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股票 » 股票先鋒指數基金
擴展閱讀
泰國養老簽證 2025-05-11 00:25:15
愷英網路股票代碼多少 2025-05-11 00:24:32

股票先鋒指數基金

發布時間: 2022-04-18 20:00:09

❶ 約翰·博格爾的博格爾:指數基金先鋒

博格爾
指數基金先鋒(之一)—— 在美國,說起證券投資,就會提到共同基金,無論是資金規模、投資者參與程度,還是投資領域,共同基金都是證券市場的絕對主力。而說到共同基金,人們就會說到指數基金,說到指數基金的創立者約翰·博格爾。
博格爾1997年被《金融服務領導者》雜志評為20世紀全球7位創新領導者之一。其名望不僅在於他所掌控的先鋒集團管理了28個各種類型的指數基金,擁有1500億美元的資產,是當然的業界領袖;更在於他用自己的信念培育了指數基金,用畢生的努力將其信念付諸實踐。1999年他在《共同基金常識》一書中系統闡發了他的信念。
巴菲特一向把指數基金作為上乘的投資選擇,他說:博格爾以他的獨一無二的投資理念在基金業中掀起了一場運動,最終使得美國的投資者得到了更好的服務。
經濟學泰斗,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薩繆爾森贊美之情溢於言表:巴菲特不可能告訴你如何成為沃倫?巴菲特。而博格爾對他的投資原則的詳盡描述,使我和上百萬的投資者在20年後將令我們的鄰居羨慕不已------而與此同時,我們在這充滿著變數的20年中又能高枕無憂。
知名的基金評級專業雜志《晨星》的總裁唐·菲利普則評論《共同基金常識》一書代表了華爾街上一個極需靈感的職業的頂極水平。不僅提高了投資者的收益,更是提升了基金界的整體水準。
其實正如博格爾本人所指出的:指數基金對於傳統投資者來說,算不得什麼。典型的低成本運作,而且缺乏公認的具有聰明、機智和熟練技能的投資組合管理人優勢。指數基金只是簡單地買入和持有特定指數中的證券,並以它們在指數中的比重為投資比例。其簡單的原理顯而易見。
這一點博格爾和巴菲特有相同之處------雖然蘊含最高級的智慧,但他們的投資理念都簡單易懂,他們都厭惡華爾街玩家時髦花哨的作派,都強調投資者是上帝,都為忠於自己的理念選擇了孤獨。
博格爾上世紀50年代初躋身共同基金業,當時就萌發了類似指數基金的想法,但是到70年代,他才形成了明確的指數基金的經營理念,並有機會自己創業,來實踐這一理念。其後,更是經歷了10年的冷落,到80年代指數基金才逐漸被人認可,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美國股市從1987年開始的長牛,讓指數基金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從1995年只佔股票基金資產的3%,3年後便上升到6.4%。直到1997年初,指數基金才開始出現在《紐約報》、《華爾街時報》的主要版面。幾乎在同時,《時代》和《新聞周刊》開始報導豐富多彩的指數基金故事。《貨幣》雜志1995年更是用封面報道鼓吹:不可思議的勝利:指數基金在今天應成為眾多投資組合的核心。
媒體的介入使指數基金成為眾人追捧的明星,博格爾興奮不已:1998年估計有500億美元的現金流入量,是整個股權基金現金流的25%。指數基金已經成為整個共同基金行業中增長最快的部分。
指數基金從當初養在深閨人不識,甚至被業內人士譏為博格爾的荒唐事,到90年代末的功成名就,這一切,真可謂對博格爾創業理想的最大獎賞。
博格爾
指數基金先鋒(之二)—— 博格爾的大名幾乎是共同基金的代名詞,但他的入行,他與共同基金的結緣,卻可謂陰差陽錯。
博格爾1947年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按照慣例,他要寫高年級論文,然而,博格爾卻標新立異,決心找一個沒有在正式的學術論文中出現過的主題。
1949年12月《財富》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波士頓的巨大財富》介紹了共同基金行業,引起了他的注意。
共同基金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上世紀的20年代,其中1924年由200名哈佛大學教授出資5萬美元在波士頓成立的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投資者可以按基金凈資產隨時購買和贖回基金份額,可謂共同基金的雛形。但直到1940年聯邦政府通過投資公司法案為整個共同基金行業立法時,共同基金僅有85家,資產總值約5億美元。盡管如此,《財富》雜志還是預言,共同基金有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就是這樣一個當時並不起眼的新行業抓住了博格爾的眼球:我馬上知道,我已經找到了我的主題。
