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恆基兆業股票價格
擴展閱讀
模擬股票軟體單機下載 2025-05-14 20:25:33
股票交易買和賣 2025-05-14 20:24:45
特斯拉股票價格歷年 2025-05-14 20:18:17

恆基兆業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 2023-06-07 13:16:07

Ⅰ 香港富豪的排名 !最新的!!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福布斯》亞洲版昨日公布最新大中華地區40名首富排行榜,入圍者從事行業皆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包括飲食、房屋、電訊、成衣及運輸業。其中不少港人熟悉的名字,如首富長實主席李嘉誠,其資產凈值達197億美元(約1,529億港元),賭王何鴻燊則排行第4。

「康師傅」靠大陸致富

報道說,這次富豪榜由法國興業私人銀行贊助,根據現時的股票價格及外匯比率計算,榜內1/3富豪靠地產致富,結果亦顯示中國大陸的飲食業相當有利可圖,例如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魏應州,便是靠台式即食麵市場成為富商,其資產凈值為17億美元(約132億港元)。

亞洲首富李嘉誠的公司為消費者提供各方面的生活需要,業務遍及手機以至電力市場,資產凈值有197億美元(約1,529億港元)。澳門賭王何鴻燊經營大規模賭業,每年吸引幾百萬人光顧其賭場,使他賺得65億美元(約504億港元)的資產凈值,進佔大中華富豪榜第4位。

40首富身家直逼萬億港元

40名來自港澳台的富豪,他們的財富總值由去年的900億美元(約7,000億港元),增至高達1,260億美元(約9,800億港元),其中26人財富暴漲,有7人的身家比去年「縮水」。另有7名新人入榜,包括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主席王永慶的女兒王雪紅,她與丈夫合力發展台灣信息科技業,財產凈值達22億美元(約171億港元)。

Ⅱ 2010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有哪些人上傍

墨西哥電信巨頭卡洛斯-斯利姆·赫魯(Carlos Slim Helu)超越比爾·蓋茨成為今年的世界新首富,其財富為535億美元,這是近三年來世界首富的第三次易主。 斯利姆擁有的財富達535億美元,相比去年上漲了185億美元;富豪榜排名第二的是比爾·蓋茨,其擁有的財富為530億美元,相比去年上升了130億美元;排名第三方的是沃倫·巴菲特,其擁有的財富為470億美元,相比去年上升了100億美元。

在全球經濟復甦的過程中,斯利姆持有的多項電信業資產,例如運營商America Movil大幅升值,這使他的財富總值超過蓋茨和沃倫·巴菲特,成為新的全球首富。斯利姆目前財富約為535億美元,在過去12個月中增長了185億美元。America Movil股價過去一年上漲35%,斯利姆持有該公司230億美元股票。

蓋茨在過去15年中有14年均為全球首富。他的身家目前為530億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二。過去一年中,隨著微軟股價上漲50%,他的財富也增長了130億美元。蓋茨個人投資平台Cascade的價值也在增長。

由於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公司股價的上漲,巴菲特的個人財富在過去一年中增長100億美元,達到470億美元。巴菲特目前排名第三。在2008年全球股市的大跌中,巴菲特對高盛投資50億美元,對通用電氣投資30億美元。他近期又以26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鐵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在致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的年度郵件中,巴菲特表示:「在過去兩年的混亂中,我們投入了大筆資金做准備。現在這些已經開始收益。」

實際上過去一年中,全球許多富豪的資產都大幅升值。今年,進入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富豪平均身家為35億美元,較一年前上升5億美元。全球目前有1011名身家達10位數的富豪,高於1年前的793名,但仍低於2008年的1125名。在去年進榜的所有富豪中,只有12%身家出現下跌。

美國的億萬富豪仍然最多,但所佔比例正在下降。去年有45%的億萬富豪是美國人,今年這一比例下降指40%。此外,去年美國富豪佔全球富豪財富總值的44%,而今年下降至38%。

