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分眾傳媒新浪股票行情查詢上證指數
擴展閱讀
買期權賣股票 2025-05-15 04:04:54
304股票行情 2025-05-15 03:58:46

分眾傳媒新浪股票行情查詢上證指數

發布時間: 2021-05-28 07:34:40

A. 比如像分眾傳媒這樣的股票連續三年放大量,最近三年的量超過以前十年的量,為什麼有些股票這樣放量呢

你好,分眾傳媒股票連續三年放大量,最近三年的量超過以前十年的量,是因為分眾傳媒是於2015年12月28日借殼七喜股份完成的上市,當時七喜股份總股本才30233.51萬股,而為了借殼又發行了381355.64萬股,股本一次增加了12.6倍之多,因此成交量自然大幅增多,最近三年的成交量超過以前十年也就不足為怪了。

B. 分眾傳媒是哪個省股票

分眾傳媒(002027)屬於廣東省板塊:

C. 分眾傳媒在中國有否上市上市的話股票代碼是多少

分眾傳媒借殼七喜控股登錄A股市場,股票代碼002027

2015年11月16日晚間,七喜控股發布公告,分眾傳媒的借殼重組方案今日獲得證監會有條件通過。

分眾傳媒創建於2003年,是中國最大的數字化媒體集團之一,產品線覆蓋商業樓宇視頻媒體、賣場終端視頻媒體、公寓電梯媒體、戶外大型LED彩屏媒體、電影院線廣告媒體等多個媒體網路。
2005年7月分眾傳媒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海外上市的中國純廣告傳媒第一股,並以1.72億美元的募資額創造了當時的IPO紀錄。隨後,分眾媒體於2005年和2006年分別收購了框架媒介和聚眾傳媒。但從2008年起迅速下跌,最低時股價不到6美元。
在受到渾水做空後,分眾傳媒收到私有化邀約,並於2013年5月完成私有化,從美股撤退。於2015年末借殼A股上市。

D. 分眾傳媒的股票可以長期持有嗎


單純就現在技術面客觀分析而言,處於均線空頭排列股價處於均線之下的明確下跌趨勢,股票里沒有主力,只有散戶和游資,那麼在新主力完成進貨動作打出一個完整的底部形態之前,不是盤整就是下跌,從長期持股角度顯得沒效率

E. 分眾傳媒的運營模式是怎樣的大神們幫幫忙

2006年1月,分眾傳媒以現金加股票總計3. 25億美元收購了即將上市的競爭對手聚眾,業內一片嘩然, 諸多業內人士紛紛稱分眾傳媒已經實現國內樓宇廣告的壟斷。 事實上,吞並聚眾後的分眾傳媒實力確實增強不少。 今年年初的數據顯示, 分眾傳媒的商業樓宇聯播網已經覆蓋中國近75個城市, 三萬多棟樓宇,以及六萬多個液晶顯示屏。 在中國樓宇電視廣告市場佔到98%的份額,處於絕對壟斷地位。 雖然樓宇廣告市場沒有了聚眾, 但具有國資背景的各地廣電系企業紛紛出手, 並且從商業樓宇與公眾場所依靠 移動 電視向分眾傳媒逼近, 時至今日,分眾傳媒壟斷樓宇電視的美夢難成真。 移動電視廣告已經成為廣告業的一座金礦, 成功吞並聚眾傳媒的分眾傳媒一直想獨占這座金礦, 孰料到半路殺出一匹黑馬——廣電系的企業。 擁有雄厚資金實力的廣電系企業, 正在從樓宇廣告的延伸處全面圍繅分眾傳媒。 樓宇廣告是分眾傳媒的固有領域,也是分眾傳媒拓展業務的基礎。 未來,分眾傳媒將由樓宇廣告向火車站、汽車站、機場、銀行、 公交等其他公共場所延伸,而現在, 分眾傳媒的業務延伸區域正在被廣電系企業的移動電視佔領.同時, 廣電系企業佔領了分眾傳媒的業務延伸區域後, 也在向分眾傳媒的固有領域樓宇廣告發起了沖鋒。 北廣傳媒城市電視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文彥對外透露,「 預計到2006年年底, 北廣傳媒在北京布點的電視屏幕數量將接近分眾傳媒現在的水平, 即超過10000台, 不久以後將會出現更多北廣的屏幕與分眾傳媒的屏幕在同一樓宇同台 競爭的場面,雙方在北京地區樓宇電視市場的正面競爭即將展開。」 從現有的運營模式和資源優勢來看, 分眾傳媒與廣電系的企業相比並無優勢, 這也是分眾傳媒很難壟斷移動廣告這塊市場的根本原因。 這些在全國各地與分眾傳媒競爭的廣電系企業,擁有國資背景, 從政策上可以獲得一定的支持,同時也可以輕松獲得廣電資源。 目前各地廣電系統正在計劃實現廣電系統樓宇電視廣告聯盟, 通過聯盟展開同步的終端推廣和廣告營銷, 提高全國城市電視的市場佔有率。聯盟的出現, 分眾傳媒的業務擴張將會受到直接影響。 廣電系樓宇電視廣告聯盟試圖將原本分散經營的各地移動電視採取異 地聯播、節目置換、廣告互換等方式合作,降低製作成本。同時, 廣電系聯盟還佔領了汽車站、火車站、機場、計程車等業務戰線, 從前端阻止了分眾傳媒業務擴張的可能。同時, 廣電系正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阻止分眾傳媒的業務擴張。 由於運營模式有著本質的區別,廣電系企業與分眾傳媒的競爭, 使得分眾傳媒的運營劣勢漸顯。一直以來, 分眾傳媒樓宇廣告電視的播出方式是「光碟播出」, 即直接在各大樓宇建立獨立的終端,播放碟片、 並由專人來進行維護。前期,在終端數量少的情況下, 這對於分眾傳媒來說是一件節約成本的事情,因為「光碟播出」 方式使分眾傳媒沒必要架設費用高昂的 網路 。

