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復星國際比復星醫葯股價低
郭廣昌多次強調,復星國際股價被嚴重低估,然而,
這樣說,郭廣昌必然感到委屈,兢兢業業為股東創造價值,每股凈利潤五年復合增長率21%,即使沒有20倍市盈率,也應該有15倍市盈率吧?
復星國際的基本面不可謂不強,市場不會不知道,不可能不了解。我們在上文提到的「綜合所有信息」,
復星國際上市十一年來,累計通過上市公司地位向少數股東融資五次,第一次IPO融資127億港元,第二次2013年下半年發行可轉債38.75億港元,第三次2014年供股,籌資48.89億港元,其中少數股東提供7.2億港元,第四次2015年增發,融資93億港元,第五次供股2015年下半年,籌資116億港元,其中少數股東提供30億港元。
港
港
目前,復星國際大股東持有總股本的71.7%,復星國際少數股東持有28.3%,這其中包含了管理層持股。
少數股東分多次投入的290港億元,如果按照年化收益10%計算,則十一年來應得本息合計558億港元,每年向少數股東派息亦以年化收益10%計算,累計至今應為45港億,則少數股東持有市值至今應為513億港元,對應28.3%的股權比例,復星國際市值應不低於1812億港元。
(注意,如果2017年沒有漲,則上市以來九年復合回報率為負)
1,
,該筆可轉債至今4.5年,轉股價10港元,發行至今領取股息5次,累計達到1.05港元(含2017年末期股息0.35港元/股),當前股價為17.02港元,五年回報率超過80%,
。
2,
,供股價格為9.76港元/股,供股後至今,累計派息4次,總計0.9港元,當前股價為17.02港元,四年回報率超過100%,年復合回報率約為20%,但注意,這其中大股東郭廣昌等為上市以來首次認購上市公司股份,而大股東認購額超過供股總額的79%,
。
,供股價格為13.42港元/股,供股後至今,累計派息3次,總計0.73港元,供股至今不足3年,總回報率超過34%,
。該次供股為上市以來大股東郭廣昌等第二次認購上市公司股份。注意,2015年供股之前,每股派息最高不超過0.17港元,與上市第一年每股派息相同,少數年份低於0.17港元。2015年供股之後,連續三年派息分別為每股0.17,0.21,0.35港元。
。
在少數股東當中,還有哪些人不但沒有賺一分錢,反而還虧錢了呢?2015年5月,復星國際向少數投資人定向增發4.65億股,每股發行價20港元,這一部分股東至今每股虧損2.25港元。
,如果假定二級市場少數股東為一個整體,那麼
,其餘少數股東損失了本金或時間(年化收益低於10%)。也許,你可以在2008年以來的大部分時間選擇買入復星國際而賺到錢,
造成復星國際估值過低的關鍵因素,就是其頻繁而嫻熟的股權融資技巧,復星國際上市十一年來,頻繁向股東伸手要錢,向股東分紅以及回購股票卻非常少,這一行為,被稱為
,
。
舉例來說,2013年復星國際發行可轉債,轉股價10港元/股,而2015年年末至2017年上半年,大部分時間復星國際的股價處於9-12港元之間,若郭廣昌真為股東利益考慮,就應當持續回購股票,除非股價偏離轉股價過多,至少應當回購3.875億股。尤其2017年5月之後,Ironshore已經交割,公司負債率已經大大降低,現金頭寸充足。然而,公司在2017年全年僅回購3000多萬股。
沒有得到大老闆的授權,怎麼能隨便回答這么重要的問題,可是又不敢問大老闆要授權,搞不好是一頓批評
也許郭廣昌(假裝)認為,市場還沒有意識到復星國際的價值,等市場認識到復星國際價值的那一天,肯定會有很多投資人大呼後悔,這是不切實際的。
目前,復星國際股價對應2017年市盈率不足10,股息率2%,在如此低的市盈率水平和股息率之下,董事會沒有理由不執行大規模的回購。
復星國際不執行大規模回購的理由有三:
1, 可能被利用。
2, 有合規風險。
3, 現在錢的成本高
此外,還有一個隱含的理由,現在已經不再提了,那就是公眾人士持股比例太低。
以上四條理由全部為托辭。
1, 公司在如此低的價格下回購,有利於全體股東,誰愛利用誰利用,公司從來沒有曾諾過低於多少一定回購。
2, 公司有沒有重大內幕消息要披露,董事會比任何人都先知道,證監會通過豫園重組當天如果有回購,亦可以向香港證監會與香港交易所給出合理解釋。
3, 網易自2017年推出10億美元回購計劃之後,剛剛又推出了新的10億美元回購計劃。復星國際海外資金或許有些緊張,但這完全不影響公司通過境內資金兌換外幣執行回購。既然公司披露了負債率低於50%,這就表明公司總體上現金充裕。此外隨著青島啤酒股價的上漲,亦可以通過抵押青島啤機股權獲得現金。難道說公司永遠負債,就永遠不能執行回購嗎?
