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價值投資之父是誰
考察任何一名偉大的價值投資者都要從本傑明·格雷厄姆開始,他通常被稱為「價值投資之父」。盡管這個稱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實際上,這個綽號低估了格雷厄姆對投資界的貢獻。或許,他被稱為「職業金融分析的創始人」更為恰當。格雷厄姆把科學方法和定量研究應用到投資分析過程中,這導致了一個新領域,我們現在稱之為「金融分析」的產生。在格雷厄姆這一貢獻之前,人們認為股票市場的參與者是投機者,而不是投資者。持有債券在當時被認為是真正的投資,而股票市場的活動則視為投機。
幾十年來,格雷厄姆為格雷厄姆-紐曼合夥企業管理投資基金。他投資的方法就是總去尋找相對於內在價值有較大折扣出售的公司。他在1929年的經濟危機中倖存下來,在管理基金的幾十年裡,他獲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由於計算的時間周期以及所使用的計算方法不同,對格雷厄姆投資報告分析也各不相同。約翰·特雷恩在他的《金錢的主人》這部著作中稱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在超過20年的時間里每年賺取21%的利潤。除了管理基金外,格雷厄姆還在他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多年教授投資這門課。
格雷厄姆對於一般投資,尤其是價值投資的貢獻,怎樣評價都不過分。他的思想和著作影響了許多一流的價值投資者,包括比爾·魯安、約翰·博格爾、約翰·內夫、塞思·卡拉曼、沃利·韋茨,當然,還有最有名的沃倫·巴菲特。事實上,巴菲特、魯安和沃爾特·施洛斯都曾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為格雷厄姆工作。格雷厄姆在他一直最受歡迎的兩本投資書,《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中描述了他的投資哲學。《證券分析》經常被稱為「投資者的聖經」。巴菲特稱《聰明的投資者》是「有史以來,關於投資的最佳著作」。這兩本書以及它們所描述的投資原則,都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證券分析》的第一版出版於1934年股市崩盤後不久,已經被多次更新,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增加了包括塞思·卡拉曼在內的一些知名的價值投資者的評論以及沃倫·巴菲特撰寫的序言。
格雷厄姆強烈主張投資組合要包括很大倉位的普通股,他這一主張基於兩個基本原則:第一,他認為普通股為投資者提供了一些保護,以防止通貨膨脹造成的美元貶值;第二,結合普通股票的股息收益率和市場價值的增加,格雷厄姆認為,從長遠來看,普通股提供的收益通常比債券要高。
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邊際」概念,並圍繞這個簡單的概念建立了一個投資理念。事實上,他表示理性投資的秘訣就是大安全邊際。簡單地說,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概念是指資產的價格與其內在價值之間的差額。如果你因內在價值的大幅折扣購買一個資產,那麼你有了一個安全邊際,可以用它來消化誤判或糟糕的運氣所帶來的影響。格雷厄姆認為,要使一個投資成為真正的投資,就必須有一個真正的安全邊際。
格雷厄姆把科學的方法應用於投資分析,為保守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所包含的普通股的選擇列舉了七個定性和定量標准(嚴格來說,它們都是定量的)。格雷厄姆把保守型投資者定義為一個「……把重點放在避免嚴重錯誤或損失上」的人。
七個標準是:
適當的企業規模:格雷厄姆表示,以1973年的美元計,一個工業企業年銷售額不低於1億美元,一個公用事業企業總資產不低於5000萬美元是必要的。
足夠強勁的財務狀況:對於工業企業而言,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應該至少為2,同時,長期債務不應超過當前的凈資產(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對於公共事業而言,負債不應該超過股東權益的兩倍。
利潤的穩定性:過去10年中,普通股每年都有一定的利潤。
股利紀錄:至少有20年連續支付股利的紀錄。
利潤增長:過去10年內,每股利潤的增長至少要達到1/3,在開始和結束時使用三年平均數。
適度的市盈率:目前的股價不應該在過去3年平均利潤的15倍以上。
適度的股價資產比:目前的股價不應該超過最後一次報告賬面價值的1.5倍。格雷厄姆通過聲明「市盈率低於15時,資產倍數更高一些也是合理的」對此進行了修正。他提出了一個經驗法則:市盈率與市賬率的乘積不應該超過22.5。
⑵ 指數基金之父的幾條金玉良言
第一條:「我們充滿缺陷的金融部門的多方面失靈,危及的不只是全國存款人的退休金安全,還有我們整個社會都參與其中的這個經濟體。」
這是一種非常強烈的表態。如果你有什麼懷疑,我建議你看看電視欄目「前線」(Frontline)播出的「退休金賭博」(The Retirement Gamble)這期。
跟前幾代人的傳統退休金計劃相比,如今很多人的退休金計劃覆蓋面更小,也更吝嗇。美國一半的勞動者表示拿不出足夠的錢存下來在退休之後使用,三分之一的家庭幾乎沒有任何退休儲蓄。
很多人在50多歲、甚至60多歲的時候才充分意識到他們面臨的捉襟見肘的形勢。到那個時候,他們大部分人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補齊他們之前本來或許能夠存下、但又沒有存下的錢。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很多人決定大大提高投資風險,甚至是「孤注一擲」。華爾街巴不得把昂貴的、不合適的、風險常常很高的產品賣給這些投資者。畢竟這些產品的炮製者和銷售人員不管怎樣都會得到報酬,承擔風險的只有投資者。
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承擔的又是什麼風險呢?