希望採納

F. 分眾傳媒股票怎樣


就現在技術面客觀分析而言,k線是左上右下,均線空頭排列股價處於均線之下的明確下跌趨勢沒錯吧,這次反彈的關鍵量價節點6.82隻要跌破,就反彈結束重回下跌趨勢。

G. 全球經濟危機

09年中國經濟危機狀況分析
西方發生嚴重經濟危機時,哪些國家最倒霉,哪些國家好一點,哪些國家沒事情,反而更好點呢?這要從1929年情況來看。當時,外貿依存度高的國家,尤其是產業鏈在已經與外部發生密切聯系的國家,動盪最大。因此,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最嚴重。
誰稍微好點呢?那些進出口不太重要,外資不太多的國家。比如中國。上世紀20年代後期到30年代前期被有些人稱為「中國民族產業黃金期」。因為外資自顧不暇,反而給中國以機會。
誰最沾便宜呢?完全被隔離了世界的國家,這就是蘇聯。蘇聯在這次大危機的前一年,1928年10月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在此之前蘇聯的工業產值是美國的三分之一,小於德國和英國。由於蘇聯是被西方封鎖起來的,本來就沒有從西方哪裡獲取過什麼資金,也不需要西方市場。因此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完全封閉在國內的一次經濟發展。到1931年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時候,工業產值增長3倍,上升為世界第二。蘇聯在這個時期建成一個完善的工業體系,拖拉機、飛機製造、汽車、重型機械、化學合成工業、精密儀器製造等重要的先進的工業部門都建立了起來。這個時期美國有10萬人移居蘇聯。一次,蘇聯在美國登廣告招募6000名熟練技工,報名應聘的竟達10萬人之多。
換句話說,全球化程度越高的國家,災害越嚴重。
說李非「輕巧」,是因為他的「前提是……」這句話很輕巧。西方這場經濟危機的高潮最慢也在2010年發生,快的話會在2009年年中或年底發生。對中國來講,只有1到2年時間來調整。但時間已經沒有了,因為西方危機已經開始,已經影響到了中國。
中國現在外貿依存度達到65%。也就是說進出口貿易總額相當於GDP的65%。中國現在的出口依存度(出口總額佔GDP比例)已經超過35%。這個指標高不高呢?日本和美國在對外經濟發育水平頂點年份,外貿依存度沒有超過25%的,出口依存度沒有超過15%的。中國已經創造了世界空前絕後的,最全球化的對外依存經濟體,別說變成內向型的了,就是達到出口依存度在15%以下,就意味著GDP將減少20%的需求部分。
馬上發生的西方金融危機會使中國怎麼樣呢?
先說直接影響。次貸危機時中國外匯投資只損失150多億(官方承認50億),而第二次風暴,中國持有的房利美和房地美3760億美元的債券恐怕就有風險。雖然美國政府正在加緊打撈這兩個公司,但是他們5萬多億的負債並不是幾千億美元能夠打撈的起的。最主要的是,根據金融專家宋鴻兵的預期;「美國次貸危機只是一個引爆器,其背後的48萬億美元的總債務和45萬億美元的財政虧空才是真正的巨型火葯庫。目前美聯儲以及歐洲、日本央行的聯手海量注入流動性行為,只能「救急」而不能「救窮」,這些措施雖然能夠暫緩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枯竭危機,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美國本身的巨大債務問題。