盡管選擇主題的動機是標新立異,博格爾寫論文卻是頗費了一番功夫。經過一年的深入研究,博格爾在論文中得出了許多有意思的結論:基金行業將來的發展可以通過減少營銷成本和管理費用來使其最大化;基金投資的目標必須被明確地表述出來;共同基金必須避免抱有從管理中創造奇跡的期望;共同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合理的管理(不是外部的活動)等等。正如他本人事後所指出的,這篇論文孕育了他畢生為其服務的共同基金的經營理念,成為以後博格爾引領先鋒集團長盛不衰的秘訣------給予投資者公平待遇的概念。
當博格爾把論文送給基金行業的幾位領導者時,這篇論文改變了他的命運,因為它引起了一位特殊人物的關注。
他就是沃特·L·摩根,博格爾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友,共同基金行業的先驅者。他以敏銳的嗅覺意識到,投資者需要的是分散化投資、組合管理、便利而不是復雜性,相信共同基金將會是一個很好的商業契機。1928年,他創立了惠靈頓基金。摩根喜歡博格爾的論文:對於在大學校園里沒有任何實踐經驗的年輕學生來說,這是篇相當不錯的文章。於是,摩根就把博格爾召入惠靈頓基金。
那是1951年,當時的基金行業管理著20億美元資產,幾乎相當於90年代5萬億資產的萬分之四。博格爾事後回憶道:在50年代初,很少有年輕人加入到投資領域中來,更少有人會加入到剛剛發展起來的共同基金行業。但是,當時的美國中產階層迅速膨脹,住宅、汽車步入尋常百姓家,服務業飛速發展,頗像今天的中國,正面臨跨入後工業社會的重要轉型期,華爾街的金融家們甚至打出了人民資本主義的新旗號------這就是博格爾傳奇生涯的開始。
博格爾
指數基金先鋒(之四)—— 先鋒下水了,卻是天生的跛腳鴨------按照博格爾的理解,完整的基金公司好比一個三角形,投資、管理和銷售是三角形的三條邊,缺一不可------先鋒集團成立伊始就只負責基金的行政管理,基金的投資與銷售卻委託惠靈頓基金公司,好比遠洋船沒了風帆,如何起錨遠航?
身處絕境迫使博格爾採取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步驟,拿出了採用指數投資技術的絕招。
產生這個想法的思想火花或許早在他的那篇大學論文中就已經孕育發芽,但激發他作出這個決策的,則是基金業同行們的可喜進展。
據他的回憶,美國WellsFargo銀行的威廉?福斯(William Fouse)和約翰?麥克考(John McQuown)是指數投資理念的開創者,上世紀70年代初,他們把指數投資從學術模型發展到具有具體的原理和技術引導的程度,創建了一個600萬美元的指數基金,跟蹤基於紐交所所有股票的指數。這個實驗雖然並不成功,最後這個基金不得不用標准普爾500指數取而代之,但它確實是開創性的。
Batterymarch金融管理公司的創始人傑瑞米·格蘭漢姆和迪恩·利巴隆也是指數基金的開創者。1971年格蘭漢姆在哈佛商學院描述了指數投資理論,Batterymarch金融管理公司為此贏得了1972年《養老金與投資》雜志評出的不確定性成就獎。直到1974年才迎來第一個指數客戶。
1974年芝加哥的美國聯邦銀行根據標准普爾500股票指數設立了一個公共信託基金,基金的門檻是最低投資額10萬美元。
此時,指數基金也成了媒體討論的話題,博格爾看到這些文章可謂如獲至寶,他至今都保留著這些幫助他在命運轉折的關頭確定宏圖大業的文章:
文章之一是由保羅·薩繆爾森所寫的《對批評的挑戰》。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在1974年秋季刊的《投資組合管理雜志》上發表的文章談到了一些大基金建立一種跟蹤標准普爾500股票指數的投資組合的情況,並指出被動的指數可以比絕大多數積極的基金管理人業績更優秀,因為對學術研究者來說,不可能在公開的記錄中找到表現一直優秀的基金管理人,他暗示指數基金將會問世。
文章之二是查爾斯·D·艾里斯1975年7月在《金融分析雜志》發表的文章《失敗者的游戲》。艾里斯指出在過去的10年中,85%的機構投資者其業績要遜色於標准普爾500指數的收益。其主要原因在於機構投資的成本佔了基金管理人所獲得收益的20%。那麼,難道指數的成功,就表明應建立一個完全被動的指數投資組合嗎?他認為建立指數基金是其中一條途徑。
文章之三是1975年7月《財富》雜志發表的《某些基金確實不錯》,雜志副主編埃爾巴得出的結論是:當基金不能一貫做得比市場好的時候,他們可能由於過度的調查(也就是管理費用)和交易成本而一貫地低於市場收益,為此他遺憾共同基金領域沒有向投資者提供一種跟蹤指數的基金。他希望這是一種支出和管理費用較低並免除傭金的共同基金,其風險與整個市場的風險相當,並採取充分投資的策略。在博格爾看來,他已經描繪出了第一個指數共同基金的雛形。
這一切使博格爾形成了指數投資的明確方案。
1975年9月方案交付董事會討論,新穎的投資理念贏得了董事會的贊同。博格爾進一步提出,指數基金不需要投資管理------只擁有所有指數的成分股票。這個博格爾自稱可以算作狡猾的辯解的說法,也得到了董事會的認可,這意味著先鋒奪回了投資的權力,佔領了基金管理三角形的第二條邊------投資邊。
1975年末,先鋒創立了第一個指數共同基金,這個基金以標准普爾500家公司股價指數為模型。從此,先鋒走上了指數基金的華山一條路。
博格爾
