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海底電纜股票價格
擴展閱讀
滔天 2025-05-17 16:49:34
有關環保股的股票行情 2025-05-17 16:49:27
鮮果粒廣告 2025-05-17 16:42:44

海底電纜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 2021-05-29 10:05:30

⑴ 股票市場做海底電纜有幾家

國內做這個的有:青島漢纜、萬達集團、江蘇亨通集團、寧波東方電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騰倉電纜有限公司、湖北永鼎,紅旗電氣有限公司、山東漢河電纜有限公司、中天科技等

⑵ 第一顆通信衛星在什麼時候升入太空

1962年,第一顆通信衛星升入太空,為人類開辟了新的信息通道。和電纜通信相比,衛星通信的優點極為鮮明。電纜只能在兩點之間進行點對點通信,而通信衛星卻可將地球上大部分地方聯系起來。

通信衛星的電話容量遠遠大於海底電纜。國際通信衛星-V號可允許12000對電話用戶同時講話,還能同時傳送兩路電視,在這方面,海底電纜望塵莫及。衛星通信又極為廉價,這使海底電纜相形見絀。價格上的差異使人們感到越洋通信將是通信衛星的天下,海底電纜遲早會被廢棄。

⑶ 互聯網是怎麼連接美國的 海底電纜嗎

INTERNET,又譯網際網路、網際網),即廣域網、區域網及單機按照一定的通訊協議組成的國際計算機網路。互聯網是指將兩台計算機或者是兩台以上的計算機終端、客戶端、服務端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手段互相聯系起來的結果,人們可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發送郵件、共同完成一項工作、共同娛樂。
1995年10月24日,「聯合網路委員會」(FNC:TheFederalNetworkingCouncil)通過了一項關於「互聯網定義」的決議:「聯合網路委員會認為,下述語言反映了對『互聯網』這個詞的定義。
『互聯網』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統:
1.通過全球唯一的網路邏輯地址在網路媒介基礎之上邏輯的鏈接在一起。這個地址是建立在『互聯網協議』(IP)或今後其它協議基礎之上的。
2.可以通過『傳輸控制協議』和『互聯網協議』(TCP/IP),或者今後其它接替的協議或與『互聯網協議』(IP)兼容的協議來進行通信。
3.以讓公共用戶或者私人用戶享受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帶來的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務。這種服務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關的基礎設施之上的。」
這當然是從技術的角度來定義互聯網。這個定義至少揭示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互聯網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聯網上的每一台主機都需要有「地址」;最後,這些主機必須按照共同的規則(協議)連接在一起。
歷程
互聯網始於1969年,是在ARPA(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史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有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學院)、Harvard(哈佛大學)、BBN和(加州聖達莫尼卡系統發展公司)加入進來。到1972年1月,Stanford(史坦福大學)、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Carnegie-Mellon(卡內基梅隆大學)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進來。緊接著的幾個月內NASA/Ames(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蘭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諾利州大學)也加入進來。之後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無法在此一一列出。
1968年,當參議員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聽說BBN贏得了ARPA協定作為內部消息處理器(IMP)」,他向BBN發送賀電祝賀他們在贏得「內部消息處理器」協議中表現出的精神。
互聯網最初設計是為了能提供一個通訊網路,即使一些地點被核武器摧毀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會指引通信信息經由中間路由器在網路中傳播。
最初的網路是給計算機專家、工程師和科學家用的。當時一點也不友好。那個時候還沒有家庭和辦公計算機,並且任何一個用它的人,無論是計算機專家、工程師還是科學家都不得不學習非常復雜的系統。乙太網-----大多數區域網的協議,出現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學學生BobMetcalfe(鮑勃.麥特卡夫)在「信息包廣播網」上的論文的副產品。這篇論文最初因為分析的不夠而被學校駁回。後來他又加進一些因素,才被接受。
由於TCP/IP體系結構的發展,互聯網在七十年代迅速發展起來,這個體系結構最初是有BobKahn(鮑勃.卡恩)在BBN提出來的,然後由史坦福大學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溫特.瑟夫)和整個七十年代的其他人進一步發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國國防部)採用了這個結構,到1983年,整個世界普遍採用了這個體系結構。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部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同樣地,BITNET(一種連接世界教育單位的計算機網路)連接到世界教育組織的IBM的大型機上,同時,1981年開始提供郵件服務。Listserv軟體和後來的其他軟體被開發出來用於服務這個網路。網關被開發出來用於BITNET和互聯網的連接,同時提供電子郵件傳遞和郵件討論列表。這些listserv和其他的郵件討論列表形成了互聯網發展中的又一個重要部分。
當e-mail(電子郵件)、FTP(文件下載)和telnet(遠程登錄)的命令都規定為標准化時,學習和使用網路對於非工程技術人員變的非常容易。雖然無論如何也沒有今天這么容易,但對於在大學和特殊領域里確實極大地推廣了互聯網的應用。其它的部門,包括計算機、物理和工程技術部門,也發現了利用互聯網好處的方法,即與世界各地的大學通訊和共享文件和資源。圖書館,也向前走了一步,使他們的檢索目錄面向全世界。