而且隨著增發貨幣所導致的通脹壓力抬頭,也將制約各國中央銀行們的貨幣政策范圍。」最近,美國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銀行申請破產。美國5大投行就倒了3個(前面有美林、貝爾斯登)。美國所謂救市,其實就是用美國國債做擔保。一旦國債出問題,中國這近兩萬億美元就找不到了。到美國自己命都保不住的時候,中國人自己犯的錯誤只好自己認了。
最重要的是,中國與那些拉美國家和東南亞國家不同,中國大多數行業已經被西方資本控制,其中包括糧食、食用油、化肥這些命脈行業都是外國資本控制著的。個別命脈行業雖然還沒有出讓,但大部分都已經市場化,成為上市公司。西方資本已經接近完成了洗劫中國的准備。到時候只用輕輕一推,水到渠成、合理合法,效果與解決日本、巴西、阿根廷和泰國一樣
下面會發生什麼呢?恐怕會是這樣:
到2009年年初,信用違約掉期市場風暴越刮越大,加上石油和糧食、原材料價格上漲,世界經濟出現全面衰退。西方需求下降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雙重因素,造成中國出口企業大量破產,出口嚴重萎縮。2007年中國出口依存度是35%,對外貿易依存度為64%。外貿順差2662億美元,也就是經濟凈增長的78%來自貿易順差(外需)。外需大幅度長期下滑會嚴重影響經濟增長動力。
國內母公司發生資金不足,所有外資企業都必然回國救主,包括在中國的所謂熱錢,也首先選擇回國救自己的母公司。數千億外資企業留存利潤外撤,數千億美元熱錢外逃,數千億美元直接損失,必然造成人民幣大幅度貶值,外匯儲備危機。資本撤出還會引起中國股市崩盤,樓市崩盤,所謂中產階級將回到貧民階層。樓市一崩盤,加上出口企業不景氣,大量農民工將卷鋪蓋卷回家(真能都安安生生回家就阿彌陀佛了)。2006年,中國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長部分的65%來自工資性收入的增長,收入中接近40%來自務工收入。即使四分之一的農民工回家,農民純收入一定是明顯負增長。中成階級的破產和農民收入的負增長,必然嚴重影響內需。加上中國石油和糧食價格遠遠背離世界行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早晚會撐不住,物價飛漲不可避免。外需內需一起大幅度萎縮,中國將出現一次長期的負增長或零增長階段。說的直白點,就是經濟危機。
以前,西方發生經濟危機,表現在大量企業破產,大量工人失業。這次經濟危機表現會是:西方沒有什麼企業破產和工人失業,因為他們沒工廠。而是西方發生經濟危機,中國發生大量企業破產,大量工人失業。
中國現在是,原材料和半成品都來自外國,製成品都出口外國,企業老闆大部分是外國,技術依賴外國。中國不是兩頭在外,而是4頭在外。世界一咳嗽,中國一定發燒。
發展內需?空話。經濟危機的內需不足,是多數人缺少購買力造成的。他們購買力不足,是因為收入低造成的。現在中國城鎮最高收入的10%群體,每年消費品消費支出比全國農民加起來還高很多,大量城鎮低收入群體消費支出是高收入的10%左右。而且看看統計年鑒就知道了。收入越低,消費率就越高,收入越高,消費率越低。也就是說,窮人都是入不敷出,哪裡有剩餘的錢來支持你「發展內需」?除了按人頭發錢不能解決問題。