指數基金先鋒(之五)—— 先鋒集團,從她成立的那一刻起,就要經過不懈的斗爭從她的老對手惠靈頓公司手裡奪回自己的業務大權。在成功奪回管理和投資大權後,此刻,擺在博格爾面前的問題是,下一步如何控制基金的銷售,也就是如何走到博格爾所說的三角形的第三條邊?
1977年2月,先鋒集團採取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做法,一夜之間把傳統的由經紀人、分銷商組成的基金銷售系統,轉為無銷售費和發行費的市場營銷系統,廢除了惠靈頓的經紀人網路,讓投資者自己來購買基金份額。
在什麼都講究市場營銷的美國,這無異於自廢武功。博格爾敢於走這一步險棋,實在是因為強烈的自信:由於我們有著真正意義上的共同基金結構和成本原則,使我們擁有了特別低的運行成本這一特點,沒有銷售傭金看來是適時的一步。博格爾宣稱,他的營銷策略是:如果你建造了她,他們總會來。
先鋒集團很快就面臨外部的考驗。由於先鋒基金的運作模式史無前例,雖然在其進行改革的當年美國證券管理機構給予了臨時性的許可,但還是在1978年召開了專門的聽證會。在歷時兩周的會上,先鋒集團提供了大量的資料,為自己全新的組織創新辯護,終於贏得了臨時通行證。
然而,1980年,證券管理委員會改變了自己的決定,收回了臨時通行證。驚愕之餘,博格爾不得不奮起而戰,開始了積極的申訴活動。不過他還是十分自信:我知道我們所做的事對基金持有人是有利的。
博格爾的理由首先是,我們創造了一個公司結構,使我們的顧客成為我們的主人。我們的公司將她的所有權轉移給了我們基金的持有人,而不是像這個產業中的其他企業一樣,交給一個私人或者公眾持有的追逐利潤的基金管理公司。這種結構恰恰代表了資本主義的本質:由它的股東來控制公司。
其次,先鋒集團的做法源於一個簡單的商業策略:為股東賺取盡可能高的收益,將他們的錢明智地投資,並且以最低的成本結構去操作。我們沒有給我們的高管提供豐厚的獎金、一流的旅行條件以及專為官員服務的小餐廳。我們一直聘請外部的投資咨詢顧問。我們談判最低限度的費用,我們盡力不把我們投資者的錢浪費在昂貴的市場營銷上。 1981年,證券管理機構的態度終於發生了改變,在批准先鋒的做法的同時,還作出了如此評論:先鋒集團的計劃確實要比《1940投資公司法案》的目標更先進,通過保證基金的董事們……能更好地評估基金所實施的服務的質量。這個計劃使披露更加透明……明顯地提高了基金的獨立性……促進了健康和可行的基金聯合公司的形成。
先鋒的嘗試終於獲得了法律的認可。
博格爾
指數基金先鋒(之六)—— 1981年,也就是在證券委審批的同時,先鋒集團建立了傳統的積極型管理基金,使公司成為業務齊全的基金聯合體。此時,公司創立已經7年,終於完成了內部業務建構與外部法律認可。但是,作為共同基金業的改革先鋒,先鋒集團註定還要經受進一步的磨難和考驗。
1.5億美元資產,這是先鋒指數基金1976年首次發行時確定的目標,可是實際卻只有1100萬美元。與此同時,1977-1982年間,指數基金的標的物標准普爾指數,其收益也破天荒地大比分輸給了大多數的基金經理人。因此,先鋒達到這個目標整整用了6年。此後共同基金業走向繁榮,指數基金的資產卻增長有限,直到1990年,公司成立後第15年才超過10億美元。
平心而論,博格爾本著他的遠大理想走了一步險棋。既沒有基金經理打敗華爾街的傳奇故事,又沒有其他基金公司拿手的廣告攻關,指數基金靠低成本低風險為持有人謀福利,卻落得個門前冷落車馬稀的下場。
對於指數基金較之當時流行的積極管理型基金的優勢,博格爾作過精心測算,但是,誰又能證明這一福利與優勢呢?
時間,唯有時間可以證明。對於先鋒基金來說,這意味著15年、20年的等待。難怪指數基金被稱為博格爾的荒唐事。博格爾卻無怨無悔,正所謂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當然,時間站在博格爾一邊。美國證券市場,從1974年經歷大蕭條以來最大的熊市,到進入20世紀90年代的大牛市,完成了從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到機構投資者獨領風騷的歷史轉型。
這是百家爭鳴的年代,那些此後紛紛贏得諾貝爾桂冠的金融經濟學與投資學大師們,推出了資本資產定價理論、投資組合理論、期權定價理論與有效市場理論,資本市場求賢若渴,指數基金應運而生。
這是大浪淘沙的年代,共同基金迅速崛起,許多喧囂一時的明星卻紛紛隕落。時間終於證明,大多數試圖戰勝大勢的積極管理型基金最終成了指數、指數基金的手下敗將。
90年代,博格爾的堅忍不拔終於得到報償:看著她(先鋒基金)開始超過其他基金,看著她逐步獲得額外的邊際利潤,我們對此的信心得到了維護。
接著,指數化投資開始迅速成長。先鋒集團擁有1500億美元的指數基金資產,其中包括了28個針對各種不同市場指數的基金,當仁不讓地成為業界的領袖。
博格爾將此稱之為企業家的年代。企業家是經濟增長的引擎,這是熊彼特的定義,也是他的理想。這樣的企業家能夠抓住歷史的機遇,不僅靠遠大的理想:思維敏捷,有遠見,有使命感,富有激情,善於領導別人的同時也善於服務他人,經歷失敗,決策果斷,耐心和勇氣,是我從經驗中總結的一位優秀領導者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特性。博格爾的這番話是他的自畫像,他,就是這樣一位改寫歷史的企業家。