在新進榜的97名億萬富豪中,只有16%來自美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洲新進榜富豪的人數很多。由於一些大公司的上市,以及亞洲股市的大幅上漲,亞洲新增了104名富豪,目前億萬富豪人數僅比歐洲少14人。

在今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有27名新進榜億萬富豪來自中國,包括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去年12月,吉利汽車宣布了從福特手中收購瑞典品牌沃爾沃的計劃,這筆交易預計將於今年3月完成。包括香港在內,中國已擁有89名億萬富豪,僅次於美國。

俄羅斯目前擁有62名億萬富豪,其中有28人在去年掉出富豪榜後再次上榜,這主要是由於大宗商品市場2008年表現慘淡。今年重新進入富豪榜的富豪共有164人。此外,11個國家的富豪人數較此前一年翻倍,包括中國、印度、土耳其和韓國。

去年榜單上的30人今年掉出富豪榜,其中包括冰島企業家托爾·比約戈夫森(Thor Bjorgolfsson)、俄羅斯大亨波利斯·別列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以及沙特富豪曼恩·阿爾薩尼(Maan Al-Sanea)。

此外,去年富豪榜上的13人在過去一年中去世,其中包括房地產開發商梅爾文·西蒙(Melvin Simon)和玻璃大王威廉·戴維森(William Davidson)。(張楠)

附:《福布斯》富豪榜前十名:

名次 姓名 資產 國籍 年齡 公司

1. 卡洛斯·斯利姆 535億美元 墨西哥 70 墨西哥電話公司

2. 比爾·蓋茨 530億美元 美國 54 微軟

3. 沃倫·巴菲特 470億美元 美國 79 伯克希爾·哈撒韋

4. 穆克什·安巴尼 290億美元 印度 52 信實工業集團

5. 拉克希米·米塔爾 287億美元 印度 59 米塔爾鋼鐵公司

6. 勞倫斯·埃里森 280億美元 美國 65 甲骨文

7. 伯納德·阿諾特 275億美元 法國 61 路威酩軒集團(LVMH)

8. 埃克·巴蒂斯塔 270億美元 巴西 53 離岸服務公司(OSX)

