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金的主要參與人有哪些
1、基金託管人:它指根據基金合同的規定直接控制和管理基金財產,並按照基金管理人的指示進行具體資金運作的基金當事人。
2、基金管理人:它是基金產品的募集者和管理者,其主要職責是按照基金合同的約定,負責基金資產的投資運作,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基礎上為基金投資者爭取最大的投資收益。
3、基金持有人:基金投資者,享受基金增值的利益分配。
4、基金市場中介服務機構:例如基金銷售機構、注冊登記機構、注冊會計師、律師事務所等。
5、基金監管機構和基金自律組織:如中國證監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等。
根據基金從募集、運作到結算,主要有三大部分:市場營銷、投資管理和後台管理。
而根據整體參與流程來看,基金的參與主體有三類:基金當事人、市場服務機構以及監管機構和自律組織。
從當事人、服務管理機構和監督機構等整個流程下來,基本上都嚴格規范管理,每個主體負責的內容都不同。
由於每個部分又有一些細分,咱們仔細講講。
一、基金當事人
基金當事人並不單指份額持有人,還包括基金管理人和託管人。
一般而言,基金份額持有人就是投資人,比如我們投資滬深300指數基金,那麼持有它的份額,就是基金的投資當事人。
基金份額持有人與股票持有人不同點在於:股票持有有股東權益,而基金持有人並沒有股東權益。
另外,像基金管理人和基金託管人。
前者是基金的募集和運作管理者;後者是負責基金的資金清算、資產保管、會計復核等工資。
我們之前申贖和託管費用,就是份額持有人支付給管理人和託管人。
對了,很多人咨詢基金清盤後,投資的資金能否拿回來,這里就涉及到了基金託管人。
在基金運作過程中,管理人和託管人是相互隔離操作,管理人無法動用持有人的資金,託管人負責資金的清算等。
而且,基金的託管人只能是有資格的商業銀行或金融機構,從運作性上看是比較規范的。
二、基金市場服務機構
基金市場的服務機構有銷售機構、支付機構、估值核算機構、評級機構、顧問機構、信息技術服務機構、律師會計事務所等。
這一組成部分就是為了服務基金投資市場而成立的。
中間不涉及具體基金的操作,但涉及到基金結算、登記、法律、會計服務、數據服務機構等。
三、監管機構和自律組織
資本市場最容易出現利益輸送的問題,所以不管是股票、債券還是基金市場,都有比較嚴格規范的監管機構和自律組織。
比如監管機構對違法違規行為有查處權,自律組織對行業自律管理和行業規范發展起到不可缺少的責任。
我們比較熟悉的證監會就是監管機構;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就是自律組織。
從上面,我們大概清楚了基金的基本運作規則,從基金的當事人、服務機構、監管和自律組織,構成了基金運作的基本形式。
了解這些基本運作流程,然後再具體到基金投資上,就非常清楚了。
很多朋友在投資前,一些基本的運作流程、費率流向等內容都不清楚,我個人的看法是最好都了解下,不然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投資可能要吃虧。
2. 基金的持有人結構是機構持有都好還是個人持有多好
你好,基金的持有人結構是機構持有多比較好
相對而言,如果機構較多,基金規模可能會比較穩定,不容易定期增減規模。但同理,由於機構眾多,基金一旦被機構提取贖回,可贖回的現金可能不夠用,因此需要被迫賣出股份換取現金來應對贖回,這將對基金的業績產生很大的影響
拓展資料:
一:什麼是基金
基金泛指為特定目的而設立的一定數額的基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和各類基金會的基金。
從會計的角度來看,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是指具有特定用途和用途的資金。我們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二:基金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標准,證券投資基金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
(1)根據基金份額是否可以增持或贖回,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視情況而定),基金規模不通過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申購和贖回固定;封閉式基金有固定存續期,一般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基金單位。
(2)按組織形式不同,可分為法人基金和合同基金。基金是通過發行基金份額設立投資基金公司,通常稱為公司基金;通常稱為契約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和投資人通過基金合同設立。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屬於合同型基金。
(3) 根據投資風險和收益的不同,可分為成長型基金、收益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
(4)根據投資對象不同,可分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期貨基金等。
三:開放式基金與封閉式基金的區別
(1)基金規模的可變性不同。封閉式基金有明確的存續期(中國:不少於5年),已發行的基金份額不得贖回。雖然在特殊情況下可以籌集此類資金,但必須符合嚴格的法律條件。因此,一般情況下,基金規模是固定的。開放式基金發行的基金份額是可贖回的,投資者可以在基金存續期內隨意購買基金份額,導致基金總資本每天不斷變化。換句話說,它始終處於「打開」狀態。這是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根本區別。
(2)基金份額的交易方式不同。封閉式基金發起設立時,投資者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或銷售機構認購;封閉式基金上市交易時,投資者可以委託證券公司按市場價格在證券交易所買賣。投資者投資開放式基金時,可隨時向基金管理公司或銷售機構申請或贖回。
3. 某個股票基金,持有人結構中的機構持有比例隨時間不斷上升,到87%,個人持有比例不斷下降,降到12%,
您好!
