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金和股票有什麼區別求內行引導入門
簡單地說,基金是由基金管理公司把投資人的分散資金募集到一起,投放到股票市場或債券市場,為投資人賺取利潤的一種專家理財。
而股票是由上市公司直接發行的,投資人可在證券營業部直接買入和賣出,由於我們普通投資人缺乏專業的技術和經驗,也欠缺靈通的消息渠道,對大勢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很難在股市中取得收益。
基金和股票相比,前者風險小,而收益也少。股票收益大,而風險也大。總之,收益和風險是並存的。
如果你要投資基金,可持身份證到當地銀行辦理,在此提醒你,買基金不但不一定能賺錢,而且投資人還要在投資過程中承受市場風險和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風險。現在我國有50多家基金公司,良莠不齊,真正好的,能給投資人獲取收益的沒有幾家。不管能不能為投資人賺錢,這些基金公司都要每年在你的資金中提取4-5%的各種費用。在投資中有兩點一定要注意:一、選擇業績好的基金公司,還要在這個好的基金公司里選擇好的基金品種,(每一個公司都有幾只基金),你可在新浪網上財經網頁里,找晨星開放式基金業績排行榜參考選擇。二、要選擇買入的時機,在股票市場低迷,投資人絕望悲觀的時候,那時的基金凈值低,有的甚至跌破面值。此時正是買入的好時機。還要選擇好的賣出時機,在市場人氣高漲,股指屢創新高市場上一片歡樂氣氛時,果斷地賣出。不要有貪心,只有這樣才能賺錢。
雖然說是專家理財,長期投資,如果你選擇不好基金公司和品種,以及買入、賣出的時機,照樣賠錢。
如果你不能承受風險,可以先買無風險的貨幣型基金,收益率大概相當於稅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等對基金充分了解後,再在適當的時機轉換成股票型基金或配置型基金。
風險嘛比外匯買賣和股票投資要小,比國債要高,收益嘛,和風險成正比呀,有可能會賠老本的喲。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5995187.html?fr=qrl3
2. 基金和股票有什麼區別啊
可以先看看兩者的區別: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股票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這種所有權是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過買賣方式有償轉讓,股東能通過股票轉讓收回其投資,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不是債權債務關系。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只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 股票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l)不可償還性。股票是一種無償還期限的有價證券,投資者認購了股票後,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級市場賣給第三者。股票的轉讓只意味著公司股東的改變,並不減少公司資本。從期限上看,只要公司存在,它所發行的股票就存在,股票的期限等於公司存續的期限。 (2)參與性。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選舉公司董事會,參與公司重大決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資意志和享有的經濟利益,通常是通過行使股東參與權來實現的。 股東參與公司決策的權利大小,取決於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多少.從實踐中看,只要股東持有的股票數量達到左右決策結果所需的實際多數時,就能掌握公司的決策控制權。 (3)收益性。股東憑其持有的股票,有權從公司領取股息或紅利,獲取投資的收益。股息或紅利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 股票的收益性,還表現在股票投資者可以獲得價差收人或實現資產保值增值。通過低價買人和高價賣出股票,投資者可以賺取價差利潤。 (4)流通性。股票的流通性是指股票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數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價對交易量的敏感程度來衡量。可流通股數越多,成交量越大,價格對成交量越不敏感(價格不會隨著成交量一同變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資者可以在市場上賣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現金。通過股票的流通和股價的變動,可以看出人們對於相關行業和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和盈利潛力的判斷。 那些在流通市場上吸引大量投資者、股價不斷上漲的行業和公司,可以通過增發股票,不斷吸收大量資本進人生產經營活動,收到了優化資源配置的效果。 (5)價格波動性和風險性。股票在交易市場上作為交易對象,同商品一樣,有自己的市場行情和市場價格。由於股票價格要受到諸如公司經營狀況、供求關系、銀行利率、大眾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波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資者遭受損失。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越大,投資風險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種高風險的金融產品。 我們現在說的基金通常指證券投資基金。 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間接的證券投資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過發行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由基金託管人(即具有資格的銀行)託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用資金,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投資,然後共擔投資風險、分享收益。根據不同標准,可以將證券投資基金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根據基金單位是否可增加或贖回,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一般通過銀行申購和贖回,基金規模不固定;封閉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續期,期間基金規模固定,一般在證券交易場所上市交易,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基金單位。 國內股市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是一個不成熟的政策市和投機市,任何一個政策的出台都會給股市造成影響,基金是股票的組合,股市的上升和下跌就會影響到基金凈值的增減,還有主力資金的動向,上市公司的經營好差也直接影響著股價的漲跌。 基金是屬於專家理財概念,它集中投資者的資金,通過基金公司的專業團隊,裡面有專業的分析師,研究員和操盤手,選擇市場的熱點和尋找上市公司的真正價值,在其估值低的時候買進,估值高的時候拋出,以謀取市場的最大收益。自己買股票是沒有以上優勢的,股票市場的風險過大,1人賺錢2人平盤7人虧損是常態,普通投資者無論在信息或資金上都沒有辦法超越莊家,所以,最受傷的往往都是散戶投資者。當然做股票做得好的投資者也是有的,但畢竟還是少數。買基金雖然屬於專家理財,但最主要還是會選擇買入時機和選擇好的基金公司,這樣才是盈利的關鍵啊!
