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汝窯的價格
由於汝窯瓷器存世量只有65件,在拍賣市場上價格相當不菲,一片小小的瓷片也要百萬有餘。簡單介紹一些宋代汝窯瓷器拍賣價格:
(一)、3800萬成交 北宋汝窯天青釉鏤空蓮花式三足洗 (一套八件)
2011年紅太陽成交作品。
此洗,造型端莊,一組共八件,鏤空蓮花式,為典型的佛教用組器,上通體施以天青釉,釉水滋潤自然,釉面色澤溫潤,胎釉結合緊密,底有支釘燒造痕跡,支釘痕明顯,露胎處呈香灰色,汝窯是為五大名窯,其產品質量之精,少見罕有,此組器大氣恢弘,釉色純正,是少有的汝窯珍品。
汝窯,中國古代著名瓷窯,創燒於北宋晚期,因其窯址在汝州境內(今河南臨汝、寶豐一帶),故名。汝窯以燒制青瓷聞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諸品。汝窯的青瓷,釉中含有瑪瑙,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被歷代稱頌,有「宋瓷之冠」美譽,又與同期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合稱「宋代五大名窯」。汝窯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窯瓷器已經非常稀有。流傳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僅65件,珍貴非常。
『貳』 宋汝窯和現代仿汝窯有什麼區別
1、釉面:汝窯(汝瓷)真品的釉面光澤和開片,是經歷過時間的洗禮釉面溫潤如玉的光澤和細密、古樸、自然的開片是仿品所達不到的。仿品汝窯瓷器,以現代技術手段空值釉面開片,同時仿汝窯瓷器因時間短,釉面的開片將會持續一個長久的過程。
2、陶土成分:對宋代汝窯瓷器的窯址眾說紛紜,更何況宋代汝窯瓷器的陶土及配方了,因陶土和釉料出產地也已不同,其中的成分和含量與真品所用是不同的。現代人即使有了與宋代真品燒造時的胎土和釉料的配比,工拉胚的技藝也未必能夠達到古代工匠的熟練程度和皇室嚴格的要求,現代仿品多是灌漿手段。
(2)汝窯擴展閱讀:
汝窯的特點如下:
胎色
汝窯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窯口的胎色稍白。
釉色
汝窯為宮廷壟斷,制器不計成本,以瑪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藍色較多,也有豆綠、青綠、桔皮紋等釉色,釉面滋潤柔和,純凈如玉,有明顯酥油感覺,釉稍透亮,多呈乳濁或結晶狀。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氣泡,溫潤古樸,光亮瑩潤,釉如堆脂,色澤滋潤純正、紋片晶瑩多變為主要特徵。
支釘
宋代宮廷用汝窯器物一般均採用滿釉支燒,為了避免窯爐內雜質的污染,需用匣缽裝好,並將器物用墊圈和支釘墊起,防止與匣缽粘連。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三、五、七個,六個支釘的很少,痕跡很淺,大小如粟米。
器型汝窯器有瓶、尊、盞托、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還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寬板沿諸種。盤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數種。還有三足洗、弦紋尊(奩)、套盒、尊、方壺、圓壺等,。
汝窯器有瓶、尊、盞托、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還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寬板沿諸種。盤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數種。還有三足洗、弦紋尊(奩)、套盒、尊、方壺、圓壺等。
『叄』 汝窯特點
大器小片,小器大片,這是哥窯的特徵。汝窯是乳蝕釉,特點是蟹爪紋。
汝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故名。汝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宋人葉寘在《坦齋筆衡》中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州為魁。」可見汝窯是繼定窯之後為宮廷燒制貢瓷的窯場。其器物多仿青銅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壺春瓶、膽式瓶、樽、洗。胎體細潔如香灰色,多為裹足支燒,器物底部留有細小的支釘痕跡。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藍、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汝窯燒宮廷用瓷的時間僅20年左右,約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故傳世品極少,被人們視為稀世之珍。
文獻記載汝窯用瑪瑙作釉的原料,其實瑪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因此,瑪瑙的加入對釉的性質不會產生多大影響,只能說明燒造宮廷用瓷之不惜工本。 「冰裂紋」、「香灰色胎」、「芝麻掙釘」是鑒別真假汝窯瓷器的重要依據。
底有5個支燒釘痕,並刻有「壽成殿皇後閣」六字。
宋代汝窯青瓷盡管在色調上深淺不一,但都離不開「淡天青」這個基本色調。這種冷暖適中的色調以其素雅清逸,適應了北宋時期上層社會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審美情趣,使汝瓷成為宋代諸瓷之首,並一直受寵於宮中。
『肆』 汝窯在哪裡
原產地在河南汝州和清涼寺一帶,古代汝窯遺址也在這一塊
『伍』 汝窯的特點是啥
特徵與生產工藝
1、釉色
汝窯之不凡在其釉色,釉色以天青為主要顏色,亦包含天藍、粉青、月白等色,有「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的美譽。
