一;唐代以後,青州道教興盛,在青州城南的雲門山、駝山上,歷來就是佛道並存。明代,著名的道教人物張三豐曾在雲門山之南的洞中修煉。僅在昭德街區,就存在3種不同的宗教寺院4座。其中伊斯蘭教寺院有兩座,即真教寺和清真寺。真教寺是青州伊斯蘭教最大、最古老的寺院,據寺內碑記記載,該寺由元代伯顏丞相後裔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為元代三大真教寺之一。後歷代增修,發展到現在成為一組規模宏大、結構緊湊的古建築。現在仍是伊斯蘭信教群眾結集禮拜的重要場所。1935年,著名的馬松亭(曾任全國「伊協」副主任)大阿訇曾在此講經禮拜。清真寺位於昭德街區西部,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衡王之子寧陽王朱載垿始建,青州知府張連登親筆題寫寺額。知名阿訇王靜齋曾在此譯經。現青州伊斯蘭教協會和青州市民族書畫院均設於此,並經常舉辦少數民族書畫展覽,清真寺已成為一處既服務於穆民,又服務於社會的重要場所。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位於昭德街區西側。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天主教由西方傳教士傳入青州,清光緒元年(1875年),建立了青州第一個教堂,後不斷擴建。1933年,建青州大教堂,聖堂能容納3000人,高35米,為當時青州最高的建築物。在解放戰爭時期,華東局保育院曾設於此,保育院的孩子在這里得到了修女們的悉心照料。現青州市天主教愛國會設於此。基督教於清咸豐九年(1859年)傳入青州,宣統二年(1910年),建大禮拜堂作為教會活動中心。基督教倡導教會辦學、施醫、建博物堂,在培養神職人員的同時,也把西方的科學技術帶入了青州。 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國家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實,廣大宗教界人士雖然信仰不同,但互相尊重,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方針,愛國愛教,自覺維護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在這一街區實現了民族團結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 著名的商貿中心 昭德街區明清時期為山東歷史上著名的商貿中心,當年曾經商賈雲集,僅山西省在此經商的大賈商家就達40多家,他們結為商幫,在東關街穆家巷建起了宏偉的山西會館,為晉商落腳投宿、聚會議事提供方便,今遺跡仍存。許多回族老人對這一街區原有老字型大小至今仍耳熟能詳,給你指出它們原來的位置,如利興福絲廠、振興煙廠、萬和堂葯店、山城玉醬菜、益興永百貨、和合商店、興茂茶莊、紅麗染坊、中義和糕點、楊家貨棧、德明葯房、趙家店、永春堂葯店、法家店、王家店等。昭德街區著名的回民食品店隆盛糕點、福祿壽糕點,傳統老工藝程記紅爐等均有上百年的歷史,至今仍生意興隆。著名的穆斯林傳統食品劉蒙汗家燒餅、梅穗綜子、老湯牛肉、東關烀糕、東關粘粥等現已被列入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著名的影視基地 保留有中國明、清時期建築風格的青州昭德古街區,引得拍攝歷史古裝戲的電影、電視導演們紛至沓來,例如,《西遊記》、《聊齋》、《李清照》、《宋江》、《鄭板橋》、《代號007》、《黃金驛站》、《羅榮桓》等都曾利用古街為背景拍攝了大量的歷史鏡頭,使青州昭德古街名揚世界。 自青州建市後,市委、市政府提出保留「古」字、突出「青」字的城市建設方針,使這些古建築群得以較好地保護。1990年,昭德街區被公布為青州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97年開始,市政府對昭德街沿街建築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了整修,對昭德街上已經磨損了幾百年的街道青石板就地翻底鋪墊,既保留了原有的老街風貌,又保護了這批被踩踏幾百年的石板。近幾年,青州市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十分注重文物保護與利用,聘請專家對昭德街區進行了總體保護規劃,街區居民積極配合,共同參與。目前,這一規劃正在逐步實施。今年,市政府和宗教部門將聯合出資修復清真寺冀真堂和經綸堂,復建基督教堂恩光樓。整個過程文物部門全程參與,一切按總體保護規劃和有關的文物保護規定實施。 青州的古街,已經成為青州對外宣傳的亮麗名片,吸引許多研究古建築的專家學者紛至沓來,前駐華大使阿南惟茂的夫人阿南史代就曾多次專程前來考察昭德古街,並寫下數卷研究論文。我們相信,隨著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宣傳推介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遊客將會走進青州古街,徜徉於濃濃的古風古韻之中,領略青州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出現過許多彪炳史冊的歷史文化名人,著名女詞人李清照、趙明成夫婦在青州居住10餘年寫詩填詞,碩果累累,蒲松齡更是與青州結下了不解之緣。時值今日,各市都在紛紛打造文化品牌,青州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又是如何發掘傳統文化、發展文化產業的?近日,記者拜會了青州文化局局長許新益。 