3. 中國人為何不愛存錢了,如有閑錢會選擇基金還是股票
中國人不是不愛存錢了,而是發現錢越存越少,到最後甚至還跑不贏通貨膨脹。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理財,有人選擇基金有人選擇股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
愛存錢的上一代現在人們選擇理財的發生並不一樣,有人選擇買房子,增加自己的固有資產。有人選擇基金,認為基金能夠跑贏通貨膨脹,而且從長期來看,一般賠錢的幾率並不大,安全也是人們考慮的首選。還有人選擇股票,認為股票來錢快,只要自己有眼光,那麼一夜暴富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無論選擇哪個只要自己能夠承擔的起可能的風險就可以。當然了,如果是我只能承受起基金的風險,所以我選擇的是基金。
4. 中國有哪些比較出名的股票型基金
有華夏大盤,南方績優,中郵核心,華寶收益,基金的買賣是按當天的收盤價成交的。所以開盤價對你沒用。
5. 中國有多少人買股票或基金
中國農村人口10億其本可以排除在外,因為沒有多少錢;城市中就官方數據最高峰股票賬戶開戶1億多,這當中有個人、企業、其他機構,買基金的應該還是這些人,不過買基金的普通百姓要多一些,還有好多基金公司實行差額基金制度,就是用自己基金的募集款項的一部分買別人發行的基金用於保值和分散風險,所以最終的結論實際參與者不會超過4000萬,因為城市中也不是所有人都買股票和基金的。
6. 中國股市中,很多家基金參與的股票如何看待
您怎麼想問這么復雜的問題。
這樣的股票往往是業績優秀的股票。但是由於基金扎堆,所以價格也較高。買這樣的股票正常來說,最多隻能取得和大盤一樣的收益。有時間您看看恆瑞醫葯、貴州茅台、招商銀行、中國平安等,這都是基金重倉股,上漲基本和大盤一樣。
至於同一隻股票里基金的關系就很難說了。
一方面由於中國的基金基本上都採用價值投資,甚至投資技術都一樣,所以挑選的股票往往趨同化很強,在好公司里極容易扎堆。
另一方面,中國人的民族性決定了這些基金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信息也經常共享。這也容易導致同一隻股票多隻基金扎堆的現象。
至於說到基金串通起來做莊,這種可能性較小。因為同一個基金購買的股票數量極多,單只股票即使上漲10倍,對他的業績影響也很小。他沒有做莊的動力。但是如果了解中國人的民族性,可以斷定的一點是:基金完全有可能和基金之外的資本因為私人利益串通在一起,犧牲基民的利益,幫助莊家拉升股票。
至於基金之間的關系,如果您在公有制單位工作過,公有制單位之間的關系特色就是基金之間的關系特色。相互之間熟悉,就可以互相犧牲利益,穩定某隻股票;對於群體之外的基金,則漠不關心。實際上都是利益關系,基民的利益其次。
7. 中國人投資海外的基金和股市,需要通過那些途徑
需要通過購買QDII基金,達到合法投資海外投資市場。QDII是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 (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的首字縮寫。它是在一國境內設立,經該國有關部門批准從事境外證券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業務的證券投資基金。
有華安國際配置基金
8.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自己買股票,而不是買基金呢
我們都知道中國股票市場是散戶占絕大數的市場,不像一些歐美國家基本都是機構化的市場,所以說在中國很多投資者都是喜歡自己買股票,而不是把錢交給機構基金進行投資,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分兩個方面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我覺得是上面的兩個主要原因導致,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有什麼其他想法的也可以在評論區評論交流,加關注可以獲取更多股市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