4, 復星國際上市以來公眾持股比例最低為21%,按照《上市規則》之規定,復星國際的公眾人士最低持股比例為15%,仍有接近13億股的回購空間。
我們再以騰訊為例進行擴展說明,騰訊的股息率很低,也從未進行過回購,為什麼騰訊僅以良好的基本面就獲得數十倍的市盈率水平呢?
首先,騰訊上市時就非常注意估值水平,為了讓參與IPO的投資人獲得良好回報,騰訊CEO劉熾平建議創始人團隊,不要把市值一下子飈太高,以後好和市場溝通。
其次,騰訊除IPO之外,20年來從未再進行過股權融資,也就是不再「啃老」。
第三,騰訊的股權結構非常健康,騰訊並不是AB股架構,其大股東南非MIH持有騰訊股權比例為30%,不是絕對控股,而創始人持股不足10%,健康的股權結構給二級市場投資人獲得董事會有效席位的機會。
以上關鍵的三條,騰訊與復星國際恰好相反,這也說明了,郭廣昌所謂「市場還沒有認識到復星國際的價值」這一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事實是什麼呢? 事實是專業投資人早就把復星國際拉黑了!
高市盈率的公司,股息率過低情有可原,因為公司已經盡力回饋投資者,而投資者也願意給公司以較高的估值水平。但低市盈率的績優公司,股息率不足2%,
公司不但不會回購股票以回饋股東,反而隨時尋找機會增發或者供股向股東要錢。
相比於其他兢兢業業把公司做大做強回報股東的公司而言,復星國際更像是一個通過向股東索取資金來做大做強的公司,復星國際是天生帶著這樣的目的上市的。如果上市不是為了融資,那為什麼要上市?一些公司的行為或許令郭廣昌費解,例如網易2017年和2018年各公告了一次10億美元的回購計劃,兩個回購計劃總額達到20億美元,約為公司市值的18分之1。如果這道選擇題讓郭廣昌來做,他或許會把這20億美元留在公司,或者選擇分紅,畢竟在不出售股份的情況下,股價上漲只是讓小投資者賺錢,而分紅則能夠讓他自己拿到現金。
復星國際在資本市場上的運作,如復星地產在港股的退市,豫園股份的重組方案,均遭到投資人的詬病,這更加損害了復星國際原本就不佳的金融品牌。不再贅述。
❷ 港股復星醫葯股價
港股復星醫葯昨日(20200615)收盤價26.45。
❸ 復星醫葯股票怎麼了天天跌
制葯巨頭復星醫葯遭遇控股股東首次減持,股價應聲跌停。
9月5日,復星醫葯A股跌停,H股暴跌近13%。消息面上,上周五(9月2日)晚間,復星醫葯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星高科」)計劃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3%的A股,按截至2022年9月2日公司總股本計算,即不超過8008.97萬股A股。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復星高科減持,是復星醫葯1998年上市以來,其作為控股股東的首次主動減持。為了釋放債務壓力,2022年以來,復星系頻繁減持套現,已經減持了海南礦業、青島啤酒、中山公用等多家公司的股權。
A股股價跌超60%,港股股價創2年新低
9月5日,復星醫葯A股放量跌停,股價創近一年半新低。截至收盤,復星醫葯A股報36.19元/股,跌幅10.00%,換手率2.75%,成交額20.29億元;復星醫葯H股收報21.85港元/股,跌幅12.948%,換手率3.44%,成交額4.22億元,創2年新低。復星醫葯A+H總市值接近900億元。
從歷史表現來看,復星醫葯的A股股價曾在2021年8月5日創下90.50元(前復權)的歷史最高點,但此後便進入下行通道,截至9月5日收盤,復星醫葯A股已從高點下跌超60%。
❹ 低估的股票漲起來怎麼辦

最近銀行股漲了。中證銀行指數不到1個月時間漲了10.8%。當然很多股票都漲了,算起來銀行股可能不算多的。
價值投資者買入股票的初衷一般是判斷其被市場低估了。那麼,當低估的股票漲起來,又該怎麼辦呢?堅定持有?還是兌現利潤?或者「高拋低吸」?