9. 阿曼西奧·奧特加 250億美元 西班牙 74 ZARA

10. 卡爾·阿爾布雷希特 235億美元 德國 90 Aldi
中國上榜富豪榜: 名次 姓名 居住地 年齡 資產

14 李嘉誠 香港 81歲 210億美元

22 李兆基 香港 82歲 185億美元

103 宗慶後 大陸 64歲 70億美元

106 鄭裕彤 香港 84歲 68億美元

129 劉鑾雄 香港 58歲 58億美元

136 郭台銘 台灣 59歲 55億美元

176 張近東 大陸 47歲 45億美元

189 王傳福 大陸 44歲 44億美元

197 蔡衍明 台灣 53歲 43億美元

197 吳光正及其家族 香港 64歲 43億美元

212 許家印 大陸 51歲 40億美元

249 梁文根 大陸 53歲 36億美元

249 馬化騰 大陸 38歲 36億美元

258 馮國倫 香港 62歲 35億美元

258 李彥宏 大陸 41歲 35億美元

297 劉忠田 大陸 46歲 32億美元

307 呂向陽 大陸 48歲 31億美元

488 何鴻燊及其家族 香港 88歲 20億美元

488 林堉璘 台灣 74歲 20億美元

307 周成建 大陸 44歲 31億美元

316 王健林 大陸 56歲 30億美元

342 林百里 台灣 60歲 29億美元

374 劉永好 大陸 58歲 25億美元

374 盧志強 大陸 58歲 25億美元

374 邢李(火原) 香港 60歲 25億美元

374 張志熔 香港 41歲 25億美元

400 郭廣昌 大陸 43歲 24億美元

400 魯冠球 大陸 65歲 24億美元

400 祝義材 大陸 46歲 24億美元

421 黃如論 大陸 58歲 23億美元

421 林榮三 台灣 未知 23億美元

437 丁磊 大陸 38歲 22億美元

463 朱林瑤 香港 41歲 21億美元

488 鄧耀及其家族 香港 未知 20億美元

488 陳文琦和王雪紅 台灣 52歲 20億美元

488 張欣及其家族 大陸 44歲 20億美元

536 陳義紅 大陸 52歲 19億美元

536 曹德旺及其家族 香港 63歲 19億美元

536 羅康瑞 香港 61歲 19億美元

556 李書福 大陸 47歲 18億美元

556 李思廉 香港 53歲 18億美元

556 柯為湘 香港 58歲 18億美元

556 張力 大陸 57歲 18億美元

582 張茵 大陸 53歲 17億美元

582 蔡宏圖 台灣 57歲 17億美元

58 蔡政達 台灣 未知 17億美元

582 蔡振宇 台灣 未知 17億美元

582 張桂平 大陸 58歲 17億美元

582 張志祥 大陸 43歲 17億美元

582 周富仁 大陸 52歲 17億美元

616 蔡志明 香港 62歲 16億美元

616 羅結及其家族 台灣 84歲 16億美元

616 史玉柱 大陸 47歲 16億美元

616 蔡明介 台灣 未知 16億美元

655 沈國軍 大陸 47歲 15億美元

655 張志東 大陸 38歲 15億美元

721 方威 大陸 36歲 14億美元

721 呂志和 香港 80歲 14億美元

721 沈文榮 大陸 64歲 14億美元

721 朱共山 大陸 53歲 14億美元

773 朱孟依 大陸 50歲 13億美元

773 黃圩 大陸 50歲 13億美元

773 李澤楷 香港 43歲 13億美元

773 林秀成家族 大陸 54歲 13億美元

773 戚金興 大陸 48歲 13億美元

773 孫廣信 大陸 47歲 13億美元

773 童錦泉 大陸 55歲 13億美元

773 王久芳 大陸 46歲 13億美元

828 趙藤雄 台灣 66歲 12億美元

828 陳金霞 大陸 42歲 12億美元

828 陳天橋 大陸 37歲 12億美元

828 杜雙華 大陸 45歲 12億美元

828 高德康 大陸 58歲 12億美元

828 何金明家族 大陸 57歲 12億美元

828 遴利 大陸 46歲 12億美元

828 馬雲 大陸 45歲 12億美元

828 張成飛 大陸 40歲 12億美元

880 陳麗華家族 大陸 69歲 11億美元

880 張榮發 台灣 83歲 11億美元

880 何著勝 大陸 62歲 11億美元

880 柯希平 大陸 49歲 11億美元

880 雷菊芳 大陸 57歲 11億美元

880 王文京 大陸 45歲 11億美元

880 黃子欣 香港 未知 11億美元

880 張宏偉 大陸 55歲 11億美元

880 姚巨貨 大陸 79歲 11億美元

937 安康家族 大陸 61歲 10億美元

937 傅光明 大陸 56歲 10億美元

937 黃文仔 大陸 56歲 10億美元

937 李兆會 大陸 29歲 10億美元

937 魏應州 台灣 57歲 10億美元

937 魏應充 台灣 53歲 10億美元

937 魏應行 台灣 51歲 10億美元

937 魏應交 台灣 55歲 10億美元

937 鮮揚 大陸 36歲 10億美元

Ⅲ 李兆基的資料

李兆基李兆基(1928年2月20日-),生於廣東順德大良。香港地產發展商,恆基兆業、中華煤氣主席、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副主席。他是2008年1月福布斯雜志公布之香港富豪榜第三位,排名次於李嘉誠及郭炳湘等三兄弟。身家為230億美元,摺合1795億港元。他在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的稱號。李兆基與同為新鴻基創辦人的郭得勝及馮景禧,連同胡兆熾、黃少軒、戚宗煌、呂賢藻及郭錦濤,在1958年組成永業,合資經營地產。所獲榮譽:佛山市榮譽市民、順德市榮譽市民、亞洲企業家成就獎、廣州市榮譽市民、亞洲股神、亞洲首富等。另有同名香港藝人。