汝民窯的釉色則豐富多彩,不同釉色間有明顯的地域性,即同種釉色的汝瓷主要由某一地區所生產。
2、器形
從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出土的汝官窯瓷片分析,器型主要有碗、盤、缽、瓶、洗、盞、水仙盆、尊、蓋等幾類。採用手拉坯的方法製作,技法熟練。
碗、盤為日常生活器皿,故造型簡單大方,僅以十瓣瓜棱形或蓮口式予以點綴,美觀實用。缽造型成斂口,下有凹圈足或矮圈足,小巧典雅,富有生趣。
瓶、洗兩類造型多樣,線條流暢。茶盞托造型講究,富於裝飾。而水仙盆分橢圓形和海棠式兩種,設計精巧,顯示了皇家的審美意趣。
汝民窯主要生產民間生活用瓷,造型多樣,採用多種裝飾技法。各窯口在裝飾方法和裝飾紋樣上各有其長處。
3、開片
傳世的汝官窯瓷大多器表有紋片,無紋片者極少見。汝瓷釉面的開片是在燒制過程中因為胎和釉的膨脹系數不一而出現的開裂紋片,這本來屬於瑕疵,但在文人眼裡卻成了藝術效果,皇宮貴族也相當崇尚。
關於開片,文獻紀載∶「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目前公布的汝窯傳世品中,無紋片的只有一件,即是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青瓷無紋水仙盆。
由於汝窯以瑪瑙作為釉料,所以不管是冰狀紋片、淺開片或白色短紋片等,皆為魚鱗狀開片,沒有紋線較長的大開片,這是汝窯與其他瓷釉面開片不同的地方。
4、支釘
汝官窯施釉技法精湛,多采裹足支燒,支釘很小,因此有「芝麻支釘」之說,使器表和器底全施滿釉。另外也有少數採用墊餅墊燒法,器表和器底均施釉,圈足底則露胎無釉。
支釘的多少因器形大小而定,多者五個,少者三個,惟橢圓洗、海棠洗和水仙盆採用六支釘,四支釘者極為罕見。
汝民窯以墊餅燒制為主,少數為全滿釉支釘燒制。相較之下,汝民窯的支釘稍大,如綠豆瓣。
(5)汝窯擴展閱讀:
工藝原料
汝官窯的胎釉特徵、燒制工藝等與同時代的其他青瓷有著明顯的不同。其胎料所含的二氧化硅(SiO2)和氧化鋁(Al2O3)偏高,胎土淘煉精細,土質細膩,胎骨堅致,呈香灰和淺灰色。胎體內有形狀和大小不一的氣泡,是手拉坯的自然現象。
釉層厚而潤澤,猶如堆脂,且胎釉結合緊密,施釉講究。汝洲當地盛產瑪瑙石,汝官窯以瑪瑙作為釉料,釉色純正,更顯光亮瑩潤。如果在陽光下觀察,會發現釉內散布微弱的紅斑,是與其他瓷器迥然不同的特徵。
文獻紀載與發展歷程
宋朝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亂局面,帶來穩定的社會秩序。農業生產力復甦、手工製造業開始蓬勃發展,尤其以陶瓷業為最,在宋王朝達到了巔峰。在此背景下,陶瓷業競爭激烈,各名窯相繼活躍於舞台上,而為因應皇族的需求,北宋皇宮選定技術精湛的五大名窯「汝、鈞、官、哥、定」,由中央直權控制並派值官嚴格監制,民間不可使用。
其中汝窯以產地河南(故稱汝州)而聞名,而被譽為五大名窯之首的即是汝官窯,出土於河南寶豐縣清涼寺村。而汝官窯燒制貢瓷的時間前後約為二十年,從宋哲宗元祐元年到徽宗崇寧五年(1086~1106年)。
南宋葉寘《坦齋筆衡》中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汝窯專為宮廷燒制御用瓷器,規定民間禁燒。傳世的汝窯瓷器不足百件61件,可見其珍貴。而除了寶豐縣清涼寺為官窯外,其餘之窯口皆用作燒制民間之日用瓷。
『陸』 汝窯的介紹
汝窯,中華傳統制瓷著名工藝之一,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五大名窯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工藝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蘊潤,高雅素凈的豐韻而獨具風采,在我國青瓷發展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重要標志。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贊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柒』 汝窯和汝瓷有什麼區別
汝窯和汝瓷區別為:性質不同、用途不同。
一、性質不同
1、汝窯:汝窯是製造瓷器的名窯,因產於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
2、汝瓷:汝瓷是瓷器,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贊譽。
二、用途不同
1、汝窯:汝窯的用途是製造瓷器。採用傳統手工製作陶瓷方法,製作一個陶瓷的工序高達十三道,包括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畫坯、上釉、燒窯、成瓷、成瓷缺陷的修補,做工精細,設計唯美。
2、汝瓷:汝瓷的用途是作為觀賞品、茶具、餐具等。器型古樸典雅得當,光潤有度,由於汝瓷釉層厚,常有開片如魚鱗、蟬翼狀,久用之後茶色會著附於裂紋處,形成不規則的變換交錯的花紋,故而手感潤滑如脂,似玉非玉之美。
(7)汝窯擴展閱讀:
汝窯瓷器胎均為灰白色,深淺有別,都與燃燒後的香灰相似,故俗稱「香灰胎」這是鑒定汝窯瓷器的要點之一。
汝窯瓷釉基本色調是一種淡淡的天青色,俗稱「鴨蛋殼青色」,釉層不厚,隨造型的轉折變化,呈現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釉面開裂紋片,多為錯落有致的極細紋片,俗稱為「蟬翼紋」。
汝瓷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多見汝州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汝州文廟、清涼寺等窯址;汝州張公巷汝窯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窯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徵。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汝窯
網路——汝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