這個變化代表機構資金很看好這只基金,大量申購這只基金,僅此而已。
歷史上跟著機構買基金,沒有明顯優勢,機構也會犯錯誤,只是相對來說平均水平要高於普通個人,股票基金未來的業績還是要靠未來的行情做支撐,只能說機構看好的,可能平均排名會靠前一些,至於絕對收益,那是行情給的。持有人情況不是選擇基金的一個決定因素,只是可以拿來參考的一個因素。不能本末倒置,要看好股市未來,才可以選股票基金,然後才選擇相對優秀的品種。
如有不懂之處,真誠歡迎追問;如果有幸幫助到你,請及時採納!謝謝啦!
4. 在同花順裡面怎麼看一支股票的當前持有機構(持股基金)
右下角的實時交易價格點右鍵,裡面有
5. 股市中的機構一般指的是證券公司嗎
當然不是,證券公司一般只是負責代理買賣股票的中介。一般機構是指除自然人以外的賬戶都可以稱為機構戶。機構也有大有小的。
6. 股票與基金的區別在哪裡
1、概念不同
股票指的是股份公司簽發的證明,是股東所持股份的憑證,是公司股份的表現形式。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股票成為發行公司的所有者,並按持股份額獲得經營收益和參與重大決策表決;而基金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證券投資方式。
2、投資方式不同
基金是一種間接的證券投資方式,基金的投資者並不會直接參與有價證券的買賣活動,不再直接承擔投資風險,而是由專傢具體負責投資方向的確定和投資對象的選擇。而股票則多是個人選擇,股票機構只會給出整體的投資建議,最終選擇的決定權還是在投資者個人。
3、價格取向不同
在宏觀政治和經濟環境相同的情況下,基金的價格主要取決於資產凈值;股票的價格則取決於供求關系。
4、投資者地位不同
股票的持有人是公司的股東,對公司的重大決策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而基金單位的持有人則是基金的受益人,體現的是一種信託關系。
5、風險程度不同
這是股票和基金的區別中關鍵的一點,在一般情況下,股票的風險會大於基金的風險。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由於會受到可支配資產總量的限制,只能直接投資於少數幾只股票,當其所投資的股票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股市下跌時,資本金有可能會虧損完;而基金的基本原則是組合投資,分散風險,也就是把資金按不同的比例分別投於不同期限、不同種類的有價證券,從而把風險降至最低程度。
6、投資回收方式不同
股票投資是無限期的,除非公司到破產、進入清算的階段,投資者不得從公司收回投資,如果非要收回,只能在證券交易市場上按市場價格進行變現;而不同類型基金回收也不同:封閉型基金有一定期限,期滿後,投資者可按持有的份額分得剩餘資產,並且在封閉期內還可以在交易市場上進行變現;開放型基金一般沒有期限,投資者可隨時向基金管理人要求贖回本金。
7. 基金的參與主體有哪些
根據基金從募集、運作到結算,主要有三大部分:市場營銷、投資管理和後台管理。
而根據整體參與流程來看,基金的參與主體有三類:基金當事人、市場服務機構以及監管機構和自律組織。
從當事人、服務管理機構和監督機構等整個流程下來,基本上都嚴格規范管理,每個主體負責的內容都不同。
由於每個部分又有一些細分,咱們仔細講講。
一、基金當事人
基金當事人並不單指份額持有人,還包括基金管理人和託管人。
一般而言,基金份額持有人就是投資人,比如我們投資滬深300指數基金,那麼持有它的份額,就是基金的投資當事人。
基金份額持有人與股票持有人不同點在於:股票持有有股東權益,而基金持有人並沒有股東權益。
另外,像基金管理人和基金託管人。
前者是基金的募集和運作管理者;後者是負責基金的資金清算、資產保管、會計復核等工資。
我們之前申贖和託管費用,就是份額持有人支付給管理人和託管人。
對了,很多人咨詢基金清盤後,投資的資金能否拿回來,這里就涉及到了基金託管人。
在基金運作過程中,管理人和託管人是相互隔離操作,管理人無法動用持有人的資金,託管人負責資金的清算等。
而且,基金的託管人只能是有資格的商業銀行或金融機構,從運作性上看是比較規范的。
二、基金市場服務機構
基金市場的服務機構有銷售機構、支付機構、估值核算機構、評級機構、顧問機構、信息技術服務機構、律師會計事務所等。
這一組成部分就是為了服務基金投資市場而成立的。
中間不涉及具體基金的操作,但涉及到基金結算、登記、法律、會計服務、數據服務機構等。
三、監管機構和自律組織
資本市場最容易出現利益輸送的問題,所以不管是股票、債券還是基金市場,都有比較嚴格規范的監管機構和自律組織。
比如監管機構對違法違規行為有查處權,自律組織對行業自律管理和行業規范發展起到不可缺少的責任。
