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聯網平台的作用
根據物聯網系統的復雜性,您最終可能需要多個物聯網平台才能保持平穩運行。使用網路連接平台使您的設備保持在線,同時使用高級分析平台處理您收集到的數據,可以避免大型物聯網系統超負荷運行。
Ⅱ 物聯網雲平台分類有哪些
傳統IT企業、通信運營商、通信設備商、互聯網企業、工業方案提供商、新型創業公司等多股勢力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入,在經過井噴期的熱鬧,平台沉澱進入下半場盤整,物聯網平台基於IaaS、PaaS、SaaS三種雲計算服務模型,平台類型有ICP(基礎設施雲服務平台)、CMP(連接管理)、DMP(設備管理平台)、AEP(應用使能平台)、BAP(業務分析平台)等。以下是物聯網平台舉例:
互聯網領域 :
阿里雲—Link物聯網平合、騰訊—QQ物聯、網路雲—天工智能物聯網平台、京東—京東微聯、小米—小米IOT開發者平台
通信領域 :
中國移動— OneNeT、中國聯通— 物聯網平台2.0、中國電信—ctwing、華為—Ocean Connect、中興通訊 —Thing Cloud興雲、中國通信服務—CCS開放物聯網平台
垂直行業領域:
美的—美的雲物聯網IOT平台、航天科工— INDICS、徐工信息—Xrea
樹根、研華科技— WISE-PaS、海爾— COSMOPlat、研華科技— WISE-PaaS、海爾— COSMOPlat
創業公司:
樹根互聯—根雲平台、立子科技—立子雲、智雲奇點—Matrix、中科雲創—雲中控、寄雲科技— NeuSeer平台、塗鴉智能—塗鴉智能雲、小蔥智能—小蔥智能物聯網IOT平台、上海慶科— FogCloud、粒聚科技— LETSIOT平台、艾森智能— senzFlow、青蓮雲—物聯網安全雲平合
Ⅲ 中國夢物聯網的主平台,是什麼
物聯網沒有主平台,就像互聯網一樣,它不依託於平台,是普通的化的,大眾化的。
物聯網的標准化是國家在該領域實力的綜合體現
物聯網的標准化是國家在該領域綜合實力的體現,而架構標准則是標准化的核心,就像憲法之於法律的意義。
我國在2014年1月提交了物聯網頂層架構國際標准立項申請,至3月投票結束,第一輪沒有通過,2014年5月再次提交,9月正式通過。這是美日等西方發達國家同盟沒有預料到的。
互聯網的架構是美國人的,因為中國拿到了國際物聯網架構的設計權、主導權,物聯網架構是中國人的。當時我們非常高興、自豪、開心、激動、興奮,標准通過以後我們曾覺得高枕無憂了。
拓展資料
物聯網起源於多個領域
多個領域都在推進物聯網的研究,很多條線都在做物聯網。
電信領域推動物聯網的研究應用是較早的領域之一,叫M2M(機器到機器的通訊),目前的發展不像想像得那麼快。
互聯網領域,則是大家所熟知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物的互聯網),1999年MIT提出,是強調把互聯網延伸到物體上的連接,最初IOT的聲音並不是很大,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現在IOT的聲音大過了M2M,但是,這一領域真正的大的典型應用還沒有出現。
感測器領域,則稱之為網路化的感測器,較為知名的如Smart Dust(智能塵埃)於1997年被提出,這個領域實際上也是很小,大約2000年過後的幾年,這一條線的熱度非常高。
感測器網路領域,早年也是物聯網的強大的生力軍,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從軍用開始應用到民用,最著名的是ZigBee聯盟,但更注重於短距離互聯。
溯源、標識領域,就是大家熟悉的激光碼、條碼、二維碼、RFID等, RFID最早出現於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一個敵我識別系統。但是市場總空間還是很小,功能很弱,主要是標識。
智能化也是在物聯網領域聲音比較大的另一個分支,強調物聯網的核心是智能化,以IBM為代表,比如智慧地球、智慧城市。
在工業自動化的領域,美國2006年提出了CPS(Cyber-Physical Systems信息物理系統),目前主要還是在學術界有一些聲音,在應用層面聲音不是很大。
還有眾多的行業,比如安防、消防、環保等等,都從各自的領域提出了物聯網的需求,並實踐探索。
在中國,我們感知中國則把物聯網作為物理在研究,從1999年開始,從實體世界的角度研究推動物聯網技術和標准,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不管哪個領域探索物聯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面向實體世界,解決我們現實實體世界中的問題。
Ⅳ 國內有哪些工業物聯網平台比較有代表性
國內物聯網平台最具代表性的是樹根互聯旗下的rootcloud,他們從事工業物聯網平台已經11年,投入15億,在我國推行互聯網+之前就已經發展了相關產業,現在他們還參與制定承擔多個國家項目與行業標准編制。
Ⅳ 國內比較有名的物聯網平台是哪個公司
氦氪科技是物聯網設備智能化改造的先驅,做的時間也比較久了。像智能家電類的智能熱水器、空氣凈化器、插座、節能燈、窗簾等等都可以做。工業類的像光伏、充電樁、電熱等等也有很多行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