Ⅳ 被香港人稱為「股神」的李兆基,在香港股市上有什麼影響力

初抵香港,李兆基利用他熟悉貨幣兌換業務的優勢,在幾間銀鋪掛單,從事買賣外匯和黃金的生意。其時正值解放戰爭之際,不少內地財主跑到香港,外匯兌換業務及黃金買賣生意十分興隆。李兆基與何賢等人合作,在這場黃金大戰中大賺了一筆,為其後來事業的發展奠下基石。李兆基以其獨到的眼光和方式來為自己增加土地儲備。李兆基以工業化方式經營地產業。他將土地視為原料,樓宇為製成品。源源不斷地收買土地和不斷生產出成品,使恆基兆業博得港人口中的“樓宇製造工廠”的名聲。
一九八一年六月,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李兆基成功地將恆基兆業推上市,一舉集資十億港幣,充實了自己的實力。成功地渡過了八十年代初、中期香港地位未定時的低潮期。

Ⅳ 李兆基是怎樣起家的

李兆基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九日出生於廣東順德。雙魚座,當時其父在順德開了家經營金銀業的小鋪,李兆基的孩童時代就是在這個小鋪子里度過的。從小耳濡目染,使李兆基對做生意產生了特殊的興趣。三十年代中,李兆基的父親從順德來到廣州,開了一家銀庄。小學剛畢業的李兆基也隨父親來到廣州,在父親的銀莊裡打雜,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三、四十年代,正是中國內地戰亂頻仍、社會動盪不安之時。李兆基在銀莊裡每日接觸大量錢財,他親眼看見有的人幾天前還擁有幾捆鈔票,幾天後便隨鈔票劇烈貶值而一文不名。年輕的李兆基從中悟出一個道理:鈔票只是浮財,而擁有物業才是真正的恆產。這個道理李兆基認為他終身受用不盡,正是靠著它,李兆基才有今天這番事業。 一九四八年,李兆基懷揣一千元錢,隻身來到香港,躲避戰亂。當時的香港中環文咸東街,足足有二三十間金鋪銀店,專營黃金買賣、外幣找換、匯兌等生意,業務性質跟李介甫在順德的永生銀號沒有分別。初抵香港,李兆基利用他熟悉貨幣兌換業務的優勢,在幾間銀鋪掛單,從事買賣外匯和黃金的生意。當時正值解放戰爭之時,不少內地財主跑到香港,外匯兌換業務及黃金買賣生意十分興隆。李兆基與何賢等人合作,在這場黃金大戰中大賺了一筆,為其後來事業的發展奠下第一塊基石。五十年代初,李兆基又轉行做五金生意和進出口貿易,生意十分順手。然而,盡管鈔票源源不斷地賺進,李兆基的心裡仍不踏實,廣州的經歷令他終身難忘,他決心另擇生意行當。從過去的經驗里,他今次選擇了一個可靠的行當 —— 從事地產業。 後來李兆基回憶當年生活時曾說:「我七八歲時已常到父親的鋪頭吃飯,自小對生意已耳濡目染,後來在銀庄工作,令我深深體會到無論法幣、偽幣、金元券等,都可隨著政治的變遷,在一夜之間變成廢紙,令我領悟到持有實物才是保值的最佳辦法。」於是,已過而立之年的李兆基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毅然選擇了地產,走上了一條日後為他帶來無量前途的實業之路。 一九五八年,李兆基和馮景禧、郭德勝等八人合股組成永業公司,開始涉足地產生意。公司開辦後,他們推出「分層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面向廣大中下層市民,一改過去地產業經營方式,使得生意十分火爆,所建樓宇均銷售一空。一九六三年,李兆基與馮、郭兩人甩掉其他五位股東,另組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李兆基任董事局副主席兼公司總經理。三人聯手,在地產界聲名遐邇,博得「三劍客」之名。新鴻基公司看準香港經濟起飛和人口急速增長的時機,大力興建大型屋村和中小型住宅樓宇,發展得十分順手。一九七二年新鴻基地產股票正式上市,合作了十餘年的「三劍客」也於此時分手了。