❷ 先鋒基金怎麼樣據說股東是網通

我覺得,你應該首先考慮自己實際情況,比如,你的年齡,自己屬於什麼類型的投資者:是保守型、激進型,還是穩定型。激進型,建議選擇指數型基金;穩定性,適合混合型基金;保守型,適合債券型基金。

選擇基金,首先應當考慮基金公司,其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有過硬的投研團隊。其次,考慮基金經理,其以往的業績,從業經歷、學歷等。再次,選擇基金的投資理念,是成長性(即起伏較大,漲起來快,跌起來也快),還是價值型(注重長遠效益,起伏較小)。

以下,提供一些參考資料,僅供參考!祝你好運!!!
巴菲特八次力薦指數基金
■ 基金百腦匯

匯添富基金管理公司

首席投資理財師劉建位

根據晨星數據統計,上半年指數基金占據基金業績前30名中的16席,達半數以上,上半年基金業績冠軍也是指數基金。

看到這個基金排名,不禁大叫,不聽股神言,吃虧在眼前。

大家知道,巴菲特有個戒律,從不推薦任何股票和任何基金。只有一個例外,就是指數基金。從1993年到2008年,巴菲特竟然八次推薦指數基金。

第一次:1993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余投資者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

第二次:1996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大部分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早晚會發現,最好的投資股票方法是購買管理費很低的指數基金。

第三次:1999年巴菲特推薦書評

約翰·鮑格爾創立先鋒基金公司,通過開發指數基金成為全球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1999年出版《共同基金必勝法則》,強烈推薦投資指數基金。「令人信服,非常中肯而切中時弊,這是每個投資者必讀的書籍。通過持續不斷的改革,鮑格爾為美國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務。」巴菲特對該書高度評價。

第四次:2003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那些收費非常低廉的指數基金(比如先鋒基金公司旗下的指數基金)在產品設計上是非常適合投資者的,巴菲特認為,對於大多數想要投資股票的人來說,收費很低的指數基金是最理想的選擇。

第五次:2004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通過投資指數基金本來就可以輕松分享美國企業創造的優異業績。但絕大多數投資者很少投資指數基金,結果他們的投資業績大多隻是平平而已甚至虧得慘不忍睹。

第六次:2007年5月7日CNBC電視采訪

巴菲特認為,個人投資者的最佳選擇就是買入一隻低成本的指數基金,並在一段時間里持續定期買入。如果你堅持長期持續定期買入指數基金,你可能不會買在最低點,但你同樣也不會買在最高點。

第七次:2008年5月3日伯克希爾股東大會

Tim Ferriss問:「巴菲特先生,假設你只有30來歲,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只能靠一份全日制工作謀生,因此根本沒有多少時間研究投資,但是你已經有筆儲蓄,足夠維持一年半的生活開支,那麼你攢的第一個一百萬將會如何投資?請告訴我們具體投資的資產種類和配置比例。」巴菲特回答:「我會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一個低成本的跟蹤標准普爾500指數的指數基金,然後繼續努力工作。」

第八次:2008年巴菲特百萬美元大賭指數基金

美國《財富》雜志2008年6月9日報道,巴菲特個人和普羅蒂傑投資公司打賭,2008年到2017年間長期投資一隻標准普爾500指數基金的收益將會跑贏普羅蒂傑公司精心選擇的5隻對沖基金組合,賭注高達一百萬美元。

