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給已故親人的袱子如何寫
農歷的七月十五是鬼節。較老的說法叫盂蘭節,也有叫中元節的,有的彡俚土俗叫燒月半,即在農歷七月上半月要給已故親上燒袱子。我國有不少地方有過鬼節的時俗,說是從七月初一起,陰曹地府要將已故亡人放假半月與家人團聚。俺所在地處於偏僻山野,科學文化普及較低,鄉人都盛行過鬼節,每家每戶都准備給親人燒月半包袱子,也就是購回大量的火紙(非常粗糙厚實的紙),這種紙是專用給亡人燒化用的,每疊紙上還打上狀如銅錢的園孔,然後將每疊紙用白紙封成長方形小包,當地稱這種小包為袱子。再在袱子的封面上書寫亡人的姓名和寄件人的姓名,形同常人匯款單模式,只是匯到的地方是陰曹地府的幽冥銀行給死人用的。一般還要分親疏等次,給父母岳父母至親動輒數十封上百封。給一般的親人數封數十封不等,
這些袱子就是給親人匯的一筆銀子,有些人嫌數量小,就索性在市面上買陰鈔,狀如流行的紙幣,是幽冥銀行發行的,有100元,1000元,壹萬元,也有壹億元面額的不等。包袱子是一件繁瑣的工作,工薪族沒時間操辦,可在市面買成品,---包好的袱子。應運而生不乏人藉此專習此業,從農歷六月起到處可見,包好的袱子,只要告訴亡人的姓名和包袱子人的姓名以及給每位亡人的封數,商販都會一一給你在袱子上工整書寫收款人和匯款人的姓名,只消帶回燒化就可以了。各家燒化時間由各家自定。一般選親人能聚會的時間進行。也有固定時間的。等親人團聚會餐後,就帶著大捆袱子在旁晚時分去河壩焚燒,沿河兩岸數十處火堆燃燒,冉冉升起縷縷煙霧,別有一番景觀。今年為潤年,恐怕此風還需延續兩月之久。
燒袱子本是一種迷信活動,燒化的紙錢不可能匯出,也不可能讓親人收到,是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燒化時對空氣造成很大的污染,還會引發火災,本應禁止。但此俗由來已久,且有緬懷先人寄託哀思之意。
人們用這樣的形式來寄託自己對先人的緬懷之情,總得有個辦法,分離總是最難的。
2. 農村燒袱子的格式怎麼寫啊
漢族信仰習俗。流行於 四川各地。由燒紙錢演化而來。民間在每年 農歷七月十三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靈時,都要燒袱子。意在寄錢給祖先亡靈,好讓他們在 陰間有錢用,更好地庇佑子孫。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由燒紙錢演化而來。
袱子是只有中元節才可以燒給祖先,平時是普通的紙錢就可以了,所以是很鄭重的。要將一疊疊打好的 紙錢,整理得平平順順的,再用白紙封起來,就成了一個個長方形的袱子了。封好後,還要用毛筆字寫上敬奉的字樣,中間寫「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左寫「天運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右寫「今當中元勝化帛虔具冥冥錢共多少封奉」
3. 兒子給父親立碑寫袱子怎麼寫
用原姓,兒子起碼要和父親保持同姓,能體現出孝心吧,不過這取決於個人想法,慢慢考慮考慮吧!
4. 怎樣寫袱子
基本知識:男稱大人,女稱孺人。 老人死三年內:亡男稱新逝顯考,亡女稱新逝顯妣。 三年後:亡男稱故顯考,亡女稱故顯妣。 孝家稱呼 燒袱子火單寫法 自稱 九代:稱鼻祖 故鼻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孫八代:稱遠祖 故遠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雲孫七代:稱太祖 故太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孫六代:稱烈祖 故烈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孫五代:稱天祖 故天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來孫四代:稱高祖 故高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孫三代:稱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孫二代:稱祖父 故祖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孫一代:稱父親 故顯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父之兄:稱伯伯 故伯考0 公00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000叩父之弟:稱叔叔 故叔考0 公00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000叩父之堂兄:稱伯伯 故堂伯0 公00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000叩父之侄:稱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000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000叩母之父:稱外祖父 故外祖考0 公諱00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孫000叩母之兄或弟:稱舅 故舅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母之伯爺:稱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孫母之堂兄:稱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父之姐夫:稱姑父 故姑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內侄 具父之姐妹:稱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父之姑爺: 稱故姑公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內侄孫 叩父之姑娘:稱姑婆 故姑婆 府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孫 叩同父母之姐:稱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胞姐之丈夫:稱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內弟 叩母之姐夫:稱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母之姐妹:稱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妻之父:稱岳父 故岳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妻之伯爺:稱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諱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妻之祖父: 故內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孫婿 叩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爺 公諱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 內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妻之表兄: 內表兄 收用 表妹弟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乾爹之父親: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孫男 