記者一直對青州博物館印象深刻,尤其是博物館珍藏的趙秉忠狀元卷,很受震撼,在青州文化局局長許新益的介紹下,記者對青州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青州有7000年的文明史,是東夷文化的發源地,並且是古九州之一。凡是到青州的人,無不慕名參觀博物館,那是青州璀璨奪目的歷史文化的縮影。商代的銅鼎、漢代的玉璧、北齊的石室線刻、北周的大佛像、南北朝的菩薩、隋唐的石雕、仇英仿的《清明上河圖》畫卷、明萬曆年的殿試狀元卷真本以及本地歷代所產的陶器、銅器、鐵器、玉器、碑碣、字畫等文物達到2萬多件,使人領略到青州歷史豐采。 「要說青州的文化特點,應該是青州文化的融合性很強。」許新益說。青州共有漢、回、滿、土家、苗等30幾個民族,多年來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形成了融合性極強的青州地域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有享譽中外的佛教文化,比如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龍興佛教造像,還有源遠流長的「壽」文化。雲門山的「壽」字,被譽為「天下第一壽」,「壽比南山」一詞據說就源於此。另外,青州的名人文化也很璀璨,寇準、范仲淹、李清照、歐陽修、富弼等都與青州結過不解之緣。 文化旅遊離不開文化產業的發展,當記者問到青州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時,許新益很激動地說,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提升城市品牌的著力點。近年來,青州主要圍繞古城文化、生態文化、民族宗教文化開發等三方面開展工作,重點培植七大文化產業:一是文化旅遊,重點開發佛、壽文化旅遊線路,打造生態觀光旅遊品牌;二是演藝業,建設休閑娛樂中心,組建青州市藝術團,排演一台能夠代表青州形象的原創性大型歌舞;三是古玩字畫與工藝品產業,培植古玩書畫和工藝美術品生產企業和專業村、專業戶,精心打造龍頭企業,引導古玩字畫和工藝美術產品向特色化、集團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四是發展印刷行業;五是廣告會展業,重點抓好花博會這一社會文化知名品牌,使其盡快形成集節、會、展、演、賽為一體的特色會展品牌;六是休閑娛樂產業;七是文化地產業,重點開發南陽河、益王府、堯王湖、衡王府、海岱小區等,彰顯古城文化魅力。 青州近年來要抓好17個文化產業項目。一是建設青州文化信息產業園,投入約5個億,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二是以現有東壩印刷企業為基礎的印刷產業項目;三是規劃建設文化產品經營區,重點規劃「五大市場」,即東夷文化書畫園、古玩市場、古街文化市場、南陽河景區文化市場、書畫藝術城、鈺鏵文化市場;四是佛壽文化開發項目,重點建設鳳凰山觀音雕塑和壽文化博覽園,開發壽文化產品。另外還有生態文化旅遊項目,旗城文化開發項目,衡王府文化項目,以黃樓為中心的生態農業觀光文化產業園區,會展文化產業中心,鄭母鎮復建狀元樓、文廟,保護開發「四大御葬」等基礎設施,以東夷文化園、將軍文化園為中心的專題文化產業項目,以昭德街、真教寺等為中心的宗教文化產業項目等。 在談到青州市政府在文化項目的建設上是否會給予一些扶持政策的問題時,許新益說:「為了統一規劃、協調、指導全市文化產業的發展,青州成立了協調機構及制定了優惠政策,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方式全面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並且設立了青州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用於扶持文化創意、動漫和產業園區的建設。另外,青州還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文化產業。實施項目拉動戰略,大力引進和發展具有示範性、導向性的重點文化項目。對新興的文化產業可在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適當扶持。再者,創造條件,吸引國內外知名文化企業總部或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入駐。利用花博會、魯台經貿洽談會等各種招商平台,進一步加快文化產業招商引資步伐。還有一點,引導城鄉居民提高文化消費在消費支出中的比重,為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不斷增長的需求市場也是很重要的。」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加之現代青州在文化品牌打造上的諸多政策扶持和努力,文化旅遊正在成為青州城市品牌形象的金字招牌,青州也日益成為特色鮮明、個性突出、品牌響亮、設施先進的文化名城、旅遊名市。
6. 曹操死後,他老家、青州籍的兵士相繼擊鼓離去,有這個事嗎
您好,我來幫您回答吧
請仔細看看下面的文章,非常有幫助
《三國志》中的魏書,臧霸傳中「會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
青州軍擊鼓事件是曹魏的一大重要的轉折---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曹丕的東南地區的政策(涉及青,徐,揚三州)
臧霸何功漢魏交替間的公案
兩年前,在故鄉和巴西馬忠同學討論漢魏之間的侯爵制度,順手把漢魏交替之間曹魏的功臣名將所受爵賞列了個清單,按食邑數排了個序,大家猜猜看,排在前面的都應該是誰?