巴菲特八次推薦指數基金的信心來自於歷史統計數據:1968-1978年,標准普爾500指數戰勝了83%的基金經理。1979-1999年,標准普爾500指數戰勝了79%的基金經理。

連著名明星基金經理彼得·林奇也感嘆:只有少數基金經理能夠長期持續戰勝市場指數。

如果你不懂投資、不懂基金,是股盲又是基盲,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研究投資,聽巴菲特的話,定期定投指數基金並長期持有,你這個投資「傻瓜」就能戰勝絕大多數投資專家。過去半年如此,未來10年甚至20年,肯定也會如此。

指數型基金:「像一顆恆星,持久發光」

轉自:一隻花蛤

年初的時候,有一位朋友要讓我推薦基金的品種,我一下子就向他推薦了指數型基金。這是因為我知道沃倫·巴菲特經常向人們推薦指數型基金,於是我依樣畫葫蘆。

所謂的指數型基金就是指按照某種指數構成的標准購買該指數包含的證券市場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證券的基金,其目的在於達到與該指數同樣的收益水平。在美國,第一隻指數型共同基金出現在1976年,那就是先鋒500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的產生,造就了美國證券投資業的革命,迫使眾多競爭者設計出低費用的產品迎接挑戰,其意義十分重大。但是在此後的10年間,竟無人步起後塵。然而在1985-1997年12年裡,指數型共同基金迅猛發展,增加了近140家,其資產額也飆升了19357%,高達1320億美元,呈現了其無限的魅力。

從投資收益來看,指數型基金有兩點關鍵的優越性:一是確定性,收益率始終與大盤收益率保持同步;一是低稅金和交易費用。股票型基金通常都有一批證券分析師,在買進或賣出的同時必須承擔巨額的交易費用。而指數型基金因為只跟蹤股票和債券市場業績,所遵循的策略穩定,它在證券市場上的優勢不僅包括有效規避非系統風險、交易費用低廉和延遲納稅——這兩方面都會對基金的收益產生很大影響,而且還具有監控投入少和操作簡便的特點。此外,簡化的投資組合還會使基金管理人不用頻繁地接觸經紀人,也不用選擇股票或者確定市場時機。因此,從長期來看其投資業績優於其他基金。不過由於指數型基金與大盤指數保持同步,這也使得它無法取得驚人的高收益。但是對於那些滿足於與大盤收益持平的或什麼都不懂的業余投資者來說,這種既節省費用又保證安全的方法很受他們的青睞。

在共同基金領域,地位與巴菲特一樣在股票投資領域名聲顯赫的先鋒集團的創始人約翰·伯格,當初就是為了他剛起步的公司尋找一條生存之路而創建指數型基金的,那時他的想法就是,要為個人投資者建立一種低交易費用的投資途徑。後來的事實證明,指數化投資法確實就「像一顆恆星,持久發光」,因為「成本負擔過重的投資者都不可能戰勝市場」,而只有這種無為而治的方法比那些深思熟慮的方法更有效。在隨後的歲月里, 先鋒集團成長為全球第二大共同基金公司,集團旗下管理的資產高達9500億美元,相當於13億中國人所持有的全部美元資產的50%。因此《財富》雜志評選他為「20世紀四位投資巨人之一」,《紐約時報》也將他譽為「20世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

約翰·伯格給予投資者如此忠告:「我們必須牢記,自己處於一個不確定的金融環境中,我們應該依靠的是常識性的原則。」所謂的常識性原則就是,原則一:知識就是力量;原則二:設計一個適應當前財務目標的基金組合;原則三:投資不但要放眼長線,還得適時動態地調整資產配置比例。投資就要「把你的命運和企業綁在一起」,約翰·伯格的推理很堅實——企業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並提高了生活水準,在美國是如此,在全世界也都是一樣。難道你不想伴隨著這些企業改善我們生活的過程投資於它們的股票嗎?

伯格在一次訪談時說,「經典的指數化投資就是擁有涵蓋整個美國股票市場的指數。當我在1975年第一次創建指數基金時——這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當時它被稱作伯格蠢行,每個人都說它行不通。它怎麼會行不通呢? 我們過去使用的指數是標普500指數,這幾乎和使用涵蓋整個股票市場的指數一樣好,幾乎一樣,標普500指數里大盤股很多,小盤股和中盤股很少,有時候小盤股和中盤股的表現會比大盤股好,但從長期看,它們的表現還是會糟一些,不過這不重要。所以,我認為涵蓋整個美國股票市場的指數是更好的選擇。我對這個策略有些看法。所以還是讓我們專注於美國國內的指數化投資吧,假如你擁有美國每一家公司的股票,這很重要,我相信指數化投資的優勢今天要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大得多。」