一、立足長遠,還是著眼短期?
很多人的想法是這樣的:長線依然看好,但短期漲幅過高,要注意回調風險,所以可以先賣出,跌了再接回來。
講道理,一般而言,短短時間漲幅大了,確實是有回調壓力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與均線乖離得太遠這種事情總不可能太持久。
但主要遇到兩個難點:
1、短期是多短?漲多高算偏高?
2、真回調了,跌到哪才接回來?
這兩個問題至少有一半以上投資者是不可能踩準的。
我個人的建議是,假如你真的技癢、手癢,可以拿出少部分倉位試試這類短線趨勢投機。比如我在上一個交易日減了2%左右倉位下來,哄一哄躁動的內心,又無傷大雅。
同時,你應該仔細記錄所有這類短線趨勢判斷和操作,以及應驗的結果。就會發現成功率並不見得會比50%高多少(當然很多人是不到50%的)。
但只要長線看好,堅定持股仍是主要方向。投資畢竟是一輩子長跑,不是百米沖刺。為了看不準的短時漲跌,萬一錯過,豈不是得不償失?相信我,對大部分投資人而言,踏空遠比套牢難受。
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你買入股票的時候,期望的目標漲幅是多少?10%?20%?
比如我對興業銀行的估值在40元多。那麼,就算這陣子如此漲了點,看似也不少,但「扁雀焉知鴻鵠之志」啊。現價畢竟才18元多,起碼還要再漲一倍才真正退出吧!
我對復星國際的估值在30港元多。今年漲7.5%,但現價才18.62港元。
我對中國人民保險集團的估值在8港元左右。今年漲13.5%,但現價才4.37港元。
目標既在遠方,何必路上頻繁左顧右盼?
三、說好的和上市公司一起成長呢?
估值是死的,企業是活的。在《股票投資需要克服兩種不確定性》一文中我說過——
消除業績成長的不確定性,靠的是企業家帶領著整個團隊的實干,他們為社會創造價值,以換取對應報酬,既有個人的,也有股東的。你需要看準的,是那些所創造價值未來定會日益增長的行業和公司。
一家優秀的公司,估值當然是隨著時間推進逐步提升的。此謂「成長」。
價值投資賀螞者買入一隻股票,需要關注安全邊際。我的理解,安坦叢全邊際有兩層,一是估值的,二是成長的。公司成長了,估值自然就降低了(或者股價已經漲上去了)。
像騰訊這樣的股票,已經漲成這樣,估值上是沒什麼太大空間了。我對騰訊控股的估值在500港禪信埋元多。然而我對它的真實期待遠不止如此,我希望它用未來業績表現,來不斷夯實估值,來堅定我持股的信心。
像中國平安A股,我對它的估值在90元左右。現價77.59元,估值也還有空間嘛。但更重要的空間在於公司的發展前景!
同理,興業銀行、復星國際、招商銀行等股票,就算漲到我的目標價位,但企業經營正常,每年仍能獲利、增值,仍不好輕易賣出。
只要估值不明顯高估,我會配置偏好的幾只股票資產,與它們共同成長,讓時間兌現價值。
四、還想享受一點牛市的瘋狂呢……
牛市進場的投資者們,很多不曾見識熊市的絕望。但不少未曾經歷的投資者,也想像不出大牛市的瘋狂。
我們仔細回想下,2007年,上證指數漲到3000點時也許是相對合理的估值,從後續十年的表現看當年3000點弄不好都可能偏高。趙丹陽同學也是從3000點開始唱空。然而,半年多後,6124點的歷史高峰,較3000點又漲了一倍有餘!