第一個檢索互聯網的成就是在1989年發明出來,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體成員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創造的,他們為FTP站點建立了一個檔案,後來命名為Archie。這個軟體能周期性地到達所有開放的文件下載站點,列出他們的文件並且建立一個可以檢索的軟體索引。檢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識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學,擁有第一個Archie的大學,發現每天中從美國到加拿大的通訊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訪問Archie。學校關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這么大的通訊流量,因此只好關閉外部的訪問。幸運的是當時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大約在同一時期,BrewsterKahle,當時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計算機)發明了WAIS(廣域網信息服務),能夠檢索一個資料庫下所有文件和允許文件檢索。根據復雜程度和性能情況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簡單的可以讓網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計算機公司維護著在全世界范圍內能被WAIS檢索的超過600個資料庫的線索。包括所有的在新聞組里的常見問題文件和所有的正在開發中的用於網路標準的論文文檔等等。和Archie一樣,它的介面並不是很直觀,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費很大的工夫。
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開發出來。當時學校只是想開發一個簡單的菜單系統可以通過區域網訪問學校校園網上的文件和信息。緊跟著大型主機的信徒和支持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擁護者們的爭論開始了。開始時大型主機系統的追隨者占據了上風,但自從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宣稱他們可以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型系統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們很快作了一個先進的示範系統,這個示範系統叫做Gopher。這個Gopher被證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後的幾年裡全世界范圍內出現10000多個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知識。在一個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個數字選擇你想要的菜單選項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選擇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Gopher系統。
當UniversityofNevada(內華達州立大學)的Reno創造了VERONICA(通過Gopher使用的一種自動檢索服務),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強了。它被稱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簡稱。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網一樣搜集網路連接和索引。它如此的受歡迎,以致很難連接上他們,但盡管如此,為了減輕負荷大量的VERONICA被開發出來。類似的單用戶的索引軟體也被開發出來,稱做JUGHEAD().
Archie的發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堅持Archie是Archier的簡稱。當VERONICA和JUGHEAD出現的時候,表示出非常的厭惡。
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orldWide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連接。盡管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圖形瀏覽器Mosaic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這個協議的發展,這個瀏覽器是由MarcAndressen和他的小組在NCSA(國際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開發出來的。今天,Andressen是Netscape公司的首腦人物,Netscape公司開發出今為止最為成功的圖形瀏覽器和伺服器,這一成就是微軟公司始終難以超越的。
由於最開始互聯網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於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務於研究部門和學校的商業應用之外,其它的商業行為是不允許的。90年代初,當獨立的商業網路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信息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路中樞成為可能。
Dephi是最早的為他們的客戶提供在線網路服務的國際商業公司。1992年7月開始電子郵件服務,1992年11月開展了全方位的網路服務。在1995年5月,當NFS(國際科學基金會)失去了互聯網中樞的地位,所有關於商業站點的局限性的謠傳都不復存在了,並且所有的信息傳播都依賴商業網路。AOL(美國在線)、Prodigy和CompuServe(美國在線服務機構)也開始了網上服務。在這段時間里由於商業應用的廣泛傳播和教育機構自力更生,這使得NFS成本投資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今天,NSF已經放棄了資助網路中樞和高等教育組織,一方面開始建立K-12和當地公共圖書館建設,另一方面研究提高網路大量高速的連接。
微軟全面進入瀏覽器、伺服器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市場的轉變已經完成,實現了基於互聯網的商業公司。1998年6月微軟的瀏覽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電腦顯示出BillGates(比爾.蓋次)在迅速成長的互聯網上投資的決心。
過去幾年裡微軟的成功招來了關於他們統治地位的官司。您認為這場爭論是在法庭還是會在市場中結束?
關於未來發展的流行趨勢是提高網路的連接速度。56k的Modem(數據機)和支持它的硬體廠商的迅速發展對於緊接著的發展來說只是走出了一小步。然而新的技術迅速發展,比如多芯Modem,DSL(數字專線)和人造衛星廣播網現在已經在小范圍內實現了,在未來的幾年內就能在大范圍內實現。目前的這些技術問題不僅僅是用戶的連接問題,還有保證數據能從信息源高速可靠傳輸到用戶的問題。相信這些問題在不久的將來就能解決。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壯大的時期,商業走進互聯網的舞台對於尋找經濟規律是不規則的。
免費服務已經把用戶的直接費用取消了。Dephi公司,現在提供免費的主頁、論壇和信息板。在線銷售也迅速的成長,例如書籍、音樂和計算機等等,並且價格比較來說他們的利潤是非常少的,然而公眾對於在線銷售的安全性仍然不放心。