當有大量人員在退休時沒有充足資源的時候,他們仍舊需要社會服務、醫療、食品、衣物和住所。這些負擔在很大程度上落到了整個社會、特別是成年子女的肩上,而成年子女「盡其所能幫助父母」,到頭來常常會影響了自己的前途。
這里有沒有一些特別有價值的建議呢?沒幾個人有什麼靠得住的機會來改變「我們充滿缺陷的金融部門的多方面失靈」。
我認為伯格隱含的建議是我們必須多存錢、更理智地把存款拿去投資,從而自己照顧好自己。
第二條:「基金投資者相信他們可以輕輕鬆鬆地找到優秀的基金經理。他們錯了。」
過度自信是投資者的大敵。對很多人來說,如果這個敵人終將會離開的話,那也要到他們晚年的時候了。
如果相信自己可以選到優秀的基金經理,我們可能就會期望得到非常好的回報。如果得到了非常好的回報,我們應該就不必存下「平庸」投資者所存的那麼多錢了。這種思路可能會造成事與願違,即退休時錢少了,而不是多了。
證券經紀公司和共同基金公司急於讓我們相信,如果我們只管把事情交給他們去辦,他們會更加了解情況。而且,自然少不了有很多投資通訊推銷各種風格的基金經理和系統,給出很多承諾,到頭來卻是失望多於成功。
建議:數百萬退休人士正在為他們年輕時的過度自信和錯誤決策埋單,千萬不要讓自己步他們之後塵。要樹立起合理、適中的期望,然後採取相應的行動。
第三條:「相比復合成本的殘酷,復合回報的奇跡不值一提。」
每一位投資者都知道復利的奇跡。按復利計算,一天存一美元,一直存65年,最後將會得到200萬美元。但這一法則反過來也成立。如果你付出不必要的高成本,這些成本也會經年累月地成倍增長。多數人都不這么想,但他們應該這么想想。
一 塊復一塊,一年復一年,你為管理、傭金、稅務和換手付出的多餘成本可以將你的回報率輕輕鬆鬆拉低兩個百分點。我在自己出版的免費電子書《投資新手:財富的增值與保值》(First-Time Investor: Grow and Protect Your Money)裡面演示過,平平淡淡地投資一輩子,8%的回報率可以讓你在退休的時候有2,755,274美元拿去花;但以6%的回報率,同樣的投資可能只 會給你留下1,209,551美元。
有關這個話題的另一條語錄也深得我心,來自伯格的《常識投資小書:保證獲得股市回報之合理份額的唯一方法》(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 The Only Way to Guarantee Your Fair Share of Stock Market Returns)。他寫道:「作為一個集體,我們投資者得到的東西就是我們沒有花錢的東西。所以如果不花錢,我們就會得到一切。」
也就是說,你所得到的只是一路上給人錢之後所剩下的。放心吧,你要給很多人錢的。
第四條:如前所述,伯格另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是現代指數型基金。針對那些想通過選股跑贏大市的投資者,他給出了坦率的建議:「別去找那根針了,買成捆的草吧。」
「成捆的草」當然指的是整個市場或整個資產門類,如價值型小盤美股。他說,把它們全都買下來吧,不要去夜以繼日、焦頭爛額地尋找那些可能擁有驚人回報、數量相對較少的股票。
他還說:「指數型基金排除了個股、市場板塊和基金經理選股的風險。留下的只有大市風險。」
如果這條建議能讓你只做一件事──放棄跑贏大市的努力──那麼我覺得它就堪稱是一條特別有價值的建議。
⑶ 奧地利股市之父是雷伊達里奧嗎
不是,是羅傑斯
吉姆·羅傑斯是現代華爾街的風雲人物,同時被譽為最富遠見的國際投資家。從他畢業於牛津大學與耶魯大學就可以得出,此人並非等閑之輩。而後來在1970年和索羅斯共同創建量子基金,並且連續十年的年均收益率超過50%,毫無疑問,如此較高的投資回報率也讓多數華爾街投行的精英也處於望塵莫及的狀態。
其次,他被稱為「奧地利股市之父」的主要原因是在1984年發現奧地利股市暴跌到1961年的一半,羅傑斯親自通過實地考查並經過縝密的調查研究後,開始大量購買了奧地利相關企業的股票以及債券等。在第二年,奧地利股市果然出現了起死回生的走勢,並且奧地利股市指數在暴漲價中上升145%,因此,羅傑斯獲得空前絕後的收益,並且狠狠大賺一筆,從而也被稱之為「奧地利股市之父」。而在之後的數年內,在其他各國的股市當中也獲取到較高的收益,並且還成功躲過美國股市崩盤,從而做到了避免資金方面虧損。
