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鍾惟月是美國人嗎
鍾惟月國籍是中國。鍾帷月是游泳運動員,她曾經獲得過短池游泳世界冠軍。曾獲得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100米蝶泳冠軍,在1994年打破了世界紀錄。
1994年羅馬世界游泳錦標賽,鍾帷月尿檢呈陽性,成為了遭到國際泳聯禁賽的首名中國游泳運動員。
(1)鍾惟月擴展閱讀:
父親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母親李少芬。
鍾南山院士的家庭也稱得上是真正的「體育之家」。他的夫人李少芬曾是中國第一批女籃國手,並擔任國家隊隊長。他的女兒鍾惟月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入選中國游泳隊,並獲得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100米蝶泳冠軍。
Ⅱ 鍾南山院士女兒
妻子:李少芬
女兒:鍾帷月
兒子:鍾帷德
Ⅲ 鍾南山事記
他是完美主義者:鍾南山門生說恩師鮮為人知故事
--------------------------------------------------------------------------------
2003年06月18日 15:01
●為了表演鬥牛士,他家也不回,反復排練了整整一星期
●看到病人年老體弱,他先把聽診器捂熱了,再給老人聽診
●「研究肺癌不是我的強項,有時間我會去看看書,補補課」
「在一次元旦晚會上,老師要表演一個鬥牛士之舞。他竟然家也不回,天天泡在辦公室,反反復復地排練了整整一星期。對於這種別人看來近乎無知孩童的執拗,他卻只簡單地認為———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王濤博士說起他的老師,滿臉自豪。
王濤的老師就是大名鼎鼎的鍾南山院士。日前,在忙碌的廣東省呼吸研究所實驗部,記者采訪了鍾南山的一批學生。從他們的講述中,記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鍾院士鮮為人知的一面。
2001年,王濤被錄取為廣東省呼吸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2001年,我參加鍾老師的博士生面試,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他。聽說我從河南趕來面試,他的第一句話是這樣的:『這么大老遠來參加面試,真是謝謝你了。』整個面試互動性非常強,一問一答如拉家常,和其他高高在上的面試有著天壤之別。一個沒能通過鍾老師面試的考生也說,『能來參加鍾老師的面試,已經很值得了』。」
「我的課題是肺癌研究,當我把計劃書給老師看時,他看完後寫了一個四五頁的評語,其中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研究肺癌不是我的強項,有時間我會去看看書,補補課。』至今我仍保留著老師的這句話,它將成為我畢生治學為醫的動力。」王濤說。
「老師始終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大夫。他認為,醫生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看好病人是醫生最大的政治。不管有多忙,每周四下午兩點,他必定去門診給病人看病。因為他看得很仔細,很慢,所以有些慕名前來的病人要足足等上一年。」
「有一次,一位老人去門診看病,恰好碰到老師坐診。看到病人年老體弱,細心的老師先把聽診器捂熱了,再給老人聽診。他和病人間的關系,已遠遠超出了普通的醫患關系。老師還會定期打電話,詢問已經出院病人的康復情況,並據此對用葯進行及時的微調。他自己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也會交待學生認真代辦。」說起導師,王濤有說不完的話。
實驗部的女博士曾瓊在讀碩士時就師從鍾院士,至今已有5年。「很多時候,國外文獻的相關病例報道剛剛出來,老師就大膽而謹慎地把成果應用到病人的治療中。把最新理論運用到臨床試驗中,這是一般醫生很難做到的。」
「老師性格比較急,學生平時不大敢和老師說笑。如果我們做錯了事,他會毫不留情地訓斥我們。老師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我們做課題研究,幻燈里的字體、色彩等細節都要求得很嚴格,方方面面都精益求精。在一次哮喘研討會上,老師當著所有人的面批評懶散的參會者:『誰沒有交幻燈?誰交了又沒有來?如果是這樣,以後不讓他再參加這樣的研討會!』」曾瓊對老師的嚴格認真體會最深。
「對於學生,老師從不肯馬虎。大家都知道,非典高峰時,老師沒日沒夜地埋頭工作。但無論如何廢寢忘食,也不會忽視學生的課題研究。『五一』期間,老師僅有的半天休息時間,是在我們課室里度過的。看到老師慷慨地拿出已經少得可憐的睡眠時間,幫我們反復推敲、指導課題的設計、思路時,那種平凡的崇高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實驗部的在讀博士陳興無說,「老師雖然很忙,但仍時常給學院的本科生上課。作為一名院士,這是令人不可思議的。」
「當年在北醫大上學時,他就是學校里有名的田徑運動員。1959年,他打破了400米欄的全國紀錄,他創造的北醫大校紀錄至今無人能破。他現在鉛球還能推10米,在廣州醫學院數第一!」實驗部的在讀博士蔡闖說,「老師性格開朗,打球、跑步、游泳……什麼都玩。周五打籃球,周日打羽毛球,我們在學校是師生,在運動場上就是球友。」
鍾南山一家人都與體育有緣。他的妻子李少芬是我國著名的女籃選手,是中國第一批「籃球運動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女兒鍾帷月曾是我國優秀的游泳運動員;兒子鍾帷德曾被評為2002年廣州市十大傑出青年,現為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科副教授,也是醫院籃球隊的「中流砥柱」。