⑷ 海底光纜一般什麼價格

海底光纜,又稱海底通訊電纜,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鋪設在海底,用以設立國家之間的電信傳輸。海底光纜屬於一種高技術含量的特種光纜,在生產和施工方面都是有嚴格要求的,一般分為深海敷設和淺海敷設,同時也要知道具體的規格參數才好報價的,現在國內能做海底光纜的光纜廠家不多,你可以問下江蘇萬纜、湖南光聯、江蘇亨通光電,江蘇興海光聯,這幾家有生產海底光纜,他們可以給你報價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⑸ 大西洋海底光纜是怎麼連接的

1962年,第一顆通信衛星升入太空,為人類開辟了新的信息通道。和電纜通信相比,衛星通信的優點極為鮮明。電纜只能在兩點之間進行點對點通信,而通信衛星卻可將地球上大部分地方聯系起來。

通信衛星的電話容量遠遠大於海底電纜。國際通信衛星-V號可允許12000對電話用戶同時講話,還能同時傳送兩路電視,在這方面,海底電纜望塵莫及。衛星通信又極為廉價,這使海底電纜相形見絀。價格上的差異使人們感到越洋通信將是通信衛星的天下,海底電纜遲早會被廢棄。

然而,通信衛星也不是沒有缺點。通信衛星處於赤道上方約35860千米處,電話信號從地面到衛星再返回需花1/4秒鍾的時間。如果一個電話經由兩個衛星傳送,延遲時間將大大延長。衛星壽命僅為8年,衛星發射常有失敗的情況,衛星和地面站維修也增加了使用費用等。

光纜在征服了近距和中距海域之後,開始向遠程進發了,1988年底投入商業運營的大西洋海底光纜TAT-8,全長5872千米,是連接美國、英國和法國的海底信使。TAT-8能同時傳送3.7萬路電話,這一容量是國際通信衛星-V號的三倍多。TAT-8比第一條穿越大西洋的電話電纜TAT-1的容量大1000倍,但直徑僅為2.1厘米。TAT-8的敷設成功,開通了光纜越洋的道路,在它後面,TAT-9、TAT-10相繼到位,履行信使職責。TAT-11、TAT-12、TAT-13也已提上日程。日益發達的光纖通信和衛星通信,將把人類帶入一個新世紀。

⑹ 衛星通信與海底電纜那個傳輸能力強速率是多少,詳細點!

按中國與美國做對比。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還是衛星比較好但是費用較高,海底電纜穩定性強,不易受干擾。且價格相對於衛星便宜,【衛星很費電的】

⑺ 鋪設35KV海底電纜,每公里造價是多少

鋪設35KV海底電纜,每公里造價是30-35萬左右。根據電纜直徑,重量,電纜長度,敷設深度,海床質地、敷設要求、 施工難度等來計算造價。
海底電纜(undersea cable)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電纜,鋪設在海底,用於電信傳輸。海底電纜分海底通信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現代的海底電纜都是使用光纖作為材料,傳輸電話和互聯網信號。全世界第一條海底電纜是1850年在英國和法國之間鋪設。中國的第一條海底電纜是在1888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