也許是有點貪心了,但當年那波大牛市,假如你真的3000點就離場,好像總是欠著點意思吧?就算賣不到6000點或者5000點,咱至少爭取到4000點以上再說好不?要知道4500點較3000點等於又漲了50%啊。
當然很多人還在糾結現在到底是不是牛市。我在2017年8月《都說牛市有四個階段……現在可能在第二個?》就推斷過——
我不知道現在是不是牛市,假如是,現在應該在第二個階段吧。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牛市的四個階段——
在牛市的初期階段,人們重新恢復對未來經濟的信心,反映到股市上,就是股票估值的回歸。連續大跌之後,先知先覺、勇於冒險的投資者在買入那些被人遺棄的、進入價值窪地的股票;
而在牛市的第二階段,公司的盈利和增長體現在股價上,市場的賺錢效應吸引著更多人參與進來;
在牛市的第三階段:股價上漲反映了投資者們對未來的預期,不僅消化了股票的現有價值,還透支了未來的空間;
進入第四個階段,也就是牛市的末期,也可能是熊市的開始,沒有明確的分界線。這是一個常說的博傻階段,擊鼓傳花,先知先覺者感受到風險,寧可放棄更多的利潤,先落袋為安。部分新增的資金,狂熱的追逐高位的個股,可以說是在火中取栗。
當時確實還不太肯定。但我現在可以很肯定地說,當前就處於牛市的第二階段。不怕打臉。
至於牛市的高度……不超過上一輪牛市巔峰的話,那還叫牛市嗎?也許這次牛市會走得慢一點、波折一點,但目標無疑是遠大的。在我理解里,2015年的那波,可以算是大牛市的第一波。
想當年,2007年的時候,就有人敢喊「上證8000點不是夢」,甚至「上證1萬點不是夢」。而現在,上證還沒過3500點。無需著急。
我們低估買的股票,可不是為了不低估就拋的。不求賣在最高點,但至少也要等別人明顯溢價找我買的時候。(當然,只要認為估值合理,我就會開始不全倉配置股票了。)
----------
我努力的幾個方向嘛,首先配置,其次選股,最後才是擇時。
短期漲跌可以稍微玩玩,但並不太會。手頭幾只股票距離真正賣出,怕是還早。
❺ 復星系股票有哪些
復星系股票所持有的重倉股有:民生銀行(6000016)、復興國際(00656)、國葯控股(01099)、藍港互動(08267)、復星醫葯(600196)、友誼股份(600827)、豫園商城(600655)、三元股份(600429)、南鋼股份(600282)、海南礦業(601969)、中興商業(000715)、廣田股份(002482)、上海鋼聯(300226)、中山公用(000685)等。
其中復興國際復星集團持股45.84%,復星醫葯持股18.83%,南鋼股份持股23.04%,上海鋼聯持股23.02%,相對而言是眾多股票中持股份額較大的股票。
拓展資料
復興系
復星系的母公司是創建於1992年的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目前擁有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民營企業,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民營控股企業集團之一。
2007年7月16日,復星母公司復星國際(00656.HK)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4年復星國際總資產為3248.328億元,較2013年增長77.4%。
目前復星已形成「保險、產業運營、投資、資本管理」四大業務引擎,並矢志向「以保險為核心的綜合金融能力」與「以產業深度為基礎的投資能力」 雙輪驅動的全球一流投資集團大步邁進。
截止2015年12月,「復星系」在三地資本市場所控制的市值,涉及上市公司共35家,總市值8517.86億元人民幣。
復興系投資范圍
復星是一家專注中國成長動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經營業務包括綜合金融和產業運營兩大板塊。復星系直接和間接控股的公司已超過了100家,投資范圍涉及生物制葯、房地產、信息產業、商貿流通、金融、鋼鐵、證券、銀行、汽車等領域。
母公司:復星國際(00656)
控股上市公司:復星醫葯(600196)、南鋼股份(600282)、豫園商城(600655)
參股上市公司:天葯股份、友誼股份(600827)、羚銳股份(600285)、聯華超市(00980.hk)、上海復地(02337.HK)、國葯控股(01099)、藍港互動(08267)、民生銀行(600016)、三元股份(600429)、海南礦業(601969)、中興商業(000715)、廣田股份(002482)、上海鋼聯(300226)、中山公用(000685)等。
❻ 復星醫葯港股多少股一手
復興醫葯港股一般是200股一手,國內A股市場是100股一手
❼ 復星醫葯股票總市值是多少的最新相關信息
600196 復星醫葯,總股本25億, 目前股價30.80元, 那麼他的 總市值=總股本X股價=25億X30.8元=770億元
復星醫葯股票總市值是77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