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宇海精密股票行情
擴展閱讀
江蘇高速公路網 2025-05-18 03:02:43
怎麼用融資買非融資股票 2025-05-18 02:56:08
在那個人app上買股票 2025-05-18 02:46:28

宇海精密股票行情

發布時間: 2021-05-31 09:39:07

① 哪些股票算科技方面的

(一)智能機器人, 工業自動化:

智雲股份(300097)、科大智能(300222)、藍英裝備(300293)、匯川技術(300124)、

寶德股份(300023)、海得控制(002184)、天奇股份(002009)、工業機器人(300024)、

亞威股份(002559)、華中數控(300161)、三豐智能(300276)、軟控股份(002073)、

新時達(002527)、GQY視訊(300076)、金自天正(600560)、博實股份(002698)、

工大高新(600701)、錢江摩托(000913)、英威騰(002334)、上海機電(600835)、

山河智能(002097)、慈星股份(300307)、科遠股份(002380)、英唐智控(300131)、

紫光股份(000938)。

(1)宇海精密股票行情擴展閱讀:

回顧以往的歷史可以發現,每一輪的經濟結構調整,都伴隨著大量的新技術使用,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從而推升企業的經營業績。再加上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可以預期,一大批科技型企業業績有望大幅提升。

同時,隨著2009年我國創業板的成功推出,高市盈率的定位,無疑也顯示科技類企業存在著更多的機會。如果說2009年主要依靠重組催生牛股行情,則2010年有望通過科技進步來提升業績從而推動股價走高。

股價推升空間大 與其他題材有很大不同的是,科技類股的股價具有巨大的想像空間,在股價定位上往往不受市盈率這類估值指標的限制。如上一輪1999年科技股飆升的主流是網路股,當時市場甚至以網站的點擊率來衡量企業的未來成長,使得股價炒作起來沒有太大的限制。

當前包括物聯網、低碳經濟等科技題材類個股也類似,由於屬於新興行業,未來存在著巨大的發展前景,業績存在幾何級成長的可能性,所以不能按照當前業績來限定其合理的估值價位,股價也就具有了巨大的上漲想像空間。

從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情況來看,其個股的市盈率往往明顯高於主板市場。A股創業板和中小板中的個股市盈率水平也明顯高於主板。此外,在過去一年多的市場行情中,科技題材類個股股價表現並非是最突出的,因此只要業績出現復甦跡象,資金就可能積極參與其中,使其股價出現驚人的表現。

個股選擇是關鍵 對於投資者而言,即使看對了熱點板塊,但投資卻未必成功,因為主流熱點群體中並非所有個股都會有突出的表現,對於科技題材中的個股也是如此,因此個股的選擇非常關鍵。

參考資料:

