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20年7月10日尾盤漲停的股票有哪些
所謂尾盤,通常指下午2點以後。昨日尾盤漲停的股票有:
粵泰股份、中飛股份、新華聯、達安基因、新宏泰、長電科技、青龍管業.......
『貳』 粵泰股份(600393)今年股價最高是多少,這只股現在適合加倉嗎,請高手指點
年內2017年6月6日當日盤中創出的最高價為10.18元。如下圖:
該股今天盤中突然放巨量跌停,查詢相關信息未看到明確利空消息。在情況不明的前提下,依技術走勢,目前不適合加倉,如果跌停封單一直到尾盤,可能明天還會有低點。
注意密切關注消息面,依據消息做出判斷。如果沒有任何重大利空,則可以在跌勢企穩後再行介入,畢竟目前情況不明,所謂買漲不買跌,順勢而為,當前明確下跌趨勢,適合觀望。
『叄』 a股再迎msci大考,證監會關鍵表態,哪些概念股會被炒作
A股加入MSCI的第四次「大考」腳步越來越近。
北京時間6月21日凌晨,MSCI官方將再一次公布是否將中國A股納入全球新興市場指數,這是A股自2013年以來第四次沖擊MSCI國際指數。
6月16日,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回應A股能否納入MSCI指數時表示,不管是不是納入MSCI指數,中國股票市場,包括整個資本市場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前進是不會改變的,改革開放的節奏也不會因為A股是否納入MSCI指數而改變。
張曉軍指出,任何一個新興市場的股票指數,無論是MSCI指數也好,還是其它的指數,假如沒有中國的股票在裡面是非常不完整的。A股是否納入MSCI指數,決定權在MSCI,這是MSCI的一個商業決策。
什麼是MSCI指數?
網路顯示:
MSCI是美國著名的指數編制公司——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又譯明晟)。MSCI是一家股權、固定資產、對沖基金、股票市場指數的供應商,其旗下編制了多種指數。明晟指數(MSCI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最多採用的基準指數。據晨星、彭博、eVestment的估算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全球約10萬億美元的資產以MSCI指數為基準,全球前100個最大資產管理者中,97個都是MSCI的客戶。截至2015年末,超過790支ETF以MSCI指數為追蹤標的,美國95%的投資權益的養老金以MSCI為基準。
MSCI指數的計算方法本質上是一種拉氏指數,核心是根據調整後的自由流通市值加權。根據 MSCI指數編制規則,各成份股的權重根據單只股票自由流通市值乘以納入比例(A股目前方案為5%)和該股票對應的自由流通調整因子(FIF,Foreign Inclusion Factor)得到。
其中,自由流通調整因子是指海外投資者可投資股票的自由流通市值占總市值的比例,計算方法為:
FIF=LIF*min(Free Float, FOL)。Free Float是自由流通股數比例;FOL(Foreign Ownership Limit)是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中國為30%;LIF是指除了外資持股上限之外其他外資投資的限制,例如投資額度、資金匯出匯入限制等,中國的LIF=1。
加入MSCI有哪些障礙?
去年6月,MSCI提出了納入A股需解決的三方面問題:QFII新規是否得到有效執行以及QFII渠道下的月度匯回限制能否移除、停牌新規是否得到有效執行和包含A股的金融產品上市需要中國交易所預先審批的限制能否取消。
A股納入MSCI新舊方案主要差異(來源:中銀證券)
哪些問題改善了?
首先,隨著2016年底深港通的開通,贖回額度問題可通過深港、滬港通每日額度解決。
其次,交易所發布停復牌新政,預示著對停復牌制度管理加強,停牌機制的不確定性下降。
哪些仍未解決?
一是贖回額度有限的流動性問題中QFII投資者的每月資本贖回額度不能超過其上一年度凈資產值的20%的限制,至今仍未有進展,但4月提出了弱的納入框架,藉助互聯互通的納入機制,基本可以繞過該限制,因此這一條目前已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
民生證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認為,雖然MSCI利用一個弱的納入框架繞開了舊問題,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資本跨境流動問題,但金融產品的預先審批機制、停牌問題等同樣是投資者關心的要點,這兩方面尚沒有滿意地解決,最終A股是否可以納入取決於客戶對於新框架的接受程度。
加入MSCI有何影響?
