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非公開發行股票屬於資產證券化嗎
非公開發行股票
屬不屬於
資產證券化
,非公開發行股票是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對象一般是大機構或自有資產500萬元以上的
個人投資者
。
② 資產證券化對股市是否有重大影響
信貸資產證券化是將原本不流通的金融資產轉換成為可流通資本市場證券的過程:銀行向中石油信用貸款3000億,理論上銀行只應該有帳收利息,現在是把這筆貸款按照一定的額度(比如300億股,每股十元)在股票市場上銷售,收回資本金又用於放貸。
一筆資金,兩次放貸。
放給中石油、三一重工、高速公路這一類的就是優質資產,屬於優級貸。如果一不小心貸給你和我這類名不見經傳,又沒有抵押、僅靠信用的企業,然後又做成證券上市了,就是次級貸-----參考美國的次級房貸。
③ 資產證券化和股票有什麼區別
您好,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金融創新,最初起源於美國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後經過了迅猛的發展,到現在ABS包括其衍生的MBS等相關品種已佔超過美國債券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成為第一大券種。在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等亞洲地區,資產證券化業務也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端以來經歷了快速的發展。我國大陸地區對於ABS較正式的嘗試始於2005年,中間經歷了因為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過度發展而直接導致的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危機而中斷了四五年,直至近三年這項業務才又引起了管理層的重視,又開始轟轟烈烈的發展起來。
股票,實際上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給出資人的股份憑證,並以此獲取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這種證券代表著持有者對股分公司的所有權,每肌股票就代表著持有者股份公司的一單位的所有權。股份公司通過股票向社會籌集資金,以維持公司正常運轉或擴大生產,同時,持股人也就是股民,可以憑借股票獲得相應的利潤分配,通常稱之為分紅,並以此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④ 股票為什麼屬於資本市場
因為股票即使資本市場的一種表現方式。
資本市場的含義
資本市場是全部中長期資本(一年以上)交易活動的總和,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和中長期信貸市場等,其融通的資金主要作為擴大再生產的資本使用,因此稱為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是通過對收益的預期來導向資源配置的機制。
資本市場的構成
資本市場至少應涵蓋:證券市場(股票市場、長期債券市場——長期國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等)、長期信貸市場(長期抵押貸款、長期項目融資等)、衍生工具市場(金融期貨市場、金融期權市場等)。
證券市場是證券(包括股票)發行和交易的場所
從廣義上講,證券市場是指一切以證券為對象的交易關系的總和。從經濟學的角度,可以將證券市場定義為:通過自由競爭的方式,根據供需關系來決定有價證券價格的一種交易機制。證券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為解決資本供求矛盾和流動性而產生的市場。
證券市場以證券發(包括股票)行和交易的方式實現了籌資與投資的對接,有效地化解了資本的供求矛盾和資本結構調整的難題。在發達的市場經濟中,證券市場是完整的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反映和調節貨幣資金的運動,而且對整個經濟的運行具有重要影響。
(4)股票是有資本證券化產物擴展閱讀: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逐步發展,資本市場籌資的功能也逐步被完善,特別是中小板的推出和發展。使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傳統經濟增長實體化向經濟增長資本化轉變。
在這過程中,受益的將主要有兩類企業,一類是大型國企,這些企業同外資合作可以引進成熟的約束激勵機制、先進的風險控制機制及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另一類是高成長性的企業,這部分企業獲得外資的支持後,能夠迅速發展壯大,企業家的財富也將得到成倍放大。這些成功案例又將為其他中國企業樹立發展樣本,形成我國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中國資本市場在成立之初,其功能被定為於服務於國有企業,為國有企業脫困保駕護航。這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功能缺陷的根源,市場的混亂無序很大程度上在於管理層服務國有企業的監管定位。
隨著市場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功能逐步得到矯正,通過市場功能的完善,未來的資本市場功能將在增量資產配置的基礎上,增強存量資產的調節功能,通過證券化方式使現有的存量資產流動起來,並對其進行重新配置。這樣,資本市場將成為全社會財富和資產的管理中心,成為「資產池」,成為和諧社會重要體現方式,也成為百姓分享財富增長的具體途徑。
⑤ 資本證券化的資本證券化的作用和意義