科技股-網路

② 重慶微耕機都有哪些品牌

12馬為微耕機多少錢一台

③ 問一個傳奇的成功人的名字

郭台銘(1950年—),祖籍山西晉城,台灣台北市中國海專畢業,是台灣企業家。

事業發展:
郭台銘求學時曾在橡膠廠、砂輪廠和制葯廠打工,退伍後在航運公司上過班。1974年,郭台銘以母親標會的十萬元新台幣與十名員工成立「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從黑白電視機旋鈕製造起家。1981年,鴻海成功開發連接器產品,轉型生產個人電腦「連接器」(connector)。1982年改名「鴻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資本額1600萬,1985年成立美國分公司。
2000年鴻海市值突破新台幣一千億元,之後郭台銘積極購並擴張版圖,不斷以每年突破千億的速度成長,2005年鴻海集團總市值已突破一兆,郭台銘被喻為台灣業界的「成吉思汗」。郭台銘持有鴻海集團百分之三十股權,鴻海的全球品牌為「Foxconn」,是一家電子製造商公司,專門代工各項產品,郭台銘獨創的CMM(Component Mole Move)代工模式,以「零組件和模組」設計為核心優勢,產品走上下游高度垂直整合。展現所謂「一地設計,兩地製造,三區交貨」的企圖心,公司遍及海內外,橫跨亞、歐、美三洲。2005年超越新加坡偉創力(Flextronic)成為世界上最大電子製造服務(Electronic Manufacture Service, EMS)廠商。
2005年2月3日,郭台銘借著旗下富士康(FIH,股票代號2038)在香港股市掛牌成功,並購整合多家手機工廠,為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Motorola)、Sony Ericsson等廠商代工,其後股價飆漲三倍,富士康的市值達六七八億港元,營業額為二千億台幣,更以「賺高毛利的零組件為主,設計、製造可以奉送」的獨特模式,成為未來擠壓電子五哥(仁寶、華碩、廣達、明棋)的攻堅利器。目前鴻海公司的總市值接近新台幣9000億元;再加上香港上市的富士康,以及台灣的轉投資鴻准、廣宇、首利、群創、沛鑫等子公司,粗估鴻海集團總市值已超過1.5兆元。
根據《福布斯》(Forbes,台譯《富比士》)雜志資料,全球富豪人物截止2005年底,郭台銘已晉身為台灣首富,身價32億美元(約合台幣980多億元),排名為第170位,其次是王永慶以951億排名台灣第二,第三名是富邦集團的蔡萬才,坐擁889億台幣。

領導風格
郭台銘治軍嚴整,獨裁為公。他一天工作十五個小時,並且保持簡朴風格,辦公桌椅是使用多年的二手貨。他的名言是:「走出實驗室,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郭台銘原本預計2008年退休前,鴻海營收應可以突破「一兆」台幣(近三百億美元),他說「只要作到一兆,我就來走(台語押韻)」,這個目標在2005年已提前達成。現在郭台銘將目標遙指「兩兆」台幣(近六百億美元)。郭台銘退休後,其子女郭守正、郭曉玲確定不接班。

家庭
郭台銘24歲時與當時在葯廠的見習生林淑如結婚,育有一男郭守正,女兒郭曉玲。2005年3月12日晚10時,林淑如因乳癌病逝在台大醫院,享年55歲,身後葬於台北縣三峽鎮。但2006年初傳聞發生葬地侵權糾紛。

④ 富士康老總是誰

郭台銘,下面是他的簡介
郭台銘_1950出生
1971台灣「中國海專」畢業,進入當時台灣前三大船務公司——復興航運工作
1974成立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資本額30萬元
1985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自有品牌
2001獲美國《福布斯》(Forbes)「全球億萬富翁」第198名
2001鴻海以1442億元台幣營收,名列《天下雜志》台灣1000大民營企業龍頭
2002入選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亞洲之星」
2010獲美國《福布斯》(Forbes)「全球億萬富翁」第136名
2010為富士康員工大幅加薪,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

不愛名牌、不開名車、不注重打扮的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真不知道他賺那麼多錢來干什麼?這位曾經四次蟬聯《福布斯》雜志「台灣科技首富」在1974年,其公司規模不過30萬元台幣。這時候的鴻海精密企業只是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旋鈕。1977年經營有點起色的時候,台灣的地價開始上升,房地產開始紅火起來,地價整整翻了一番,郭台銘卻沒有急功近利將模具廠賣掉購買土地。事實證明,他的做法是正確的。鴻海精密陸續建立起來的電鍍部門與沖壓廠迅速拉開了與同行業的距離,並在80年代個人電腦工業起飛中,以成熟的模具技術進入個人電腦連接器領域,郭台銘的連接器王國自此開始建立起來。

1999年,郭台銘一口氣吞下華升、廣宇等企業,進行逆向整合,使鴻海精密發展成為鴻海集團,由地區性大廠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級的企業。早在1987年,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他拋下董事長的身份隻身赴美,每天拎著公文包賣連接器。在接連吃閉門羹的情況下,郭台銘在康柏總部旁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最快當天就能看到模型,逼得康柏無法忽視其存在,雙方的生意大門最終開啟,而且一做就是十幾年。

擁有幾十億美元身價的郭台銘為人十分低調,一直恪守不接受采訪、不參加公開演說、不任意拍照的「三不」原則,每年只在6月一年一次的股東大會上露一次面,為記者、投資法人、外資企業上一堂「電子業未來前景與布局」的年度大課。課上,所有的人一律平等。即使是遠道趕來的外資法人因搭不上飛機,請他另行安排時間,他也只會客氣地表示「沒關系,明年還有機會」。

如果說鴻海精密可能很多人會感到有點陌生,不過如果說富士康(Foxconn)恐怕知道的人就多得多了;很多人選擇主板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有沒有使用富士康的原件?世界知名的PC品牌機中,使用富士康產品的數不勝數,如Dell、HP(包括Compaq)、IBM...