而吉姆·羅傑斯本人基本上博覽群書,學識廣泛,並且他始終認為投資家最重要的素質是獨立思考能力,而在這一點上,喬治·索羅斯跟他非常相似,於是兩人成為非常要好的合作夥伴,並且共同創建量子基金。
再者,吉姆·羅傑斯本人非常勤奮,同時也支持價值投資法則以及絕不賠錢的投資理念等,雖說羅傑斯成功不可復制,但卻有許多後人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博覽群書讓自己學識廣泛,同時獨立思考等,而在最近一點都不安分的他發出「狙擊印度經濟」的號令,從而給正在「療傷」中的經濟體再撒上一把鹽,讓最後的結局也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總之,從吉姆·羅傑斯眾多經典投資案例可知,他被稱為「奧地利股市之父」是名副其實的,同時或與「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合稱為投資「雙雄」也一點都不為過。
⑷ 北京股勝公司的董事長宏皓先生是中國私募基金之父嗎
北京股勝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操盤手宏皓,有著民間股王之稱,他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EMBA,北京交通大學EMBA和清華大學總裁班。投身股市十餘年,曾創造過7個月盈利30倍,1年盈利120倍的股市操盤神話。在帶領股勝公司發展的同時,他以服務回報社會為己任,先後出版了《股市思維風暴》、《家庭理財行動》、《資本大博弈》、《飆升之前》、《短線狙擊》、《卓越理財》、《再度飆升》、《理財改變命運》、《股王兵法》等13本投資理財專著。經過十多年股市風風雨雨的磨煉。成功地創建了股市投資穩賺不賠的哲學思想體系,在吸收東西方文化思想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建立了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資本高級運作哲學思想體系。
民間股王宏皓老師作為我國最早的證券從業職業專家之一,通過十幾年的實踐操作,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投資股市穩賺不賠的哲學思想體系。作為一個證券從業頂級專家不僅要自己可以生存,更重要的是在於證券市場的陽光化、健康化推進,不斷推進理性投資的理念教育,促使股民理性投資,穩定獲利。為了讓更多投資者能夠參與到證券市場中來,民間股王宏皓決定將自己創建的股市投資穩賺不賠的哲學思想體系無私的奉獻出來,為中國證券市場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中國證券市場培養更多的一流職業操盤手.
⑸ 投資基金
這位大學生我告訴你,任何證券市場的投資不管是什麼品種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基金屬於中等風險類的,如果你對證券市場一無所知,並且向做一些投資那選擇基金是正確的,當然在你購買基金之前我覺得你有必要對基金做些了解。
有個網站叫天天基金網,是專門研究基金的,裡面有基金的詳細情況包括基金持倉,基金的一些概況。你可以去裡面了解一下。
至於你應該投多少,我覺得你沒有投資經驗,應該少買為好,你先選擇一個基金買一點點,感覺一下資本市場的漲跌,對其有個初步的認識再說。
至於選擇基金,我覺得老牌的基金公司的東西比較好,比如華夏和博時之類的
我上面講的基金持倉很關鍵,這樣可以看出基金的投資風格,如果此基金經理的風格和你的風格差不多你就可以嘗試買一點。
我也剛畢業一年多,我勸你證券市場你可以試試水但千萬不要投太多,因為畢竟學生的錢都是父母給的,而證券市場的漲跌是無情的。
希望我的建議能有用 ,祝投資愉快!