我們比較熟悉的證監會就是監管機構;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就是自律組織。
從上面,我們大概清楚了基金的基本運作規則,從基金的當事人、服務機構、監管和自律組織,構成了基金運作的基本形式。
了解這些基本運作流程,然後再具體到基金投資上,就非常清楚了。
很多朋友在投資前,一些基本的運作流程、費率流向等內容都不清楚,我個人的看法是最好都了解下,不然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投資可能要吃虧。
8. 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三者之間的比較
投資基金與股票、債券的差異如下
1.反映的經濟關系不同
股票反映的是一種所有權關系,是一種所有權憑證,投資者購買股票後就成為公司的股東;債券反映的是債權債務關系,是一種債權憑證,投資者購買債券後就成為公司的債權人;基金反映的則是一種信託關系,是一種受益憑證,投資者購買基金份額就稱為基金的受益人。
2.所籌資金的投向不同來源:
股票和債券是直接投資工具,籌集的資金主要投向實業領域;基金是一種間接投資工具,所籌集的資金主要投向有價證券等金融工具。
3.投資收益與風險大小不同
通常情況下,股票價格的波動性大,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品種;債券可以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利息收入,波動性也較股票要小,是一種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品種;基金投資於眾多股票,能有效分散風險,是一種風險相對適中、收益相對穩健的投資品種。
參考圖示:
9. 股市裡的機構指的誰
機構就是除個人投資者以外,資金龐大,有團隊,有豐富交易經驗的機構投資者,如:基金、保險公司、證券公司、QFII,社保基金、銀行理財、券商理財、私募基金等專項投資者。
以基金來說,當投資者購買基金後,就意味著將資金交給基金經理管理,而這只基金成立後,由於資金量龐大,所以都有獨立的機構席位。基金經理拿到資金後就開始買賣股票,投資者點擊F10可查詢前十大股東,當該股票股東中有很多公司或基金持股就表示該股票被很多機構持倉。
拓展資料:
股市現狀:
股票供不應求
我國股市股民多、入市的資金額度大,而上市流通的股票少,股市呈現出明顯的股票供不應求局面,據初步統計,到1996年10月底,滬深股市登記在冊的股民約有1800萬,而同期滬深股市的流通股規模約為300億股,平均每個股民擁有的股票只有近1700股。據初步估算,我國上市公司1995年的每股稅後利潤不到0.30元,平攤下來,股民人均收益最多隻有500元,按人均入市資金2 元計算,股票投資的收益率(不計交易稅、費)只有2.5%,只相當於活期儲蓄利率。而由於股民在股市中頻繁交易,其上繳的手續費及交易稅之總和往往比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之和還要多。
股市交投過旺
由於我國股民投機性較強,其入市的動機主要是以搏差價為主,所以許多股民以炒股票為業。股市稍有風吹草動,便買進殺出,追漲殺跌之風盛行,股市的交投極其活躍。如國外一般成熟股市股票的年均換手率不到40%,而我國股市的年均換手率卻超過600%,是國外成熟股市的15倍。
股市交投過旺一方面造成股市的暴漲暴跌,如美國紐約股市從開辦到現在的200年間,日漲跌幅度超過3%的只有10次,而滬深股市漲跌幅超過3%的時間卻要佔整個交易日的20%以上。交投過旺的第二個後果就是造成股民的交易成本上升,1996年1~10月,滬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量達1.3萬億,股民上交的交易稅、手續費近200億,而今年上市公司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估計只有近100億。收入與支出相比,支出多100億,這樣就使整個股民成為虧損一族。
股市尚待規范
我國股市是由地方股市發展起來的,且中央政府對股市的監管從1992年下半年才開始,股市的運作還尚待規范。從宏觀管理方面來講,其一是對股市的規律還缺乏統一的認識,具體表現在相關的政策缺乏科學性和連續性,如股市擴容及上市指標的控制仍沿用額度控制的方法。其二是對股市的發展缺乏長遠的規劃。如國家股、法人股並軌問題,沒有一個具體的實施計劃。其三是對股市的監管力度明顯不足,如對信息披露的監管、對制止機構大戶聯手操縱股市等問題力度明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