管清友認為,納入成功,情緒大於實質;納入失敗,沖擊有限。
成功:影響正面
從統計角度來看,在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基於國際經驗),股市在一年內上漲的國家多於下跌的國家。通過統計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的股市表現發現,60%以上的國家1個月後股市出現上漲,61.5%的國家股市在一年後股市上漲幅度超過10%。
傳導渠道在情緒非資金。
首先,新框架下被納入A股佔比大幅縮水,短期內增量資金有限。如果A股以5%的比例納入MSCI指數,參照目前新的框架,A股占 MSCI全球指數,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亞洲指數(除日本)的權重較之前有所下降,分別為0.1%(之前0.1%)、0.5%(之前1.1%)和0.6%(之前1.3%)。
根據MSCI、eVestment、Morning Star和bloomberg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追蹤MSCI全球市場指數、新興指數和亞洲指數投資規模分別約為 2.7 萬億、1.5 萬億和0.2萬億美元(注亞洲指數投資數據僅更新到2015)。假設以上MSCI指數為業績基準的資產規模按比例配置到A股,所帶來的資金流入較未調整前減少近一半的資金流入(126億美元),僅為114億美元。
其次,納入過程要持續數年,增量效果將被大大稀釋。韓國和中國台灣自首次一定比例計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到全部比例計入,分別耗時 6 年與 9 年。可見,一個市場要被納入到 MSCI 新興市場指數中,一般都要耗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市場逐漸接納和適應國際投資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
不成功:影響有限
市場對A股加入MSCI失敗逐漸適應,對市場沖擊有限。如果MSCI再次延遲把中國 A 股納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並且繼續保留在 2017 年審核名單。那麼這也意味著A股將第四次「被拒」。從前三次A股沖擊MSCI失敗當天的市場表現來看,市場對MSCI的決定消化充分,其沖擊十分有限。2016年6月15日A股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失敗後,上證綜指、深圳綜指上漲1.6%和3.1%。
A股國際化步伐不會停止。
首先,全球投資者無法忽視A股的存在,推進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是利益所驅:如果將A股按初始比例5%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那麼理論上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配置比例可以從10%上升至20%,並且可以在同樣的風險下,獲得近20個基點的收益提升,這無疑對投資經理有著巨大的誘惑力。所以MSCI納入A股市遲早的事,這是全球投資者增加A股配置渠道、分享中國增長收益的利益所驅。
其次,A股是否被納入MSCI不會影響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的進程。一方面,A股自身在持續的制度完善,監管層會持續不斷地在制度改革、改善股市流動性等方面進行努力。擴大市場開放程度,積極引入海外機構投資者有助於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和穩定的發展,這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內部決策層心態比較平和,考慮到外匯價格還尚未完全出清及境內金融去杠杠尚未完成,資本管制依然趨嚴,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是第一位的,因此為了納入MSCI突然調轉資本管制態度的概率比較低,整體政策考量上,國內強監管與去杠桿優先納入MSCI。
