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沈培平
擴展閱讀
一年的什麼時候買股票好 2025-07-26 18:46:29

沈培平

發布時間: 2025-07-26 04:36:47

『壹』 沈培平:普洱茶發展的四個歷史階段(一)

普洱茶的緊壓茶成於宋元時期,明代廢棄龍團鳳餅改飲散茶,但是雲南山高皇帝遠得以保留,恰巧把緊壓茶技術完美地保存下來了。
一、普洱茶的發軔時期(三國一1733年)
普洱茶的雛形始於漢末。三國魏時張揖《廣雅》有製作緊壓茶的描述。「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這里所說製作法,正是餅茶製造工藝的萌芽階段。我要說明的是這不是普洱茶,但是雛形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唐朝將餅茶的緊壓技術發揚光大,陸羽《茶經》中的制茶工藝已相當復雜。但我還是要強調,那時的餅茶、團茶都是綠茶,不是普洱茶。
公元861年的時候,唐代樊綽在《蠻書》里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銀生就是今天普洱的景東縣,唐代南詔國時期的銀生節度,在現在普洱到西雙版納這一帶。由此可見,到唐代茶葉還沒有采造法,還是「散收」,這是兩個很重要的概念,《廣雅》里說四川有餅茶了,唐代陸羽說有餅茶了,那是綠茶,這個時候還沒有普洱茶。
紅樓夢63回曾有普洱茶記載
到明代明謝肇涮《滇略》言「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明代已經有了,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原地區取消緊壓茶工藝令,通通改為散茶。湖南、浙江、江蘇和北方這一帶的緊壓茶都被取消掉了。
唐代還沒有,明代取消掉了,那麼普洱茶的興盛期必然是在宋代至元代。普洱茶的緊壓茶成於宋元時期,明代廢棄龍團鳳餅改飲散茶,但是雲南山高皇帝遠得以保留,恰巧把緊壓茶技術完美地保存下來了,故明代這個階段稱之為普洱茶的發軔和發育階段,也是普洱茶在自然形態下的曼妙生長的歷史時期。
二、普洱茶「號級茶」的歷史時期(1733年一1949年)
1733年,清朝第一個茶號同興號茶莊在普洱府成立,普洱府是1729年成立的,有普洱府後的第四年成立了第個茶莊,並且有了商標:同興號。這一時期的特徵:一是各種商號相繼成立。如雷永豐,同慶號、陳雲號、車順號、興順祥、江城號、敬昌號等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而且商品意識特別強。
二是以石模和木模為壓制工具。散裝形普洱茶已逐漸退出主導地位,而團茶和餅茶開始主導產品形態。三是商標品牌標識已強烈凸顯。同興號、楊聘號、宋聘號、福元昌號等,不僅在茶內壓有內飛,整筒還有大票一張,光緒20年(1895年),同興號(向質卿)進貢宮廷的時候,還包有荷花紙。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幾乎所有的大票文字都有「以此票為證,謹防假冒」的字樣。四是普洱茶已成為進貢皇宮的重要貢品。浩廷在普洱府思茅廳成立采購普洱茶的專門機構,「知每年進貢之茶,列於布政司庫銅息項下,動支銀1干兩由思茅廳領取轉發采辦。」貢茶馬隊享有「過州吃州,過府吃府」的特權。五是普洱茶經濟效益已成為普洱府各族人民的主要收八。六是普洱茶跨出境外國外。(本文來源:中國茶產業觀察,

『貳』 沈培平:普洱茶發展的四個歷史階段(三)