第二篇、此次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及中國當前的社會現狀

這次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現在世界的輿論是,由於中國主要以出口拉動經濟增長,西方經濟放緩,需求減少,中國經濟也將受到嚴重打擊。我的看法是,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不但不會對中國經濟整體造成損失,而且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們知道,中國對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出口,主要是輕工業品的出口。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重工業品的出口,主要還是第三世界國家,對歐美的出口還很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是會對中國輕工業品的出口造成損失。但中國不像西方,工人就是「無產階級」。中國的工人,主要是農民,是「有產者」。有活干出去幹活,無活干回家種地。現在的農村,由於中央政策的傾斜,生活也在改善。農產品價格上漲,正好可以多種地,「平抑物價」。西方的經濟危機,對中國的主要影響,主要還是金融業。吸取經驗教訓,限制信貸規模,平穩發展。對中國經濟的過熱,剛好起到降溫、軟著陸的作用。由於美國的通貨膨脹、美元的貶值,預計石油黃金等資源類產品,還會上漲。石油黃金等資源類以美元計價的產品漲價,本身就是美元貶值,或者說是針對中國的發展,或者說是中國的需求引起的,與美國的需求減少幾乎是無關的。回調之後必定還會再上漲。
●中國當前的社會現狀
現在的中國,資本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國有資本,官僚資本,買辦資本,外國資本,民族資本,黑社會資本等。國有獨資既是國有資本。象山西喬家大院這樣的文保單位,是不得作為企業資產經營,還是被祁縣人民政府出讓了喬家大院經營權,縣長大人充當法人代表。這就是典型的官僚資本。各種「合資」都可歸結為「買辦資本」。各種外資獨資都是 「外國資本」。象華為這樣的企業可以歸為「民族資本」。象全國各地的「洗浴中心」,哪個不帶有黑社會性質?沒有黑社會撐腰,哪家都別想經營下去。這就是黑社會資本。98年以前,除了農村,老百姓手裡都有點存款富裕。自從98年之後,「精英」們要發展資本主義,要拔苗助長,就要把人民手中的錢榨取出來,就有了房改、醫改,教育改革。醫改,教育改革最多讓人們上不起學,提前死掉,欠點錢。而房改,尤其是70%的房貸,對中國經濟危害最大。我所說的拔苗助長,主要說的就是這個。房價不但炒了起來,幾十萬元的房貸,將壓得普通百姓一輩子不得翻身。由於人民負債,消費萎縮,房價虛高,隨時都會發生經濟危機。縱觀新中國的歷史,都是因為基建規模的擴大而引起的通貨膨脹。那些外資的進入,外貿的增加,流動性過剩而引起的通貨膨脹,都是利益相關者為轉移視線的說辭。沒有基建規模的擴大,而拉動各行各業的物價上漲,外資進入的再多,它會專挑你的青菜蘿卜豬肉去買嗎?青菜蘿卜豬肉關繫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感覺比較真實。細想下,中國還有什麼沒漲價?所以,如果國家大的基建項目不能下馬,那麼房地產的火熱,必須得壓制住。控制不住,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不能因為資本的貪婪,而任其發展,最終危害中國經濟。現在的中國,資本的貪婪已經為所欲為,已經發展到毀壞烈士陵墓的地步。政府官員的腐敗、司法不公、黒社會猖獗、社會風氣的墮落程度,是建國近60年所僅見。難道任其發展到毀滅新中國嗎?以胡錦濤在國際事務中的睿智,在國內的不作為是說不過去的。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大亂達到大治。又說,叫牛鬼蛇神先跳出來吧。我以前就說,現在的政府是「新政府,老官員」。看國內的政績,要等到下個五年任期。可以說,今年三月人代會之後的五年,將是中國社會大治理的五年。如果現在中國社會任其發展下去,只能稱其為普京式人物,而不能稱其為中國傑出的政治人物。我相信是後者。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定是西方資本主義的掘墓人
中國的社會現狀,雖然各種資本快速發展,但還是以國有資本佔主體。國有資本還是佔主導地位。雖然社會的混亂程度是是建國近60年所僅見,但這些相對於美國的透支,還僅僅是疥癬之瘡,剜除即可。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經是病入骨髓,非得換器官不可。對於中國的政治體制,也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了。胡錦濤的元旦講話,是對「文革」的揚棄,與先高調堅持「三個代表」,再抓捕陳良宇,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胡錦濤的下個五年任期的政治宣言,即政治體制改革,基層實行民主選舉。我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對縣級以下政權實行「集中民主制」。即在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下,一、二把手讓人民差額選舉。這樣,可以有效去處地方領導只對上負責,而不對下負責的態勢。前兩天看到「山東河南四川農民購買彩電冰箱手機將獲補貼」信息中,也證明了中國政府在積極應對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到來。根據中國老的做法,先是試點,然後是總結經驗(推廣試點),最後就是全面推廣。這兩天又看到了財政部對節能燈推廣的大幅度補貼。其實這都是對我國的企業補貼,讓我國的企業更好的發展。中央補貼農業,在某種意義上也其實是在拯救中國自己的企業。對於中國的統一,由於小馬的「總統」當選,為了第二個任期,五年內,宣傳的口號應該還是「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原則。中國的統一大業,可能會延長到2016年左右。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以當地的經濟建設換取資源,也讓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人權」的叫囂,顯得蒼白無力。預計第三世界國家也將進入一個發展高潮。10至20年後,當中國的低價高性能軍工產品能夠擊敗西方國家的高級軍工產品時,由於軍火交易讓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取不到高額利潤,那麼,世界的沖突將會減少。20年之後和諧世界將會實現。30年之後,世界將進入「大同社會」。