分手後,李兆基分得約值五千萬港元的地盤和物業,他又用這些物業於一九七二年底和胡寶星合作,組建了「永泰建業有限公司」。胡寶星任董事局主席,李兆基為副主席。一九七三年初,恰值香港股市牛氣沖天之時,李兆基趁機將永泰公司上市,每股一元的股票一下子漲至一元七角,李兆基大撈了一把。也是運數使然,就在李兆基大撈一把之後,香港股市隨世界經濟衰退而大崩盤,地產業也隨之陷入低谷。李兆基此時手裡握著巨額現金,他看準機會,大肆壓價購進土地和舊樓。 一九七五年,香港股市開始復甦。李兆基也在此時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恆基兆業有限公司。股本1.5億港元,地盤20個。公司成立之後,李兆基有意將恆基兆業上市。他選擇了一個最便利的方法 —— 買殼上市。即收購一家小型上市公司,然後將之改造,以嶄新面目上市。李兆基的目光瞄向他與人合股的永泰建業公司。他以物業換取了永泰一千九百萬股的新股,成為最大股東,取代胡寶星出任永泰董事局主席。李兆基接手永泰後,他又將面向廣大市民的經營方法注入永泰,使永泰發展良好,股價也隨之上漲,由原先不足一元漲至一九七六年初的三到四元。在李兆基經營下,永泰生意蒸蒸日上,盈利迅速增長。至一九七九年,由於盈利增加一倍多,李兆基決定派送新股,這樣永泰股數逾億股,市值已達九億多元,擁有二十餘個樓盤。按香港法律規定,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私人不能擁有超過百分之七十五。李兆基在永泰已擁有百分之七十的股票,因此,他無意將永泰再擴大。他的目的,還是要將作為永泰總公司的恆基兆業早日直接上市。恆基兆業成立之初,僅有股本一點五億元,樓盤二十個。但幾年之後,它的地盤激增至逾百個。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要源源不斷地取得足夠的土地來建房決非易事。李兆基以其獨到的眼光和方式來為自己增加土地儲備。他採取的方法是收購舊樓,然後拆建出售。這些舊樓由於絕大部分在市區,故發展潛力十分驚人。李兆基長年在歐美的中文報刊上刊登廣告,收購香港的舊樓。這一招,不僅方便了那些華僑,也使得李兆基在沒有競爭對手下取得最優化的效益。在收購了一層舊樓後,他會想方設法陸續買下全樓,然後再逐漸買下周圍樓宇,無聲無息地擴充著。在收購後期時,即使價格較高,他也會毫不猶豫地買下。因為即使如此也比官地競投合算。李兆基以工業化方式經營地產業。他將土地視為原料,樓宇為製成品。源源不斷地收買土地和不斷生產出成品,使恆基兆業博得港人口中的「樓字製造工廠」的名聲。 一九八一年六月,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李兆基成功地將恆基兆業推上市,一舉集資十億港幣,充實了自己的實力。成功地渡過了八十年代初、中期香港地位未定時的低潮期。渡過了八十年代初中期的低潮,李兆基和他的恆基兆業又上一層樓。一九八八年,恆基兆業地產公司全面收購了永泰建業,將之改名為「恆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此同時,恆基發展又宣布發行十二億新股。由於該公司擁有百分之二十八點七的香港小輪公司股權和百分之二十六點四的中華煤氣股權,更顯得實力雄厚。擁有恆基兆業地產和恆基兆業發展這兩個實力雄厚公司的李兆基,也一舉躍入香港十大富豪榜中。香港地產界權威人士在評判李兆基與李嘉誠、郭德勝、鄭裕彤四人時,曾有這樣的評語:長江實業雄才大略;新鴻基地產穩健有為;新世界發展勇氣逼人;恆基兆業則眼光遠大,先聲奪人。 至此,李兆基精心設計的收購、吞並戰終於實現了完滿的結局,李兆基通過完全吞並原來實力比他強的胡寶星,達到了利用別人發展自己的目的。而李兆基的借殼上市、以小博大的收購、吞並戰術,至今仍成為股市收購戰中的成功範例,成為香港的經濟學教授的課堂上經常引用的著名例證