我是證券執業人員
⑹ 為什麼羅伊.紐伯格被稱為共同基金之父
您好,因為他在1950年6月1日,成立「保護者」共同基金公司,屬於首創之舉。
創新共同基金
20世紀50年代,羅伊·紐伯格認為共同基金是一個絕妙的、聰明的投資方式,把很多人的資金合並在一筆基金中,可以使小的投資者持有大公司的多種有價證券。但當時共同基金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8.5%的預付傭金。投資者在購買第一筆基金之前,他就要先交納8.5%的傭金費,而這筆傭金費直接落入基金促銷者的腰包里,這樣他的資金也就剩下了91.5%。
羅伊·紐伯格認為預付傭金不利於建立信任感和鼓勵投資,因為這筆傭金不是付給經營基金的人或者做出投資決策的人,而是進了基金銷售者的腰包,因此沒有必要預付傭金。
他認為,應該有這樣的一種基金,它之所以贏利是因為它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而不是在開始時就收取一定的傭金。於是他想建立一種不收預付傭金的共同基金。這種做法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
經過不懈努力,1950年6月1日,羅伊·紐伯格的「保護者」共同基金公司成立,他建立了一種不收8.5%預付傭金的共同基金。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基金的發展速度緩慢,但後來人們終於意識到投資「保護者」基金是一項明智的選擇。
「保護者」共同基金公司最開始的規模只有15萬美元,幾年後,基金的規模擴張到100萬美元。截至到2008年8月,該公司所管理的資金規模超過了2300億美元。
「保護者」共同基金的增長令世人刮目相看。羅伊·紐伯格以其敏銳的投資目光,發明了無預付傭金的投資方式,向世人展示了他非凡的投資才能。他認為「保護者」共同基金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該基金擁有長期良好的記錄,不進行不合理的冒險,人們將它視為一種投資方式,而非賭博。
羅伊·紐伯格在總結「保護者」基金公司時說:「我的投資決策往往建立在一些重要因素上,主要是收益、賬面價值、金融地位、紅利、管理質量等。」
羅伊·紐伯格(Roy R.Neuberger),美國共同基金之父,合股基金的開路先鋒。2010年12月24日,羅伊·紐伯格在美國紐約家中離世,享年107歲 。
羅伊·紐伯格,美國人,1903年出生於美國,1920年代待在巴黎,1929年進入華爾街。他是唯一同時在華爾街經歷了1929年大蕭條和1987年股市崩潰的人,不僅兩次都免遭損失,而且在大災中取得了驕人收益。
1950年創建低傭金的「保護者基金」,為美國開放式基金之父。羅伊沒有讀過大學,也沒有上過商業學校。後來他成為合股基金的開路先鋒,從業達68年的美國職業投資家,沒有一年賠過錢,被業內人士稱為世紀長壽炒股贏家。他的成功不僅是擁有巨大的財富,還有長壽和美滿的家庭。
⑺ 中國私募基金之父是誰
投資理財最優秀的大師——宏皓。可以上他的新浪博客看看。
⑻ 股票型和指數型基金有什麼區別
基金的類別分為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以及貨幣基金等,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屬於高風險高收益類型。
從概念上來講,指數型基金(IndexFund)以指數成份股為投資對象。指數型基金分散投資於目標指數的成分股,力求股票組合的收益率擬合該目標指數所代表的資本市場的平均收益率。換句話說,只要所跟蹤的指數漲了,指數基金就賺錢了。
指數型基金在我國大部分跟蹤的標的指數都是股票指數,如滬深300,深證100,上證50,中小板指等,跟蹤指數的漲跌情況,構建和這一指數成分股幾乎一樣的組合,並且根據指數編制時成分股所佔的不同權重,盡可能做到跟蹤指數的最小誤差,這是指數基金被動投資的原理。
巴菲特曾說過,對於絕大多數沒有時間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中小投資者來說,成本低廉的指數基金是他們投資股市的最佳選擇,甚至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可見指數型基金的魅力。
股票型基金的資產中80%以上投資於股票,買股票型基金,就是讓基金經理幫你炒股,相比其他類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空間最大,動輒翻倍也不無可能。
股票型基金與直接炒股相比,具有分散風險、費用較低等優勢。對一般投資者來說,個人的資本畢竟是有限的,很難通過分散投資種類而降低風險,但股票型基金可以做到。此外,投資股票型基金,還可享受大額基金投資成本的相對優勢,降低投資成本,提高投資效益,獲得規模效益的好處。
綜上,指數型基金屬於被動投資,就是跟蹤大盤交易走勢,收益情況不過多依賴基金經理的個人判斷;而股票型基金則是主動投資,收益如何就要看基金經理的能力了。
⑼ 20世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的排名
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股神
彼得·林奇(Peter Lynch)—— 投資界的超級巨星
約翰·鄧普頓(John Templeton)—— 全球投資之父
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和 戴維·多德(David Dodd) —— 價值投資之父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 金融天才
約翰‧內夫(John Neff)—— 市盈率鼻祖、價值發現者、偉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經理人
約翰·博格爾(John Bogle)——指數基金教父
麥克爾‧普里斯(Michael Price) ——價值型基金傳奇人物
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避險基金界的教父級人物
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 —— 新興市場投資教父
⑽ 金融學家宏皓被稱為中國私募私募基金之父,他在各大論壇,高校EMBA,國企,上市公司,主要講授哪些課程
私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