富士康企業集團是於1988年在大陸投資興辦的專業生產電腦接插件、精密零組件、機內線攬、精密模具及電腦整機的高科技企業集團。至1999年底,富士康集團分別在深圳和崑山建成兩大資訊科技工業園。其中,在深圳的公司佔地1600餘畝,今年上半年僅出口就超過9億美元。為適應全球資訊行業急劇發展的需求,集團實施了「紮根中國,放眼全球「的策略,預計在深圳的投資將超過20億美元,加上崑山基地,以達成全球最大的電腦整機和零組件生產企業集團及全球個人低價電腦的主要製造基地的經營目標,現在鴻海已經成為大陸第二大的出口商。

作為一位商界強人,郭台銘每天至少工作15個小時,大陸、美國、台灣、歐洲各地跑,即使晚上下飛機,他也會馬上趕到公司開會,經常一開就是12個小時,好像永遠也不知道疲倦。從1974年以生產黑白電視零件起家後,他不曾休過三天以上的假。郭台銘認為,領導者的睡眠時間不應該多於屬下,他應該是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的人。對共同奮斗的兄弟,郭台銘有福同享,但對競爭對手,他則一律以敵人視之,難怪台灣科技界都稱他為「梟雄」,並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來形容他。

從創立鴻海的第一天起,郭台銘的目標就很明確,即把公司發展成為台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的企業。他說:「阿里山的神木(台灣著名的風景之一)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裡時就已決定了,決不是4000年後才知道的。」現在鴻海精密工業公司幾乎包辦所有資訊科技類產品代工,並且已經超越台積電,成為台灣業績最高的民營公司。

別以為五十多歲的郭台銘會因此意氣風發,事實上他一直低調地拓展事業,盡量迴避媒體。鴻海的客戶不希望他們的零件商鋒頭過健。就連公司總部,郭台銘都刻意遠離科技大廠聚集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選在較不為人知的土城工業區。

不經營品牌,鴻海和知名品牌一起在全球並肩賽跑,靠的又是什幺樣的競爭力?郭台銘談到了他的觀察:目前全球景氣其實沒有恢復,只是在結構性的調整,全球大廠積極轉型,把製造的一端,外包給最有效率的電子專業製造服務(EMS)。

郭台銘算是中國最大的「財主」之一,可是生活卻很節省,不過,每年在台灣的尾牙慶祝會,他是大手筆的犒賞員工,以尾牙為例,總獎金達到二億三千萬元台幣,個人最大獎則是鴻海股票一百五十張,市值二千七百六十萬元台幣,以往都是以聚餐方式舉辦尾牙,但是,這一次尾牙很不一樣,地點選擇在鴻海總部所在地的台北縣,且不採聚餐形式,並讓員工與家屬一同與會,尤其更具有意義的是,將省下來的三百餘萬元台幣,捐贈給需要幫助的人。

郭台銘對自己的親人,只要是共同創業者,有功勞,則是破格提拔,工作標准嚴格、講求效率,賞罰分明,如果員工出貨發生閃失,則會毫不留情的當場指責。他是一位站在最前線沖鋒陷陣的領導人,他跑遍全球,一年約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在海外各個分公司之間搭著飛機來回的開會,由於看好大陸商機,自七十八年以來,鴻海致力大陸發展,生產線主要布局在大陸,因此,在大陸的時間比在台灣要多。他說:「在快速成長的企業,領袖應該要多一點霸氣。」郭給人的印象也是霸氣十足,但卻說:「不了解我的人覺得我很霸氣,其實我這個人很好相處。我只不過是一個很理性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