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ETF大年「紅黑榜」!嘉實、南方和萬家各有凄慘事兒
2018年是ETF大年,總規模突飛至3127億元,增幅超4成,有10家公司旗下ETF總規模逾百億元,單只產品規模過百億的有3隻。
所謂ETF,指的是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通常又被稱為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就是「ETF」),它屬於開放式基金的一種,結合了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運作特點,投資者既可以向基金公司申購或贖回,又可以像封閉式基金一樣在二級市場上買賣ETF份額。
2018年,股市慘淡,但ETF卻比較火熱。基本的原因是,有些機構和投資人,覺得股市在底部區域了,卻不好選股票,因為一旦選錯一隻股票,踩雷的麻煩就大了去了,這些人乾脆就直接買ETF了。
可是,即使在這樣的ETF大年,基金公司也「苦樂不勻」,有的陽光明媚,有的卻變成了「落湯雞」。
按照總規模排序,目前市場上有四大ETF,分別是滬深300ETF、上證50ETF、中證500ETF和創業板ETF。
【滬深300ETF】
首尾基金2018年交易額相差2759倍
同樣是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基金,華泰柏瑞和嘉實兩只產品誕生最早,但現在規模卻相差一倍有餘。華泰柏瑞300ETF(510300. SH)2018年規模增加64%,嘉實300ETF(159919. SZ)僅增加2%。
比較交易金額,華泰柏瑞300ETF 2018年交易總額達1931億元,而嘉實300ETF只成交了143億元。作為一家老牌基金公司,這個臉打的有點疼。
比嘉實更慘的,是南方300(159925. SZ),2018年規模不增反降,只剩11.5億元。 如果按照交易額算,南方300與華泰柏瑞300ETF相比差2759倍。
此基金的日K線分時圖上,成交經常斷斷續續,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之內無成交已是常事。
如果你不幸使用了這樣的品種跟蹤市場,想買時買不到,想賣時賣不出,和進了圍城是一樣的,處境特別難。
同樣立足於深廣大地,易方達HS300ETF(510310. SH)雖然比南方300ETF晚成立半個月,首募只有11.04億元,但不僅讓利於民,年化管理費率比南方300ETF少0.3個百分點,只有0.2%,而且從成立到現在(2019.1.15,以下統稱現在),年化收益率5%,高於南方300ETF。
業績好,規模自然大。到2018年底,易方達HS300ETF總規模達49.55億元,比南方300ETF高出4倍。
除了南方300ETF規模在縮水,南方旗下其它眾多小規模ETF在2018年也大幅縮水。
雖然業績做的不佳,但南方基金公司態度比較誠懇,對《全球財說》提出的問題,給予了比較仔細的回復。對於以上規模縮水的數據,公司方面首先確認「經復核,數據准確。」其次,公司做出了解釋,「鑒於2018年市場調整較大,金額規模變化不能完全反映產品增長,建議參考份額變化情況。」
然後,公司給出了一個新表,從此表看,數字好看了許多。
為了客觀起見,我們把南方基金公司提供的表格全部照登,讀者可以從中對比以上兩個表格中有交集的產品。的確,看上去,後者數據好看,但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投資人購買南方旗下產品的積極性並不低,但南方的基金經理,卻把產品規模越做越小,也就是做賠了很多。拿大家更容易理解的炒股來比喻,投入的本金是增加的,但到年底一算賬,賬戶里的錢很多打了水漂。
【上證50ETF】
博時低費率規模增 萬家跌成狗
A股市場誕生最早、規模最大的ETF,是華夏發行的上證50ETF(510050. SH),已經運作了14年,基金總規模也成為ETF家族中的航母,從誕生到現在年化收益率高達9.4%。
從2018年度規模增幅上看,博時上50ETF(510710. SH)表現最好,此基金年化管理費只有0.3%,近兩三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別是9.5%、26.05%,而同樣經歷了2018年,萬家50縮水96%,目前規模僅剩500萬,實實在在跌成了落水狗。
對於為何2018年在總規模上表現不錯,博時在和《全球財說》交流時表示,「公司發行了央調ETF,首募230億元,使得公司的ETF覆蓋了寬基、主題型、商品、QDII、RQFII/Stock Connect等方向,也推動博時總規模位居行業前列。」
【中證500ETF】
華夏增幅最大 景順國壽諾安堪憂
中證500指數在2018年表現並不好,但跟蹤中證500的ETF總規模卻增加了183億元,可見投資人的配置意在長遠。
從統計數據看,華夏中證500增幅最大,南方500ETF規模遠遠領先,而小規模ETF則有日漸消瘦之感。景順長城、國壽安保和諾安的500ETF規模大幅縮水,2019年面臨的壓力將更大。
對於南方500ETF為何能夠規模領先,南方在回復中表示,「其背後主要是投資者對其配置價值的認可。截至12月31日,中證500指數PE僅為16.24倍,接近 歷史 估值最低點。因此,無論機構或個人參與度比較高。」
【創業板ETF】
廣發易方達規模暴增 華夏意外墜崖
創業板市場在2018年表現最疲弱,跟蹤創業板指數的ETF總規模還是增加了147億元,廣發和易方達的創業板ETF規模增幅最大。
雖然華夏旗下的上證50ETF規模表現很牛,但旗下的創業板HX(159957. SZ)在2018年規模卻大幅縮減了61%。這說明,華夏在管理ETF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上,還是有漏洞需要修補。
弄清2018年ETF的態勢和陣型,非常有價值。一旦2019年市場出現機會,抓住ETF龍頭,將會吃到第一波紅利。因為,每次市場回暖,都是大盤股和指數先有表現,而這也必然首先反映到ETF基金的走勢上。
❷ 2018年偏股型基金亞軍是誰
2018年偏股型基金亞軍是中海量化。
2018年的偏股型基金排名劇烈變動。股票基金方面,7月底排名和上半年相比幾乎完全變樣,半年排名在前十名的基金,到7月底只有4隻還在前十,其中上半年的亞軍鵬華價值優勢依靠相對抗跌的優勢,以2.61%的收益率奪得前7月股票基金冠軍,第二名則是中海量化,收益率為2.35%,寶盈泛沿海、南方隆元、鵬華消費位居第三到第五名,收益率分別為1.84%、1.83%和1.69%。
偏股型基金是以投資股票為主的基金,收益很大,一般年收益可達20%左右,但風險也很大,也許一年下來收益是負數。偏股型基金指的是那種相當大比重的投資在股票市場上的基金,股票配置比例通常為60%-95%,也可以把偏股型基金是混合基金的一種。
❸ 2018年基金下跌原因是什麼
2018年基金收益下跌的主要原因有:
一、貨幣緊縮政策影響:
我國在2018年全年都在大力進行去杠桿改革,反映在貨幣政策上則是嚴重的通貨緊縮。金融市場整體缺錢,沒有資金大量流入,貨幣資金投資交易就會變得非常少,進而影響貨幣基金的整體收益。
二、中美貿易摩擦:
中美貿易摩擦大背景下,我國股市長期低迷,貨幣投資基金管理者們有比較大的避險情緒,只能選擇一些相對穩定、保值的資產來投資,這樣就直接導致基金收益規模整體下降。
三、投資者的不信任情緒:
在2018年,多數投資者處於觀望態度,選擇把余錢存在銀行或其它更為保值的地方,對基金產品盈利能力不夠信任,同時在整個基金市場形成一種恐慌情緒,促使貨幣基金失去了大量的流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