資本證券化既然是現代化大生產和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必然產物,因此,就有巨大的作用和意義。 資本證券化增強了資本的流動性,增強資本效率,使資本的作用更能得到發揮。資本是過去財富的利用,而要使財富得到充分利用,就必然增加其流動性,提高其周轉速度和利用效率。由於資本證券化,使得資本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並使資本細分化,從而可以使資本具有高流動性和對社會的高強度滲透力,從而使資本大量減少了沉澱、閑置和浪費的狀況,並在流動中增強了活力。
金融證券化機制的效能顯示,在社會貨幣資本和實物資本總量規模為既定的前提下,各經濟主體能夠使用的資本規模相對擴大,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層次也相應提高。這解釋了長期來使我們困惑的—個問題,即為什麼在實物經濟規模或人均產值接近的情況下,—國的資本供給會比另一國顯得充裕。比如,前蘇聯和東歐諸國的實物經濟規模並不比亞洲四小龍等國家、地區差,但在資金的充裕程度方面卻大相徑庭。本文無意否定經濟體制中其它因素的作用,只是想說明商品經濟向高層次發展需要相應的金融機制。如果金融機制中缺乏有效的證券行業,其金融效率就不可能提高,經濟就難以擺脫資金短缺與通貨膨脹並存的困境。證券業發達的國家並非沒有資金不足與通貨膨脹並存的可能性,但應看到證券業在緩解這些矛盾方面已經發揮了作用。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必須走規模經濟之路。於是,經濟機制需要創造出一種能滿足大量資本需求且能長期穩定供給資本的工具。無疑,單靠銀行間接融資是很難滿足這一需求的,而且銀行也難長期穩定地向社會大規模提供資本。換言之,在社會化大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金融機制中僅有貨幣形式的金融工具已力不從心,社會需要創造出既能夠大量滿足資金使用者的需要又能夠使貨幣供給量相對穩定的金融工具,這種金融工具就是債券和股票等。它們一旦產主並介入經濟體系中,必然使經濟運行機制各方面及各環節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而推動商品經濟躍入新的層次或階段。
此外,由於證券流動和交易兼具投資和投機的雙重特性,因此,對所有的閑置貨幣都具有一種潛在的誘惑和動員力,這一點是銀行體制所不可能具備的,正是由於這種誘惑作用,把更多的非資本貨幣轉化成了資本,擴大了資本運行總量。 銀行主要通過貨幣的存、貸業務來滿足社會資金需求,由於存款創造貨幣倍數原理的作用,銀行不能將全部存款轉為貸款投放到經濟領域中去,否則流通中貨幣總量會迅速擴張,引發通貨膨脹。在這類金融機制的作用下,國民經濟常常陷入兩難選擇,要麼多發貨幣通貨膨脹,要麼資金不足,甚至發生資金不足和通貨膨脹同時並存的矛盾現象。
我們可以從前幾年我國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得到某種啟示。10多年來,我國貨幣供給量和貸款總規模的增長速度一直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幅度。這一方面表明我國貨幣銀行業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大為加強,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國對貨幣銀行業的利用已達到最大的限度,貨幣超量供給帶來的通貨膨脹陰影至今還沒有消失。即使這樣,我國各經濟主體對資金的需求仍沒有半點滿足之感,企業、政府對資金短缺的呼聲此起彼伏。這種矛盾現象提醒我們,在實物經濟快速增長的條件下,僅僅依靠貨幣銀行業來解決資金需求問題,不僅會拖延經濟正常的發展速度,而且會付出通貨膨脹的代價。因為貨幣銀行業對實物經濟提供有限服務的前提條件是貨幣數量的加速擴張,這種加速由銀行信用自身的機理所決定。可見,現代商品經濟必須尋找新型的、更具效率的金融機制。
而證券化金融機制正好彌補銀行作用的不足,因為,它在增加融資工具的同時,貨幣供應量卻相對穩定;社會資金總量在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流動能趨於合理,從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例如,當銀行信貸不能滿足企業正常發展速度所需資金時,企業可通過證券機構和主管部門發行股票或企業債券,社會各階層動用自有資金購買該類企業的股票。一般講,這類資金原來的用途大多是消費領域,當被證券市場吸納後,從宏觀資金帳戶看,社會用於消費或閑置的一部分資金流向了投資領域,社會積累資金在既定貨幣流通量基礎上相對增多。在購買證券的資金中,有一部分來自於銀行存款,但證券市場對存款的吸納效應與銀行對存款的利用有區別:後者使社會信貸規模和貨幣供應量相應增加;前者則相對減少了銀行信貸規模。與此類同,政府發行國庫券的金融效應在於,社會由貨幣存量形成的總購買力並沒有跟隨擴大,但總購買力在各經濟主體即政府、企業和居民個人之間的分布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合理分配了社會資金的用途,提高了社會資金的利用效率。 作為籌集長期資本的企業,為了降低籌資成本,喜歡證券集資。因為企業以長期借款方式籌集資金,因其期限長、風險大,並非長期貸款都可以取得實際擔保,自然要提高利息,長期貸款利息過高,企業利潤相應減少,靠成經營上的困難。採用證券集資,因證券的流動性,會使利息降低。同時,政府出於對金融市場管理的需要,往往要制訂金融機構分散風險的規定,限制對某一企業及某類行業放款的額度,以保證銀行的流動性。這樣,一個企業向銀行取得大量的足夠的長期資金,不僅要承擔很重的利息負擔,而且也常常難於籌集到足夠的資金。還有,在國外資金的引進中,傳統的方式是信貸,或是外國銀行信貸,或是外國政府信貸,或是世界金融機構信貸,或是外國企業和財團信貸,這幾年由於發展中國家相繼出現了債務危機,外國貸款人均裹足不前,倒是另一種形式的資本移動取得了替代地位,這就是國際信貸向國際證券化發展,發展中國家通過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行證券,吸引外國投資者。這種替代趨勢是由信貸的流動性不及證券的流動引起的。