伯格在他1999年出版的《共同基金必勝法則》一書中強烈推薦投資指數基金:要想獲得最大可能的市場收益率,就必須降低買入和持有基金的成本。而基民要做的,就是購買運行成本低、沒有或很少有傭金的基金,尤其是低成本的指數基金,然後持有盡可能長的一段時間。對此巴菲特非常贊賞:「令人信服,非常中肯而切中時弊,這是每個投資者必讀的書籍。通過持續不斷的改革,伯格為美國的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務。」因此,「我個人認為,個人投資者的最佳選擇就是買入一隻低成本的指數基金,並在一段時間里保持持續定期買入。因為這樣你將會買入一個非常好的投資品種,事實上你買入一隻指數基金就相當於同時買入了美國所有的行業。」「如果你堅持長期持續定期買入指數基金,你可能不會買在最低點,但你同樣也不會買在最高點。」

這也就是我「依樣畫葫蘆」的原因。

附 部分國內指數型基金一覽:
代碼 簡稱 跟蹤指數 管理公司 備注
050002 博時裕富 滬深300指數 博時
200002 長城久泰 中信標普300指數 長城
519100 長盛100 中證100指數 長盛
519300 大成300 滬深300指數 大成
040002 華安A股 MSCI中國A股指數收益率華安 增強型指數基金
510180 華安180ETF 上證180指數 華安 天天基金網上該基金代碼是510181
510050 華夏50ETF 上證50指數 華夏
159902 中小板ETF 中小企業板價格指數 華夏
160706 嘉實300 滬深300指數 嘉實
161604 融通100 深證100指數 融通
161607 融通巨潮 巨潮100目標指數 融通 增強型指數基金
519180 萬家180 上證180指數 萬家
161903 萬家公用 巨潮公用事業指數 萬家 優化指數型基金
110003 易基50 上證50指數 易方達
159901 深100ETF 深證100價格指數 易方達
180003 銀華88 道瓊斯中國88指數 銀華
510880 友邦紅利ETF 上證紅利指數 友邦華泰 天天基金網上該基金代碼是510881
020011 國泰滬深300 滬深300指數 國泰
481009 工銀瑞銀 滬深300指數基金 工銀瑞信
此外還有:南方滬深300指數基金、廣發滬深300指數基金、鵬華滬深300指數型基金等。

❸ 股票指數型基金是什麼意思

指數基金(Index Fund),顧名思義就是以特定指數(如滬深300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日經225指數等)為標的指數,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通常而言,指數基金以減小跟蹤誤差為目的,使投資組合的變動趨勢與標的指數相一致,以取得與標的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

指數基金有四種類型

  • 封閉式指數基金。 它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但是不能申購、贖回;

  • 一般的開放式指數基金。它不能在二級市場交易,但可以申購、贖回;

  • 指數型ETF基金。ETF既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也可以申購、贖回,但申購、贖回採用組合證券的形式;

  • 指數型LOF基金。既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也可以申購、贖回。

  • (3)股票先鋒指數基金擴展閱讀

    市場上指數基金越來越多,選擇難度越來越大,投資者在選擇指數基金時最需要重視的有兩點

  • 選擇跟蹤成長性較好的指數的基金,找到這樣的指數的難度不亞於選股票;

  • 選擇投資跟蹤誤差較小的指數基金,跟蹤誤差越小的基金,表明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越強,投資者更能實現獲得指數收益率的目標。

❹ 先鋒集團「整體股市指數基金」創立於何時

先鋒領航集團(Vanguard Group) 於1974年由約翰·鮑格爾(John Bogle)創立,其前身威靈頓基金則早在1929年就誕生了。在不長的時間裡面公司已經在基金行業里佔有突出的地位,是世界上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

同時,先鋒領航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不收費基金家族,現在在全世界管理著3700多億美元的資產,為1000多萬投資者提供服務。 現在公司為日益龐大的客戶群體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精心的投資管理、多樣的基金產品和最少的基金營運支出。

1976年,集團成立的第二年,先鋒領航集團推出第一隻指數基金——先鋒領航500指數基金,此基金現已發展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

(4)股票先鋒指數基金擴展閱讀:

全球首個萬億美元股票基金誕生

當地時間15日,美國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先鋒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其旗下的一隻股票基金截至今年11月30日資產規模已達1.04萬億美元,成為同類基金中全球首隻資產超過1萬億美元的基金。

先鋒集團官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的11月30日,先鋒集團「整體股市指數基金」的資產規模達到1.04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萬億元,成為過去30年指數投資興起的明證。

16日,貝瑞研究首席執行官吉俊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股的上揚以及指數基金的優勢是先鋒集團「整體股市指數基金」表現出色的原因。

❺ 指數基金是什麼意思

指數基金是指按照某種指數構成的標准,購買該指數包含的證券市場中的全部或部分證券的基金,其目的在於達到與該指數相同的收益水平。例如,上證綜合指數基金的目標在於獲取和上證綜合指數一樣的收益水平,按照上證綜合指數的構成和權重購買成份股股票並與上證綜合指數保持同樣的波動。

