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巴菲特為什麼說,指數基金是投資股票最好的方法
最大的優勢就是低成本。所有指數基金只要機械地復制其指數走勢就可以,不需要人為去判斷,也不需要基金經理做大量調研工作,所以在申購費、贖回費、管理費等各項費用中都明顯優於常見的主動管理型基金。
其次,指數基金通常由50-100隻股票組成,可以有效地防範風險。
最後,省時省力省心
對於指數的了解可以通過各種便捷渠道獲取相關消息,並且指數基金相當透明,所有成分股定期調整並公開,可以有效測算指數基金的當前走勢及估值情況。
⑵ 巴菲特炒股票嗎
巴菲特的財富帝國根本不是炒股炒出來的,而是投資實體經濟的利潤積累而來的。巴菲特是20世紀世界最成功的投資家,並成為2008年世界首富。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著名的投資商,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從事股票、電子現貨、基金行業。
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財富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在第十一屆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賣到263萬美元。
2010年7月,沃倫·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機構捐贈股票,依當前市值計算相當於19.3億美元。這是巴菲特2006年開始捐出99%資產以來,金額第三高的捐款。
2011年12月,巴菲特宣布,他的兒子霍華德會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中扮演繼承人的角色。
2012年4月,患前列腺病,尚未威脅生命。
2013年福布斯財富榜以530億美元排名第四位。
2014年美國當地時間9月29日,《福布斯》發布美國富豪400強榜單顯示,憑借670億美元財富排名美國富豪第二名,沃倫·巴菲特自2011年起就一直保持這個排名。
2015年3月2日,福布斯發布2015全球富豪榜。
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別為比爾蓋茨、卡洛斯·斯利姆、沃倫·巴菲特,財富數分別為792億美元、771億美元與727億美元。
⑶ 巴菲特炒股賺錢多還是基金經理賺多
沃倫巴菲特被稱為股神,每年的投資回報率平均值在20%左右、這是非常高的,而且數十年如一日,非常穩。而基金經理的投資,特別是偏股型基金的產品回報率忽高忽低,不是長期的價值投資,更像是短期的投機行為。所以從短線看,例如1年,基金經理賺錢比巴菲特多。
⑷ 巴菲特投資的是普通股嗎
優先股一般都是對公司的創建者們發行的,而巴菲特是先找到業績比較好的公司,他不是創建者,所以大多可能不是優先股。優先股和普通股其實在權力上沒有什麼差別,你只要持有一個股份制公司的股份超過50%你就是這個公司的老總。優先股只是在公司清償時能提早得到賠款或單獨分點紅利而已。
曾經有吉列公司專門找巴菲特賣給他吉列公司的可轉債。作為一位金融投資者,應該掌握每一樣金融產品並能靈活應用每一樣金融工具,優先股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巴菲特的操作思路是在市場被低估時找到業績好的公司而後持有該公司的股票,是基本面分析派的大師
⑸ 請問股神巴菲特買股票後,會像股票基金一樣運作股票的價格嗎,還是等它隨著大盤走勢自己漲浮
在目前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大部分投資者損失慘重,很多富豪身價大為縮水,似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過,也有人躲過這場災難,「股神」巴菲特就是其中之一,這得益於這位投資家對風險的洞察和防範能力。
巴菲特身價依然增長
最近的一則消息非常有意思,美國《福布斯》雜志定於27日公布的「美國400富豪榜」上,「股神」沃倫·巴菲特超過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重登首富寶座。
《福布斯》雜志在評估了9月以來的金融危機對美國富豪的影響後更新了這一榜單。從8月29日至10月1日,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董事長巴菲特個人凈資產增加80億美元,達到了580億美元,蓋茨個人凈資產同期減少15億美元,降為555億美元。蓋茨曾連續15年成為美國首富。
這場危機對巴菲特的影響非常小,而有些富豪身價大為縮水,如英國首富鋼鐵大亨拉克希米·米塔爾從6月至今損失200億英鎊(約合340億美元),是本次金融危機中損失最大的億萬富豪。而巴菲特10月1日之前的33天里凈資產增加了80億美元。
早就拋光次貸產品
為什麼巴菲特的股票好於大盤,原因就在於他的公司在這次危機中影響非常小。巴菲特敏銳的洞察力,早就發現了次貸的災難性後果。
2003年巴菲特就清除了所有與次級債有關的金融產品。他說,弄懂一個次級債產品需要看15000字,而一個次貸方陣,則需要讀75萬字,這是一個沒有人能弄懂的產品。2006年股東大會上,針對這種次貸產品,巴菲特的搭檔芒格說,金融業能虧損的品種已經夠多了,但華爾街還要再發明一個。正是這種對風險一貫的防範意識,使得巴菲特躲過了一次次災難,他從來不存僥幸心理,只投資可靠而穩健的公司。我們知道,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維50年來投資了許多公司股票,也包括很多金融公司,但是,這次受次貸危機沖擊的公司如雷曼兄弟、AIG等,巴菲特均沒有投資,而他重倉持有的美國富國銀行,是這次危機中影響最小的美國銀行,最近還出手收購美聯銀行。巴菲特的眼光的確令人欽佩。