自建安年間起,截止到文帝末年的部分名將:
夏侯淵 八百戶
夏侯敦 二千五百戶
張遼 二千六百戶
徐晃 二千九百戶
樂進 一千二百戶
於禁 一千二百戶
曹洪 二千一百戶
曹仁 三千五百戶
張郃 三千三百戶
臧霸 三千戶
李典 三百戶
李通 四百戶
文聘 一千九百戶
龐德 三百戶
許褚 要到明帝時才七百戶
呂虔 要到明帝時才六百戶
曹休 要到明帝時代才有二千五百戶
這里列舉了曹魏的主要將領的食邑數情況。
如果排前三名的話,是曹仁、張郃、臧霸。
曹丕篡漢登基,確給功臣都有所加封,但曹仁的三千五,是文帝即王位後一下子加封了兩千戶,情況很特殊——一個是時間,一個是數目。
曹丕篡漢登基,確給功臣都有所加封,但最多也就是加了一千戶,而且是即「帝」位之後。曹仁一下子加了兩千戶,而且是曹丕剛即「王」位,曹仁這個「首富」來得突兀,屬於暴發戶性質,隱情後述,此不贅言。
然後是張郃,雖然他在文帝朝可以排到老二,但他在曹操時代的功績怎麼也不見得能超越張遼、夏侯這幫人物,在曹丕篡漢前後他的食邑很難超越張遼的二千六百戶(即便是張遼,其中一千戶還是曹丕稱帝後才加上去的)。不過從歷史資料來看,此人此後確有戰功,雖無明文記載,增邑也在情理之中。
以上兩人,盡管有些問題,但排在前幾位,倒也不讓人奇怪。臧霸就奇怪了。論戰功、資歷,親疏,怎麼輪不到他排第三。讀史當處處存疑。
仔細考究之下,竟牽出了三國之間一段公案。
曹操去世後,前三國的制衡局面被打破。劉備趁曹丕忙於整理內部之機,東征孫權,於公元222年夏,與東吳會戰於夷陵,蜀軍大敗,劉備帥殘部退守三峽白帝城。吳將徐盛、潘璋、宋謙等紛紛要求一鼓作氣攻蜀,被陸遜斷然否決,理由是,曹丕即將攻吳。而後果如其然,然而曹丕臨江,不戰而退,又讓人大跌眼鏡。
這段歷史,曹丕的行為顯得有點莫名其妙。妨礙曹魏統一天下的,就是孫劉聯盟,現在孫劉交惡,劉備被大大削弱了,且孫權至少在名義上是服從於曹魏的,無論從道義還是從實利上,曹魏都不該舍劉而擊孫——曹丕難道真的是瘋了?