根據國金證券(11.990, 0.01, 0.08%)統計,此次新增的39隻股票分別為廣汽集團(27.960, -0.22, -0.78%)、海天味業(40.360, 0.32, 0.80%)、大唐發電(4.590, -0.02, -0.43%)、中原證券(10.270, -0.07, -0.68%)、蘇泊爾(40.330, 0.35, 0.88%)、艾派克、環旭電子(14.930, 0.14, 0.95%)、西部建設(22.340, 0.40, 1.82%)、古井貢酒(49.540, 0.12, 0.24%)、搜於特(7.030, 0.03, 0.43%)、三角輪胎(26.590, 0.02, 0.08%)、粵泰股份(9.290, -0.30, -3.13%)、建投能源(13.930, 0.06, 0.43%)、恆逸石化(13.190, 0.11, 0.84%)、吉比特(292.290, -0.65, -0.22%)、拓普集團(33.200, -0.59, -1.75%)、中化岩土(13.780, 0.71, 5.43%)、新華網(85.500, -0.59, -0.69%)、東旭藍天(12.700, 0.03, 0.24%)、海信科龍(15.610, 0.55, 3.65%)、安潔科技(36.940, 0.67, 1.85%)、偉星新材(17.430, 0.35, 2.05%)、太陽能(5.450, -0.04, -0.73%)、北方國際(26.080, -0.08, -0.31%)、齊翔騰達(10.800, 0.64, 6.30%)、節能風電(3.840, 0.01, 0.26%)、西部黃金(26.260, 0.00, 0.00%)、齊星鐵塔(37.320, 0.57, 1.55%)、長生生物(14.680, -0.07, -0.47%)、京漢股份(16.390, 0.04, 0.24%)、中鋼國際(9.410, 0.01, 0.11%)、未名醫葯(20.700, 0.08, 0.39%)、廣譽遠(38.800, -0.07, -0.18%)、嘉寶集團(20.660, 0.40, 1.97%)、杭蕭鋼構(13.960, -0.19, -1.34%)、工大高新(11.140, 0.00, 0.00%)、華東科技(2.890, -0.04, -1.37%)、聯創電子(17.830, -0.56, -3.05%)、西藏城投(11.320, -0.05, -0.44%)。
中銀證券研報指出,從入摩後的資金流入角度來看,入摩利好主板大市值的金融股、消費股和科技股。從MSCI的選股規則上看,MSCI青睞高流通市值,盈利能力強的個股。MSCI的指數編制非常注重流動性和基本面,建議關注主板金融、消費、科技板塊的行業龍頭,這將是外資流入的主要標的。入摩潛在標的股價走勢強於滬深300和上證50。根據MSCI新方案中提出的169支股票按市值加權計算自2016年6月15日以來累計漲幅,發現其加權累計漲幅為 18.67%,高於滬深 300(13.15%)和上證 50(17.96%)。
MSCI169自2016年6月15日至今累計漲幅
中投證券建議,銀行方面推薦關注興業銀行(15.900, 0.02, 0.13%)、建設銀行(6.170, 0.00, 0.00%)、工商銀行(5.040, 0.00, 0.00%)、農業銀行(3.470, 0.00, 0.00%)。保險方面推薦關注壽險轉型堅決的新華保險(49.310, 0.39, 0.80%)以及保單結構優質的中國平安(48.880, 0.78, 1.62%)。券商板塊推薦關注綜合實力強,再融資比重較低的的中信證券(16.770, 0.09, 0.54%)、華泰證券(17.840, 0.06, 0.34%)。
『肆』 李嘉誠悄然出售廣東3800畝地產項目是要解決什麼問題
李嘉誠悄然出售廣東3800畝地產項目,一時間,輿論嘩然。針對李嘉誠近年來部分資產出售情況,有很多人也開始翻了一個底朝天。
事實上,早在2016年時,粵泰股份的控股股東——廣州粵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便曾為獲得該項目而公開籌措資金,而粵泰股份此番發布停牌公告,也意味著李嘉誠又一次順利出售了其位於內地的地產項目。
『伍』 地產股大漲!16條金融支持政策在市場瘋傳,254號文能否托住樓市
11月13日,一份由央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的《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銀發[2022]254號)(以下簡稱為「254號文」)開始在網路上流傳,引發了業內外的極大關注
11月13日,一份由央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的《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銀發[2022]254號)(以下簡稱為「254號文」)開始在網路上流傳,引發了業內外的極大關注。
盡管沒有「官宣」,但是部分媒體確認了文件的真實性。據悉,254號文涉及到房企金融支持、一城一策等多方面的內容。整體來看,254號文從糾偏此前金融政策,支持金融機構對待央企、國企與民企融資要一視同仁到繼續落實因城施策,不排除部分城市房貸利率進一步下調等供需兩端同時出手。
值得關注的是,受到該消息影響,今日開盤,地產股便開始高走。截至發稿,A股房地產開發板塊包括粵泰股份(600393)、金地集團(600383)、新城控股(601155)等在內的股票漲停,關聯行業裝修建材板塊顧家家歐派家居(603833)漲停。港股地產板塊德信中國盤中漲幅超過100%,港龍中國、時代中國等盤中漲幅超過40%。
隱形「白馬股」開始發力
記者注意到,近期,地產股是絕對的「明星股」。上一周(11月7日至11月11日),房地產連漲5個交易日。其中,11月11日,A股房地產開發板塊報收14192.60點,漲幅達到4.76%,包括陽光城、中南建設(000961)、綠地控股(600606)等在內的多隻股票漲停。