如果沒有合適的投資目標,巴菲特情願持有現金,這幾年巴菲特一直表示沒有價格合適可投資的股票,因此手頭現金一直超過300億美元。現在,金融危機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困境,現金為王,巴菲特手頭300多億美元是多麼珍貴,恐怕華爾街沒有公司此時擁有這些現金。當股價大幅下跌,投資價值顯現的時候,巴菲特毫不猶豫地出手了,今年以來他的投資已超過百億美元,9月份以來,就出資50億美元購買高盛優先股、出資30億美元購買通用電氣優先股,出資2.3億美元購買中國比亞迪10%的股份……
巴菲特成為今年市場上最活躍的投資者,給人們以信心,以至於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都表示要請巴菲特當財長。當然,巴菲特財富有限,以目前金融危機巨大的窟窿,靠他一個人是不可能拯救的,但他躲避市場風險的投資思路,值得每個投資者學習。
⑹ 巴菲特主要是炒股的還是開公司的
說是股神,實際他是股東。也就是投資人。做短線的很少,基本都是長期持有。除非他不看好公司的前景,才會在大漲或者大虧後拋售。
⑺ 巴菲特是投資還是炒股的
確切的說他有自己的公司博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票每股市值32萬多美元。
當然他也投資於其他公司,也就是炒股,他專注於長期投資有價值公司股票。
綜上所述,他既投資又炒股。
⑻ 關於股神巴菲特,炒股和投資股票的區別
股票是什麼?是投資人將自己的資金投入一家公司後,獲得的投資憑證。簡言之,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東的投資證明書。
巴菲特是價值投資理論的集大成者,只崇拜股票投資,也就是選擇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進行投資。所謂股票投資就是長期持有股票,而不是像眾多股民在股市那樣頻繁買賣股票。
炒股就是頻繁買進和賣出股票,今日以為某隻股票要上漲了就積極買進,明日覺得某隻股票要上漲了,就賣出前一隻股票再買進現在看漲的股票。這樣的行為實際就是投機,投機絕對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例如近兩個月大漲的銀行股,如果在低位買進、中線持有至今,最少盈利20%以上,多則可高達50%以上。這就是投機和投資的區別所在。
⑼ 如果我買基金或股票想像巴菲特一樣長期持有我應該買什麼類基金或股票
如果我買基金或股票想像巴菲特一樣長期持有我應該買什麼類基金或股票?
第三,你要在進行真正的炒股前,先進行模擬炒股,以便使你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
第四,要炒股就要具備三個方面的基本知識,然後在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這些知識:一是基本分析方法,二是技術分析方法,三是風險分析方法。
第五,你應該明白中國目前的股票市場還存在許多不規范的地方,所以,還應該具備一些針對中國股票市場的炒股技術,譬如關於做莊的問題和表現,關於股評的作用和意義等。
第六,你應該注意要進行長期和短期分析和投資兩個方面的訓練,僅僅做短是學不到全部金融知識的。
最後,要知道,有一些金融知識是不能通過我國的股票市場學習到的,所以,還要在股市之外加緊學習其他的金融知識,這些知識看起來對當前的炒股用處不大,但它可能是你未來在國內外謀生,取得巨大收益的重要組成部分。
⑽ 巴菲特買什麼股票
關於中國市場,巴菲特談論過很多,其中有兩句話最為重要:
1、中國市場的估值比美國低,股票更便宜!
2、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會有很多人參與到股市,人們會更加投機。
巴菲特依然表示,現在還是買入股票的好時機,但要做好長期應對疫情的准備,可能買了還會跌。「我們依然願意做一些非常大的事情,比如300億-500億美元的交易。
巴菲特 :買入股票,和好的公司一起成長
在巴菲特的理念中,買入股票盡可能長時間的持有一直是巴菲特所信奉的投資真理。比如在投資可口可樂這件事情上,從1988年開始巴菲特就開始買入,並且一直持有到現在,在投資可口可樂這幾十年間,其股票已經給巴菲特帶來了豐厚的價值。
按照巴菲特的邏輯,第一必須要有一定的資金;第二要持有的足夠久。
選股要牢記這3點: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
第一,行業前景夠不夠大公司行業前景夠大,公司才能不斷做大市場份額。如果行業非常小眾,就算是市場份額達到了90%以上,也很難再做大,那麼這些上市公司業績無法繼續增長。
第二,公司有沒有競爭力任何行業都會遵循叢林法則,優秀劣汰是常態,我們投資上市公司,實際上就是去尋求擇優的結果。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經營情況越來越差,市場份額不斷下降,業績不斷虧損,價值就會不斷下降,就很難有投資回報。
只有那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才能在行業中將其他公司甩開,也就是價值投資經常說到的「護城河」,比如說有技術專利、獨家配方,或者有先進的組織架構和創新機制等等,能夠為公司在行業中競爭形成壁壘,鞏固龍頭地位,提升市場佔有率,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持續創造新增價值,帶給投資者回報。
第三,是否有合理的價格投資一家公司,能不能有回報,不但取決於公司能否成長,有沒有競爭力,還取決於我們購買的價格,也就是投資的成本。比如說一家公司當前市值為500億,而凈利潤只有2千萬,市值與利潤比即市盈率達到2500倍,如果按照這個業績水平保持不變,需要2500年才能回本。
假設公司在未來五年高速增長,凈利潤增加9倍至2億,對應的市盈率依然高達250倍,依然是很高的估值水平。那麼很可能在現在買入,5年後業績大幅增長,很可能市值還不足500億,無法帶來回報,甚至可能出現虧損。原因就是買入的成本實在太高了,提前透支了業績,即便是上市公司業績持續五年增長,也無法追上估值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