如果僅僅從表面來看,是很難理解曹丕的行為的,可當我們把歷史串通了來看,一切就不難理解了。
一、曹操死後的洛陽動亂
就當時形勢而言,吳、蜀雖然實力較小,但已經過多年整合,內部不存在問題。而曹魏不同,曹魏本來內部矛盾就比較深,曹操一死,許多矛盾立刻表面化了,如《晉書•宣帝紀》說:「魏武薨於洛陽,朝野危懼」。
首先是青州兵。曹操起家,主要依賴的,就是被他收編的青州黃巾余部,但是這幫人到底是強盜出身,雖隨曹操多年轉戰,仍處於相對獨立狀態——曹操也不見得完全信任他們——以上所列曹魏主要將領中,居然沒有一個是出身於青州黃巾!這和曹軍的兵力構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曹操在洛陽去世後,青州兵引發了一場騷動,其中又涉及到了臧霸。
《魏書•臧霸傳》注引《魏略》雲:「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霸遣別軍在洛。會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
臧霸所部是青徐人,也多是收編的黃巾余部,曹操收編青州黃巾時,臧霸也同時收編了徐州黃巾,《臧霸傳》雲:「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於徐州……」這和曹操的情況是一樣的。由於這兩支軍隊本是同源,所以洛陽的青州兵逃走的時候,臧霸所部的徐州兵,也一起逃走了。
對於曹丕來說,這是形同叛亂的行為。但此時他一方面要應對鄢陵侯曹彰對他繼統合法性的挑戰(《賈逵傳》雲:「時鄢陵侯彰行越騎將軍,從長安來赴,問逵先王璽綬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鄴,國有儲副。先王璽綬,非君侯所宜問也。』」)另一方面,他又要穩定天下人心,還要准備篡漢,對此只好採取大事化小的態度。
《賈逵傳》注所引用的《魏略》很能說明問題,「眾人以為宜禁止之,不從者討之。(賈)逵以為方大喪在殯,嗣王未立,宜因而撫之。乃為作長檄,告所在給其廩食。」
《徐宣傳》則雲:「或言易諸城守,用譙沛人。宣厲聲曰:『今者遠近一統,人懷效節,何必譙沛而沮宿衛者心?』文帝聞曰:『所謂社稷之臣也。』」曹丕說徐宣是「社稷之臣」,不是說這話的本意對,而是說徐宣明白必須安撫人心的現實。
話雖如此,但這樣的情況下,曹魏政權不能不重用譙沛人,前述曹仁同志一下子增加了兩千戶食邑,接掌南線全軍指揮權(《曹仁傳》:「拜仁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進封陳侯,增邑二千,並前三千五百戶。」),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但一時的權宜之計,不等於曹丕對該行為的認同——請同學們記住,古往今來,任何對最高權力的挑戰,都是會得到最激烈的反饋的。
二、臧霸的地位和態度
臧霸,泰山華縣人,十八歲起就亡命做強盜,後投靠陶謙,擊敗徐州黃巾軍,並收編其餘部。
此人孝順忠勇,很講義氣。曾幫助呂布和曹操作戰,呂布敗亡後,他又歸降了曹操。在曹、袁官渡決戰前,曹操統治區人心惶惶,到處發生叛亂,臧霸多次襲擊袁紹控制的青州,為曹操消除了側翼袁軍的威脅。曹操一度將青、徐兩州至海間的廣大區域,在名義上交由臧霸管轄。
臧霸以及情況相同的孫觀、孫康、吳敦等人,盡管支持曹操,也沒有政治野心,但割據色彩很重,在群雄混戰的時代,曹操對此無暇顧及,只能要求形式上的統一,盡力拉攏他們為己所用,但當群雄被翦滅殆盡後,曹丕已經不能滿足於形式上的統一,而開始追求事實上的統一了,這時候,曹丕和臧霸的矛盾,也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尖銳起來。這就相當於近代史上蔣介石和張學良的關系。
談到臧霸的部隊,還必須指出的是,青徐水軍,是曹魏水軍的主力,是曹魏對抗東吳必須仰仗的重要力量。
從曹操時代以來,曹魏對事實上割據青徐的臧霸勢力,一直是優容的,一方面,固然是要借用臧霸的威望和實力,另一方面,臧霸自身對曹魏是忠誠的,為人也低調。因此曹魏對臧霸的態度是厚寵其爵位,漸奪其實權,使用的完全是懷柔手段。