第三篇、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狀況
全球金融危機究竟對中國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對中國打來了何種後果?有學者指出,最近兩個月以來,有關中美經濟關系的文章大量見諸報端,由於立場不同且兼霧里看花,諸多見解完全相反。中國媒體及大部份論者談中國經濟,開篇必是 ? 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濟...... ?彷佛是美國的金融危機將中國拖入了黑暗深淵。由於中國公眾資訊來源受控,且缺少相關專業知識,受上述宣傳影響甚深。最近,中國商務部研究院一份對外貿易形勢報告稱, 國際市場需求繼續減弱, 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 今年後幾個月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外部環境進一步趨緊. 預計今年全年中國商品進出口總額將達2.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0%左右,明年外貿形勢料難樂觀。

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日前出台了高達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劃, 中國的巨額計劃主要是集中於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項目,投資國內經濟以拉動內需。分析認為這一舉措可能掀開世界經濟大國以大規模支出或降息來遏制全球經濟衰退的新一輪行動的大幕。不過,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警告說,許多國家並不具有充足的財力以效法中國,花十億計的美元度過全球金融風暴。路透社分析說,當前中國的經濟就像是一隻仰面朝天的甲蟲,搞不清究竟是什麼將它撞翻在地,但甲蟲最終自己會再翻過身, 重新上路. 中國經濟亦或如此,隨著貨幣和財政政策重拾動能,這個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將重回正軌,即便過程不會一帆風順. 有關中國經濟突然下滑,政府始料未及的說法不夠確切。在政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月底召開前, 周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急切地提出了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此舉令人瞠目。高盛駐香港經濟學家宋宇稱,"這是個很顯著的正面發展,政府發出的信息有力並且清晰."全球經濟衰退總會損及中國出口行業.去年為抑制通脹, 防止地產泡沫積聚而實行的信貸從緊政策, 效果也有些滯後.問題是這些措施對外部和國內需求的打壓同時開始顯現.這侵蝕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因受益於資本控制、貨幣不可自由兌換以及欠發達的金融市場, 中國一度被認為可免受全球信貸危機的影響。

但中國也確實存在許多經濟問題,旅美中國經濟學家何清漣認為,其實,中國經濟由於「體質」過於虛弱,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早就隱含種種危機隱患,拉動中國經濟前行的「三駕馬車」——進出口、內需與投資,在過去一、兩年內均出現不祥徵兆。何清漣曾經指出,二○○八年將是中國經濟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只是美國金融危機給了中國政府一個最好的藉口,將多年來中國產業政策失誤與經濟結構不良等痼疾全推往美國次貸危機身上。其實從時序上看,中國的房地產與股市危機早就先於美國金融危機而發生。中國股市的問題根源在於政府不斷通過股市轉嫁國有企業與金融業危機,而房地產早就淪為炒家市場:二○○六年初,中國房市購買者當中就有百分之六十是炒家而非買家。「中國製造」由於安全及品質問題從二○○五年開始就陸續受到美國、歐盟及日本的抵制,即使這些國家未出現金融危機,也未見得繼續選擇中國製造的玩具、鞋類與食品作為消費。至於中國金融業受美國及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甚小已是定論,真正受影響的其實主要是外匯儲備嚴重縮水。中國海關周二公布,10月進口同比增長15.6%, 出口同比增長19.2%, 貿易順差達352.4億美元, 再創歷史新高。星期二北京公布的資料顯示,中國十月份對美國的貿易盈餘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十三點六,達到一百七十五億美元,對歐洲的貿易盈餘則增加百分之十二點二,達一百五十六億美元

H. 分眾傳媒融資的背景是什麼

直接找那些懂技術的人請教技術解決方案,是上策

I. 股票分眾傳媒怎麼樣

大盤不明確的時候最好多看少動,反正機會多得很,一但大盤企穩且沒有太多壞消息時,閉上眼睛買自選股里最看好的個股就行了,這是非常保險的傻瓜式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