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道德經第十五章
擴展閱讀
股票可以買的指數 2025-07-29 21:22:11

道德經第十五章

發布時間: 2025-07-29 12:43:50

⑴ 《道德經》第十五章微妙玄通原文與譯文(有解析)

《道德經》第十五章微妙玄通原文與譯文及解析

原文(王弼注本)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譯文古時善於行「道」的人,見解微妙而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正因為他深藏不露無法了解,所以只好勉強用下面一些比喻來將他描述:他的小心謹慎啊,就像冬天赤腳涉水過河時那樣逡巡不前;他的警覺戒備啊,就好像居於強鄰的包圍之中,不得不時時警惕萬分;他的拘謹嚴肅啊,就像在做客一樣;他的融合可親啊,就好像正在消融的冰;他的醇厚質朴啊,就像沒有雕琢過的原木;他的曠遠豁達啊,就像空曠的山谷一樣;他的渾厚寬容啊,就像渾渾濁濁的江河大流一樣。誰能在動盪中靜止下來,在安靜中慢慢變得澄清?誰能在安定中變動起來,使其慢慢顯出生機?保持上述道的要義的人,不肯自滿。正因為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

解析

本章緊接前章,對體道之士作了具體描寫。老子稱贊得道之人的「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懂得運用普遍規律來處理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

  • 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得道之人見解微妙,深邃玄遠,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難以被常人理解和識破。這是因為他們掌握了「道」的精髓,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 豫兮若冬涉川:得道之人行事謹慎,如同冬天赤腳過河,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大意。這種謹慎的態度體現了他們對「道」的敬畏和尊重。

  • 猶兮若畏四鄰:他們警覺戒備,如同身處強鄰包圍之中,時刻警惕周圍環境的變化,以防不測。這種警覺性使他們能夠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保持清醒和冷靜。

  • 儼兮其若客:他們莊重嚴肅,如同做客他鄉,時刻保持謙遜和謹慎。這種態度使他們能夠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寧靜,不受外界干擾。

  • 渙兮其若凌釋:他們融合可親,如同正在消融的冰,能夠化解內心的固執和偏見,接納不同的觀點和意見。這種包容性使他們能夠與他人和諧相處,共同進步。

  • 敦兮其若朴:他們醇厚質朴,如同未經雕琢的原木,保持本真和樸素。這種質朴的品質使他們能夠堅守內心的信念和原則,不為外物所動。

  • 曠兮其若谷:他們曠遠豁達,如同空曠的山谷,能夠容納萬物,包容一切。這種寬廣的胸懷使他們能夠超越個人的局限,以更高的視角看待世界。

  • 混兮其若濁:他們渾厚寬容,如同渾濁的江河大流,能夠接納各種雜質和污垢,而不失其清澈。這種寬容的品質使他們能夠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保持內心的純凈和正直。

  • 澹兮其若海:他們心境淡泊,如同寧靜的大海,能夠容納百川,不為外物所擾。這種淡泊的心態使他們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安寧,不被世俗的紛擾所影響。

  • 飂兮若無止:他們形跡飄逸,如同高風一般,無拘無束,自由自在。這種自由的精神狀態使他們能夠超越世俗的束縛,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理想。

老子通過這一系列比喻,生動地描繪了得道之人的特徵和品質。他們謹慎又曠達、嚴肅又灑脫、警惕又渾厚、純朴又融和,含而不露、高深莫測、從不自滿,故能去舊更新,不斷進步。這些特徵和品質不僅體現了「道」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修身養性的重要啟示。

最後,老子指出得道之人不會滿足,只有不滿足才能不斷前進,不斷更新。這里的老子所說的滿足並非慾望上的滿足,而是對「道」的探索和對自身品行的磨礪上的不滿足。這種不滿足的精神狀態是推動他們不斷前進和更新的動力源泉。