Ⅵ 李兆基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香港富豪李兆基的名字,經常排在外國財經雜志富豪榜之列。他的成功秘訣在於眼光敏銳,他認為地產建設大有可為,全力以赴,於是創下了今天的巨額財富。

至1990年3月,恆基兆業地產公司的總市值達106.93億港元,恆基兆業發展公司的總市值也有40.85億港元,此外,又透過恆基兆業地產持有29.7%總市值為107.61億港元的中華煤氣、持有32.6%總市值933億港元的香港小輪的股權。四大公司的總市值近265億港元,與最初的1.5億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青年時期的李兆基只帶著1000元到港闖天下。他處事心細,精於計算。他有一句格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對李兆基而言,他堅信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勤。至於說做大生意,最重要的是計算精確。生意額大,牽涉的本錢和盈利大,一出一人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是很重要的。他最不喜歡把時間及金錢花用在吃吃喝喝的應酬之上。

李兆基的成功,當然希望延至下一代。所以他教兒子有自己一套,他說;「少年得志,狂妄自大;游手好閑,不思勤奮,是失敗之源;放縱自己,輕挑浮躁,早晚會闖禍;凡事不可忘本,飲水而不思源,後果堪虞。」

1928年1月29日出生於廣東省順德,自幼在家鄉私塾受教育,其父在廣州開設銀庄。30年代的廣東順德,雖是珠江三角洲的魚米之鄉,但工業生產還相當落後。李兆基的父親盡管精於生意,那時他也只不過在當地開個「鋪頭」而已。小小的李兆基,常常去父親的「鋪頭」吃飯,似乎自幼對做生意就不陌生。

李兆基在順德的私塾上學,小學畢業的時候,父親已在廣州開了一家銀庄,他便到銀庄學做生意了,父親是老闆,兒子揀點清閑活乾乾就行了。可李兆基偏不,他從養成工干起,幹些打雜的活兒。

開初,他被銀庄的鈔票迷住了。你看,各種各樣,大捆小捆,出出進進。他想,什麼時候我也能賺上幾捆鈔票呢?漸漸地,他業務上也人行了,兜里也裝進了一些鈔票。可不知為什麼吃飯沒有鈔票不行,但這些鈔票今天可以買到一斤米,過兩天就連一兩米也買不到了。就在他開始懂得怎樣賺鈔票的時候,他又似乎覺得光賺鈔票沒用。他開始厭惡鈔票了,為什麼?他說不清楚,可他又離不開鈔票。

1948年,銀庄開不下去了。李兆基跟隨父親來到香港。又是一個新天地。靠什麼生活呢?人說他來香港時,腰間只插了1000元,但也有人說他帶了一筆可觀的積蓄。可為了生活又得設法賺錢。銀庄的經歷使他最熟悉兌換業務,於是,他便到文咸東街泗利金號等幾間金鋪「掛單」,開始買賣外匯和黃金。當時澳門有黃金專營權利,李兆基便與何賢等在澳門有一定勢力的人合作,在黃金買賣中「大展拳腳」,終於掘得了第一桶金。