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經濟愈發達的國家,票據、證券及其市場也愈發達。在這些國家中,政府為籌集長、短期資金,均通過發行中長期公債券和短期國庫券;企業為籌集長期資金多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為解決短期周轉資金,多運用票據和短期債券。信用活動票據化和資本籌集證券化是當代金融市場的總趨勢。
⑥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
⑦ 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是什麼意思
資產證券化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 資產證券化僅指狹義的資產證券化。自1970年美國的政府國民抵押協會,首次發行以抵押貸款組合為基礎資產的抵押支持證券-房貸轉付證券,完成首筆資產證券化交易以來,資產證券化逐漸成為一種被廣泛採用的金融創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發展,在此基礎上,現在又衍生出如風險證券化產品。
資產資本化是指符合條件的相關費用支出不計入當期損益,而是計入相關資產成本,作為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類項目管理。簡單地說,資本化就是公司將支出歸類為資產的方式。
開始資本化的條件有三個:
第一個條件是資產支出已經發生。這一條件是指企業購置或建造固定資產的支出已經發生,包括支付現金、轉移非現金資產和承擔帶息債務形式所發生的支出。
支付現金是指用貨幣資金支付固定資產的購建或建造支出。轉移非現金資產是指將非現金資產用於固定資產的購建與安裝,如將企業自己生產的產品用於固定資產的購建,或以企業生產的產品向其他企業換取用於固定資產建造所需的物資等。承擔帶息債務是指因購買工程用材料等而承擔的帶息應付款項(如帶息應付票據)。例如,購入工程物資用商業匯票結算,商業匯票的面值為1000萬元,年利率為6%,期限為3個月。那麼該項業務發生後計入資產支出的金額為1000萬元。如果購入時的商業匯票為不帶息匯票,那麼該業務計入資產支出的金額為0。
應說明的是,工程項目領用本企業生產的產品,若生產的產品發生的成本及產品中材料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均已支付現金,則領用時發生的資產支出金額為產品成本和產品中材料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之和,而不是產品成本和領用產品時的增值稅銷項稅額之和(因為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的差額此時尚未支付)。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的差額待實際繳納增值稅時才能算資產支出已經發生。
第二個條件是借款費用已經發生。這一條件是指企業已經發生了因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專門借入款項的借款費用,或者所佔用的一般借款的借款費用。
第三個條件是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所必要的構建或者生產活動已經開始。這里所指的「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所必要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已經開始」主要是指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實體建造或者生產工作已經開始,如主體設備的安裝、廠房的實際開工建造等。它不包括僅僅持有資產但沒有發生為改變資產形態而進行的實質上的建造或者生產活動。
企業只有在同時滿足了上述三個條件的情況下,有關借款費用才可以開始資本化,只要其中一個條件沒有滿足,借款費用就不能開始資本化。
⑧ 資產證券化怎麼解釋與股市又怎麼區分呢虛擬經濟,實體經濟又是怎麼說的呢具體指那些
資產證券化通常是指將缺乏流動性的資產,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出售的證券的行為。資產證券化就是指將存在的具有穩定未來現金流的非證券化資產集中起來,進行重新組合,據此發行證券的過程和技術。
⑨ 哪些是我國資產證券化的主要產品種類
1、根據基礎資產分類。根據證券化的基礎資產不同,可以將資產證券化分為不動產證券化、應收賬款證券化、信貸資產證券化、未來收益證券化(如高速公路收費)、債券組合證券化等類別。
2、根據資產證券化的地域分類。根據資產證券化發起人、發行人和投資者所屬地域不同,可將資產證券化分為境內資產證券化和離岸資產證券化。
國內融資方通過在國外的特殊目的機構(Special Purpose Vehicles,SPV)或結構化投資機構(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s,SIVs)在國際市場上以資產證券化的方式向國外投資者融資稱為離岸資產證券化;融資方通過境內SPV在境內市場融資則稱為境內資產證券化。
3、根據證券化產品的屬性分類。根據證券化產品的金融屬性不同,可以分為股權型證券化、債券型證券化和混合型證券化。
(9)股票是有資本證券化產物擴展閱讀:
資產證券化的特點
1、利用金融資產證券化可提高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
2、增加資產流動性,改善銀行資產與負債結構失衡。
3、利用金融資產證券化來降低銀行固定利率資產的利率風險。
4、銀行可利用金融資產證券化來降低籌資成本。
5、銀行利用金融資產證券化可使貸款人資金成本下降。
6、金融資產證券化的產品收益良好且穩定。
⑩ 資本證券化是將公司的資本量化後發行債券、股票等在證券市場銷售,那麼買的人能獲得什麼好處
這不聊資本證券化,應該叫做資產證券化,說白了就是把資產證券化後打包成理財產品賣出去,用這些資產去賺錢後給大家相應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