叩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孫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妻之保爺: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後父: 故繼父 老大人收用 繼男 叩後母: 故繼母 老孺人收用 繼男 叩大媽的兒子與小媽: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小媽的兒子與大媽: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奶媽: 故乳母 府氏 收用 孝奶男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荊室 叩妻: 故賢妻 收用 為夫 具朋友: 故彥兄 收用 世弟 叩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後夫與前夫: 故同綠 收用 同綠弟公諱: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手藝與師父: 故恩師 老大人收用 孝門徒 叩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道士與老師: 金羽化法師 大真人收用 門徒異族化紙: 故異族 收用 異族 叩伯或叔與侄: 故賢侄 收用 愚伯或叔親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未婚夫與妻: 故結發 府 斷弦妹收用 斷弦兄未婚妻與夫: 故淑配 府 無緣兄 無緣妹父親與兒: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翁父與媳婦: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父親與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岳父與女婿: 故賢門亡婿 反念岳與親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與親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內侄孫乞丐與施主: 故施主 丐人 叩祭祀節氣與稱謂祭祀節氣 名稱 祭祀節氣 名稱 新年 拜年 吃年飯 團年 清明 拜掃 死後百天 卒哭 端陽 蒲節 死後一年 小樣 七月半 中元 死後二年 大樣 臘月 歲終 死後三年 除服 除夕 年盡 燒靈 除靈 遷墳 遷葬 復山 復土 陰生 冥壽 父與子化紙 雨打青梅喪明 翁與媳化紙 樂周雲散 叔與侄化紙 青春遊仙 父與女化紙 柳傷或折翼 自已生日化紙 母難 結婚 完聚 嫁女 迂歸 夫死再嫁 再熙 妻死再娶 續弦 妻與夫化紙 無依 夫與妻化紙 失群 男孩打三朝 弄璋 女孩打三朝 弄瓦 男方行聘 納采 女方受聘 許纓 自已結婚 受室 送男方結婚 賀儀 送女方出閣 奩儀 祝壽送禮 壽敬 建房遷居 喬遷或菲儀 送神化紙 讓解 慶壇化紙 慶賀神福 立碑化紙 豎碑祭祀寫袱子書寫格式: 1、天運 年月日 火化 祀具 故老 人收用 上 今當 之期化帛一封奉 背面寫封號2、中間寫「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 左寫「天運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右寫「今當中元勝化帛虔具冥冥錢共多少封奉」3、七月半 右寫「今逢月半(或者中圓)之期處備錢幣(冥錢)一封(或一包)奉上 中間寫「故考某某某老大人名下收用」 中間加上 :孝什麼什麼奉上 左寫「天運(或者公元)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以在左上加點水陸通行 風雨無阻之類的東西 後面大大的封口「封號」。
寫完袱紙,還要立一個牌位,上面橫寫:「如在其上」四字。中間豎排,寫:某氏(姓)門 中堂上歷代高曾遠祖 內外宗親 老幼亡魂 香位。(香位二字)是橫排。兩側還有一小對聯:世無三代祖 同授一爐香。
寫完後,將袱子擺在桌上,焚上香,供上果品,供奉數日。月半這天,過節自然要弄一些菜餚,也得先敬先人。讓先人食了供品的精化,剩下的渣滓才該人去享用。到了晚上,各家都將袱子堆在門外,點上香、燭。灑了水飯,然後碼好袱紙燒了。
大人們說:燒時看見有蘭色的火,那就是故人來取錢的現象。當年亡故的人,稱新亡。新亡的袱紙是在七月十二日火化。副封則就簡單了,僅寫:此系第幾封,同日火化。背後一個封字。
5. 七月半寫袱子怎麼寫
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關欄目內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這雖是一項簡單工作,但由於學校里沒這科目,就使許多人不懂而經常弄錯。寫包時,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後人之間的關系,然後才按規定的稱呼寫包。
第一列:中元勝會之期虔備冥資成 封(中元節鬼魂勝會之期虔誠准備冥界紙錢並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 上奉 (恭敬地奉送給)
第三列: 故 收用(已經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 孝 祀(陽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運 年 月 日叩化(農歷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處寫上一較明顯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經送包人打上封條,非收包人不得拆開,這個「封」字本來是用印章蓋的,但一般人家都沒有印章就用毛筆或軟筆寫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麻煩了。
6. 爸爸去世三周年的祭日如何寫袱子
男性三年新逝者,如果男孩要寫袱子就寫新逝顯考×××,逝者名字。最後落款就寫孝男×××,孝子名字。
7. 老輩人給下輩寫袱子怎麼寫
袱子,是一種形式獨特的冥錢,大都用黃簽紙或火紙做成的紙錢一疊作內芯,用白紙封好,正面寫「今當中元化帛之期虔具冥錢共若干封奉上∶故祖考妣某公母諱某某某氏老大孺人收某某敬獻天運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雲雲,背面介面處大書「封號」字樣,大概可以算是銀庫貼上「封條」吧。
「老輩人給下輩寫袱子」格式基本相同。稱呼掌握好了就可以。
(圖片摘自《網路》)
8. 四川過年寫袱子固定格式怎麼寫
四川過年寫袱子,固定格式基本上就是先寫稱謂,再寫傷逝朝向,最後再寫落款人是誰
漢族信仰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由燒紙錢演化而來。民間在每年農歷七月十三日祭祖或版平常祭奠權亡靈時,都要燒袱子。意在寄錢給祖先亡靈,好讓他們在陰間有錢用,更好地庇佑子孫。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
是只有中元節才可以燒給祖先,平時是普通的紙錢就可以了,所以是很鄭重的。要將一疊疊打好的紙錢,整理得平平順順的,再用白紙封起來,就成了一個個長方形的袱子了。
封好後,還要用毛筆字寫上敬奉的字樣,中間寫「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左寫「天運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右寫「今當中元勝化帛虔具冥冥錢共多少封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