如果不是曹操死後發生的青徐兵「鳴鼓擅去」事件,對臧霸這樣老實人,曹丕還真有點不好意思下手。
但這一事件,將原本緩和的矛盾突然激化了。
臧霸自建安十一年為徐州刺史後,史料未見有升遷之記載,而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後,臧霸立刻「遷鎮東將軍,進爵武安鄉後,都督青州諸軍事」——同學們請注意了,突如其來的升遷,往往不是好兆頭。
關於這個「都督青州諸軍事」,問題很嚴重。臧霸本是徐州刺史,都督青州就應該移節——把你從你的根據地調出去,是政治斗爭中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殺頭甚至是滅族的信號——但直到本年十月的《魏公卿上尊號奏》里,臧霸的頭銜仍然是「使持節行都督督軍徐州刺史鎮東將軍武安鄉侯」,這個「都督青州諸軍事」到底是史書寫錯了,還是被臧霸賴掉了,誰也說不清楚。
前面已經談過,此時「用譙沛人」成了曹丕新政心照不宣的主題,曹仁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而曹休則一年之內遷官四次,其中三次和臧霸有關。第一次是中領軍轉領軍將軍,為青徐兵「鳴鼓擅去」事件善後;第三次是遷征東將軍領揚州刺史,在臧霸和東吳之間打進一個鍥子,一方面防止東吳的異動,另一方面也提防臧霸出問題;第四次是「都督青徐」,賦予曹休在青徐兩州的最高軍事指揮權。
而臧霸呢?他顯然也察覺到了曹魏對自己的不信任,換個人恐怕就真的反了——但是臧霸真的是個老實人。他首先和曹休搞好關系,非常坦誠,另一方面,積極主張對東吳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並主動請纓為前鋒。
臧霸老實,但老實人不等於是傻子。
他表明忠於曹魏的立場,但仍然希望在此基礎上盡可能保持青徐現狀——實在不能保留現狀,退而為富家翁也可以。總之一句話,在與曹魏妥協的前提下,盡量多爭取自我利益。
三、對三國格局的深遠影響
漢獻帝延康元年,即公元220年六月,魏王曹丕親自南征,但這次南征並未和東吳發生軍事沖突,前鋒滿寵的部隊也只到達了今江蘇高郵境內——如果這真是針對東吳的軍事行動,方向就不太對。長期以來,曹魏和東吳交手,一是在荊州的江陵沿江段,如赤壁之戰;一是在合肥的巢湖一帶,如逍遙津之戰。
因此,從表面來看,這是曹魏針對東吳的防禦性演練,但從其實質上講,固然也有為以後的軍事行動進行演習的目的,但一次軍事演習有必要讓剛即位的魏王曹丕親征?
因此,可以認為,這是曹魏因年前「鳴鼓擅去」事件,而對青徐地方勢力採取的一次試探性行動。一則炫耀軍威,施行嚇阻,二則檢驗地方勢力的態度,為當年十月份曹休「都督青徐」在實力上作鋪墊。
公元222年,即曹丕篡漢後的魏黃初三年九、十月間,西線吳蜀夷陵之戰剛剛結束,正如陸遜所預料的那樣,曹魏三路大軍攻吳。
《吳主傳二》雲:「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權遣呂范等督五軍,以舟軍拒休等,諸葛瑾、潘璋、楊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須督拒仁。」
魏軍西線、中線的進軍路線一如既往,也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而東線魏軍,則對東吳造成了較大威脅,以至於孫權卑辭上書曹丕請和,但因曹丕堅持要求孫權送其長子孫登為人質,談判破裂。
臧傳引《魏略》雲:「文帝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霸謂休曰:『國家未肯聽霸耳!若假霸步騎萬人,必能橫行江表。』」此戰中,和臧霸關系良好的曹休果然依照臧霸的方案而行,《吳主傳二》雲「曹休使臧霸以輕船五百、敢死萬人襲攻徐陵,燒攻城車,殺略數千人。」取得了很大的戰果,臧霸確實是想做出點成績,讓曹丕不再猜忌他。