指數基金的主要特點:一是成本和銷售費用較低;二是單個股票的波動對基金的整體表現不會產生重大影響,有利於防範和分散風險;三是不進行主動的投資決策,監控比較簡單。

指數基金是一種按照證券價格指數編制原理構建投資組合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基金。從理論上來講,指數基金的運作方法簡單,只要根據每一種證券在指數中所佔的比例購買相應比例的證券,長期持有就可。

對於一種純粹的被動管理式指數基金,基金周轉率及交易費用都比較低。管理費也趨於最小。這種基金不會對某些特定的證券或行業投入過量資金。它一般會保持全額投資而不進行市場投機。當然,不是所有的指數基金都嚴格符合這些特點。不同具有指數性質的基金也會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

目前指數基金有興和、普豐、天元三隻指數基金,就是有指數基金特點的"優化指數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以擬合目標指數、跟蹤目標指數變化為原則,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的基金品種。指數基金的投資採取擬合目標指數收益率的投資策略,分散投資於目標指數的成份股,力求股票組合的收益率擬合該目標指數所代表的資本市場的平均收益率。指數基金是成熟的證券市場上不可缺少的一種基金,在西方發達國家,它與股票指數期貨、指數期權、指數權證、指數存款和指數票據等其他指數產品一樣,日益受到包括交易所、證券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等各類機構的青睞。

指數型基金是保證證券投資組合與市場指數業績類似的基金。在運作上,它與其他共同基金相同。指數基金與其他基金的區別在於,它跟蹤股票和債券市場業績,所遵循的策略穩定,它在證券市場上的優勢不僅包括有效規避非系統風險、交易費用低廉和延遲納稅,而且還具有監控投入少和操作簡便的特點,因此,從長期來看,其投資業績優於其他基金。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按照證券價格指數編制原理構建投資組合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基金。從理論上來講,指數基金的運作方法簡單,只要根據每一種證券在指數中所佔的比例購買相應比例的證券,長期持有就可。
對於一種純粹的被動管理式指數基金,基金周轉率及交易費用都比較低。管理費也趨於最小。這種基金不會對某些特定的證券或行業投入過量資金。它一般會保持全額投資而不進行市場投機。當然,不是所有的指數基金都嚴格符合這些特點。不同具有指數性質的基金也會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
目前指數基金有興和、普豐、天元三隻指數基金,就是有指數基金特點的"優化指數型基金"。
美國是指數基金最發達的西方國家。先鋒集團率先於1976年在美國創造第一隻指數基金——先鋒500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產生,造就了美國證券投資業的革命,迫使眾多競爭者設計出低費用的產品迎接挑戰。到目前為止,美國證券市場上已經有超過400種指數基金,而且每年還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長,最新也是最令人激動的指數基金產品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如今在美國,指數基金類型不僅包括廣泛的美國權益指數基金、美國行業指數基金、全球和國際指數基金、債券指數基金,還包括成長型、杠桿型和反向指數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則是最新開發出的一種指數基金。

指數型基金在我國證券市場上的迅猛發展得益於該基金特有的上述優勢。2002年6月,在上證所推出上證180指數僅半年的時間,深交所也推出深證 100指數。之後,國內第一隻指數基金——華安上證18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的面市,2003年初,又一隻緊密跟蹤上證180指數走勢的基金——天同上證 180指數基金也上市發行。然而指數基金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為了規避系統風險及個股投資風險,我國的優化指數型基金採取了與國外指數基金不完全相同的操作原則。其差異主要表現為:國內優化指數型基金的管理人可以根據對指數走向的判斷,調整指數化的倉位,並且在主觀選股的過程中,運用調研與財務分析優勢,防止一些風險較大的個股進入投資組合。在指數化投資部分,基金興和、景福跟蹤上證A股綜合指數,基金普豐跟蹤深圳A股綜合指數。從該類基金的實際運作結果看,表現不盡如人意。探究其原因,不僅有中國證券市場本身的缺陷,也有基金公司操作上的原因。盡管如此,指數基金仍然成為眾多投資者喜愛的金融工具。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以及基金業的蓬勃發展,相信指數基金在中國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指數基金採用被動式投資,選取某個指數作為模仿對象,按照該指數構成的標准,購買該指數包含的證券市場中全部或部分的證券,目的在於獲得與該指數相同的收益水平。

對許多投資者而言,指數基金提供的投資方式最為方便簡單。投資者無須擔心基金經理是否會改變投資策略,因為指數基金經理根本不需要自行選股,所以誰當基金經理並不重要。

投資指數基金最大的好處在於成本較低。由於指數基金經理用不著積極選股,所以指數基金的管理費用相對較低。同時,因為指數基金採取了購買並持有的策略,不用經常換股,所以基金買賣證券時發生的傭金等交易費用也遠遠低於積極管理的基金。此外,跟蹤同一指數的兩只基金,收費水平可能不同;而涵蓋同一市場層面的兩只基金,也未必會用同一種指數作為基準。美國市場的指數基金平均管理費率約為0.18%至0.30%。