有了資金,他又開始做五金生意,搞進出口貿易。錢,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了。

1958年,香港商界三位能人「誓師結義」,他們是李兆基、郭得勝、馮景禧。他們同另外5位股東,組成「永業企業公司」,首先買入沙田酒店,紅紅火火地經營起來。

到了1963年,「三劍俠」索性「甩掉」其他股東;三人合作組建了「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新」字是取自馮景禧的新禧公司,「鴻」字是取自郭得勝的鴻昌合記,「基」字是取自李兆基的名字。新鴻基初期的規模很小,只有十多名職員,注冊資本港幣500萬元,實付資本300萬元(每人投資100萬元)。在當時的香港商界,三人都不過是中等的商人,

「三劍俠」經過5年的合作,積累了地產經驗,有了新公司,更是雄心勃勃,誓與其他地產公司一較高低。別人開發地產多集中在商業和工業用地,即使興建住宅樓宇,也多往大型屋村或豪華住區發展。但新鴻基卻看準了中小型住宅樓宇,這正適應了工商業的急劇發展及青年一代組建家庭的特點,因此,新鴻基的地產事業,正可謂一日千里。

1972年李兆基辭去新鴻基總經理一職,只留任副主席。三劍分家,李兆基獲得大約價值5000萬元的地盤和物業。就在這一年年底,他憑著這些家當又與胡寶星等組建了「永泰建業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正值股票市場炒得天翻地覆,李兆基趁熱打鐵,以每股1元,升水至1.7元,將永泰建業公司實收股本2532.4萬港元,出售股票套現,大賺了一筆。

1973年3月,香港股票大崩潰,地產也陷人低谷,李兆基瞅准行情,立即將賺來的錢拋出,趁舊樓價格和土地價格大跌,迅速進行收購。實物總比鈔票令他更放心。

1975年,李兆基終於開創了自己的王國——恆基兆業有限公司。開辦之初,還是一家未上市的私人公司,股本1.5億港元,李兆基任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李兆基視之如子,料理精心。

你看,恆基兆業公司一成立,李兆基即以物業換取永泰建業公司1900萬新股方式,掌握了永泰42.9%股權,成為最大股東而人住永泰董事局,使永泰迅速脫胎換骨。至1979年度,永泰市值已躍至9億港元,擴大了20多倍,成為了一隻中型地產股,擁有26個地盤,總樓面積260多萬平方英尺。從物色、收購、發展到時機掌握永泰的過程,已足見李兆基的眼光、才智和魄力。

1981年6月,李兆基抓住股市牛市和地產高潮的大好時機,一舉將恆基兆業地產公司上市集得資金10億港元,充實了資金實力,從而在緊接而來的股市、地產低潮中平穩地度過了不景氣一關。

1985年11月,恆基兆業地產公司斥資6億港元,向母公司恆基兆業及李兆基本人購入永泰建業股票1.26億股,控制永泰股權達70.8%,通過這次收購,使恆基地產增加了永泰的36個地盤,擁有近900萬平方英尺樓面面積的發展土地,土地儲備擴大了23%。

1988年8月,恆基兆業集團再次改組,恆基地產收購了永泰建業。並將永泰建業改名為「恆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而在此之前,永泰曾購入28.7%香港小輪股權和26.4%中華煤氣股權,此次改組同時又宣布發行約12億新股,實力更顯雄厚。

按1988年底市值計算,已有36億港元之多的市價,堪稱大型上市公司,與恆基地產並列為恆基兆業集團的兩大公司,成為李兆基的左膀右臂。15年前永泰市值只有4千萬港元,而今的恆基發展,市值竟達40多億港元。

李兆基,點石成金,名不虛傳。據2004年《福布斯》雜志公布的一項全球富豪排行榜顯示,李兆基個人凈資產63億美元,排行第61名,位居最富有的世界華人排名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