曹休一面批准臧霸的作戰計劃,一面向曹丕匯報,這邊取得了作戰勝利,那邊曹丕卻在犯嘀咕,臧傳引《魏略》雲「休言之於帝,帝疑霸軍前擅去,今意壯乃爾!遂東巡,因霸來朝而奪其兵。」(《魏略》不能成為正史,恐怕也和它這種直來直去的筆法不無干係,同樣一件事,《三國志》就說得委婉的多)
關於曹丕犯嘀咕,也有史料可資,《董昭傳》雲:「三年,征東大將軍曹休臨江在洞浦口,自表:『原將銳卒虎步江南,因敵取資,事必克捷……』帝恐休便渡江,驛馬詔止。時昭侍側,因曰:『竊見陛下有憂色,獨以休濟江故乎?今者渡江,人情所難,就休有此志,勢不獨行,當須諸將。臧霸等既富且貴,無復他望,但欲終其天年,保守祿祚而已,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徼幸?苟霸等不進,休意自沮。臣恐陛下雖有敕渡之詔,猶必沉吟,未便從命也。』是後無幾,暴風吹賊船,悉詣休等營下,斬首獲生,賊遂迸散。」
可見曹丕此次南征,其目的不在於深入吳會,平滅孫吳,而是在於根本解決臧霸的軍事實力。所以董昭的話說得非常聰明,輕輕點明了臧霸的心態不過是「欲終其天年,保守祿祚而已」,話雖不明說,但說出來,大家都明白。董傳這一段的後半部分,完全抹煞了臧霸渡江作戰的勝利——而承認這一勝利的,居然是來自敵方資料的《吳書》。
(寫到這里,俺不得不承認,能作為史家典範之一的陳壽《三國志》,確實在資料和著筆上,有其過人之長,其立傳都能從當事人本身的角度去敘述,委婉而不曲筆,可能讓你看不懂,但一定不會看錯——如果你認真看了的話。)
此次南征,中路曹仁幾乎沒動靜,西路夏侯尚年輕氣盛,小打了一下,勝負不大,只有東路,在臧霸的策劃和實施下,對東吳形成了威脅性攻勢。而同在東路的名將張遼,帶病出征,死於江都,此戰基本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唉,可憐的臧霸!
曹丕此次攻吳是假,借機撫平青徐二州是真——內部尚未平定,他哪有能力去窺視江左?所以說,曹丕並不是瘋子,雖然比不上他爸爸,但他也算是夠狡猾的了。
曹丕奪取臧霸兵權這一節,《三國志*臧霸傳》寫得很委婉:「與曹休討吳賊,破呂范於洞浦,徵為執金吾,位特進。」
此後,臧霸就老老實實地呆在洛陽備位充數,當曹丕的軍事顧問,「每有軍事,帝常咨訪焉。」大概曹丕自己也覺得對不起老實人,對臧霸相當優厚,到曹丕末年,臧霸食邑竟達到三千戶,比張遼、徐晃都高。明帝即位,又增邑五百戶,共三千五百戶。臧霸在明帝年間去世,謚號是「威」,與於禁的「厲」比起來,算是很不錯了。
在用人不疑上,曹丕不及乃父多矣。但他完成了北中國從形式上到實質上的統一,給司馬氏重新建立大一的統中華帝國奠定了基礎,在推動歷史的前行上,還是做出了貢獻的。
歷史的前行,常常是要踐踏一些花花草草的,就花草本身而言,固然是悲哀,但這卻是歷史前進中必不可少的代價。
如果我們不能免於付出,為什麼我們不能正視這一切呢?
對於曹魏的內部問題,孫劉心裡當然都很明白。劉備敢於傾國而出攻擊東吳,就是料到了曹操死後曹丕還很要花些時間來處理這些事務,無暇打擊蜀國;而陸遜當然也明白,曹丕肯定會以攻擊東吳為借口進行佯動——若他手裡的東吳主力陷到三峽里去了,曹丕在東線的佯動也完全可能變成真正的攻勢。事實上,當曹丕接到臧霸渡江取勝的捷報後,確實也一度由「驛馬詔止」變為了「詔敕諸軍促渡」,所幸陸遜及時回防,曹丕看占不到便宜,才真正撤軍。而劉備也能看到這一點,《陸遜傳》引《吳錄》雲:「劉備聞魏軍大出,書與遜雲:『賊今已在江陵,吾將復東,將軍謂其能然不?』遜答曰:『但恐軍新破,創痍未復,始求通親,且當自補,未暇窮兵耳。若不惟算,欲復以傾覆之餘,遠送以來者,無所逃命。』」
而曹丕的佯動,也令吳、蜀兩國清醒過來,迅速調整心態,重新結成了聯盟。
正因為三國的智者都能比較清楚地預測明天,所以群星璀璨的三國時代這才剛剛開始。
所以,諸葛亮、陸遜、司馬懿們才能夠在歷史的星光下,上演那偉大的篇章。
當最明亮的星隕落的時候,不要為他嘆息,正是這往來代謝,才成就了古今。當你謳歌那璀璨奪目的光芒時,也請不要忘記了茫茫天幕上那些不顯眼的小角色,每一顆劃過黑暗的流星,都在述說著故事。
能讀出來什麼,就看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