在這個家庭里,體育與衛生相互融合,充滿了健康的陽光。同時,這一家四口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中國人的生命和健康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來源:《中國青年報》2003年6月18日,作者:林潔,原題:《我的導師鍾南山》)
Ⅳ 鍾南山爺爺是怎樣一個人
鍾南山不僅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他尊重科學,實事求是,敢醫敢言的道德風骨和學術勇氣更令人景仰。
他勇敢地否定了衛生部所屬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於「典型衣原體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觀點,為廣東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決策論據,使廣東成為全球非典病人治癒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區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敢醫敢言,提出存在「人傳人」現象,強調嚴格防控,領導撰寫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關等方面作出傑出貢獻。
(4)鍾惟月擴展閱讀:
家庭成員
在普通人眼裡,鍾南山很神秘,他的家庭堪稱廣東知名的體育和醫學雙重世家,但也和普通大眾一樣,有著平凡的幸福。鍾南山認為每個家庭都有個紐帶、潤滑劑,在他的家庭里充當這個角色的是體育運動。一家人都是籃球迷。
鍾南山的妻子李少芬是首屆中國女籃的主力隊員,曾擔任廣東隊教練以及中國籃協副主席 。婚後,兩人育有一子一女。
兒子鍾帷德如今是醫生,是醫院籃球隊主力。
女兒鍾帷月曾是20世紀90年代國內優秀的游泳運動員,獲得過世界短池錦標賽100米蝶泳冠軍。女婿是個美國人,在廣州工作,也是個籃球迷。
Ⅳ 你是怎樣看待李少芬與鍾南山的愛情的
他們兩人很好的詮釋了什麼是勢均力敵的愛情和婚姻,什麼是同甘共苦的淋漓和暢快,令人羨慕。
從2003年的非典,到今年肆虐全國的新冠病毒,都離不開一個名字,那就是鍾南山。
作為中國著名的呼吸病學專家,他始終站在中國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即使今年他已經84歲高齡,依然像年輕人一樣,保持著充沛的活力。
除了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不斷鑽研,他和太太李少芬的愛情故事也為人津津樂道,即使已經過去了65年,他們依然固守著內心的那一份堅持,為我們完美的詮釋了婚姻的真諦。
他們兩人有著共同的價值觀,他們完美的踐行了《婚姻心理學》中的一段話:“婚約是應該遵守的承諾,是公開了的海誓山盟,是遇到任何艱難險阻,也要履行的誓言,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全身心的奉獻。”
兩個相愛的人,可以相伴一生,他們無疑是幸運的。
在鍾南山和李少芬的字典里,沒有你我之分,有的只是我們。 他們兩人很好的詮釋了什麼是勢均力敵的愛情和婚姻,什麼是同甘共苦的淋漓和暢快。
他們為了彼此,一直努力成長,互相鼓勵,相互成就。 《白頭吟》里的這一句:“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這是我們對夫妻最美好的祝福,也是結婚娶妻的真正意義所在。 而鍾南山和李少芬長達65年的愛情,就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了什麼是真正的婚姻。
Ⅵ 鍾帷月是不是美國國籍
作為一個是不是沒貨,我想做沒有什麼鬼都不信。
Ⅶ 鍾南山的妻子是誰
鍾南山的妻子是李少芬。
李少芬,1936年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女子籃球運動員。1951年入廣東隊。1952年被選入國家隊。歷任廣東女子籃球隊教練、廣東省體育工作隊副大隊長、中國籃球協會副主席。
1963年底,李少芬與鍾南山在北京結婚。李少芬夫妻的女兒鍾帷月在20世紀90年代是中國國內優秀的游泳運動員,獲得過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100米蝶泳冠軍,在1994年還打破了短池蝶泳世界紀錄;兒子鍾帷德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科醫生。
(7)鍾惟月擴展閱讀
84歲妻子李少芬等鍾南山回家:
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15日消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的《故事裡的中國》公布了一段鍾南山兒子鍾惟德拍攝的視頻。這段視頻拍攝於2020年5月,正午的烈日下,鍾南山84歲的妻子李少芬獨自一人在籃球場上打球,其實,她是在等待鍾南山回家吃午飯。
鍾惟德說,平日里,李少芬每頓飯都希望等著鍾南山回來一起吃,但由於鍾南山一般都在一點鍾之後才回家吃午飯,這樣的等待,其實是一種常態。
看到母親獨自在烈日下一次次地運球、投籃,鍾惟德心裡泛酸,鍾惟德說:「我們很支持父親工作,也希望他多點時間回家。」也正是有了老伴這樣的理解和包容,84歲的鍾南山才能奮戰在抗疫第一線,心無旁騖地救治病人。
Ⅷ 該怎樣評價鍾南山與李少芬的甜美愛情
我們常說兩個相愛的人,要興趣相投,才能更好地經營婚姻,而他們之間的點點滴滴便是婚姻真諦的詮釋。有了共同的興趣愛好,所以兩個人之間的感情迅速升溫,相戀8年後,終於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婚後的他們,依舊聚少離多,但是感情卻一如既往地好,因為他們懂得彼此,懂得愛的真諦是什麼,懂得付出,更懂得互相成就。
愛一個人,無論多久,都願意等,說得便是鍾南山院士與他的夫人李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