當日,與房地產開發關系緊密的房地產服務板塊領漲A股,最終報收940.51點,漲幅達到5.85%。其中,特發服務(300917)報收25.04元/股,漲幅為19.98%,而包括榮盛發展(002146)、招商積余(001914)、我愛我家(000560)等在內的多隻股票漲幅超過6%。
港股地產板塊的表現則更是讓投資者「喜上眉梢」。11月11日,港股地產板塊報收888.73點,漲幅為8.54%。其中,旭輝控股集團報收1.24港元/股,漲幅為72.22%,包括龍光集團、大發地產、新城發展等在內的股票漲幅超過40%。
地產股的走高與近期頻發的地產政策不無關系。11月8日,融資「第二支箭」即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再次推進,交易商協會發文表示,支持包括房企在內的民營企業發債融資,支持金額預計2500億元。截至目前,年內已經有超過萬億元的支持資金湧入房地產。
此外,中債增進也在不斷為房企提供信用支撐。11月12日,河南省房地產業協會官網公眾號發文表示,自央行將銀行債券市場發債范圍擴大至地方優質民營房企的舉措發布以來,河南省住建廳以地方為單位推選出符合要求的優質民營企業,給予本土優質房企更多融資機會。
254號文力度有多大?
不可否認,今日地產板塊高開,則是於254號文有關。11月13日晚,多位房地產業內人士對《
》記者表示:「如果文件能夠落地,那麼其對行業的支撐作用非常之大,將會對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
》記者注意到,254號文共分為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積極做好「保交樓」金融服務、積極配合做好受困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六大板塊,共16條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
其中,關於房地產金融方面的內容則有很大看點。254號文顯示,穩定房地產開發貸款投放;支持個人住房貸款合理需求;支持開發貸款、信託貸款等存量融資合理展期;保持債券融資基本穩定;支持開發性政策性銀行提供「保交樓」專項借款;延長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過渡期安排等。
此外,在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方面,254號文顯示,穩定房地產開發貸款投放,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國有、民營等各類房地產企業一視同仁。這意味著,長久以來,央企、國企是房地產融資市場主力的局面或將被「打破」,民營房企有望進一步得到融資支持。
11月13日晚,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
》記者表示,254號文還提到,在既有專項借款基礎上,創設一種新的保交樓支持工具,即「配套融資」支持。該金融工具設立的前提是專項借款融資已到位。在此基礎上,將由商業銀行或其牽頭組建銀團進行投放,配套融資最長有3年的資金投放期限,同時不牽扯房貸風險評估和房貸不良率考察等相關內容。
托住房地產
除了金融支持之外,254號文還提出,後續要落實好因城施策內容,在全國政策基礎上,可以合理確定當地個人住房貸款首付和貸款利率下限。同時,254號文表示,要確定新市民首套房貸款的標准。
整體來看,254號文從供需兩端全面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力度更是空前。11月13日晚,中指研究院方面對《
》記者表示,254號文的核心邏輯為「企業債務展期 支持融資穩定市場主體」,同時通過「保交樓」來促進購房者信心恢復,支持個人購房信貸帶動市場銷售恢復。
「對國有、民營等各類房地產企業一視同仁,可以使得資質良好的民營房企將獲得更多房地產貸款支持。此外,支持貸款、信託等存量融資展期,這可以有效緩解房企短期償債壓力。」中指研究院方面對《
》記者說。
至於254號文因城施策的內容,中指研究院方面對《
》記者表示,市場銷售恢復不及預期,需求端支持力度有望繼續加大,核心二線城市政策有空間。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過20個城市降低或者取消首套房商貸利率下限,且均降至4%以下。其中,二線城市武漢、天津等基本降至3.8%-3.9%的水平。
中指研究院方面認為,254號文再次強調要因城施策,符合條件的城市有望加快落地降低房貸利率節奏,已經下調商貸利率的城市不排除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繼續調整優化。
在市場信心較為脆弱的當下,254號文的出現則是釋放了重磅利好,托住房地產並以期行業可以藉此慢慢走出谷底已然是市場希望看到的。從股市的表現來看,政策及相關利好消息對行業的支持作用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