3、科學普洱(2008年—2020年左右)
2007年,我提出了用科技引領普洱茶的發展。老在文化裡面打轉轉,我覺得是不夠的。盛軍博士恰好在那一年從長春生物研究所(衛生部六大研究所之一)來到普洱市,當時省領導都非常支持,先後給了我們6000萬,於是我們就迅速把科學普洱推到一個高端,帝泊洱等一系列科學產品出現了,這個歷史時期就是科學普洱。科學普洱階段我們注入了三性六化:便捷性、安全性、功效性,數字化、標准化、功效化、規模化、國際化、品牌化。
4、人文普洱(預計2020年以後將凸顯這一形態)
我們還更關注未來,文化普洱和科學普洱還方興未艾,但是它必將走向人文普洱,人文普洱是充滿著浪漫主義人文情懷以人的健康和心理的愉悅為最大特徵的一個普洱的時代的即將到來。
這就是普洱茶的四大形態,在這期間我們遭遇了很多尷尬,2007年普洱茶從一個很高端跌到了一個很低谷。曾經有記者問我,完了,你們崩盤了,怎麼看待這個事?我說,你錯了,今天我們普洱茶被罵,普洱茶甚至被說得一無是處,但是反過來看,首先普洱茶從不被認識到被認知了,我們實現了普洱茶的認知;第二,為什麼你們還願意罵普洱茶,證明你們愛得太深了,還在對普洱茶有較大期待;第三,就是因為罵,罵出了好的的結果,因為它受到了全國人民的關注。
未來我們將走向人文普洱,個性化服務人文關懷的普洱,是一個生活方式的普洱,我預測這個時期的到來將會為普洱茶注入2000億的市場份額。你信也罷,不信也罷,美國《第五波財富》的作者說:「如果我們現在做和健康產業、和生命安全、人體健康、心理愉悅的產業相關聯的事。
5、新生代普洱茶
新生代茶品系列,從時間上看,跨度應該從1990年到2006年。1990年在普洱茶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90年發生了什麼事情?茶葉由中茶公司、國營廠一統天下的時代到此結束,各家私營的股份制企業開始出現,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茶人必須了解的一個特點是,之前的手工厚棉紙包裝的茶葉從1990年以後大多數呈薄紙包裝;從那時候起有了定製茶的出現;開始有了古樹茶概念的出現。由於當時正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國營廠向私營廠的過渡階段,一系列的商標出現了,比如99易昌、紫大益等等。
還告訴大家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1986—1987年雲南省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大概種了100萬畝的新鮮台地茶,大概從90年開始逐漸採摘,今天我們喝92年的下關鐵餅,我和陳傑還有餘老師說,這裡面用了86年、87年種下的茶葉,剛剛能夠採摘就使用進產品里,有點薄。也就是說89年以前的茶葉主要是老茶園的,89年以後的茶葉多為新茶園。89年以前是厚紙、89年以後是薄紙;89年以前是國營廠,89年以後是多元性的。這些特點就是新生代的出現。(本文來源:中國茶產業觀察,

『叄』 沈培平:普洱茶發展的四個歷史階段(三)

普洱茶的發展歷程歷經科學、文化與人文的演變。從2008年至2020年,普洱茶進入了科學普洱階段,這一時期得益於盛軍博士的加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通過科技力量推動,產品如帝泊洱等應運而生,強調了便捷性、安全性、功效性等特性,實現了標准化、規模化和國際化,並推動了品牌建設。

未來,預計2020年以後,人文普洱將嶄露頭角,普洱茶將從物質享受轉向精神層面,注重人的健康與心理愉悅,將呈現出浪漫人文情懷,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盡管曾經歷過低谷,普洱茶的負面評價反而是關注和期待的體現,也促使了行業的關注和進步。

新生代普洱茶,時間跨度從1990年至2006年,標志著私有企業崛起和市場化轉型的開始。傳統手工厚棉紙包裝逐漸被薄紙替代,定製茶和古樹茶概念應運而生,茶葉來源也經歷了從老茶園到新茶園、從國營廠到私營廠的轉變。特別是89年之後的茶葉,以其獨特的品質特徵,標志著新生代茶品的誕生。

總的來說,普洱茶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迭代和提升的過程,從科學到人文,再到新生代的個性化和多元化,每一次轉變都伴隨著市場的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提升,預示著普洱茶行業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