指數基金除了節省費用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使你的投資免受表現差勁的基金經理所累。你無須像那些積極管理型基金的持有人那樣,時刻留意基金的風吹草動,例如投資團隊是否發生變動,基金經理是否還在任上。

每個市場都有贏家和輸家。總體而言,投資者就是市場,其投資的平均回報就是市場的平均回報。投資指數基金就如同投資於整個市場,理論上得到的也是所有投資者平均得到的回報。也許你會認為有些運氣好或者才能傑出的基金經理可以跑贏大市,因此希望基金經理以其獨特的方式投資而不是根據指數來挑選股票或債券,那麼積極管理的基金就是你的選擇。而這意味著你必須充分相信基金經理的能力。

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曾在其致股東的信中談及指數基金。他說,對大部分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而言,投資於費用低廉的指數基金是擁有普通股的最佳方式。

1971年,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推出全球首隻指數基金。目前美國市場上的指數基金已超過160隻,其中,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為先鋒500指數基金 (Vanguard 500 index),凈資產規模約為822億美元。相比之下,國內的指數基金數量還比較少,例如天同180指數基金、華安上證180指數增強型基金、博時裕富基金、融通深證100指數基金等。

要了解某隻指數基金的風險及可預期回報與其他指數基金有何不同,首先要知道其跟蹤的是什麼指數。

從國內的情況看,天同180指數化投資部分主要投資於組成上證180指數的成份股票;博時裕富基金的標的指數是新華富時中國A200復合指數(75%新華富時中國A200指數+25%新華富時中國國債指數);融通深證100指數基金跟蹤的是深證100指數。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當成份股發生變動時,指數基金才會調整其投資組合。由此的買入或賣出股票會給股價帶來沖擊。

❻ 先鋒集團「整體股市指數基金」表現出色的原因是什麼

12月16日,貝瑞研究首席執行官吉俊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股的上揚以及指數基金的優勢是先鋒集團「整體股市指數基金」表現出色的原因

貝瑞研究首席執行官吉俊禮表示:實際上,很多人都想要選擇平均收益,因為平均收益在80%的情況下,比主動管理的收益要好得多。

換句話說,被動型投資(指數基金)往往勝過主動型投資,這就是先鋒集團股票市場基金錶現如此出色的原因。在過去的11年裡,美國股市上漲了很多。在美國,如今被動型基金(指數基金)比主動型基金錶現更好。

(6)股票先鋒指數基金擴展閱讀

全球首個萬億美元股票基金誕生:

12月17日消息,美國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先鋒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的11月30日,其旗下的「整體股市指數基金」的資產規模達到1.04萬億美元,成為同類基金中全球首隻資產超過1萬億美元的基金。

先鋒領航集團於1974年由約翰·鮑格爾創立,其前身威靈頓基金則早在1929年就誕生了。在不長的時間裡面公司已經在基金行業里佔有突出的地位,是世界上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

❼ 國內的股票指數基金有哪些

你好,你說的國內股票指數基金有很多,有上證50 ETF,上證指數ETF,深證指數ETF,滬深300 ETF,科創板ETF,科創板50 ETF,另外還有晶元五級人工智慧,新能源車各種的行業ETF

❽ 全球首個萬億美元股票基金誕生

是的,12月17日消息,美國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先鋒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的11月30日,其旗下的「整體股市指數基金」的資產規模達到1.04萬億美元,成為同類基金中全球首隻資產超過1萬億美元的基金

對此貝瑞研究首席執行官吉俊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實際上,很多人都想要選擇平均收益,因為平均收益在80%的情況下,比主動管理的收益要好得多。

換句話說,被動型投資(指數基金)往往勝過主動型投資,這就是先鋒集團股票市場基金錶現如此出色的原因。在過去的11年裡,美國股市上漲了很多。在美國,如今被動型基金(指數基金)比主動型基金錶現更好。

(8)股票先鋒指數基金擴展閱讀:

先鋒集團「整體股市指數基金」的創立

先鋒集團「整體股市指數基金」創立於1992年,隨後在2001年推出了相應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目前該基金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是全球今年迄今吸引資金最多的一隻交易所交易基金,凈流入308億美元。在美國,先鋒集團在規模達5.3萬億美元的交易所交易基金行業所佔份額為28%。

❾ 先鋒集團再次創造歷史,全球首個萬億美元股票基金誕生,該公司有何背景

根據媒體報道,12月17日,美國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先鋒集團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的11月30日,該集團旗下的先鋒整體股市指數基金(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的資產規模達到1.04萬億美元,成為了同類基金中,全球首隻資產超過1萬億美元的股票基金。

現在,先鋒集團在全世界管理3700多億美元的資產,為1000多萬投資者提供服務,為日益龐大的客戶群體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精心的投資管理、多樣的基金產品和最少的基金營運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